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雷家書讀后感(精選50篇)
以《傅雷家書》來說,傅雷所寫下的近百封家書,總的主題是,教育孩子,立身行事,要以中華文明為準;立志成才,要以報效祖國為要務。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傅雷家書讀后感(精選50篇),歡迎參閱。
傅雷家書讀后感 篇1
我讀了《傅雷家書》1961年5月1日的信。
這封信主要講了傅雷寄給傅聰的幾本書所作的介紹和希望傅聰能時時到野外去,而不是終日在鎖碎家務與世俗應對中過生活的人。表達了傅雷對博大精深的中國文化的熱愛和對兒子的關愛之情。其中有幾句話富含哲理:“多親近大自然倒是維持身心平衡最好的方法。”“近代人的大病即在于拼命損害了一種機能去發展一種機能,造成許多畸形與病態。”“幸而你東西奔走的路上還能常常接觸到高山峻嶺,海洋流水,日出日落,月色星光,無形中更新你的感覺,解除你的疲勞。”“一切藝術品都忌做作,最美的字句都要出之自然,好像天衣無縫,才經得起時間考驗而能傳世久遠。”
從這封信中,我看到了傅雷先生對中國文化的熱愛。為了讓兒子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中華文明的淵源,他三番五次地向兒子郵寄各類版畫、拓片及許許多多的中國文學作品。他認真地分析中華文明的得與失,大膽地批評或者褒獎,表現了他真正、敢作敢為的性格。他的這種對中國的熱愛同樣影響著他的兒子傅聰,使傅聰雖然長年生活在海外卻依舊會寫會說中文,保持著一顆熾熱而又難得的熾子之心。傅雷父子這種對祖國的深情讓我們自愧不如。
傅雷先生還十分注重身心的調節。雖然他對待工作如癡如狂,可以說是一個工作狂人,但對兒子卻希望要勞逸結合,多去欣賞大自然,親近大自然,走入大自然,向大自然學習。在他的諄諄教導下,傅聰不再狂熱地工作,游覽世界風光的同時也讓他的音樂事業不斷向上邁進。而我卻要么緊繃神經得幾乎繃斷,要么松松垮垮地度過一天,卻做不到傅雷所提倡的天人合一、勞逸結合的境界。
這封信是傅雷愛的傾注,是父母對子女關懷的見證。
傅雷家書讀后感 篇2
我懷著一顆感恩的心捧起《傅雷家書》。這本書凝聚了傅雷對祖國,對兒子深厚的愛。信中強調的是一個年輕人如何做人,如何對待生活。傅雷用自己的經歷現身說法,教導兒子待人要謙虛,禮儀要得體;遇困境不氣餒,獲大獎不驕傲;要有國家和民族的榮辱感,有藝術,人格的尊嚴,做一個“德藝兼備,人格卓越的藝術家”。
《傅雷家書》,充斥著一個父親對兒子的期望,關愛及嚴格要求,洋溢著濃濃的父子情深。它讓我感覺像戲曲那樣給人以脫俗的氛圍和無窮的回味。
傅雷把教育子女當成了對社會,對祖國的一項光榮的義務和責任。不是每個家長都能把教育提升到這種境界,但對子女的關心愛護,卻是永恒的,不變的。
我的父親文化程度不高,常年打拼積累了豐富的人生閱歷。父親把教育我當成首要任務,他在我身上耗費的精力和心血有目共睹。每當親朋贊揚我取得的成績時,總不忘夸夸父親這個“大功臣”,而父親滿是溝壑的蒼老的面容上總會現出幸福的笑容。
不知從何時起,父親開始在我耳邊“嘮叨”,大概就是些人生哲理,處事方法。那是,不明事理的我總覺得不勝其煩,常常敷衍了事。不知道傅聰有沒有排斥過這種“嘮叨”?不過想來是沒有的。他完整的保存了父親的書信,保存著這筆精神財富。如今,我逐漸讀懂了父親,也逐漸重視父親的諄諄善誘。雖然父親的說教我無法以書信的形式保存下來,但在我心中,那永遠是一筆無價的財富。
父親依然忙碌,依然“嘮叨”,依然用期待而嚴厲的目光注視著我。不經意間看見父親頭上有銀光閃過,仔細一看,發現父親頭發又白了幾根,眼角的皺紋又深了幾分。每當這時,我都想說:“父親,您辛苦了大半輩子,該歇歇了。”可愚笨的我始終開不了口。
父親,在我心中,您永遠是偉大而成功的。在您的言傳身教下,我會有更大的勇氣和力量,去戰勝各種各樣的魔障,踏上我的成長道路。
傅雷家書讀后感 篇3
每一封家書都是文化遺產,《傅雷家書》更不用說了。
家書,顧名思義,是指家人、親人之間往來的書信。大約在文字產生后,家書就出現了,可以說是源遠流長。隨著文字語言的逐漸豐富,紙張的發明,家書逐漸流行起來,一直到今天,家書都是維系親情紐帶之一。一封封書信,在表達濃濃親情的字里行間,映照出美好的人際關系、高尚的生活準則、優良的行為操守與道德傳統,拳拳的愛國熱情。這些內容,都是中華民族優秀文化的組成部分。
以《傅雷家書》來說,傅雷所寫下的近百封家書,總的主題是,教育孩子,立身行事,要以中華文明為準;立志成才,要以報效祖國為要務。整本家書,可以說是對中華民族優秀道德的最好闡釋。傅雷家書給我們了解過去歷史,開啟了一扇窗戶,很好地為我們保存那個時代的記憶,正是由于它的存在,才將中華民族優秀道德清楚闡釋出來,它不僅是傅雷對孩子的教育,也是我們立身行事的準則。
傅雷家書除了教人們立身行事,還洋溢著濃濃的親情,字里行間透露的親情令人感動。我不禁想到我的父母,他們雖不是偉人,不像傅雷那么出名,也不能說出讓人立身處事的大道理,但他們事事為我著想,不管做任何事,都會先為我考慮,為我打算。傅雷家書中有著許許多多做人處世的大道理,是一筆寶貴的精神財富,然而,父母日常的教誨又何嘗不是立身行事的準則呢?我的父母不像傅雷那樣講道理,然而他們總是為我好。
讀了《傅雷家書》后,我學會了許多做人的大道理,還感受到了親情的偉大。
傅雷家書讀后感 篇4
這絕不是普通的家書,它是一部最好的藝術學徒修養讀物,也是一部充滿著父愛的苦心孤詣,嘔心瀝血的教子篇。
人的自愛其子,也是一種自然規律。人的生命總是有局限的,而人的事業卻永遠無盡頭。通過親生的兒女,延續自己的生命,也延續與發展一個人為社會,為祖國,為人類所能盡的力量。因此,培育兒女也正是對社會,對祖國,對人類世界應該的盡的一項神圣的義務與責任。我們看傅雷怎樣培育他的孩子,從家書中顯而易見。他在給兒子傅聰的信里,這樣說:“長篇累牘地給你寫信,不是空嘮叨,不是莫名其妙的,而是有好幾種作用的。第一,我的確把你當作一個討論藝術,討論音樂的對手;第二,極想激出你一些年輕人的感想,讓我做父親的得些新鮮養料同時也可以傳布給別的青年。第三,借通信訓練你的不但是文筆,而尤其是你的思想;第四,我想時時刻刻隨處給你做個警鐘,不論在做人方面還是其他各方面。”貫穿全部家書的情誼,是要兒子知道國家的榮辱,藝術的尊嚴,能夠用嚴肅的態度對待一切。做一個“德藝具備,人格卓越的藝術家”。
傅聰在異國漂流的生活中,從父親的這些書信中汲取了多么豐富的精神養料。時時給他指導,鼓勵與鞭策。使他有勇氣與力量,去戰勝各式各樣的魔障。踏上自己正當的成長道路。傅聰這種熱愛祖國,信賴祖國的精神,與傅雷在數萬里之外對他殷切的教育,是不能分開的。
再看看這些書信的背景,傅雷是在怎樣的政治處境中寫出來的。有多少人在那場“黑暗的災禍”中受到傷害,傅雷缺在其中顯出了他不變的本色。
優秀的父親,出色的兒子,不平凡的家書。
傅雷家書讀后感 篇5
《傅雷家書》是我國文學藝術翻譯家傅雷及夫人1954—1966年間寫給孩子傅聰、傅敏的家信摘編,該書是一本優秀的青年思想修養讀物,是素質教育的經典范本,是充滿著父愛的教子名篇。他們苦心孤詣,嘔心瀝血地培養的兩個孩子,傅聰為著名鋼琴大師,傅敏為英語特教教師,是因材施教教育思想的成功體現!
初中的時候,就有老師向我們推薦這本書,但是當時并沒有在意,而這個寒假,恰巧我在圖書館中借了這本書,利用寒假將它看完了。傅雷通過書信的方式與子女溝通,在一封封信件中,傅雷對孩子大到事業人生藝術,小到吃飯穿衣花錢,事無巨細,無不關懷備至,為人父母的可以從中學習到教育子女的方法,學藝術的特別是學鋼琴的可以從中學習提高技藝的方法。從家信的話語中可以看出傅雷是一位對自己要求極嚴格的人,有些方面甚至有些刻薄自己的味道,傅雷讓兒子立下三個原則:不說對不起祖國的話,不做對不起祖國的事,不入他國籍,他愛子教子的精神實則令人感動。
傅雷家書讓我們了解過去歷史,開啟了一扇窗戶,很好地為我們保存了那個時代的記憶,正是由于它的存在,才將中華民族優秀道德清楚地闡釋出來,它不僅僅是傅雷對孩子的教育,也是我們立身行事的準則。在閱讀的過程中,我們能感受到家書中父母的淳淳教誨,孩子與父母的真誠交流。傅雷家書除了教人們立身行事,還洋溢著濃濃的親情,字里行間透露的親情同樣令人感動。傅聰在異國漂流的生活中,從父親的這些書信中汲取了許多豐富的精神養料。父親時時給他指導,鼓勵及鞭策,使他有勇氣與力量,去戰勝各式各樣的魔障,踏上自己正當的成長道路。我認為傅聰這樣熱愛祖國,信賴祖國的精神,與傅雷子啊數萬里之外對他殷切的教育,是不能分開的。
現在很多人都學會了隱藏自己,你從不曾理解我,我也不需要去解釋,還有多少人可以像傅雷家書里面把自己的情感細細地表述出來?總之,看完《傅雷家書》之后,我覺得這是教育子女的一本好書,同時也應該是作子女的了解父母的一本好書!
傅雷家書讀后感 篇6
第一封家書寫作的時間是當兒子精神消沉的時候,第二封家書寫作的時間是當兒子欣喜成功的時候。這兩封家書從兩個方面表達了父親對兒子的那一份動人的舐犢之情。傅雷和傅聰兩父子不僅是生活中的朋友,而且是藝術上的知音。傅雷以自己深厚的學養、真摯的父愛,傾聽著萬里之外兒子的每一次心跳,預想著兒子前進道路上可能出現的各種困難,傳頌著自己的惦念和祖國的聲音。《博雷家書》是一部充滿著父愛的苦心孤詣、嘔心瀝血的教子篇;也是現代中國影響最大的家訓。傅雷以一個過來人的身份,把自己人生的智慧,生活的經驗,藝術的感悟,毫無保留地貢獻出來。
“我們并沒為你前信感到什么煩惱或是不安。我在第八封信中還對你預告,這種精神消沉的情形,以后還是會有的。”這真是知子莫如父,傅雷似乎早就預料到兒子的這種情緒了。緊接著又說“我是過來人,決不至于大驚小怪。你也不必為此擔心,更不必硬壓在肚里不告訴我們。心中的苦悶不在家信中發泄,又哪里去發泄呢?孩子不向父母訴苦向誰訴呢?我們不來安慰你,又該誰來安慰你呢?”安慰兒子,向父母訴苦是人之常情,遭遇挫折是人生的必修課,誰也難免的。作為父親不能教條主義地說,這不能,那不能,連用了幾個形象的比喻,告誡兒子,不要過分悲傷、消沉。如“人一輩子都在高潮——低潮中浮沉,惟有庸碌的人,生活才如死水一般;或者要有極高的修養,方能廓然無累,真正的解脫。只要高潮不過分使你緊張,低潮不過分使你頹廢,就好了。太陽太強烈,會把五谷曬焦;雨水太猛,也會淹死莊稼。”這就是朋友式的父親,對兒子的愛,比山還高大,比海還寬闊。還用了克利斯朵夫的經歷鼓勵兒子正視現實和挫折,勇敢地戰勝它。從而教育兒子要學會堅強,這才是生活的強者。
當兒子在事業上取得成績時,作為父親的傅雷當然是高興的,但并沒有沉浸在那份成就里,而是希望兒子在取得巨大成功、被鮮花與掌聲簇擁的時候,仍然保持謙卑、不懼孤獨,勇于攀登藝術的至境。“我更高興的更安慰的是:多少過分的諛詞與夸獎,都沒有使你喪失自知之明,眾人的掌聲、擁抱,名流的贊美,都沒有減少你對藝術的謙卑!總算我的教育沒有白費,你二十年的折磨沒有白受!你能堅強(不為勝利沖昏了頭腦是堅強的最好的證據),只要你能堅強,我就一輩子放了心!成就的大小、高低,是不在我們掌握之內的,一半靠人力,一半靠天賦,但只要堅強,就不怕失敗,不怕挫折,不怕打擊——不管是人事上的,生活上的,技術上的,學習上的——打擊;從此以后你可以孤軍奮斗了。何況事實上有多少良師益友在周圍幫助你,扶掖你。還加上古今的名著,時時刻刻給你精神上的養料!孩子,從今以后,你永遠不會孤獨的了,即使孤獨也不怕的了!”
