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居筆記的讀后感
有些時候真想離開城市,回到大自然。拋開這早已看倦的城市,會覺得似乎得到了全然解脫。熱愛自然,卻不能長久隱居山林。作為一個現代人,渴望生命散發出的蓬勃熱量。下面是小編為你們整理的《山居筆記》讀后感,希望你們喜歡。
《山居筆記》讀后感1
這些日子突然莫名其妙地覺得心浮氣躁,以至于很長一段時間都是在一種無所事事的狀態中度過的。百無聊賴之際便隨手翻閱了書桌上一本余秋雨的《山居筆記》,姑且不說是想從書中尋找些許心靈上的慰藉,但至少可以當作是來消遣無聊的一種方式吧!
我想我一直以來都不是那種善于讀書的人吧,總覺得自己既缺乏潛心鑒賞的定性,又沒有那種體味美感的修為。想想以前看書,多半是走馬觀花、浮光掠影般的一覽而過,久而久之便留下了近乎囫圇吞棗式的劣根性——棗自然是被吞下肚了,口中卻依舊索然無味。因此,每次要寫諸如讀后感之類的文字時,便難免有些捉襟見肘的窘迫感。
但這次看完《山居筆記》之后,倒是自認為感覺有些奇怪,因為我竟然從那些揮灑自如的文字中嗅到了些許的味道。確切地說應該是透過字里行間,我找到了一種前所未有的感覺上的碰撞,或許這就是通常說的所謂心靈上的共鳴吧!
應該說全書沒有詩歌那樣唯美華麗的辭藻,也少了雜文那般犀利精辟的筆鋒,但正是由于這樣一種擯棄了浮華的`隨性,給了人一種心靈深處的親切感——自然流露出來的文字往往能帶給人最深刻的印象。作為自述性筆記,初讀起來似乎有些凌亂瑣碎,但通讀全書,卻不難發現作者構思之精妙:那就是從平淡的話題中以小見大,通過質樸的語言風格直指社會現實,從而使得文章中所觸及到的問題與中國當前的現實遙相呼應——輕快中不乏沉重,從容中又不失理性的批判。由此把一個社會現實的剖面淋漓盡致地展現在讀者面前,無形中引發并啟迪人們的深思,從而點明了人類應該回歸自然、崇尚清雅淡泊的主題。
可能我對這些文字的理解很膚淺,而對作者文學心理的解讀也只是停留在很淺薄的層面上,但在某種程度上,我想自己或多或少地受到了一次心靈上的洗禮吧。的確,在這樣一個物欲橫流的時代里,我們多數人都熱衷于名與利的追逐,醉心于粗淺的感官上的享受,卻忽略了太多原本值得自己去關注去體味的東西。我們每天麻木地跟著緊張的社會節奏而躁動,卻在躁動的過程中不自覺地失去了自我,我們守住了眼前那些自以為珍貴的美麗,卻始終守不住一顆淡泊的心,直到有一天看到那個面目全非的自己,才猛然感覺到了疲憊……
還是看看作者在面對這個紛繁復雜的世界時所持的心態吧——即使喧囂聲中夾雜進了我的名字,我的心也只在遠處飄忽,煙雨渺渺。
或許從中我們可以讓自己的心靈找到一絲的寧靜。當鉛華褪盡,我們帶著蒼茫的心態回首走過的路,能夠很坦然地微笑著告訴自己——我曾經也是那么充實過的!這其實就是給我們的心靈一個最完滿的交代。
《山居筆記》讀后感2
渾厚的文字背后,堅實的文化背景支撐。這種文化背景猶如排山倒海,到了筆尖成了文字就成了涓涓細流流入心間。每每我捧著余秋雨的書沐浴著溫和的月光和徐徐海風品味的時候,總是對“黃金屋”“顏如玉”體會深刻。
這已經是我第二遍讀《山居筆記》了,第一次讀的時候是在公司論壇上,電子版的。電子版的文字雖然與印制版相同,但畢竟直接給予的只是文字。而在明亮的辦公室,電話,傳真機及傳真機的聲音,也很難讓人去品味。只能說,這個時候,無數個盒飯端到我面前,我要挑出非快餐的午餐,慢慢體會。
