《新教育》讀后感范文三篇
讀后感是指讀了一本書,一篇文章,一段話,幾句名言,一段音樂,或者一段視頻后,把具體感受和得到的啟示寫成的文章。下面是小編為你整理的《新教育》讀后感范文三篇,歡迎閱讀。
篇一:《新教育》讀后感
讀朱永新的《新教育》,我對新教育的理論有了進一步的了解,感受頗深。新教育實驗為我們勾畫了美好的教育理想,我們需要充分利用這個不可多得的機會和載體,合力打造和優化教育這一師生共同發展的共同體。現在新教育實驗是一個以教師的事業發展為起點,以六大行動為途徑,幫助教師和學生過一種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為目的的教育實驗。
讓我感受最深的是新教育對閱讀的重視。《新教育》中提到的六大行動之一是“營造書香校園”,倡導閱讀生活。朱永新老師認為:一個人的精神發育史就是一個人閱讀史,一個民族的`精神境界取決于閱讀的水平,一個沒有閱讀的學校永遠不可能有真正的教育。世界已進入知識世紀,一切的競爭與價值都以知識為主,而一切知識的基礎都自閱讀開始。新教育要致力于人的全面發展,而且強調一個人的精神發育史就是他的閱讀史。新教育就是通過師生共讀、親子閱讀等互動閱讀發掘孩子的潛力、發展孩子的個性。
朱老師說,在學校就要讀書,讀書就意味著教育,學校就是一個師生共同讀書的樂園。而學生讀書的興趣與水平又直接受教師的讀書興趣與水平的影響。教師讀書不僅是學生讀書的前提,而且是整個教育的前提。“晨誦—午讀—暮省”(包括晨誦、讀寫繪、整本書閱讀)這一兒童生活方式課程是新教育探尋的重要成果之一。讓孩子們能在他們的童年和這些美好而永恒的經典相遇,讓這些經典為孩子們鋪展一個豐厚廣闊的智力背景,從而開啟美好的人生。這又和我們學校安排的閱讀、經典誦讀不謀而合!我們學校每天堅持的晨誦、午讀、暮省,學校的校本讀物《語文主題叢書》等,已成功舉辦了兩屆跳蚤書市,校園時時洋溢著濃郁的書香氣息! 學生和教師都在平時的閱讀中共同成長。讀著這本書,我有一種莫名的驕傲與興奮。
新教育讓我領悟了理想的教育應該“以人為本,超越知識”,為學生將來擁有終生幸福的精神生活打下堅實的知識能力。通過閱讀《新教育》深刻體會到了朱永新教師的教育理念,我將在今后的教育教學過程中,以朱永新的新教育理念和思想為指引,努力提高課堂教育效率,以學生的發展為本,讓我們和學生共同成長,共同享受教育的幸福!