傅雷說:“赤子便是不知道孤獨的。赤子孤獨了,會創造一個世界,創造許多心靈的朋友,當代哲學家周國平則說過,孤獨、寂莫和無聊是三種不同的境界,分別屬于精神、感情和事務的層面;只有內心世界豐富的人,對精神與靈魂有著執著追求的人,對人間充滿摯愛的人,才可能體驗真正的孤獨;孤獨產生于愛……傅雷相信:“藝術表現的動人,一定是從心靈的純潔來的!不是純潔到像明鏡一般,怎能體會到前人的心靈?怎能打動聽眾的心靈?”正因為赤子之心是最純潔的,它不含私心雜念,沒有欲望紛爭,只容納人間最美好、最真摯的感情,所以“永遠能夠與普天下的赤子之心相接相契相抱!”赤子的現實生活也許境遇不佳、缺少知音,甚至會遭到誤解和排斥,身邊的世界讓他孤獨;但人類最純潔最美好的感情與思想,是相通而永存的,普天下的赤子都將成為他的知音和朋友。
赤子之心無比純潔,剔除了紛紜雜念,才可能“體會到前人的心靈”并以之“打動聽眾的心靈”。藝術的最高境界,人生的最高境界,便都在這里企及了。貫串在這兩則信中的父愛,其實就是堅強。第一封信中“一個人惟有敢于正視現實,正視錯誤,用理智分析,徹底感悟,才不至于被回憶侵蝕。我相信你逐漸會學會這一套,越來越堅強的。”第二封信中“你能堅強(不為勝利沖昏了頭腦是堅強的最好的證據),只要你能堅強,我就一輩子放了心!”堅強說到底就是擁有一顆赤子之心。而“赤子之心”,是藝術創造的最高峰。這種心靈的純潔是人類共同的美好愿望。
傅雷家書讀后感 篇7
白茶清歡無別事,我在等風,也在等愛,沁入心田。——題記
你可曾在喧囂﹑繁雜的世界里尋過愛的足跡呢?或許,在傅雷給兒子寫的封封書信中,體現得淋漓盡致。《傅雷家書》包含了傅雷這位偉大的父親對兒子的苦心孤詣,這份跨越千山萬水的愛,讓我在文字中領會到了父愛如山,深沉而偉大;也如水,細膩而溫柔,就這樣涓涓之愛流淌在父與子之間……
“上海已經秋涼了,你那的氣候如何?地理書上說波蘭是大陸氣候,寒暑都在極端。你現在穿些什么衣服。”這哪里是一位父親對遠在異國他鄉的兒子的問候,這分明是傅雷在對一個近在身前的兒子日常關心。質樸的語言里,包含著一份如山的愛。“注意:鋼絲上有小條子,注明號數,切勿丟掉,否則以后不易分清。鋼絲彈性很足,有彈傷眼睛、身、手的危險。你自己千萬不可隨便拉開,一定要讓動手做的人收場。望你牢記在心,萬萬千千!”傅雷對兒子的愛像空氣,無處不在,通過書信,飄越過國界線,愛充斥著兒子的生活。
“……寄你的書里,《古詩源選》《唐五代宋詞選》《元明散曲選》你可仔細看,而且要多看幾遍,隔些日子溫溫,無形中可以增加文學史及文學體裁的知識。”傅雷不僅是一位偉大的父親,他還是一位特殊的教育家,學者,對兒子要求嚴格,在學業上,藝術方面亦是如此。望子成龍之心如此強烈。
天下哪位父母不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呢?我的母親,對我無論是生活上還是學習上,都要求十分嚴格,她能以身作則,給我樹立一個完美的榜樣。她的學歷并不高,但是母親的言談舉止總能讓我受益匪淺。母親會以自己的方式教育我和弟弟,也像傅雷對傅聰那樣,愛在點點滴滴,教在星星點點。
劉瑜在書中對孩子說:“愿你有好運氣,如果沒有,愿你在不幸中學會慈悲;愿你被很多人愛,如果沒有,愿你在寂寞中學會寬容。”
看,不管是偉人還是平凡父母,對子女的愛都如星辰大海,不容沉浸。
青春易逝,隨歲月一同蹉跎的何止吹彈可破的面容,那些懵懂如水的回憶,也會慢慢消逝,我們無需作答,只要在父母的涓涓愛意中成長便可。
傅雷家書讀后感 篇8
我突然想起初中讀過的《傅雷家書》。文中主要寫了傅雷和他兒子的書信。令我印象深刻的一段話“親愛的孩子,你走后第二天,就想寫信,怕你嫌煩、也就罷了。可是沒一天不想著你,每天清晨六七點鐘就醒,翻來覆去的睡不著,也說不出為什么。好像克利斯朵夫的母親獨自守在家里,想起孩子的童年一幕幕的形象一樣,我和你媽媽老是想你二三歲到六七歲間的小故事。”讀完后我感受到傅雷的愛子情深,給遠在出國留學的兒子寫信。讀完《傅雷家書》后,傅雷和他兒子傅聰的信如同朋友對話。作為父母,既為他們而感到高興,也為之此傷心難過。畢竟是骨內之情,作為子女我們應該體會、理解父母的苦心,讓爸爸、媽媽看到他們想要看到的一幕——我們快快樂樂、幸福美滿的生活,也算是報答了父母含辛茹苦的養育之恩。
還讓我想到了一句話“成就的大小高低,是不在我們掌握之內的,一半靠人力,一半靠天賦,但是只要堅強,就不怕失敗,不怕挫折,不怕打擊——不管是人事上的、生活上的、技術上的、學術上的打擊。”這句話好像是傅雷寫信給他兒子傅聰的一句,鼓勵兒子的一句話。
第一次看《傅雷家書》時,就看到了傅雷的簡介。傅雷是位有名的翻譯家,他翻譯了許多的外國著名的書籍。他還是一位教育家,他的兩個兒子都很優秀,大兒子傅聰是一位比較有名的音樂藝術家,他學習刻苦認真。
最后送各位一句話“不經過戰斗的舍棄是虛偽的,不經歷磨難的超脫是輕佻的,逃避現實的明哲是卑怯的。
傅雷家書讀后感 篇9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自古以來書信就是人們的一種溝通方式,書信往往可以把嘴上說不出的話表達出來。
家書,也就是家信,指的是離鄉在外的人與家人情感交流的工具,它也維系著家庭幸福,親情濃濃。
《傅雷家書》是傅雷夫婦二人在1954年到1966年5月期間寫給兒子傅聰的信。在這十二年中,他們通信數百封,記述了傅聰出國成名、結婚生子的成長經歷。傅雷夫婦都很細心,把兒子的信都妥善保管,并將主要內容分類摘錄成冊。
整體來說,傅雷與傅聰通信的主題為:教育孩子,立身行事,以中華文明為主;立志成才,要以報效祖國為要務。
傅雷先生曾經說過,他寫給兒子的信有四大作用:1、討論藝術觀點;2、激發出年輕人的思想;3、訓練傅聰的文筆;4、做一面忠實的“鏡子”。而信中的內容,除了記錄一些生活瑣事之外,更多的是為了談論藝術與人生,灌輸出一個藝術家應該有的思想與品德。
《傅雷家書》這本書,讓我們了解了過去的歷史,很好地為我們保存了那個時代的印記,它不僅是父母對兒子的教育,更讓我們學到了一些立身處世的原則。
我特別喜歡書里的一句話:“辛酸的眼淚是培養你心靈的酒漿”。它告訴了我,人生的路上不可能永遠是春天,每個人都會遇到挫折,奮斗就能迎來坦途。
待人謙虛,做事嚴謹,禮儀得體;遇到困難不放棄,獲得大獎不驕傲,要有國家的榮辱感,做一個“德藝兼備,人格卓越”的藝術家,這些應該是《傅雷家書》中給我們的永恒的啟示吧!
這本書雖然是父母與孩子之間普通的書信,但是它包含了許多大道理,影響了一代又一代的人,它是永恒的經典。
我不禁想起了嚴厲的父親,他也老是訓斥我,我經常敢怒不敢言。此時我細心體會,將心比心,方才領悟了父愛的偉大,父愛如山,嚴厲之中不乏慈愛;父愛如風,猛烈之中不乏和暢;父愛如水,永潤我的心田。
傅雷家書讀后感 篇10
他的家教如此之嚴,望子成龍的心情如此之熱烈。他要把他的兒子塑造成符合于他理想的人物。這種家庭教育是相當危險的,沒有幾個人能成功,然而傅雷成功了。——題記
起初聽到《傅雷家書》這個名字時,本以為是一本家法。然而,在靜下心來去閱讀的時候,才發現它是傅雷先生及其夫人在1954年到1966年期間寫給兩個兒子的186封家信。
傅雷先生是一位杰出的翻譯家,一位嚴厲、盡責同時不乏愛心的父親。因此,他還是一位特殊的教育家。
《傅雷家書》不僅僅是家信,還是傅雷和兒子交流藝術的平臺。傅雷先生在大兒子傅聰留學海外的過程中,先后寫了百余封家書給他,教導他立身行事,愛國成才,把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融入了對兒子淳淳教誨之中。其聲殷殷,其意綿綿,其情拳拳。打開《傅雷家書》,就是走近一位父親,聆聽他充滿父愛的苦心孤詣、嘔心瀝血的教誨。
父親對孩子的深愛如同太陽的光輝溫暖著孩子。傅雷對傅聰的愛更是如此,這樣的愛是高尚的、純潔的、無私的,它蕩滌了世間的功利,洗去了人生的浮華,留下的是舐犢情深。“多少對你的愛,對你的友誼,不知如何在筆底下傳達給你!孩子,我精神上永遠和你在一起!”這是多么真摯的人間深情啊。
然而,這樣的愛畢竟又是特殊的,它超越了那種愛加威嚴式的教導,是建立在父子心與心交流基礎上的一種深沉的父愛。傅雷是“清高”的,他的骨子里就滲透著這種獨特的個性,他把這種“清高”帶到給兒子的信中,成就了一份“清高”的父愛!
于是這一封封家書中便沒有了世事鉆營的技巧,而是對人生、對藝術的見解,對崇高精神和真理的追求。做父親的以其大半生的心路歷程來給愛子指示生活的方向,精神的歸宿!這種指示不是那種藝術化的“展示”,而是結合了百般的勇氣和無私的愛。
人生就如書中的一句話一樣:“赤子便是不知道孤獨的。赤子孤獨了,會創造一個世界,會創造許多心靈的朋友!永遠保持赤子之心,到老也不會落伍,永遠能夠與普天下的赤子之心相接相契相抱!”意思也就是:赤子永遠不會感到孤獨,即使有一天赤子感到了孤獨,它就會創造出一個虛擬的世界,創造出許多與它心靈相通的朋友,讓自己不再感到孤獨。
我想,一個人有了它,也便擁有了整個世界!
傅雷家書讀后感 篇11
傅雷的一生苦心孤詣,含辛茹苦地培養出了兩個出色優秀的孩子。一個成為了舉世聞名的音樂家,另一個成為了特級英語教師。這無疑體現了傅雷的教育理念是成功的。
在生活方面,傅雷夫婦可以說是千叮嚀萬囑咐。看現自己的兒子即將步入千變萬化的社會,作為父母的他們不禁百感交集。他們二人便因材施教,用自己積下的經驗,告訴了兒子少走彎路,多踏捷徑,自己走過的彎路,不希望兒子重蹈覆轍。
在為人處事方面,傅雷告訴兒子,要做到堅持大我,放棄小我,切忽對個人的名利和得失大過計較。我們會發現人生總是充滿了苦悶與矛盾,當我們熱衷于個人名利,卻不可塵及時,必然會因為嫉妒與仇恨而變得無比痛苦。相反,如果我們堅持大我,為社會和人類前途命運著想時,反而可以做出貢獻,這也便是治療憤世嫉俗的最佳良方了。
同樣,傅雷給兒子的感情方面也是非常有參考價值的,孩子結婚前就告訴他要自愛,因為沒有結果的戀愛會使人對愛情感到麻木。而當傅聰真正踏入愛情婚姻之后,傅雷便將自己和妻子數十年來和諧相處之道傳授給兒子,那就是君子之交淡如水,夫妻之間應相敬如賓。只有平靜、含蓄與溫和的感情才能天長地久。且不能因為藝術而放棄妻子,要知道兩個人在漫長的道路上,時時都能拉對方一把,勿讓彼此掉隊,這樣才能維持長久和諧的婚姻。
本書反映的傅雷的特點,同樣也正是中國父母的普遍特點——以孩子為中心,甚至到生活細節也能為孩子考慮到,體現出一個活靈活現,可愛至極的父親形象,又體現出了濃濃的父愛。
傅雷家書讀后感 篇12
愛,是一望無盡的大海,看不到源頭,看不到終止;父母對子女的愛是流露在在言語中,穿行于行動中。《傅雷家書》中是父親對兒子愛在那字里行間隱藏。
從1954年開始,一封封家書穿過一道道國境線,送到兒子的手中,那是跨越千山萬水的深情,直到一方的生命戛然而止。
父母對子女的愛是無盡的,我讀《傅雷家書》了解到父親對兒子的事情認真仔細地,從“努力加餐飯”,“我們很想知道你的飲食起居,住的屋子、寒暖、床鋪”等等零星事,都是傅雷對傅聰生活點點滴滴的關注,讓我感受到愛的溫暖如春。
傅雷對傅聰的教育很是專注,就像我的父母那樣,當我的成長軌跡偏離軌道時,父母都會給我加以改正,在無言的愛里默默關注我的成長。
“今天是除夕了,想到你在遠方用功,努力,我心里說不盡的歡喜。別了,孩子,我在心中擁抱你!”、“睡眠務須充足,一切總以身體為重,這是最基本的本錢!”傅雷對傅聰總是給予精神上的鼓勵,關注身體狀況,天下的父母應該都是這般啰嗦,哪怕讓我們做好防護感冒,返校時父母總會多提幾句:“要注意保暖,多喝水,照顧好自己。”
“少年得志,更要想到‘盛名之下,其實難副’,更要戰戰兢兢,不負國人對你的期望。你對政府的感激,只有用行動來表現才算是真正的感激!”這正是傅聰苦惱時,向父親傾訴,父親對傅聰說的話,在語句中體現了傅雷對傅聰思想上的疏通,也側面表現出傅聰把父親當做朋友、知己那樣信賴,更體現了傅雷向傅聰的期望。
“你的動作、語言代表你是否對人尊重”。傅雷在這方面從未對傅聰疏忽,在《傅雷家書》中“對客氣的人,或是師長,或是老年人,說話時要垂直,人要立直。你這種規矩成了習慣,一輩子都有好處”。多么睿智理性的語言,傅雷從這些細節都是在為傅聰以后的成長鋪路。
一沓家書是來自遠方的父愛,傅雷對兒子的愛如山如火,是那么厚重,是那么濃烈,讓我們從生活的點滴中去發現父母對我們的愛吧!愛無盡頭!