感謝公司論壇,可以說是應有盡有。只要你去求書,基本上可以滿足。雖然不直接接觸前線營銷,但在競爭激烈的行業及商海中,還有那么多同事與我這種沒有什么文化甚至有些淺薄的人志同道合,我也滿足了。
人生真是有很多遺憾,我喜歡語言而且自認在語言方面小有天賦,因此高考的時候也一心填報語言類的學校,但最終因為非成績類的因素學了財務。雖然財務專業在我高考的時候炙手可熱,但我從來也沒有想過要學它。
因此大學四年渾渾噩噩的混著,專業課沒有好好學。在其他同學拼命考注冊會計師的時候,我卻大聲宣揚,我不會做財務的。
人生無奈,畢業后我還做了財務而且做到現在。不敢說有大建樹,但憑此混口飯吃,應該是沒有問題了吧。
在老公和自己的努力工作下,我過上小富的生活——這個小富,當然指的僅僅是有了夠住的房子,有了夠花的銀子,還有了一個可愛的女兒和可能隨時開會家的車子。
或許在這種時候,我才能思考自己到底喜歡什么。有人研究過,中國真正能做學問的,都是家庭背景相當殷實的。有些人,雖然也登上科學的高峰,但他的確不是熱愛科學,而是想通過科學這條路擺脫他的困境。
我,在生活的二十九年中,從來沒有想過,我該以何種生活方式和精神境態來生活的問題。而至于余秋雨提到的人格傳承,雖然偶有思考,但總會被湮沒在報表與奔波中。
記得高中歷史課的時候老師說過明朝有個皇帝,是一個不愛政治愛木工的人。他潛心研究木工藝術,把朝政給了一個大臣。這個皇帝無可厚非的被歷史評定為昏君。但我亦深深感到“昏君”的無奈。投胎到了皇室貴族并被推當了皇帝,又能如何呢?假如歷史有假設,這個皇帝如果不當皇帝,說不定會是一個能與魯班齊名的木工藝術大師呢!
最近在上MBA備考課,原以為我的邏輯會非常差勁。沒想到做了邏輯題,卻發現自己原來不差。60分的邏輯題,在老師沒有教任何套路招式的情況下,我憑自己的招式亂碰亂撞,能在50分以上。而數學仍舊是我最頭疼的科目,雖然只是初等數學。但現在學數學與十年前學數學卻有不同的感觸。以前學的時候背公式,壓根不會想用來干什么。而現在學數學,學的卻是其嚴謹,其運用,其考慮思維方式的多方位。
但無論如何,我都不喜歡這些課程。因為至今,我都不知道自己為什么要考Mba—當然,如果我去面試,我不會愚蠢到說這種話——人在生存的時候不得不虛偽。這是老公給我安排的路,我就這樣走。這樣走著,我就不會落后。而一旦老公說的事情我不去做,我就會自食其果。所以,我相信,于我的未來——工作的未來以及生存,這樣走下去是不會有錯的。雖然我不喜歡。
有些時候,很想改行;孟胫绻軐W中文或者外語,去體會文學的精深,以書為伍而不是以商為對,這個人生也就完滿了吧。
可我,仍舊要在這工作空閑時候鬼鬼祟祟的敲著這些文字。還好,比較懶惰的我有一個會寫程序的老公,每每遇到大問題的時候,只要我有需要,他總能給我編寫一個小程序讓我能在幾分鐘之內解決其他同事需要幾天甚至一個星期的工作量。工作,如果以量來計算其價值的.話,足以說明我不在狀態。真正有激情的時候,不是以量來衡量,而是以創造的看的見的價值來衡量的—又來行話了。當然,會計核算創造的價值不是以貨幣最終體現的,而是以一種報告的形式告知來創造價值的,這種告知本身就是一種價值———或許我該這么去理解我的工作,會更有意義更有動力一些。