篇二:《新教育》讀后感
寒假之前,學校給我們發了一本書——朱永新的《新教育》。到家以后,我卻一直把它放在一邊,其間睡覺前也偶爾翻動過兩次,但是很快就不再理它了。可是學校布置了任務,要完成一篇讀后感,于是在開學上班之間我又重新拿起了這本書,當我讀了前三章后,我的收獲還是非常多的。我了解了什么是新教育;新教育的四種精神;了解了新教育的學理基礎;還了解了新教育的四大改變。讓我感到這確實是一本可讀性很強、很實用的書。
其中讓我感受最深的是第一輯第三節《四大改變》中改變學生的生存狀態這一點。文中寫了新教育實驗的開展給兩個孩子帶來的巨大變化。一個是胡量。這是一個最討厭作文,不寫作文的孩子,就是一個這樣的孩子,在新接班老師的鼓勵下跑到教育在線網站上開了一個專題貼,一年后這個討厭作文的孩子竟出版了一本書《胡量日記選》;另一個孩子是陸楚雅,父親在她一年級時因公去世,因為失去了父親,孩子很孤僻。老師把她帶到了教育在線網上,于是她開始了每天的閱讀和寫作,孩子現在已經五年級了,寫了數百篇日記和文章,成為一個快樂而健康的孩子。在這里我品味到了教育的幸福。
“過一種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是新教育實驗的核心理念。新教育實驗認為,兒童的學習不應當只是為“將來的工作和生活作準備”,教育本該是生活的`基本方式。兒童今天在學校里所接受的教育,在為將來的人生和社會理想服務的同時,本身就應該是幸福的生活。我想,這既是對教育終極意義的思考與追求,也是對當下畸形教育提出療治的愿望與計劃。在素質教育成為越來越多人共識的同時,學生的童年和青春卻是充滿失敗、沒有美好的夢想,許多學生已經失去了凝望世界的明眸,失去了追求理想的沖動,失去了淳樸的情懷和感恩之心……新教育實驗提出“教育幸福”,首先針對的就是這些脫離人性、摧殘童心的畸形教育而言的。
身為教師,和許多同行一樣,我們都在自己心中播撒無數的夢想,再把這些夢想交付給自己的學生,可惜孩子們的理想一次次埋沒在不理想的考試中,一次次埋沒在稍有創新的舉動就招來批評指責中。學生成了一部部學習的機器,分數成了學生唯一的榮耀和恥辱,學生的身心受到嚴重損害,讀了這一章,使我看到素質教育的希望。是朱永新教授思之所至,情之所在,文之所需的話語讓我領悟了理想的教育應該“以人為本,超越知識”,為學生將來擁有終生幸福的精神生活打下堅實的知識能力。這也是我在今后工作中要努力的方向。
篇三:《新教育》讀后感
我讀了《新教育》之后,深深地被里面的四大精神所感動,它包括四個方面:第一、追尋理想的執著精神,也可以稱之為“理想主義”;第二、深入現場的田野精神,也可以稱之為“田野意識”;第三、共同生活的合作精神,也可以稱之為“合作精神”;第四、悲天憫人的公益精神,也可以稱之為“公益情懷”。這四個方面是新教育實驗目前所追求的質樸精神。
在這篇文章中,作者分別從這四個方面詳細的介紹了這四種精神,并用大量的事實證明這些精神存在的必要性。在讀了這篇文章后,讓我印象最深的是第二種精神即“深入現場的田野精神”。文中提到:當下有三種人即官人、學人、農人。(官人,就是做官的人。學人,學者,做研究的人。農人,在田間耕作的人。)朱教授說,新教育如果只有官人和學人,永遠不能成功,新教育需要農人,需要把兩條腿深深扎到泥巴里的'人,需要每天深入課堂與孩子們進行心與心的交流的人。我覺得這個非常重要。現在有些特級教師總喜歡到處講學、開講座,但很少有靜下心來讀書思考,缺少與學生交流的實際經驗,缺少的就是這種田野精神。有一句話說的好:你只有做得精彩,才能寫得精彩。老師寫隨筆、寫論文需要的是實實在在的感受,他不像作家寫文章,需要華麗的詞藻,夸張的語氣。他還指出:真正教育史上最后寫下來的,大部分都是行動家,或者說,他們都是學問家加行動家。所以,新教育必須要有強烈的田野意識,關起門來做研究,高談闊論來做研究,最后是做不出名堂的。
所以,作為新教育人,我們一定要沉下心來,用寧靜的心認真地思考每天的教育生活,要學會傾聽自己內心的聲音,這種田野精神才是最重要的。
【《新教育》讀后感】相關文章:
新愛的教育心得體會03-29
新入學教育心得體會04-03
《教育的新節奏》讀后感(精選7篇)11-02
鎮新中學健康教育的工作計劃05-16
適應新環境心理健康教育教案03-21
新勞動教育心得體會05-09
新基礎教育心得體會01-16
班主任教育培新心得12-23
新義務教育法學習總結06-26
新基礎教育讀后感(通用11篇)0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