傅雷家書讀后感 篇13
家書從古至今一直是古人寄托思念與慰問的一種方式,詩詞中也提到過‘家書抵萬金’。可既然假設對古人的重要性,而傅雷家書這本書也蘊含了父親與兒子之間的愛,關心和教育。
這本書匯集了父子之間近13年的來往,我們從中可以看見傅聰對追求藝術的過程,也可以體會到傅雷的教育理念與對于兒子的諄諄教誨,而在這千言萬語,如山如海的言語中,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這么一句話‘辛酸的眼淚是培養你心靈的原漿。’這句話包含了傅雷對兒子的鼓勵與支持,雖說眼淚是辛酸的,但這卻是讓內心變得更加堅強,讓自己不斷走向成功的養料,令我深有感觸。
施蟄存先生曾經說過‘他的家教如此之嚴格,望子成龍的心情如此之熱烈。他要把他的兒子塑造成符合他的理想的人物。這種家庭教育是非常危險的,沒有幾個人能成功,然而傅雷成功了。’這些都是因為他的為人以及教育。傅雷先生人物,無論從事什么職業,做人是第一位的。因此在書中第一強調的,是一個年輕人如何做人的問題。正是如此,不論做任何事情,做人就是首要的,最重要的頭等大事。如果一個人他連最基本的禮儀廉恥,尊重,道德都沒有的話,你們我想這樣的人還不具備成功的能力。先生提出的;待人要謙虛,做人要謹慎,禮儀要得體;遇困境不氣餒,獲大獎不驕傲;要有民族和國家榮辱感,要有藝術,人格的尊嚴,做一個“德藝俱備、人格卓越的藝術家等觀點,這對于我們的成長是非常好的教育。我們現在的缺少的或者說是正在流失的寶貴品質,正是先生口中這些,不可或缺的美好品質。現在的素質化教育也正是提倡這種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不單單只在看中成績這一小方面了。
傅雷家書讀后感 篇14
每個人都領會過爸爸媽媽的慈子和教導。當我在讀這本家書,感到的是一種另一番教導,我好像找到了其他一種爸爸媽媽之子,這也是大多數子女所領會不到的。這也許是這十年對她子慕不減的原因吧。是那一封封家書,就象一次次寶貴的談心,拉近了咱們的間隔,我像一個乖孩子在感觸著,聆聽著,用心銘記取。
傅雷不愧是好父親能以如此的心態和耐性來教育孩子。傅雷究竟是怎么有這種力氣呢這種巨大的父愛能夠說影響了傅聰的一生為傅聰走向未來做出了襯托打下了堅實的根底。因而傅雷所寫的這些信件也便是十分重要的給傅聰上了一堂人生課讓他知道怎么在這個國際上日子。
這真是教育子女的一本好書一起也應該是作子女的了解爸爸媽媽的一本好書。子女能夠經過這本書了解自己的爸爸媽媽爸爸媽媽能夠經過這本書了解自己的子女傅雷在信中所寫的每字每句已經成為經典萬古流芳的經典。
傅雷作為父親對子女的情感是十分豐厚的他對子女從不嚴苛。并且他對傅聰的音樂工作十分的注重。傅聰工作的點點滴滴都十分的在乎這讓傅聰十分的感動。
其實咱們身邊的父親也跟傅雷相同的普通與巨大。咱們的父親也是常常為咱們的生計為了咱們的學習為了咱們能上一個好的校園為了咱們能具有好的成果使得自己的頭發都白了費盡了汗水這是真實的巨大這才是真實的父親!傅雷能夠說是千千萬萬個父親中的一個超卓的代表他的對子女的充溢愛心的心思使得他的子女能夠健康的生長。
傅聰的母親在信中也扮演了重要的人物她也給她的兒女寫了好幾封信。信中充溢了對子女的關懷和愛憐。相同她關于傅聰的音樂工作也十分的在乎這也相同讓傅聰十分的感動他也了解了母親的愛對他有多重要。
這本《傅雷家書》真的讓我懂得了十分多的道理,也讓我更加了解爸爸媽媽的心思都在想著什么,這讓我能夠更好的和爸爸媽媽溝通。
我太感謝這本書了真實的爸爸媽媽的愛之書!
傅雷家書讀后感 篇15
《傅雷家書》,是我國文學藝術翻譯家傅雷及夫人寫給他們的兒子:著名鋼琴演奏家傅聰、英語特級教師傅敏等的一封封書信,字里行間都洋溢著濃濃的父愛母愛。是一部“最好的藝術學徒修養讀物”。
傅雷,不僅僅是一位著名的中國翻譯家,作家,教育家,美術評論家,中國民主促進會的重要締造者之一,還是一位嚴格慈愛,挑剔啰嗦的父親,一位循循善誘的良師。他用自己當年的經驗,親自教導兒子做人謙卑,待人待事嚴謹認真,積極樂觀的面對挫折與困難,獲得成就時不驕傲,不炫耀,禮儀要得體………不但要有藝術、人格的尊嚴,而且要有國家和民族的榮譽感,成為一個“德才俱備,人格卓越的藝術家”
傅雷從不溺愛孩子,尤其在生活細節這方面。俗話說,“細節決定成敗,態度決定高度”,傅雷先生對此深信不疑,更是在兒子的生活中付諸了行動。例如:他教育兒子,食不言寢不語,尊敬師長,態度謙卑,不驕不躁,不氣不餒,不亂動別人東西,用完物品要有規矩的放回去,手不能插在上衣的兜里,這樣比插在褲兜顯得更無理;從小就要學會理財,懂得節約,未雨綢繆,養成存錢記賬的習慣……哪怕是吃飯這樣的小事也一絲不茍。
吃飯時,傅雷的孩子們必須坐如鐘,手肘的姿勢必須端莊,雅正是否妨礙了同席之人,不得發出令人厭煩的咀嚼聲,勺子筷子不可以把碗碰出響聲。不可以挑食,有一次傅聰沒有遵守父親的規章,傅雷就罰他只準吃白飯。倒是卓有成效,傅聰再也不敢了。
傅雷,他不僅僅是一位學者,更是一位教子有方的父親。相比于父親,他更像是一個“朋友”,一個“傾聽者”,為他的兒子照亮了前方的道路,鑄就了燦爛輝煌的人生。
傅雷家書讀后感 篇16
身邊一向有人給我引薦這本書,但我一向沒有去了解。今天一看,確是讓我形象深入。
讓我得到這樣感觸的原因——傅雷先生有著異樣的品格魅力。
“真實的光亮絕不是永沒有漆黑的時刻,僅僅永不被漆黑所掩蔽算了。真實的英豪絕沒有卑賤的情趣,僅僅永不被卑賤的情趣所服氣算了。”這是傅雷先生對咱們品格上的鼓舞,言外之意流露出他品格的尊貴。就好如他批評八股文,以為八股文是使人思維懶散,感覺麻木,遇事不認真負責的產品。
而這種共同的品格魅力不只體現在文學方面,還在于藝術和人生。他從前說過:“先做人,其次做藝術家,再次做音樂家,最終做鋼琴家。”他將層次講的很清楚,也說明晰沒有一步登天的事,沒件事都是要一步一步做起的,而這全部的根底便是做好人。
也正因如此,他對孩子們的教育也脫不開品格,乃至是著重于品格。這種教育方法令我入神,我以為這是一種很好的教育方法。這讓我知曉成果并不是處于榜首位的,品格才是。只要具有杰出的人品,才會讓一個人的文明素質提高,才能使一個人獲得更加優異的成果,才會懂得什么是感恩以及怎樣去感恩。
我期望每個家庭都能懂得這個,我期望他們不會再一味地尋求孩子的好成果,而忽視對他們品格的培養,我期望那些因一些瑣細小事而引發的弒親事情不會再呈現在人們的視界中,期望當今的社會越來越潔凈.
我信任這個社會會越來越陽光,每個家長教育也會更加明麗。我也會做好我的本職工作——學習,真實做到從我開端,為子孫做好的典范!
傅雷家書讀后感 篇17
細節在詞典中的意思是瑣碎而不重要的小節,細節看似不重要,但正是這些細節,才體現出我們每個人真實的一面。
傅雷在信中寫道:上封信中,我要你注意,住在華沙必須問明房東的睡眠時間,切勿深夜彈琴的事,望隨時記住。這句話說明傅雷不希望兒子練琴時打擾別人,這也體現出傅雷在日常生活中的隨和、平易近人、關心他人。信中他還提到了很多細節,“有件小事要和你談談,你寫信封為什么老是這么不neat?日常瑣事要做的neat,就像彈琴要講究干凈是一樣的。”見字如面,傅雷認為在平常的寫字寫信中,通過字跡頁面的整潔程度等,便可以看出一個人的生活習慣、性格,所以他希望兒子無論是寫信還是彈琴,隨時隨地都要保持neat。
郭德綱有句話在網上很火,“觀人于臨財,觀人于臨難;觀人于忽略,觀人于酒后。”看一個人怎么樣,怎么看呢?觀人于臨財,就是要看他在金錢面前,是否見財起意?如何取利、如何駕馭財富等。觀人于臨難,就是要看他在困難面前怎么做,是消極還是樂觀?觀人于忽略,就是要看他無意中的一些舉動,往往能體現他一個人的性格。觀人于酒后,這一點就很簡單了,我們都知道,酒后吐真言,喝酒以后說的往往都是真話。這些不都是細節體現人品的例子嗎?
我的媽媽就是個很注重細節的人。吃飯時,她經常告訴我,吃飯時不要亂換座位,不要敲碗,不要把筷子插在碗里。寫作業的時候,她又告訴我,寫作業要快,不要磨蹭,否則在以后的生活中,也會拖拖拉拉,做事做不干凈。寫大題時,要把答案從左往右寫,不要都擠在右邊,和做事一樣,要提前把事情趕出去,而不是拖到后邊。這樣的細節要求還有很多很多。
細節決定一切,我們在生活中,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行為舉止,注意點點滴滴的細節,能做好小事,又怎會擔心做不好大事呢?這就是我讀《傅雷家書》的收獲。
傅雷家書讀后感 篇18
關于怎么教育孩子從古至今一向是個經久不變的論題,也永久是個永存的論題。
大凡有所作為的人,必定有一個異乎尋常的爸爸媽媽或一個異乎尋常的幼年。傅雷與兒子傅聰13年的通訊。就每封信都記載編號,且筆跡潔凈、巨細得當這一點而言就體現了傅雷作為父親本身嚴于律己的精力。
咱們大多數人往往不知道或裝做不知道,在對孩子提出要求的一起,也是在對自己提要求。有時爸爸媽媽都做不到,怎么會得到孩子從口到心的服氣呢。最簡略的比如:咱們常常要求孩子少看電視或電腦,而自己卻在電視和電腦前一坐便是幾個小時。
傅雷與兒子像朋友相同無話不談,這很可貴。這也正是許多爸爸媽媽苦惱的問題。許多爸爸媽媽總是訴苦孩子和自己沒話說,卻從不檢討自己,為什么會呈現這種情況。把孩子當作朋友,勇于供認自己的過錯,才會得到真摯的溝通。
現在的孩子和傅雷的兒子的那代人,比較管束是否更難些。應該供認:要難許多。現在外面的國際引誘太大。網絡是年代的前進,也會使人誤入歧途。西方一些敞開的思維,像空氣相同到處在改動孩子的呼吸方法。暴力、色情無處不在。真不知怎么對應。要讓孩子了解社會的陰暗面,一起更多的是充溢陽光的新鮮國際是多么的不容易。人不可能永久做一個裝在套子里的人。怎樣教孩子用過濾的方法呼吸呢。
管束,這兩個字但從字面了解,辦理和教育要一起進行,缺一不可。但是當爸爸媽媽的怎么能適可而止的掌握分寸哪。也一向在考慮怎么教育自己的孩子,讓孩子有一個異乎尋常的幼年。
傅雷家書讀后感 篇19
一封封質樸的信,蘊含著父子間最真摯的感情;一句句感人至深的話語背后,是父親包容又嚴苛的愛;一次次不厭其煩的教誨,是父母望子成龍的殷切希望。這就是鋼琴家傅聰與父親傅雷書信的點點滴滴。這是一部充滿父愛的苦心孤詣的教子篇,一部嘔心瀝血的成長記錄。
傅雷夫婦也是典型的“中國式家長”,他雖然沒有像郎朗的父親那樣坐在孩子身邊陪伴孩子彈琴,到精神上是陪伴的。他隔空跟孩子探討音樂、藝術以及為人處世等問題,書信中細致到跟孩子談談舞臺上應該保持什么樣的面部表情。更能“真誠待人,認真做事”的“傅雷精神”去影響孩子。以他的才智和博學,深刻的思想,讓孩子“取法乎上”,用心亦良苦矣!所以《傅雷家書》成為素質教育的范本,傅雷夫婦成為中國父母的典范。
成功的家長家家相同。每一個優秀的孩子后面都有一雙默默奉獻的父母。不管我們的父母是多么平凡,抑或普通,他們一生都在勤勤懇懇地為孩子付出。我們要把父母對你的種種嘮叨當做愛的絮語,不要辜負父母對你的無私奉獻,不要荒蕪了這份愛。
父母們請相信:您付出了,定會創造一個世界。
傅雷家書讀后感 篇20
傅雷,是我國羅曼羅蘭富二代等作家文章的當代翻譯界第一人。他培育了世界一流的鋼琴家傅聰。傅雷家書是他及其夫人和兒子傅聰傅敏的書信摘篇,這些家書凝聚著傅聰對祖國對兒子深厚的愛。信中首先強調的是一個年輕人如何做人如何對待生活的問題。我們的生活中難免會遇到困難與挫折,而我們只有用一顆平常心去對待,不應風暴而消沉努力報警遠方,我們必會有自己的一片天地。他把兒子的信是為珍貴的禮物,他在兒子成功時滿懷星星激情洋溢的勉勵激勵兒子保持千危不懼,孤獨勇于攀登藝術的至高境界,確對待成功,“別擔心,解決一個矛盾就會前進一步矛盾是解決不完的,所以藝術是沒有止境的。”我們的人生又何嘗不是如此呢,生命之河,綿綿不斷,有時平,有時間有涌進但從不會停下前進的步伐總是在向遠方奔騰。人生有幸與不幸,但我們平靜面對驚喜時,則是我們又跨出一大步時,寵辱不驚,為著我們更遠的目標而奮斗,我們就是中國的接班人。
傅雷家書中給我們的啟示有太多太多,他不僅是至于我們個人也給我們在家庭教育放有了啟發。留守兒童的孩子因為極度缺少家庭父母的關愛,還荒廢了,毀了自己的人生。所以我現在只想呼吁各位家長,何時放下工作,給你們的孩子真正的關愛與呵護?傅雷家書將讓我受益終生。
傅雷家書讀后感 篇21
在我們的生活中,有一種人是馬大哈,做任何事情不拘小節,只把這件事完成了,卻沒有把這件事弄好,最后自己吃了大虧。還有一類人他們心細如發,任何一個細小的關鍵都能被他們發現。我算是介于這兩種之間的人。
有時很細心,可以發現很多隱藏的信息,而有時候卻不知為何就像是選擇性的失明,一遇到關鍵信息就自動屏蔽,有時弄得我自己也是哭笑不得。
《傅雷家書》中傅雷對于傅聰細節的要求具體到了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學術、生活起居、待人待物,里面提到了很多我們平時都沒有注意到的細枝末節。譬如:信封要書寫工整,研究學術要嚴謹,對待朋友不能總是一腔熱情.