說些啥呢,這是山居筆記的讀后感嗎?我不會對其文章去做評價的,因為就我的筆力和智慧,還達不到評價余大師的程度。但讀完之后給我的感覺就是,就社會現象而言,文化,商業,權勢的積沉,或許是商業第一,文化第二,權勢第三。而就個體而言,是溫飽第一,思想第二,行動第三。
社會和個體,有些相似,同樣也有些無奈。
《山居筆記》讀后感3
以前愛讀余秋雨的書,尤其是《文化苦旅》,讀的時候覺得美得無可言說,至今這本書仍然是我最愛讀的書目之一。余秋雨的文字,美妙,又讓人感覺深邃,他常常把歷史與文學巧妙的融合在一起,給人一番厚重的文化之感。因此,讀他的文章,除了是文學的享受之外,更是對史學的補充與思考。
暑假期間,閑來無事到書店逛,看到余秋雨的書《山居筆記》,很是喜歡這個名字,覺得頗符合我所向往的山居之風,隨手翻了幾頁,便買回家中。那次共買了四本書,這本書當時只是翻看幾頁之后,覺得似乎有些艱澀,便擱置在案頭,一晃就是幾個月。
幾個月后,買的書讀完了,也沒有找到新的閱讀方向,就拿來這本書,細細品讀起來。這一讀不要緊,我又深深現在余秋雨的文字里,徜徉在文學與歷史所交替兼容的世界里,隨著他的文字,游走在各地,游走在各朝各代,游走在各個名人名士身邊。
跟隨余秋雨,我走進了清朝的歷史,那破敗王朝的'背影,看到歷代流放者那凄涼落寞的生活,感慨人生無常,誰又能抵擋的了那些事故變遷呢?蘇東坡的突圍,讓我感慨哪個朝代對于大師的埋沒,想到歷代大師都經歷的摧殘,想到我們國人嫉妒品質的劣跡其實由來已久,其實根深蒂固,早已化為血液里一絲我們不遠承認的遺傳。
《愧抱山西》則描述了一代晉商的發家成名史,讓我對山西有了一番新的認識,敬佩山西晉商的精名能干,敬佩他們的審時度勢,敬佩他們的種種。正是這些優秀品質,使得一代晉商在異鄉的土地上扎根發芽,開花結果,遍地的分號,無不訴說著這個人群的智慧。但隨著時代的變遷,當一切都發生變化之后,山西晉商似乎一夜蒸發。他們的頹然落幕,是戰爭紛亂的影響,也是時代前進的必然。但是,他們留下的在山西的總票號,卻還在向世人昭示著這里昔日的繁華,即便是見慣世面的人們,也會為這里的富貴大氣所震撼。相必,若是山西晉商的風范尚存,山西晉商的經商之道尚存,我國商業文化,必然又是一番新天地。當然,當今的溫、浙、廣的商人已經遍布全國,支撐著經濟的繁榮,但他們比起山西晉商,缺少了厚道,更缺少了長遠的眼光。
余秋雨帶我們到他的家鄉余姚走了一番,那個不甚出名的地方,是他心疼永遠的記憶,也是永遠的痛。“少小離家”,卻“老不能回”,即便回去,也未踏進家鄉的土地,也沒有迎接的親朋好友了,回去也是一片寂然,除非頂著名人的稱號,官員的接洽顯得熱鬧些罷了。落葉歸根的觀念,怕是難以實現。越是難以實現,越成為心底里那柔軟的痛,越是思戀。
讓我感觸深的,還有《十萬進士》。余秋雨這個人的眼光,實在比一般人深邃,當代人們除了怒斥科舉制度的殘害人,卻并不想它曾經為我們挑選人才時帶來的好處,也不去探究在哪個環節致使這一妙策變質,成為眾多書生枷鎖。而余秋雨的分析,則是犀利深刻,卻有委婉絮叨,這觀點,怕是用在當今高考也適用吧。
我最愛的一篇是《遙遠的絕響》。原因有二,其一,這主人公阮籍和嵇康,是中國歷史上不可多得的美男子,大文豪,其中嵇康更是通宵音律,為人瀟灑,不拘禮節,是如我般凡夫俗子所向往而又不能企及的。這些哀嘆,也只能心里想想,合上書,天亮還要回到這規范的框架里生活。我注定不能做到那般瀟灑,權且在這羨慕他們吧。