注重細節,會讓我們從中受益很多,而粗心的人卻要吃虧了。我就是一個粗心的人,我們學校最近進行了生物和地理的考試,考完試之后我覺得自己答得還不錯,反正會的不會的都寫完了,沒有空題。考完試神清氣爽,趕回家,也不想考試的事,開始寫作業。考完試的第二天老師開始對題,拿出試卷,順帶看了一眼,“咦?這個咋問的是半島,我寫的啥來著?好像是大洲。”想到這我恨不得自己抽自己一巴掌,這算啥?會的寫錯,太丟人了。越往下對,越認為自己在考試時是不是眼睛突然出現了故障,大腦也不受我的控制了。這種事兒但凡是在考試時絕對不會缺席,特別準時。現在我還在努力改正,但效果甚微。
在身體方面的細節就更不注意了。我常常不注意地下的坑坑洼洼,人稱“平地摔小公主”,走著走著別人就會看到我,身體一彎,立馬抓著身邊的人,這樣就說明我又崴腳了。
細節決定成敗,不僅僅是學習還是身體上的,多注重細節學習會完成得更加完美,身體也會少受到傷害。
傅雷家書讀后感 篇22
這個寒假,我讀了一本令我深有感觸的書——《傅雷家書》。這一封封書信,集成了厚厚一本大書,不僅是傅雷父子間溝通的橋梁,也是使我們的思想通往更高階梯的橋梁。
傅雷在藝術和文學方面有著不凡的造詣。家書中有大量篇幅涉及美術、音樂、文學作品。在對傅聰進行在藝術上的引導的同時,也關心著兒子的生活。在關于日常生活上的問題這方面,傅雷也對兒子提出了很多建議。比如如何正確理財,如何正確處理戀愛、婚姻上的問題,如何勞逸結合。在讀書時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傅雷多次提醒兒子要注意休息,勞逸結合,哪怕是找個村莊住上個三五天也好。每當讀到這樣的地方,總會感嘆傅雷對兒子近乎要溢出來的疼愛和良苦用心。
父親對兒子的愛是無私的,深沉的,如同太陽的光輝溫暖著孩子,傅雷對傅聰的愛就是如此。傅雷與妻子收到兒子的來信總是欣喜若狂,一封信會翻來覆去讀上三五遍還覺得不夠。他們會因多日收不到兒子的來信而擔憂、難過;會因信丟在了路上而遺憾、可惜。這樣的愛是多么的高尚、純潔、無私啊!它蕩滌了世間的功利,洗去了人生的浮華,留下的只剩舐犢情深。“多少對你的愛,對你的友誼,不知如何在筆底下傳達給你!孩子,我精神上永遠和你在一起!”這是多么真摯的人間真情啊!
讀了這本書,我受益匪淺。它不僅開闊了我的眼界,了解了許多藝術作品,提高了藝術素養,更使我體會到了父愛的無私與高尚,體會到了父母對我殷切的關心和愛護。讀了這本書,我才意識到,原來父母對子女的愛是這么的純粹、無私、美好,無時無刻不在溫暖著我們,滋潤著我們。
感謝您,傅雷先生,感謝您在我人生道路上的指導,讓我明白,父母的愛的偉大和無私,值得所有人去珍惜和回報!
傅雷家書讀后感 篇23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自古以來家書是遠離家鄉的游子與家人唯一的通信方式。從小不離父母的我,從未體會過這因距離而產生的淡淡憂愁和絲絲甜蜜。我向往的這種感覺是傅雷家書給了我。
《傅雷家書》中,那185篇的家書,包含著父親對孩子事業上的引導,母親對孩子生活上的叮囑。那平凡樸素的言語卻一次次讓我感動得流下淚,我忘不了當時浮現在我眼前的場景:分別后父母充滿思念的徹夜難眠、傅聰回家后父母充滿喜悅的淚流滿面、因長久沒有收到兒子的信而擔心憂郁、甚至是孩子回信中一個錯別字的糾正。父母的愛大的包容一切,小的無微不至,全部體現在傅雷家書中。
傅雷家書中的愛,或許就是距離產生的不同尋常的愛,它的不同尋常,不是它的愛超脫塵世,而是因為距離,使人們懂得了珍惜這份愛!如果你還不懂得珍惜,那么從現在開始珍惜身邊的愛吧!
傅雷家書讀后感 篇24
這是一本影響了幾代中國人的親情之書。這幾天來讀的幾本書中,唯有它讓我深刻體會到真正的親情,就像書中說的那樣,辛酸的眼淚是培養你心靈的酒漿,不經歷尖銳的痛苦的人,不會有深厚博大的同情心。
書的開始便傅雷的自責,我不由對他產生了一絲同情,但是他似乎已經認識到了自己的過錯,但卻沒有辦法幫助挽回。第二封信便是葉其母親服從的母親,在作者筆下傅聰的母親寫得那么的純潔善良,也讓我不由想起我的母親,她也是那么的善良,但在我出行的五天中,她的眼淚似乎也變了,讀這兩封信便開始回味,可想要再讀的時候,夜色已深,只能等到第二天了。
第二天讀的幾封信中,便是去勸告孩子,回憶昨天的內容,今天的似乎沒有那么傷感,但這些囑托卻是父母最真實的寫照,從中我讀出了他們的擔憂,他們的關心,他們的關照,這一直是父母,從小到我們長大的時候,甚至成家立業以后改不掉的老毛病一樣。
真正的光明,絕不是沒有黑暗的時間,只是永不被黑暗所掩罷了,真正的英雄絕不是永沒有卑下的情操,只是永不被卑下的情操所屈服罷了。正如上面所說,這幾封信便是要去教你如何做人。
做人弗雷說要心平氣和,要講誠信,我也有相同的看法,就像找到了伯牙一樣,我的內心似乎也與她產生了共鳴,也讓明白了,做人是很難的,但你不去做人,能做什么呢?阿貓,阿狗?但是話說回來,如果你心有所向,那么你將會感覺到做人其實并沒有那么的難。
人一輩子都在高潮和低潮中沉浮惟有庸碌的人,生活才如死水一般。
是的,不錯,這正是生活與人性的結合,只有去走進生活,去控制人性,去了解人性,才會迎來高潮,你以為你已經走到了世界的頂峰但其實你并不知道有一些人已經在月球上去俯視你只是你們相距太遠,很難發現對方罷了。讀《傅雷家書》給我感受很深,從小事到大事,讓我了解了什么才是真正的親情,讓我對親情又有了新的認識。
傅雷家書讀后感 篇25
如果別人問起我對《傅雷家書》的看法,我總是會打趣說,如果我爸爸是傅雷,我一定會發瘋的!因為他實在是太啰嗦了!
的確,翻開每一封信,我們都能看到傅雷對傅聰長篇大論的說教。可是仔細一想,這不正是一個父親對兒子竭盡畢生所學之力、之能的愛嗎?
整個暑假,我和我的爸爸發生了不少沖突,我覺得他開始變得不可理喻、無法溝通。但如果仔細想一想其中的緣由,恐怕沒有一個人會站在我這一邊吧。爸爸總是希望我的學習能更上一層樓,所以幾乎每天都跟我說要好好學習,不要荒廢時間,我卻總是嫌他煩,爭端由此開始。
但轉念一想,如果他不是我爸爸,跟我沒有血濃于水的親情,他還會管我是否優秀嗎?
人們都說父愛如山,因為父親不如母親細膩、會表達。父親只會用實際行動顯示他的愛。我的爸爸是,傅聰的爸爸也是。縱觀這幾十封信,雖然并沒有多少字是直接表達父親對兒子的愛的,但傅雷的每個提醒、每個關照都是一份愛,一份偉大的父愛。傅雷對傅聰的愛是那樣沉默、堅毅。他把這份愛融到了對兒子的循循善誘和殷切期望之中。
我們總是沒有真正體會過父母的心情,他們為了我們付出了太多,但我們卻不明白。大多數的父母不會表達,不會像傅雷那樣給兒子有見地的意見。但父母為我們竭盡全力是不容否認的。而傅聰了解,他不僅是傅雷的兒子,受到傅雷的教育,也是傅雷的知音,與他共同探討學術上的問題。
雖然我們很少能與父母做到想傅雷父子那樣的知音,但我們應該做到像傅聰那樣了解傅雷的苦心。我們是否忽視了這些呢?我們真正的體會過父母的心情嗎?
當我真正沉下心想到這些時,不免為之動容。在人世間,也只有父母的愛是一定的、真正無私而偉大的。然而我們見過太多歌頌母愛的贊文,聽過太多贊美母愛的歌曲,也讀了太多太多偉大而又平凡的母親。而《傅雷家書》以這幾十封信中一個父親對兒子的悉心教導體現了這位父親、也是天下的父親對兒女竭盡全力的愛。
傅雷家書讀后感 篇26
我終于明白了你的良苦用心——讀《傅雷家書》
“快寫作業了,課外書可以等下再看的。”
“寫完了作業就復習預習一下課本,都初三了,還讓人不省心。”
“先來吃飯,吃完了再說。”
“……”外面陽光正好,微風不噪,可是媽媽又在嘮叨,我生平最討厭的就是別人在我耳邊一直不停的嗡嗡地說,我不是不知道該怎么做,不用一直不斷的提醒我做這做那的。
而我偉大慈愛的母親最喜歡做的事情就是嘮嗑,她始終認為我是個小孩,什么都做不好。
我曾經嘗試過去辯駁,但是只要我在那一塵不變的說話聲中穿插了一句話,那么那種惹人厭煩的嗡嗡聲就會變得更多。所以我果斷的選擇了噤聲不講話。
一般這樣的獨角戲會持續5分鐘左右,然后我就有了大量的時間來做自己的事情。比如現在,我翻開了《傅雷家書》
《傅雷家書》中作為父親的傅雷用書信的方式告訴了傅聰自己對他的拳拳父愛,他深沉的父愛,如涓涓的細流一般滋潤著每個看書孩子的內心。
為什么傅雷就能做得這么好?他懂傅聰的感受,他會循序漸進地表達出自己對傅聰的感想,讓人看著心里舒暢。我羨慕傅聰,因為他擁有一個了解自己的父親,那是多大的福分。傅雷講的每一句話都耐人尋味,不像我的媽媽反復強調的只有那么幾句。
心里又不免抱怨一番。但是當我看到傅雷在信中寫道關于傅聰媽媽對傅聰的關心中,我好像看到了媽媽的影子。可能母親永遠做不到像父親那般理智,她們會做的就只有不斷殷切地提醒自己的孩子,她們不會說出什么特有哲理的話,但她們說的話平凡而又偉大。
歲月的河流緩緩地流淌,人們都喜歡坐在渡輪的前頭,想去預料些未來的事情。我以前也是這其中的一員,然而現在我好像被《傅雷家書》,亦或者是被那幾句短暫卻深刻的話牽引著,我走向了船尾,細細品味著曾經發生過的那件小事。
我的頭昏昏沉沉的,噴嚏打個不停,腳像灌了鉛一樣,動都動不了。我的腦袋里好像就是一灘漿糊一樣,好不容易回了家,看到床后立馬倒下。
一陣鈴聲傳來,但我絲毫不覺得悅耳,因為這意味著我需要再一次從溫暖的床上爬起接電話。是媽媽的電話,她問我有沒有吃過飯,我說還沒。
接著又打了兩個響亮的噴嚏,果不其然,她再一次嘮嗑起來。
我說這只不過是一個小感冒罷了,然而她卻不信。她說要給我送飯過來,我說犯不著,自己買點吃就行了。拗不過她,只好隨她了。
接著睡覺。夢里好像夢到了媽媽送了碗面過來,她摸摸我的額頭說什么溫度還挺高的。然后就是她把我帶到了醫院,醫生說要掛鹽水。這一次是被驚醒的,但我卻在桌子上看到了那碗面,和一張小紙條。上面寫著:
“面已經給你帶來了,吃好早點睡,等我回來再帶你去醫院好好看看。”原本對于她給我帶面我覺得并不大可能,因為她不會將自己寶貴的上班時間騰出來。
我吃著那碗面,一碗再普通不過的面,清清淡淡的味道,并沒有什么特別。我一口一口地吃著,感覺鼻子酸酸的,挺想哭。那是我生平頭次將一碗面吃得這么干凈。
一碗面中包含了多少的母愛。
媽媽回來以后,帶我去了醫院,是高燒,39.5度。配了一點藥以后,回家了。幸好沒有掛鹽水。回家的路上,直到到家她一直在嘮叨,但我一點也不覺得有什么厭煩的感覺,相反是滿滿的幸福感覺。最平淡的情,最真誠的意。
天下媽媽都嘮叨,我的媽媽,傅聰的媽媽,但這些嘮叨都是世界上最甜蜜的嘮叨。我合上了書,走到正在打掃衛生的母親身邊,我將那句以前難以啟齒的話說出了口:“媽媽,對不起。”
希望還不晚。我終于明白了你的良苦用心,曾經的偏激,胡鬧和一意孤行暫且先都統統拋后,真的對不起。
傅雷家書讀后感 篇27
母親的愛猶如于春天里燦爛的陽光,給與溫暖,給予光明;母親的愛,猶如于狂風中的一把穩定而沉著的大傘,遮風擋雨;母親的愛,總在困難的時候給予幫助,給予動力。那股如絲般連綿不斷的愛意成為堅強的后盾,時時刻刻不再有空虛的感覺。
傅聰的母親就是這樣愛孩子的,盡管生活出現了種種問題,傅聰的父親也生病在身,他們都沒有怎么告訴孩子,好讓他在國外安心。
而且時時刻刻囑咐孩子,不要太勞累,不要太奔波,要好好休息,愛惜自己的身體。還有,告訴孩子在他鄉要和朋友多多聯系,不要封閉自己,這樣才能好好發展。
父母的諄諄教導,很多年輕人不以為意,覺得自己充滿青春活力,不在乎一些事情,而往往有些事情不在乎就會付出代價,比如健康。愛惜自己是生活的首要問題,為了事業,很多年輕人拼命的工作,為了自己的目標不顧一切。可是,一旦透支了自己的身體,健康就會一去不返。
就像一個杯子,打碎了重新粘上,也不會是原來的那個,我們的身體也是如此。希望看到這篇文章的年輕人,珍惜自己的身體健康。不要讓自己輸在了健康上。沒有了健康一切都無從談起!
有些愛就在父母的嘮叨里!樹欲靜而風不止!希望孩子們珍惜!
傅雷家書讀后感 篇28
人壽有限,精力也有限,要從長遠著眼,馬拉松才會跑得更好。
——題記
這句富含哲理的話,來源于當代翻譯大師傅雷給他兒子傅聰的家信中。傅雷是我國著名的翻譯家、藝術家,傅聰是著名的鋼琴家。單從這些成就來看,我們就能夠看出傅雷是一位出色、有良知的父親,更不用想他和兒子互通的幾百封家書。
《傅雷家書》摘錄傅雷與妻子在1954年至1966年間和兒子傅聰的通信。這數百封家書中,字數最多的有七千多字,可想而知,傅雷是多么地愛兒子。傅聰在海外的幾十年里,傅雷無時不刻不想念著孩子,傅雷一有時間就給孩子寫信,信的資料大多是關于生活、藝術、思想交流等方面,這也不難看出,傅雷對生活、對工作、對藝術都是十分認真的人。
傅雷在兒子剛出國的幾年,總是為對兒子以前的教育方式感到后悔,說自我是一個“狂暴”的父親。在信中,他常常請求兒子原諒自我。但我敢說,傅雷絕對是一個稱職的父親!若沒有傅雷在兒子幼年時對其諄諄教誨,哪能有如今在鋼琴界大有名氣的藝術家?若沒有傅雷在書信中對兒子生活的關心,哪能有如此讓父母放心的孩子?若沒有如此良知的父親,他的兒子就不會有完美、精彩的人生!
“人的一輩子都在高潮、低潮中浮沉,惟有庸碌的人生活才如死水一般。”多么令人深思的一句話。讀完這本書,我也想說一句:人生就是一曲跌宕起伏的音樂,這些高潮和低潮構成了精彩的人生。而譜寫這首音樂的,有我們,也有父母。父母是人生的第一位導師!
傅雷家書讀后感 篇29
今天,我終于把我要看的《傅雷家書》看完了。一直以為《傅雷家書》只是寫一些無聊的事情,但是看完了這整本書以后,讓我的思維又跨越了一個行的新的臺階。
《傅雷家書》是傅雷寫給孩子傅聰和傅敏的家書。教育他們要先做人,后成“家”,這樣,才是養成他們獨立思考,因材施教的體現,正因為如此,傅雷夫婦成為了中國夫婦的典范!
傅雷教育孩子也是嚴厲的,只有這樣才有效果,才會使孩子成就大業。而爸爸媽媽的想法不也是如此嗎?俗話說:“嚴是愛,松是害”爸爸媽媽對我們嚴厲,總是有他們的理由的,我們只要虛心接受,努力去做,就一定能實現自己的夢想的!
傅雷對孩子的愛與關懷,再一封封家書中便可以看出,他們通過書信一起討論問題,分享趣事……回想起來,發現傅雷對樂曲的領悟是格外深的,都有一番自己獨特的見解,這是使我萬萬想不到的。
許多優秀的作品,都有它的不同之處,而這本《傅雷家書》,它最大的不同之處就在于這個本書是以書信的格式寫的,使我讀起來別有一番風味。
傅雷家書讀后感 篇30
暖冬的陽光照到書本上,書香四溢開來,我翻了幾頁便沉浸在此中。
這本書叫《傅雷家書》,這是傅雷寫給鋼琴家兒子傅聰的信,這其中有父親對兒子的殷切教導,也有他對兒子生活上的種種關心,還有叫的兒子熱愛祖國深沉的心。父親還叫過兒子一個真理,我永不忘懷,那就是:學問第一藝術第一真理第一。傅雷先生不僅教會兒子好好學樂理,而且還教他做人,其感情深厚。
書中還有一個信條:先為人、次為藝術家、再為音樂家、終為鋼琴家。看完此書后,我受益頗深。讀懂了里面的父子情深,更有父親良苦用心。
我覺得在日常生活中,我也要做到與書中寫的那樣,腳踏實地做好每一件事情。還有,與父親好好相處。
讀了這本書,也明白了人生真味。很值得人再次翻閱。陽光再一次灑了下來,我又翻動書頁,嘴角上揚很是溫暖。
傅雷家書讀后感 篇31
讀《傅雷家書》已經不止一次,一行一行,如同和父母、朋友促膝談心,如同聆聽智者殷殷教誨,一句都舍不得略過;一篇一篇,如同翻閱箱子里的那些舊信件,一件一件都要查看清楚,一個紙片都要反復咂摸。《傅雷家書》就是這樣,適合慢慢地品讀,它凝聚了一個嚴父、慈父深沉的愛,也凝聚了一個出色的翻譯家、藝術家睿智的人生見解。所幸,傅聰傅敏都不負父望,一個成為著名的鋼琴大師,一個成為英語特級教師;所幸,我們今天還有那么多的青年學生愛讀《傅雷家書》,從中得到教益,這多少也讓傅雷得到慰藉吧。
一、學問第一,真理第一
傅聰出國留學,遠越重洋,內心難免被情感困擾,傅雷以一個過來人的經歷和睿智告訴孩子:“一個藝術家必須能把自己的感情升華,才能于人有益”,他說,“學問第一,藝術第一,真理第一,愛情第二,這是我至此沒有變過的”原則。
做好學問,把握真理,才是人生的根基。談論學問,談論藝術,也就成了《傅雷家書》的一個重要內容。傅雷一再地詢問傅聰:“樂理開始了沒有?”,一再地叮囑傅聰:“樂理可以趁早趕一趕”。樂理是音樂的根基,這個根基是否厚實,決定了這條路能否走得長遠。作為一個教育家和藝術評論家,傅雷對傅聰藝術上的指引當然遠不止于監督、催促,他的教育如同潺潺的溪流,清澈而源遠流長,滲透到生活的每一寸空間。面對傅聰音樂會的成績,他指出:“音樂會成績未能完全滿意,還是因為根基問題,將來多多修養,把技術克服,再把精神訓練得容易集中,一定可大為改善。”面對傅聰藝術上容易受到外來的影響,他說:“你心靈中最優秀最特出的部分,從人家那兒學來的精華,都要緊緊抓住,深深的種在自己性格里,無論何時何地這部分始終不變,這樣你才能把獨有的特點培養得厚實。”字字句句都是他悟透人生、藝術之后凝聚的精華,字字句句都是至理,字字句句都切中肯綮,又都來得那么及時。
為了拓展孩子的藝術視野,傅雷在書信中常常就一場演出或一場畫展甚至一本書、一份稿件探討交流,他叮囑孩子在音樂學習之余,可以欣賞、領略造型藝術的神韻,以豐富音樂的形象,他也叮囑孩子不要忘卻中國古代文化,和他談論中國古代音樂,給他寄書,《古詩源選》、《唐五代宋詞選》、《元明散曲選》等等,讓他多看幾遍,增加文學知識,拓寬藝術眼界。讀《傅雷家書》,你不禁會感嘆:傅雷是嚴父,也是良師!
二、先為人,次為藝術家
無疑,傅雷是以一個德藝兼備、人格卓越的藝術家的高度來培養傅聰的,要成為藝術家,需要藝術家的學識修養和人格修養,然而,藝術家的胸懷、藝術家的慈悲與博愛,需要在為人處世的點滴中體現,所以,他告誡傅聰,要“先為人,次為藝術家”!
翻閱一封封家書,我們隨處可見傅雷用心良苦的教育。傅雷始終以一種藝術家的大人格來期待孩子的成長,教導他成為于人有益的人。
有益于人,潛心修養,不忘家國。傅聰游學海外,而國家正發生災難,傅雷在家書中說,“你對政府的感激,只有用行動來表現才算是真正的感激,一個藝術家必須能把自己的感情升華,才能于人有益。”他還曾讓傅聰立下三個原則:不說對不起祖國的話,不做對不起祖國的事,不入他國國籍。”家國是一個人的根,而家國情懷,正是為人的根本。
卓越的人格如何養成?卓越的人格在于對學問的執著追求,傅雷和傅聰探討一篇不太恰當的翻譯稿件,評價說,“毛病就在于他功夫用得不夠,沒吃足苦頭決不能有好成績!”相信,傅雷作為一個出色的翻譯家,他在這方面是吃盡了苦頭的,沒有“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艱苦卓絕的奮斗,怎么能覓得燈火闌珊處的那個“她”,達到學問的最高境界呢?卓越的人格還在于敢于正視現實、正視錯誤、用理智和堅強克服錯誤,傅雷說,“克利斯朵夫不是經過多少回這種情形嗎?他不是一切藝術家的縮影和結晶嗎?”以此引導和鼓勵傅聰走向藝術的高峰。卓越的人格是傅雷信上說的“心地善良、正值,胸襟寬,能及時改正自己的判斷,不固執己見。”是“光明正大,實話實說。”是“虛心、勇敢、堅韌”,是一個“具有一顆慈悲的心的強者”!
卓越的人格還體現在生活的細小處。比如,對朋友的真誠,他說,“自己責備自己而沒有行動表現,我是最不贊成的。”“只有行動才能表明你的心跡。”告誡孩子待朋友不能馬虎;比如,演出中的舉手投足,他告訴孩子,“出行行禮或謝幕,面部表情要溫和,你要學習的不僅僅在音樂,還要在舉動、態度、禮貌各方面吸收別人的長處。”比如,對老師的尊敬和感恩。點點滴滴,仿佛孩子還在跟前,關懷得那么體貼、細致、周到!
三、脈脈溫情,家書抵萬金
一封封書信來往,寫在紙上的一些家常話,讀來平淡之處卻有脈脈溫情,可以說,傅雷夫婦把對兒子全部的愛所有的牽掛都傾注在家書的字字句句中。
對于寫信的目的,傅雷在信中坦言:第一,“我的確把你當作一個討論藝術的對手”;第二,“想激出你一些青年人的感想,讓我做父親的得些養料,同時也可以間接傳播給別的青年”;第三,“借通信訓練你的——不但是文筆,而尤其是你的思想”;第四,“時時刻刻,隨處給你做個警鐘,做面‘忠實的鏡子’,不論在做人方面,在生活細節方面,在藝術修養方面”。
在信中,我們看到父母思念的眼淚;看到父母對孩子點滴進步的狂喜;看到只有最親近的人之間才會有的最瑣碎的叮嚀;看到父母用畢生的生活經驗凝聚而成的提醒:學習正規化、計劃化,生活科學化;看到父子之間融洽、毫無顧忌地互相傾訴,探討藝術和人生;看到父母雖然逐漸年邁,可也不甘落后,“永遠也想追隨在你們后面”;看到年邁的父母得不到孩子音訊之時的內心的無奈痛苦;我們看到了一個真誠的藝術家在孩子面前以身作則,兢兢業業做學問,堂堂正正做人的一生。
孩子遠隔重洋,家書實際上就承載起了父母教子的責任,承載起父母對孩子濃濃的愛、深深的牽掛,還有殷切的希望。正因為如此重要,所以難怪一次郵局將傅聰比賽后的信件遺失,傅雷半個多月心神不寧;難怪收到信后多少狂喜,反復念讀,徹夜難眠,“家書抵萬金”,一點都不為過;難怪有評論說,這是“充滿父愛的苦心孤詣、嘔心瀝血的教子篇”。傅聰有父有母如此,夫復何求!
傅雷家書讀后感 篇32
聞此書名,初,竟覺得得不過如此,甚至感覺無聊。《傅雷家書》這個名字一聽,便知是家信編成,而別人的家信又有什么好看的呢?無非家長里短,信筆閑談,再言便是其中的寫作技法,寫信的人,是要談事情的。不會似散文家雕段琢詞,不會如小說家咬文嚼字,這種簡單的文章,豈不是浪費時間?