想不到的是,余秋雨在書的結尾,提到的卻是小人。小人的確構成了生活的一部分,歷史的一部分,小人做不得,小人不得不防。這是大師給予的忠告。
《山居筆記》讀后感4
這兩天都在品讀余秋雨的散文,收獲頗豐。尤其是對中國的文化,人文精神的理解。每每想到那略帶晦澀卻極具穿透力的文字,總能使我心底一顫。在不經意間,我對人性的理解、對世俗的感悟、對社會的洞察力在不覺間已提高了不知多少鳥瞰的高度。
游戈在那充斥著極深沉的文化底蘊的字里行間。我不禁凝思掠地、浮想聯翩。于是我悄然離開與其暢游在羅馬假日空寂、穆肅的偉大。震撼于都江堰超凡脫俗的水波凄厲。徘徊于周莊水鄉靜溢、淡逸的絕塵。踽踽獨行于這世間的華麗風景,四周排滿各國異地的風情,我好似彳亍在一條條“繁華”的街道,周遭盡是千古名勝的`味道,我的思緒也同化在這種超塵的意境里。忽地,耳旁傳來一陣轟鳴,于是靜下心來。側耳傾聽。
呵!竟是一所叫做“寒山寺”的千年故古剎在一個月落風啼的風霜深夜鳴鐘,那鳴響深沉而凄楚,驚醒了客泊停舟中一位名叫張繼的過客。只見他提起渙散的雙眼,迷離地凝望著不遠處零星閃爍的漁火。他輕拂衣袖,泯月華之光,粹然一聲長嘆:“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
這時一首名作《楓橋夜泊》的詩文便橫空出世了。千年的歲月又不知有過多少名流官宦游歷于寒山寺的風華,聽聞過那深沉久遠的鐘鳴。但歷史的年輪壓轆過他們過往的痕跡。而寒山寺的那個不眠夜,那短短的二十八字四行竟能洞穿千載光陰延伸到了那么遙遠,它居然鐫刻山河,雕僂人心,永不漫漶。
《山居筆記》讀后感5
我在沒有讀《山居筆記》之前,只知道它是一本散文集,但是,寫的什么內容,書名又為什么叫《山居筆記》,則一概不知。
待到現在手握這本21萬字的《山居筆記》,只用目光掃視一眼目錄中的一篇篇富有文采的題目,諸如《一個王朝的背影》《流放者的土地》《脆弱的都城》《千年庭院》《遙遠的絕響》等,就覺得手捧著的是如珠玉一般彌足珍貴的好書了。
至于為何起名《山居筆記》,作者在“小引”中說,這本書是1992年深秋,居住在香港沙田的一個山坡上,用了兩年的時間寫就的,這,應該是本書得名的由來。
開篇《一個王朝的背影》,寫的是走向沒落的大清王朝。文章的開頭就一下子激起了我閱讀的興趣:
我們這些人,對清代總有一種復雜的情感阻隔,記得很小的時候,歷史老師講到“揚州十日”“嘉定三屠”時,眼含淚花,這是清代的開始;而講到“火燒圓明園”“戊戌變法”時又有淚花了,這是清代的尾聲。年邁的老師一哭,孩子們也跟著哭,清代的歷史,是小學中唯一用眼淚浸潤的課程。
一個王朝的背影,就是在這種充滿細膩感情的文字中開始出現的。作者在這一篇文章里,重點寫了承德的避暑山莊。在山莊里出現的第一個皇帝是康熙。山莊正宮午門上懸掛著的“避暑山莊”四個字就是康熙寫的。我沒有去過承德避暑山莊,不能親眼目睹康熙親筆書寫的這幾個字,但書里配有一張這幾個字的照片,正如余秋雨所言,“避暑山莊”四個字寫的極好,撇捺間透露出一個勝利者的從容和安詳,我不懂書法,但聽余秋雨這么一說,細細品味,覺得還真是那么回事。
接著出現的是雍正、乾隆、道光、咸豐,還有慈禧,這些人的背影如迷魅魍魎,充滿著一種陰氣。