明顯,我當初不知道的是“傅雷”這個名字背后多么深厚的含義與重量,我更不理解這一封封家書所含的情,所示的意,所藏的識。萬里筆墨,觸處皆至心,傅雷做為偉大的一名學者,翻譯家,為自己的兒子創造了全中國乃至全世界獨一無二的成長環境,再把兒子送去遠洋留學后的這一封封家信來往,淋漓盡致地表達他對兒子的關心與期待。字里行間,親情的味道是處處可尋的,讀《傅雷家書》,光用理智去看是不行的,更多要用心去品。
首先從看完全書的感受談起,從整本書的篇幅就能看出,傅雷的家書還真不少,一頁頁紙,一段段話,都是間斷的信件內容,是用字句借以時間堆成的大山。山里的巖石多種多樣,有關切的噓寒問暖,有耐心的教誨訓誡,有細致的提醒鼓勵。有人說文字是一個人乃至一個時代的痕跡,那么傅雷家信里字字句句,都濃濃醞釀父子情深,這給人的感受是尤為深刻的。
再來說說內容,傅雷的兒子傅聰是一位在國際上十分有名的鋼琴家,他與朗朗一樣,也是從小練鋼琴。從本書序言了解到,傅聰從小練琴也是由父親極為嚴厲地在監督和教導,而從信件中可以看到的是,各種如“我愛你”“相信你”“希望你”……毫不吝嗇表達愛意的話,絲毫不見各種嚴責苛打的話。在我看來,正像是傅老先生打小就培養的植株,終于一日參天,那種欣慰與喜悅無以言表。傅雷是深愛著他那孩子的,所以才會為他的成長處處擔心。一片海,一塊洋,隔著千里萬里,絲絲情脈靠筆墨傳遞。傅雷自然,欣然放了手,從此他的信里,不會再說“鋼琴某某音不要總彈錯”,而是講“要天天堅持練”。他沒再多去過問兒子音樂的手法,而是一筆一劃寫下他所覺得重要的做人道理。他相信他的兒子,他把他與兒子的地位端平,誠懇地為兒子出謀劃策,讓其自己做著選擇,而不至于淪落的像大多空有學識而無主見的人一般,正如他說的,他相信啊。而且,也正是這種教育,才讓傅聰黑白健上跳動的指尖如此成功。
從全書帶給人的啟發,就是我們每個人,在平凡的生活里前行,注定有幾個人對我們的生活不平凡,可能是父母,朋友,甚至是陌生人,我們不僅要珍惜他們,更要盡自己所能而努力,以求不辜負,以求相伴無悔。
傅雷家書讀后感 篇33
傅雷家書這本書中除了傅雷對孩子的教子之道,還有他倆濃濃的父子情深。在傅雷勸告兒子傅聰的同時,也是可以突出傅雷對自己兒子傅聰的愛。
舉一個例子,書本第93頁最后一段屬于抒情部分。其中寫了傅雷的感人語句,時刻提醒自己的孩子要努力學習,因為他的身后有很多人支持著你,不要辜負大家的一片苦心。從這段語句中,我們還能夠感受到傅雷對兒子傅聰的期望很大,除了藝術與文化方面以外,傅雷還在教導傅從如何做人,因為傅雷知道兒子剛走入社會,遇到一些對自己前途毫無幫助的這種朋友是很正常的,為了讓兒子傅從不走向歪道,傅雷常常教導他兒子該如何在社會上生存,從這里我們可以看出父親對兒子的關心與關懷。
而且基本每次在信中都會有祝福兒子傅聰更上一層樓。這是傅雷要通過家書的方式,不僅要告知兒子該如何去做,還要來激勵孩子,鼓勵孩子,從而來激發孩子積極的上進心。綜合以上,從而可以總結出傅雷教育孩子的方法多種多樣,在這方面有豐富的經驗。
在傅雷家書中,還有一部分寫到在國外留學時上臺表演,與自己國家面子有關,所以一旦有上臺的機會,就要好好把握機會,為國爭光,提前做好充分的準備。像這一塊相比而言,是父親在培養兒子傅聰的愛國情懷,讓他在國外留學,一定不要忘記自己的祖國。
所以傅雷家書這本書值得我們細細品味的地方有許多,你可以任選出一句細讀都可以側面描寫出父親傅雷對于兒子傅聰的期望與寄托。
傅雷家書讀后感 篇34
傅雷于1945年1月18日晚寫了寄給出國的兒子傅聰的第一封信。整封信由月臺上的離別勾起了對兒子童年的回憶。從兒子倔強出走到父親的懺悔,無不體現出父親的懊悔。這一走,使嚴厲的父親在內心上受到譴責,對傅聰太過于嚴厲了,但也體現出了深沉的父愛,傅雷也因此抬起了不斷寫書信的筆。
此后的幾十封信中,角角落落無不體現著父親對兒子無微不至的愛。父親買兒子每一場演出的唱片,父親知道兒子這幾天會有哪些安排,甚至是生活繁瑣的事多多少少都有談到,并關心傅聰的情緒問題及對藝術的理解,雖然寫的都是事,但流露著的都是滿滿的情。
書中沒有附上傅聰過多的回信,但是從傅雷的信中可以看出,兒子是非常信任父親的,及傅雷對孩子改變后的夸獎及贊許,都表現了傅聰接受了父親的愛并試圖也傳遞自己的愛。在海外巡演前,傅聰看著報欄上自己排的滿滿的音樂會,并感慨自己異國他鄉,父親并看不到,也有一屢屢憂傷,這些生活上點點滴滴的細節,都足以體現出父子二人天南海北對彼此的愛。可無奈的是,這桃花潭水都深不及的父子情,草草一封書信怎能代替?傅雷的信似乎是帶殼的果實,剝開了,便是一顆盼兒,憂著父親的心。正如文中這樣,兒子遇到了極大的挫敗,父親的一封家書,是極大的精神動力。這些諄諄教誨,在必要時,是不會覺得煩的,它是最有效的強心針。因為它很質樸,令我們不斷越過困難險阻;因為它是親人的期冀,令我們揚起前進的風帆。
傅雷家書讀后感 篇35
傅雷對孩子們的施教是非常嚴厲的,他不讓自己的兒子去上小學,甚至反對孩子們去街頭玩耍,他發現了傅聰音樂的天賦,便首先在家中擔當起了的責任,一直環繞著音樂教育的中心培養。傅雷對待任何事物,都要求認真嚴肅,一絲不茍,而對待小孩子也一樣。
傅聰受到父親從小嚴肅的培養,變得文明禮貌,而他也是一個有著特異氣質的孩子,對音樂的熱愛天賦,致使他成為一名優秀的音樂家。
人各愛其子,傅雷對自己的孩子幾乎是毫不留情,但也正是這樣一位父親,培養出了偉大的孩子。
傅雷家書讀后感 篇36
紙與筆,造就家書,溫潤而深情的字眼。也許此刻我們不再寫什么家書了,但它始終是一種記憶,一種禮貌的傳承。提到家書二字,我便不由得想到了古人們的家書。
“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這是陸游的家書,寄托著沉甸甸的愛國之情。王師北定中原日,還有沒有這一日呢?陸游不明白,陸游的兒子也不明白……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這依然是陸游的家書。一封封短小精悍的家書,承載著陸游一生所學,寄托著詩人無盡期盼。一行行話語,是否也曾被厭煩,又被當做無價之寶呢?
“人生到處知何似,應似飛鴻踏雪泥。”這是蘇軾的家書。可是,這是寄給弟弟的。兄弟二人,你吟我唱、你唱我和。很是歡快地度過了一些日子。似乎有些年少無知,無知人情世故,但又是學富五車,更不用說蘇軾的百年第一了。撫今追昔,過去的夢,早已不在。
如此之多的家書,令人動容。初讀《傅雷家書》,覺得便是些學術性的,大白話般的假大空式的文章。再品,才逐漸發現,字里行間都是對兒子深深地掛念。當時的雛燕早已遠走高飛,只剩下老燕默默注視,期望用翅膀扇出一陣順風,托你走向成功。那些提議,都是家人們一生的經驗。我總是被里面一些微不足道的字句感動。“不用怕麻煩人家。運到團里時,外面包的箋,千萬不要自我拆,很容易刺壞手。”真的是細致入微,想到了每個可能遇到的風險。都說兒行千里母擔憂,我總覺得父愛如山,應當是不善于表達的。可是傅雷卻像媽媽一般,絮絮叨叨,說長道短。可是這樣的表達是沒有錯的!父親和孩子本該這樣交流,而不是緘默不語。
我想時時刻刻、隨處給你做個警鐘,做面“忠實的鏡子”,不論在做人的方面,在生活細節方面,在藝術修養方面,在演奏姿態方面。
——傅雷
一滴滴的關心,傾注在了墨水之上,那架載著沉甸甸關心的飛機呀,可千萬不要墜落。那只飛遠的雛燕呀,可千萬不要迷了路。
傅雷家書讀后感 篇37
我們在《傅雷家書》中可以看到傅雷先生對人生,藝術,文學鞭辟入里的侃侃而談,讓我們能近距離接觸傅雷先生貫穿一生的獨立,自由的人格,感受他真誠高尚的愛國精神和苦心孤旨,嘔心瀝血的教子形象,其中傅雷與傅聰的父子情深,成為了《傅雷家書》的中心。
在家信中,傅雷或指導傅聰的音樂和生活,或評論中西方的古今音樂作家作品,或抒發自己對中國古詩詞的感悟,或談論當時中國文化藝術的發展或追求中國石刻畫的來源。我們可以看到傅雷在文學,繪畫,音樂等領域均有自己獨到的見解。
赤子之心是貫穿《傅雷家書》的精神也是傅雷獨立人格的體現,所謂赤子之心,不但只純潔無邪指清新,而且還指愛。熱烈的,真誠的,潔白的,高尚的,如火如荼的,忘我的愛!真誠,獨立,純潔,自由這樣的'詞在家信中隨處可見,傅雷認為真誠是第一把藝術的鑰匙。要保持清白,保持人格獨立,藝術,表現的動人一定是從心里從心靈的純潔來的。他是這么說的,他經常給傅聰寄去中國古代作品,跟他交流中國優秀的傳統文化,鼓勵傅聰寫中文信。希望傅聰能學國外音樂之所長,但也常常提醒傅聰不忘中華民族的音樂氣質。他關心傅聰的藝術方面的與身體方面的,他無時無刻不在想念傅聰。
這是一顆赤子之心對兒子的指導與關愛,是傅雷與傅聰的父子情。
傅雷家書讀后感 篇38
有個父母都無比牽掛自己的孩子,無論孩子身處何方,他們身上都會牽系著父母的心,傅雷一封封家書把自己的“心”寫在紙上,把自己的愛,一封封寄向遠方的兒子傅聰,兩人雖然相隔甚遠,但是絲毫不影響他們之間的感情。
傅聰去波蘭留學后,父親傅雷就一直源源不斷地寫信給傅聰,寫信時那種離別、不舍的情感,勾起了兒子童年時的回憶,想起了以前對兒子過于嚴厲,無不體現出來父親深深的懊悔,即使是愛的深沉,但總會有一天這份深沉的感情也會自然而然的流露出來。嚴厲的父親或許是為了自己的面子,總是裝出一副嚴厲的樣子。可是,當兒子要走時,他再也裝不出那副嚴厲的模樣,悔恨和傷感的淚水交融在了一起。
信中講了許多事,有瑣碎的,有重大的,從這兒就能體現出父親無微不至的愛,在一些學術上遇到的問題,傅聰也會及時向父親請教,父親也在信中仔仔細細一一講解,父親在信中也會談幾句瑣碎的家常,讓兒子緊張之余能得到一絲放松,可以看出父親正在努力和兒子做朋友,在傅雷的信中還可以發覺,兒子非常信任父親,在波蘭的生活或多或少有些不適,身邊的人和事都不一樣,父親的家書可能就成了他唯一的精神寄托,來來往往的家書,成了世界上最誠摯的感情。
傅雷家書讀后感 篇39
家家都有一本難念的經,但是這份經卻影響了幾代中國人。
《傅雷家書》就是其中之一。這本書體現了傅雷先生對兒子傅聰濃濃的愛意,體現了父愛如山。這本書是傅雷先生從一九五四年到一九六六年之前對在波蘭比賽并留學的傅聰寫的書信。
在書的開頭時,寫的是傅雷先生的悔過,他后悔自己對傅聰兒時的嚴厲,沒有給他一個美好的童年,但是他卻給了他一個美好的未來。但是他也在用足夠的時間和機會去彌補。傅雷先生是杰出的翻譯家,作家和文藝理論家。雖然他在生活上并不是算完美。也曾犯下過過錯。但可貴的是,他做出了改變,知錯能改。也正是如此,讓我們看到了一個真實而可親的傅雷先生。這也是他們的家庭最后變得和睦圓滿的原因。
在書中,傅雷先生教了傅聰從身心健康,生活和學問之間的問題,看完了這本書,我們可以知道在傅雷先生的認知里,營養第一,睡眠第一。重點的計劃也是必不可少的。平日也要有生活規律,學問第一。藝術第一,真理第一。愛情第二。從中我們也是隨處可見一位父親對孩子的淳淳教導。父親對孩子要求很嚴格,會無比耐心的教導,傅聰怎樣生活,怎樣為人處事,如何理財。如何處理感情問題,怎樣規劃人生等等。
記得書中有一幕時,當傅雷知道自己的兒子的經紀人為了利益,給傅聰安排了很多的演出。傅雷就告訴我兒子,一定要減少演出,他們的演出是給真正有講究,愛音樂,懂音樂,會欣賞的人演奏的。這也教會了我們不能為了貪圖利益。做一些無所意的事。從中也可見傅雷教子有方。也可以看出他怕兒子走彎路,就把自己的人生經驗一遍一遍,不厭其煩的都要兒子絮絮叨叨,說了又說。
這些是從《傅雷家書》中也讓我們懂得了很多。和母愛一樣,父愛也是一種特別偉大的愛。但他是不動聲色的愛。從書中,我們也可以深深的感受到傅雷先生對傅聰的愛。
傅雷家書讀后感 篇40
愛情是一個很微妙的東西。愛是一種習慣,不可預知的,沒有的話。愛是一種無私不求回報的付出。愛是一種糖,甜而不膩。
自從,我讀完了《傅雷家書》這本書。我對愛的理解進行更深了,尤其是父愛。每個人生活都有自己父母親,是他們學習給了我們生命,是他們可以養育一個我們已經長大。在成績長過程中,我們國家都得到了很多父親的教侮,母親的慈愛。
傅雷是我國著名的作家和文學評論家,他的妻子朱美福是一個善良善良的東方女人。 他們的教育使他們的兒子成為世界著名的鋼琴家。 傅雷夫婦在大兒子傅聰在波蘭留學期間寫了186封氣質信,其中包括父親對文化藝術的討論、思想交流和母親的“嘮叨“。
在這些信件中,傅雷先生放下了父親的尊嚴,毫無顧忌地向兒子坦白了自己的罪過,傾訴了自己的心聲,填補了父子之間的鴻溝,就像傅雷在我身邊一樣,拿起信頭上的一封信,親切地念給我聽,讓我陶醉,沉浸,銘記。
“爸爸今年似乎衰老了許多,更多的白發,我有很多的薄與去年同期相比,經常臉腫腫的腳,不是心臟健康的標志。”這句話為他的兒子的母親寫的。話語,充滿了舊的所有家長,經歷了雙重歲月的折磨和人類世界的,老的寫作只有幾百雷日趨老齡化,身體和精神也比以前差了很多。而此時,兩個兒子都沒有了他們,不禁覺得“英雄遲暮”。無奈與凄涼。
是啊,現在的兒女我們在外為自己的事業而拼搏,拼出一個一片發展天地。又可知,家中的父母為他們而擔心,他們的臉被歲月的痕跡已經布滿,一顆顆“老人斑”烙印在臉上。頭頂上的頭發被歲月染上了中國白色作為顏料,父親的頭頂,莫名的地被歲月變成了社會一片“荒原”。可這就是一切,又不是沒有父母對兒女的掛念與擔心所付出的代價。又有的兒女不孝順,在外學習外面花天酒地,追求經濟潮流,揮霍著父母的“血汗錢”。不孝的兒女們在你們可以做著一些對不起孩子父母的行為時,你們之間是否真正想過如果你們都是父母以及臉上的烙印,頭頂的白發和“荒原”,醒醒吧,他們生是為了提高你們,死也是企業為了實現你們,難道不是你們認為不應該進行感恩教育他們嗎?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
傅雷夫婦信件,在字里行間的感情溢出,深深地打動了我,對親情力感染了我。這使我想起我的父母。我的父親對我的愛,毫不遜色母親對我的愛。在雨中,傘媽媽的手,這是母愛的雨,節奏。在網上,掖我的父親,所以我還是睡在床上,這是溫暖的父愛。
在這里,我想對我的父母老師說一聲:“我愛你們!”
傅雷家書讀后感 篇41
聽朋友介紹說《傅雷家書》是一本父母教子的好書,幾次都想看一下,這個暑假比較有時間,終于有幸拜讀了,讀后被傅雷夫婦其對子女的愛深深感動,不禁對自已平時教育孩子的疏懶行為自慚形穢,在慚愧和不安的心境里寫下以下讀書心得:
《傅雷家書》是我國文學藝術翻譯家傅雷及夫人寫給傅聰、傅敏等的家信摘編,寫信時間為一九五四年至一九六六年六月。這是一部最好的藝術學徒修養讀物,也是一部充滿著父愛的教子篇,傅雷夫婦是中國父母的典范,他們苦心孤詣、嘔心瀝血地培養的兩個孩子:傅聰——著名鋼琴大師、傅敏——英語特級教師,是他們先做人、后成“家”,獨立思考,因材施教等教育思想的成功體現。
輯印這本小書,不是普通的家書。傅雷在給傅聰的信里這樣說:“長篇累犢的給你寫信,不是空嘮叨,不是莫名其妙的gossip(閑話、閑談),而是有好幾種作用的。第一,我的確把你當做一個討論藝術,討論音樂的對手;第二,極想激出你一些青年人的感想,讓我做父親的得些新鮮養料,同時也可以間接傳布給別的青年;第三,借通信訓練你的——不但是文筆,而尤其是你的思想;第四,我想時時刻刻,隨處給你做個警鐘,做面‘忠實的鏡子’,不論在做人方面,在生活細節方面,在藝術修養方面,在演奏姿態方面。”貫穿全部家書的情意,是要兒子知道國家的榮辱,藝術的尊嚴,能夠用嚴肅的態度對待一切,做一個“德藝俱備、人格卓越的藝術家。”家書中父母的諄諄教誨,孩子與父母的真誠交流,親情溢于字里行間,給天下父母子女強烈的感染啟迪。
我們很多家長忽視了同孩子的朋友關系,養了十幾年,卻沒有真正地享受過為人父母的樂趣,他們因為迫切地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對待孩子的心態扭曲了,各種揠苗助長的措施出籠了。有些家長盲目模仿傅雷“棒槌底下出孝子”的做法,可我想,他們有傅雷那種身教重于言傳的品質嗎?光學傅雷一個“打”字,打得出一個好結果嗎?于是孩子嘗到了辱罵、拳頭的滋味嘗到壓力和恐懼下學習的苦頭,孩子的金色童年因此黯然失色。傅雷悟通了,他的晚年雖然由于__的原因飽受折磨,但在這一點上他是幸福的,因為他和兒子成了最知心的朋友。現在,很多家長也爭相效仿傅雷的教子方式,因此,這就成了親子教育的典范。
在寫讀后感時,我覺得很不容易。因為全書收錄的這些家書,可謂篇篇精彩,字字珠璣,做筆記或任何總結概括都有可能損害這部經典之作。所以,在這里我只是記錄一些一讀該書后的重要印象,以及我所理解的作者所表達的重要思想。首先,從形式方面看,《家書》讓我了解了什么是細致入微,無微不至,嚴謹認真……相信所有讀過家書的讀者對這些特點都深有感觸吧。根據自己很少的經驗,我覺得,之所以能夠如此,很大程度是因為書信這種表達、交流或寫作方式。只有通過這樣的方式,才能有如此涉及廣泛、自然舒暢的作品誕生。他不僅談藝術學習,還談生活、戀愛,談做人,談修養,甚至于兒子寫錯字,父親也會“鄭重其事”地指出并耐心分析、糾正。也正是這種方式而不是其他方式(如論文,譯作),使得我們可以直截地清楚地感受到,著名文藝評論家、文學翻譯家傅雷先生做人、做學問的細致、嚴謹、認真的態度和作風。
如果說《傅雷家書》是一部‘最好的藝術學徒修養讀物“或者經典的”教子篇“,那么,我想首先而最具這種意義的應當是這種態度和作風。但絕不僅限于此,還有,傅雷先生由于自己的學識、思想而能將任何大事小事闡發出深刻但絕不艱澀的道理,從而給人以啟發。當然,我不認為它僅僅是”最好的藝術學徒修養讀物“或者”教子篇“,對于像我這樣并非藝術學徒的讀者,這些家書仍不失其偉大。書中處處閃耀著智慧的光芒,時時給人深刻的開導。其中貫穿始終,我以為最重要的一點,就是關于做人、修養以及學問的關系實為一體的思想。
在我看來,這就是重視和強調”一般修養“的重要。在其他信中,這種思想都有出現,比如關于去博物館、去森林等建議,便是希望通過這些方式提高一般修養,而不是一味練琴、搞音樂。對我的啟發則是,讀書只是修養途徑之一,另外還應有其他。即使讀書,也不應僅限某某學科。一般修養的建立和提高即要求文學藝術,科學、哲學、社會學、經濟學,歷史諸領域都需閱讀。因為,人生或生活絕不像大學學科分類那么規范齊整。各領域都只是我們所生活世界的一個側面,要理解我們生活的世界以及我們自己,廣泛閱讀是有好處的。除此之外,其他比如,關于感情(激情)和理智的關系,應當以理智控制感情;常以星際或宇宙的視野看待人生的一切事物,因而明白人的局限性,等等,皆為真知灼見,無不閃耀著理性的靈光!
傅雷家書讀后感 篇42
傅雷是我國近代著名的翻譯家,傅聰是世界頂級的鋼琴家,《傅雷家書》摘編的是傅雷及夫人在其長子傅聰留學波蘭后相互之間的通信。通過閱讀這一封封飽含深情的家書,我們可以慢慢了解傅雷的教子之道,明白傅聰今日的巨大成就是與傅雷的言傳身教和潛移默化分不開的。
傅聰在海外求學,一心投入藝術,沒有時間和父母、朋友、老師以及過去幫助過他的人寫信,傅雷便常常督促他:“你記住一句話:青年人最容易給人一種‘忘恩負義’的印象。其實他是眼睛望著前面,饑渴一般的忙著吸收新東西,并不一定是‘忘恩負義’,但懂得這心理的人很少,你千萬不要讓人誤會”。他想要告訴傅聰:常懷感恩之心,更要適時表達,才不會引起誤解,人際關系便是這樣建立的。事實上,這樣的告誡對于我們今天的青年人,也是極其適用的,不管如何忙碌,也要適時的交流、表達,才能增進感情,減少誤會。
傅雷去信很多而傅聰回信太少,這引起傅雷夫婦極大擔心。為了告訴傅聰如何做到常常寫信,傅雷又舉出自己的例子:“我知道你忙,可是你也知道我未嘗不忙,至少也和你一樣忙。我近七八個月身體大衰,跌跤后已有兩個半月,腿力尚未恢復,腰部酸痛更是厲害。但我仍硬撐著工作,寫信、替你譯莫扎特等都是拿休息時間,忍著腰痛來做的”。教育兒子,就是這樣以身作則,悉心引導。反觀現在的父母,常常要求孩子做的,自己卻常常不去做或者做不到,沒有父母良好的榜樣和示范,孩子又怎會做到呢?
在信中,他也傳輸給孩子這樣的思想:一、父子也是朋友,重大的事要與朋友商量,對音樂的理解也該與朋友分享、交流、討論,這樣才可以互相幫助、共同進步;二、寫信可以促使傅聰加強對自己文筆的訓練,記錄自己的所感、所想、所思,從而激發藝術的才智。正是由于傅雷要求兒子一直寫信,這本《傅雷家書》才有內容,以日常之事見教育之偉大。這使我想起了當前的許多父母的家長制的作風是多么得不明智啊,沒有與孩子朋友相待,以誠相見,怎么能換來孩子心悅誠服地接受呢?
傅雷的教育方式同時也是暴露自己的缺點,以此警示孩子少走彎路,他甘當孩子的一面鏡子,用自己過去的經驗照亮孩子前行的路:“你有許多毛病像我,比如急躁情緒,我至今不能改掉多少,我真著急,把這個不易革除的脾氣傳染給了你。你得常常想到我在家里的自我批評,也許可以幫助你提高警惕”。通過在信中指出父子倆共有的缺點:人很真誠,但說話太直接,對待別人的關心不太會表現感激,目的是想要和兒子共同克制改正。由此可見,真正的教育是真誠、袒露心扉、無話不談的交流。
傅雷對兒子的要求是“先為人,次為藝術家,再為音樂家,終為鋼琴家”,說明傅雷的教育是把做人放在第一位的,“人”是根本的道德素養,要求兒子寧靜淡泊、真誠待人、認真做事。作為藝術家,要求兒子真誠地愛藝術,發揚藝術,提高藝術的品味鑒賞力;作為音樂家,要求兒子以開闊的胸襟擁抱不同風格的音樂;作為鋼琴家就更要細水長流,不斷演繹不同風格的新樂曲,不浮于演奏技巧而多注重意志對整個樂曲的把握控制。
赤子之心是傅雷對傅聰做人的指導。赤子之心不只是純潔無邪的心,也指清新,更是一種熱烈、真誠、潔白、高尚、忘我的愛。傅雷告訴兒子:“赤子孤獨了,會創造一個世界,創造許多心靈的朋友”。就是指一個有著赤子之心的人,一定是一個高尚的人,這樣的人如傅聰長大了,獨立了,堅強了,就能自己找到心靈的旅伴—懷有赤子之心的人,才不會孤獨,自己就能尋找到快樂。這是傅雷要讓兒子懂得的立身之道,這也是作為父母想要兒子達到的最終目標。
從傅雷堅持給兒子寫信,重視啟發兒子思維,才能理解傅雷教育怎樣得堅持不懈,盡心竭力。學習傅雷對兒子的教育,我們能夠明白:父母對孩子的教育,最應該做的是以身作則,用愛澆灌;想要幫助孩子獨立,就要教會孩子做人的道理,赤子不孤獨。
傅雷家書讀后感 篇43
女兒在一個舊抽屜里翻出一沓信件,問:“媽媽,這是什么?”“信啊!”這是幾封我學生時代與同學、家人往來的書信,算起來也有十多年了,如果不是女兒正值喜歡到處亂翻的年齡,那么我早已想不起來它們的存在了。如今,通訊技術日新月異,無時差、無距離交流方式已融入我們的生活圈。這些書信正如久違的老朋友般變得有些陌生。當再度翻開這些書信時,那綿綿親情、年少的彷徨和曾經的籌措滿志卻又如長了翅膀般從片片紙上躍入眼簾……在歷史的長河里,書信在為我們傳情達意、交流思想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尤其那些飽含真摯情感的家書更從各個方面反映了特定歷史時期的社會生活和時代風貌,展現了人們各種各樣的思想感情,傳遞著中華民族傳統美德。家書中為人們所重視、談論得最多的是關于子女教育問題,當代的《傅雷家書》就是其中的典范。翻開《傅雷家書》我們很容易從字里行間感觸到一位父親對兒子的摯愛、期望,感受到一位翻譯巨匠對國家和世界的高尚情感。從1954年傅雷的兒子傅聰赴波蘭參加第五屆蕭邦國際鋼琴比賽并留學起到1966年5月,傅雷夫婦尤其傅雷先生堅持給兒子寫信。在《傅雷家書》中摘編的186封書信里,從那質樸的字里行間流露著傅雷先生對兒子深沉的愛。
在傅聰童年,傅雷先生對其嚴格管教,令常人不為所認同。但當父子分別,年少的兒子獨自遠渡重洋留學之時,那種為人父的舐犢之情又是怎樣的溢于言表啊!在一九五四年一月十九日晚的一封信中,傅雷先生這樣寫道:“昨夜一上床,又把你的童年溫了一遍。可憐的孩子,怎么你的童年會跟我的那么相似呢?我也知道你從小受的挫折對于你今日的成就并非沒有幫助;但我做爸爸的總是犯了很多很重大的錯誤。——這些都是近一年中常常想到的,不過這幾天特別在腦海中盤旋下去,像惡夢一般。可憐過了四十五歲,父性才真正覺醒!”另一封信里,傅雷先生又寫道:“親愛的孩子,你走后第二天,就想寫信,怕你嫌煩,也就罷了。可是沒一天不想著你,每天清早六七點就醒,翻來覆去的睡不著,也說不出為什么。好像克利斯朵夫的母親獨自守在家里,想起孩子童年一幕幕的形象一樣,我和你媽媽老是想著你二三歲到六七歲間的小故事。——這一類的話我們不知有多少可以和你說,可是不敢說,你這個年紀是一切向前往的,不愿意回顧的;我們嚕哩嚕蘇的抖出你尿布時代的往事,會引起你的憎厭。孩子,這些我都很懂得,媽媽也懂得。只是你的一切終身會印在我們腦海中,隨時隨地會浮起來,像一幅幅的小品圖畫,使我們又快樂又惆悵。”我們都知道,傅雷先生有很高的文學修養,因而所寫家書能夠很容易達到文情并茂的程度。但是,在讀他的書信過程中,我們卻沒有看到華麗的辭藻,只是從這些毫無做作的、平實的文字里感觸到一位父親的真摯感情!
傅雷在給兒子的信中,除了生活瑣事之外,更多的是談論著藝術與人生,在藝術道路給予孩子客觀的的評價和精心指導。從閱讀中我們很容易體會到,在那個需要書信的時代,家書成了遠隔千里之外的父子倆最好的交流方式,也正因為這些家書的存在,讓我們看到父子倆在音樂、戲曲、詩詞以及異國他鄉的文化禮節等諸多方面的交流,讓我們今天依然能夠通過閱讀得到一代翻譯大家、文藝評論家傅雷對文化藝術領域各個方面的深刻見解,讓我們能從更深層次去理解那些藝術作品。
在傅雷先生看來,他給兒子寫信的作用在于討論藝術、激發青年人的感想、訓練傅聰的文筆和思想、做一面忠實的“鏡子”。因此,我們看到信中寫道:“你的情形與我不同:少年得志,更要想到‘盛名之下,其實難副’,更要戰戰兢兢,不負國人對你的期望。你對政府的感激,只有用行動來表現才算是真正的感激!”再如:“哪個人教育一個年輕的藝術學生,除了藝術以外,再加上這么多的道德的?我完全信任你,我多少年來播的種子,必有一日在你身上開花結果——我指的是一個德藝俱備,人格卓越的藝術家!”“我們知道你自我批評精神很強,但個人天地畢竟有限,人家對你的好評只能起鼓舞作用;不同的意見才能使你進步,擴大視野:希望用冷靜和虛心的態度加以思考。不管哪個批評家都代表一部分群眾,考慮批評家的話也就是考慮群眾的意見。你聽到別人的演奏之后的感想,想必也很多,也希望告訴我們。爸爸說,除了你鉆研專業之外,一定要抽出時間多多閱讀其他方面的書,充實你的思想內容,培養各方面的知識……爸爸還希望你看祖國的書報,需要什么書可來信,我們可寄給你。”我想,這些語言文字很能讓年少在外求學的傅聰明白一個藝術家應有的高尚情操,知道“國家的榮辱、藝術的尊嚴”。正因為有這么一個偉大的父親,才將傅聰造就成為一位“德藝俱備,人格卓越的藝術家”。
讀過《傅雷家書》后,我在想:不知道等到我的女兒認字了以后,我還會有機會、還會靜下心、還能夠有提起筆給她寫信的機會嗎?時代變了,交流方式也悄悄地變了,那些需要靜下心來、需要加以斟酌、需要抒情言志,需要將如泉涌般的思潮付諸于紙張的家書還會存在嗎?我的孩子還會愿意翹首等待、耐心閱讀那些寫著父母“嘮叨”的家書嗎?我想,一封emil的速度已經不再會讓我們有“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同感,但是那飽含著為人處世、待人接物之道;讀書治學、立身成長之道;理家聚財、和親睦鄰之道;做官任仁、經邦治國之道等諸多方面的家書所傳達的中華民族美德還是需要我們竭盡所能去代代相傳。好的家教、好的家風、好的家道是成就中華兒女立身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軟實力”!