《流放者的土地》一文,讓我了解到中國古代列朝對犯人的懲罰,真是殘忍,讓人看了都會覺得膽寒。其中的'“流放”,是一種長時間的可怖的折磨,作者說,死了倒也罷了,問題是人還活著,種種不幸,都要用心靈去一點點消受,有時不僅全家流放,而且禍及九族,所有遠近親戚,甚至包括鄰里都成了流放者,往往是幾十人、百余人的隊伍,浩浩蕩蕩。路上死了的會超過大半,到了東北流放地以后,就變成了奴隸,分配給主人。主人見貌美的女性就隨意糟蹋,怕丈夫礙手礙腳,就先給殺了。真是恐怖至極。
在《蘇東坡突圍》一文里,作者認為,“像蘇東坡這樣讓中國人共享千年的大文豪,應該是他所處的時代的無上的驕傲”,但是事實并非如此,“越是超時代的文化名人,往往不能相容于他所處的具體時代!痹诋斈,構陷蘇東坡的人特別多,甚至連《夢溪筆談》的作者沈括也不例外。作者在這篇文章里有很多深沉的感慨,請看下面的一段文字,我覺得作者說的太精辟了:
小人牽著大師,大師牽著歷史……一部中國文化史,有很長時間一直把諸多文化大師捆綁在被告席上,而法官和原告,大多是一群擠眉弄眼的小人。
沉重的歷史的一頁已經翻了過去,但是,直至今天,我們的社會,我們的周圍,這樣的小人其實還活著,而且是很神氣地活著,這是很悲哀的一件事,我以為。
接下來,作者在《千年庭院》中寫了位于湘江西岸存在于世已有一千多年的岳麓書院;在《抱愧山西》一文中,作者曾經認為,山西是特別貧困之地,而事實上,歷史上的山西曾經是商賈云集之地,號稱海內最富;《天涯故事》寫了海南島的洗夫人以及黃道婆等女性歷史人物。
在整本書中,《十萬進士》所占篇幅最多,作者詳細剖析了中國古代的科舉制度的利弊得失,可謂入木三分。
《遙遠的絕響》一文,寫了魏晉時期的嵇康從容赴死前,面對請求朝廷赦免他的三千名太學生,端坐琴前,彈奏一曲《廣陵散》,神秘的琴聲鋪天蓋地,成了天地間的絕響。
本書最后一篇文章的題目是《歷史的暗角》,作者對于小人的嘴臉進行了詳細的刻畫,作者認為,小人一般具備以下幾個行為特征:其一,小人見不得美好;其二,小人見不得權力;其三,小人不怕麻煩;其四,小人辦事效率高(他們能像游蛇般靈活地把事情迅速搞定);其五,小人不會放過被害者(如果你被小人傷害一次,第二第三次更大的傷害在等著你,因為小人不這樣做,他會缺少安全感);其六,小人需要博取同情;其七,小人必須用謠言制造氣氛;其八,小人最終控制不了局勢。讀作者這些縝密梳理的文字,真是受益匪淺!
在讀《山居筆記》之前,我已經拜讀過余秋雨的《千年一嘆》《借我一生》《行者無疆》,總的感覺是,余秋雨的文字是我讀過的作家的書籍中,最耐讀,最有文采,最有思想深度的,今天讀完《山居筆記》,我的這種印象又加深了一層。余秋雨先生堪稱大家,他的著作頗豐,我決定,他的其它我還沒有拜讀過的書籍,只要能借到,我一定會一一拜讀!
【山居筆記的讀后感】相關文章:
《山居筆記》讀書筆記11-15
《山居筆記》讀書筆記05-31
山居筆記書評范文05-04
讀山居筆記后感04-26
山居歲月讀書筆記01-29
山居筆記好詞好句08-10
關于山居筆記的好詞好句05-31
山居筆記讀書筆記(通用31篇)05-23
山居筆記后感2000字04-25
初二山居筆記讀書筆記范文最新0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