傅雷家書讀后感 篇44
《傅雷家書》中的內容蠻簡單,主要都是傅雷以書信給兩個兒子在藝術,學習,生活,等方面進行指導。一步步見證孩子的成長與成功。
正因為全書的書信,剛開始讀時是真的枯燥無聊,里面既無跌宕起伏的故事,也很少極大煽情。不過,看著看著,也就慢慢習慣了。大概是因為看久了,就覺得順眼多了。
在這部書中,傅雷用作為學者,父親兩個身份寫信。既有對兒子的愧疚,又會表達自己強烈的思兒心情;既會跟兒子談美妙的藝術,又會論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面對兒子的情緒,感情,都以開明,理性,樂觀的態度去指導兒子。也是嘴硬心軟,現實平靜,信中表達自己的愛兒心切。是個優秀,理想的好爸爸,好教師。
對此,我也不禁想到我的父親。他雖然沒有傅雷一樣高深的文化,也不會專業的述語,但他會用最平凡的一切給我極大的溫暖。之前,我對于自家老爸對我高談大學,高中的事較為不滿,當時心里只想著當下,對爸爸這種話題即是煩躁。后來,一回,家里親戚和爸媽在談孩子的話題,這個話題總會使大多父母孩子敏感。他那時爸爸的一句話讓我記憶猶新:“我知道她現在有壓力,她也長大了,要自由,會叛逆,所以對她的成績,我不去計較。”就是這句話使我對爸爸一向形象改觀。以前只覺得極好的高中,大學都是爸爸對我的必須,之后我才真正明白,這只是期望與動力。這就是爸爸給我的一個教導。
通過這本書,我懂了,父母心底最深沉的愛,從來都是毫不掩飾的給予孩子。用自己的經歷,理解給孩子上無數堂有意義的課,他們是我們人生中最重要的老師,用淳樸,平凡為孩子鋪設自由的未來。
傅雷家書讀后感 篇45
從書中我體會了父母對我含辛茹苦的養育,他們辛辛苦苦的工作,為我營造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讓我在一個舒適的場所學習,用功努力,能為將來創造一個良好的生活環境,過上不愁吃不愁穿的生活。他們辛苦了!而我們還總是不懂道理,不顧父母的苦口婆心,一意孤行。其實到最后吃虧的還是我們!沒有才能、水平,以后如何面對日益激烈的社會競爭?
我讀了《傅雷家書》后,我學會了許多做人的大道理,還感受到了親情的偉大。
傅雷家書讀后感 篇46
初聞《傅雷家書》其名是在老師的必讀書目之中,所以我只好無可奈何地拿起這么一本書。仔細閱讀之后,我才懂得了這其中的奧秘,比如藝術修養,人生道理和餐桌禮儀。
傅雷教授兒子在餐桌上禮儀的片段令我印象最深。“在飯桌上,兩手不拿刀叉時,也要平放在桌面上,不能放在桌下,擱在自己腿上或膝蓋上。你只要留心別的有教養的青年就可知道。刀叉尤其不要掉在盤上,叮叮當當的!”
這段話是傅雷告訴兒子學習不僅僅在音樂方面,還要在禮節方面多加注意。傅雷從生活細節上教育其子,可見對其子的愛與殷殷期望。傅雷在國外生活,傅雷教授其西方的餐桌禮儀,反映了傅雷對傅聰無微不至的關心。
看到這里,我不禁想起了母親對我餐桌禮儀的教育。她時常說:“跟很多人一起吃飯的時候,我們不能隨意入座,而是讓年齡大的或者是主座的人先入座,待他們入座我們再入座。而且碗筷要輕放用碗筷或杯子時要記得輕拿輕放,不要發出很大的撞擊聲,不能打擾別人用餐。還有吃東西是不要發出聲音,小口小口地吃,不要塞得滿嘴都是,覺得有油漬或湯漬時要及時擦掉,不要被人看到不衛生的一面。”這是母親時常提醒的,也是我一直銘記的。
良好的餐桌禮儀不僅是對社交禮儀的了解,也是對別人的尊重。孩子們并不是生來就懂得餐桌禮儀,他們需要父母的教育,這并不是一個簡單的任務,需要父母的不斷提醒以及不斷強調所養成的一個好習慣。
傅雷家書讀后感 篇47
父母是天底下最愛我們的人,可是我們又有幾個能真正的懂得父母的良苦用心呢,父母耗費了他們的青春歲月只為兒女們鋪開一條未來光明的道路。《傅雷家書》正是一本由一位對兒子用情至深的家信,讓我們一起來用心感受這人間真情。
作者教育孩子的方法較獨特,他是通過書信把真情傳遞給遠方的孩子,對兒子的生活和藝術進行真誠地指導,其中不乏透露出對兒子的牽掛和愛。好的家庭教育對一個孩子來說是很重要的,有時可以決定孩子的一生,畢竟家庭教育是第一任老師,而作者用了良好的方法把他兒女教育成才,讓人贊不絕口。但有些家庭教育不當,心中有種“不打不成才”的封建觀念,所以在有些孩子心目中就留下了家庭暴力的陰影,其實,父母應該看這本書,因為它是一部良好的家庭教育書,與孩子友好溝通,心與心的交流,才是讓孩子早日成人,成才的重要一筆,而我們更應該讀這本書,我在這本書里感受到了隱隱的人世的溫暖,真情的味道。懂得父母,感謝父母是我們應該做到的,還有一點,我懂得了如何用藝術性的眼光去欣賞一件事物,在生活處事作人中,有了正確的指引。
在這家書中,有一年,傅雷的兒子傅聰正得意中,他勸戒孩子,如果面對情緒上的跌宕,首先說明控制情緒的必要,其次,冷靜客觀地分析前因后果引以為鑒,從而越來越堅強,十分真切地表達出所有“過來回首過來事”的心情,蒼涼而平靜,沉郁而超然,然后我們的父母,雖然沒有作者會說一些有名的大道理,嘴里都是哲理,但他們說出的那些最質樸的,譬如“孩子,你現在不學習,以后我們老了怎么辦?
你沒工作,我們也不可能跟著你一輩子啊!”等這些話,沒有一點有文學方面的優美文字,卻很容易的就能打動人,父母都是一樣的,無論打還是罵,諷刺還是鼓勵,他們的初衷卻只有一個,希望兒女求救過上好日子,他們卻不需要兒女太多的報答,只希望兒女在幸福之余別忘了給老兩口一口飯吃就行了,難道我們就那么狠心,以后對老人們不孝嗎?那他們在你的小時候就那么有愛,把你養大成人?你對他們不孝,他們的內心是怎樣?難道當真就他們前世欠你的,辛辛苦苦地耗盡一生心的為你而活?我們不能做這樣的人,我們是最愛父母的。
毛主席在《祭母文》中寫的每字每句都體現了一個時代偉人的孝心,不是說偉人是我們的榜樣嗎?那我們就以毛主席為榜樣,做一個一生不忘父母恩的孝子,父母在我們心中已經留下深深的烙印。父母對我們嘔心瀝血的愛是我們永遠也報答不了的,但我們應該用后半生所有實際行動,來映證我們許下的諾言。
傅雷夫婦他們教兒子先做“人”,后成“家”,在人生的句號中,就用“人”字結束了一切美好的回憶不讓自己屈辱,不愿再讓生活中有如此多的自己不能忍受的愉快,他們寧可拋棄自己而獲一個不解脫,來完成對兒子“人”的詮釋。正是因為他們嚴格的家教陶冶出一個世界級的藝術大師。在書中我們看到了父與子共同成子,兒子雖在異國漂流,吸取了豐富的養料,但是父親使他在海外孤兒似的歷程里,覺得父母仍在身邊。
不忘記國家的榮辱,藝術的尊嚴,父母的諄諄教誨,為我們灑滿陽光未來之路歡呼,聽從父母的教導,時刻想著他們,對他們不有半點怨言,多溝通,父母和子女間定會升起一個友誼的橋梁。
真情永在,傳遍萬里,努力奮斗,報效祖國,報答父母,不變的信念,永恒的守候。
傅雷家書讀后感 篇48
歸穗閑隙,讀起《傅雷家書》,只記得高中時期草草翻過,這幾日才算真正拿起來拜讀一番,頗為受益,應早些時日讀這本書。能從傅聰先生和傅雷先生的來往信件中感受他們之間深厚的父子情,此外,傅雷先生在信中講到:真的,你這次在家一個半月,是我們一生最愉快的時期(傅聰于一九五三年八月初赴羅馬尼亞參加“第四屆世界青年聯歡節”鋼琴比賽后,隨中國藝術代表團赴波蘭和東德訪問演出,十月底返京,十二月初回上海,在家待了一個半月,又離家赴京學習,準備赴波留學。);這幸福不知應當向誰感謝,即使我沒宗教信仰,至此也不由得要謝謝上帝了!我高興的是我又多了一個朋友;兒子變了朋友,世界上有什么事可以和這種幸福相比的!盡管將來你我之間離多別少,但我精神上至少是溫暖的,不孤獨的。我相信我一定會做到不太落伍,不太冬烘,不至于惹你厭煩。
很歆羨這樣的父子情,父親從心底里愛護和了解自己的孩子,而孩子除了血濃于水的親情之外,對長輩又多了深度理解。我想很多父子的關系就停留在兒時的親密,一到孩子成年,那些“肉麻”的話,也就不會輕易流露,甚至很多父親還會扮演起嚴父的形象。之前讀楊絳先生的《我們仨》時,也會被錢鐘書先生對其女錢瑗的愛感動,錢鐘書先生覺得:如果再有一個孩子,會分走我們對圓圓(錢瑗昵稱)的愛!為此,錢鐘書先生和楊絳先生在私下對話時還說:“假如我們再生一個孩子,說不定比阿圓好,我們就要喜歡那個孩子了,那我們怎么對得起阿圓呢。讀《我們仨》時也是尤為感動,從書中才感受到錢先生在楊絳先生面前的“真性情”和“童真”,也被他們的愛情所打動,錢老曾對楊絳先生講到:沒遇到你之前,我沒想過結婚,遇見你,結婚這事我沒想過和別人。
有這樣和睦的家庭關系,即便清貧一些又何妨呢!人的精神若得到給養,肉體未受壓迫的前提下,吃點苦貌似也無關緊要。如果某種果實能夠掩蓋掉所有苦痛,那么,所承受的一切也會讓人覺得甘之如飴。阿德勒說:“幸運的人一生都被童年治愈,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愈童年。”《身體未曾忘記》一書中有這么一句話:孩子其實是一張白紙,也沒有所謂是非對錯的觀念,而父母的行為準則便是孩子最直接學習的榜樣,包括對孩子的人格健全的塑造,方方面面都來源于父母,甚至父親角色的重要性大于母親。
傅聰先生在寫給父母的信中提到:西方的物質文明盡管驚人,上流社會盡管空談文化,談得天花亂墜,我寧可在東方的街頭聽嘈雜的人聲,看人們的笑容,感受到一股親切的人情味,心里就化了,因為東方自有一種和諧,人和人的和諧,人和大自然的和諧。西方人的整個人生觀是對抗性的,人和自然對抗,人和人對抗,藝術家和聽眾也對抗。最成功的也只有用一種個性去強迫群眾接受他所給的東西。我們的觀點完全相反,我們是要化的,因為化了所以能忘我,忘我所以能合一,和音樂合一,和聽眾合一,音樂、音樂家、聽眾都合一。換句話說一切都是水平式的,音樂是水平式的,不知從何處流出來,也不知流向何處去,“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在藝術家和聽眾之間也是水平式的關系。
依我們自身而言,我們對于客體的印象并不總是想著征服,而是“融入”,這種感覺尤其在感受某處風景時更明顯,印象最深的是故宮和桂林時,能感受到故宮的莊嚴和瑰麗,覺得自我特別渺小,而在竹筏上看著桂林的山水更有這種感受,我想人一旦停留在這樣的景致之中,就會愈發的意識到自己的渺小。感受到自身渺小也是一件好事,他讓個體不會輕易覺得某個事物不值一提,事物的存在總有它的自在邏輯,不可一味否認其存在的意義和價值,這類事情思考多了更沒意義。《傅雷家書》仍在讀的過程中,我想必然還會啟發我許多新的思考。
傅雷家書讀后感 篇49
今天,我讀了一本書。劉心武的《傅雷家書導讀》。心情久久不能平靜。
傅雷家書這本書我早就聽說過,一直沒能親閱。原以為,傅雷家書,是反映戰場上的兒子,寫給母親的書信。近日得讀,才是一位偉大的父親,寫給兒子的金十二年來的書信。從兒子離開自己,出國進修,兒子戀愛,成家、學業上的彷徨,與國與家該進的責任,與父與子該把我的原則,淋漓盡致,溢于言表。
細讀之后,我想,這不僅是弗雷先生留給兒女的肺腑之言,也是普天下父母想給兒女的肺腑之言,只是有的父母木那,有的父母不善言辭。關注兒女的成長,像朋友一樣與孩子聊天,是為人父母的天倫之樂。
傅雷家書讀后感 篇50
現在我們很多時候在網上傳遞信息,或者直接用電話進行交流,很少寫信。但我們在用這些通訊工具時,總會覺得它少了點什么。當我們在閱讀書信時,我們會感覺對方就在我們身邊,在和我們對話。傅雷父子在看信的時候,應該也是有這種感覺的吧。
一封封書信,字里行間都可以體現出傅雷的愛子情深。傅雷既希望孩子可以茁壯成長,向外發展,又不忍孩子離開自己身邊。其實家長都是這樣的。他們含辛茹苦地把我們養大,讓我們接受良好的教育,就是為了讓我們出人頭地,擁有一個光明的前程。而當我們學有所成,要離開父母身邊時,父母也會很舍不得,擔心我們不能好好地照顧自己,因此他們經常千叮萬囑,用自己的經驗來教導我們。
有時候我們會覺得他們講來講去都是那么幾句話,感到很不耐煩。但我們不得不承認他們都是為我們好,怕我們誤入歧途。因此,有時候,當我們覺得快受不了,想想他們的出發點,不要隨隨便便就去打斷他們,頂撞他們。
【傅雷家書讀后感(精選50篇)】相關文章:
傅雷家書讀后感作文05-25
傅雷家書讀后感(精選15篇)02-02
傅雷家書讀后感精選15篇01-29
讀《傅雷家書》有感-讀后感01-22
傅雷家書摘抄-讀后感01-22
《傅雷家書》讀后感_700字01-21
《傅雷家書》讀后感_600字01-21
《傅雷家書》讀后感(15篇)02-05
《傅雷家書》心得感悟讀后感01-24
傅雷家書好句摘抄1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