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記》讀后感范文(通用18篇)
當閱讀了一本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有不少感悟,是時候寫一篇讀后感好好記錄一下了。那么你會寫讀后感嗎?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學記》讀后感,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學記》讀后感 篇1
很早就知道“玉不琢,不成器”、“學,然后知不足”等說法,但從未探尋過它們的出處,直到讀到了《學記》才恍然大悟,原來這些說法的根源在這里。隨著閱讀的深入,才發現這些只是《學記》給予人的豹之一斑。
《學記》以微言寫大義,千字略略有余的文章論述了教育原理、教學原則、教學方法等教育的大問題,每一點都可以與實際相結合衍生出許多供人思考的內容。目前自己有些內容讀得還不夠通透,作為一名語文教師,小學語文課怎么上?現在有很多爭議。我選擇與自己的教學關聯緊密、感觸最深的兩點來淺談我個人的讀后感。
《學記》第三則:“學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強也。故曰:教學相長也。”是的,教學相長,是學生在促我們“長”,學生即我們身邊最可寶貴的資源。
學生是鮮活的、富有新意、永遠不能完全預期、充滿張力的資源。從某種意義上講,他們是我們的老師。
一、學生的質疑時時沖擊著老師已有的知識儲備,是促進老師不斷學習的外部力量。
古人云:“學貴有思,思起于疑。學貴有疑,疑者,覺悟之機也!睂W生質疑約有三種情況:一是有疑而問。二是意見分歧。學生中常有不盲從者,這非?少F。如果對問題的認識從一開始就整齊劃一,恐怕是一種悲哀。即便大家最終達成的是共識,那由異到同的爭辯之路也是最美的。三是為師糾錯。
二、學生的獨到理解為教師大腦吹進一股清風,啟發著教師思維。
有時,我們常常以為對某個問題考慮得比較全面了,已成定論,無可質疑。但學生以小朋友的敏銳、獨具的慧眼還是會發現新問題,找到新視角。比如,上課時間,我經常會問小學生們,“最欣賞陳友玲老師教育方式的哪一點?結合文章語句說明一下。”學生們常常打破常規看問題。有時,會出現一些意想不到的答案,雖不一定正確,但因其觀點不同,可以啟發一些不同的思考。
三、學生習作為育人工作提供了寶貴的素材,使以課堂為載體的育人活動更為有效。
說教,為學生所不愿接受,但又是教育學生時最常用的方式。說教本身無過,流于刻板則無效。有時,學生習作提供了以學生之言教育學生的契機。
家長會上,面對家長和學生,我從一則周記說起:學習是自己的事情,父母為生活打拼已經很累了,我們還有什么理由讓他們為我們的學習分心?面對父母疲憊的面容,我常常感到自責。”
跟幾個紀律不好的學生交流時,我也拿出了學生的周記本:“我多想坐下來靜心學習,自習課上說話的同學,難道你們不知道“己所不語,勿施于人”?
這樣,便實現了“取之于生,用之于生”。
凡此種種,幾年的教學實踐令我常常深思。教與學雙向的付出與收獲,使自己受益頗豐。所謂“教學相長教中知困學解困,師生互動師亦獲長生補長!
讀《學記》,常讀常新,永讀永獲!秾W記》值得所有從事教育的人慢慢研讀。有人說,中國教育理論在世界教育理論空間中“集體失語”,只有西方教育理論在“獨白”,這令人感慨。以我淺見的視野,不知道《學記》是否已經成為世界教育的通用讀本,但我相信,它一定是!
《學記》讀后感 篇2
最近,學校組織學習了《學記》這篇古代教育文獻,感覺受益匪淺。雖然語言艱澀難懂,但仔細讀來,平時教學中的疑惑頓覺釋然!秾W記》不愧是我國教育史上的經典精華,在我們二十世紀才提出的“以人為本”的思想,其實在《學記》中隨處可見。它如一位博學的長者,在諄諄教導我們教學應該如此來教,學習應該如此來學。
一、以學生為本,啟發誘導
“道而弗牽,強而弗抑,開而弗達,和易以思,可謂善喻矣”《學記》中的這句話教導我們教學要以學生為本,也就是以人為本。根據學生學習的動態情況去引導、督促、提高。教學的關鍵是要使學生懂得、明白。有以下幾種方法:
一、注重引導,但又不牽著學生的鼻子走,師生關系才會融洽。
二要督促勉勵,但又不強制壓抑,以學生為本學生就有克服困難的勇氣,順利的進行教學。
三要打開思路,但又不提供現成答案,學生才能獨立思考,智能得到發展。這點也體現了“以人為本”的思想,教師在教學中起的是引路人的作用,引路人要善于引領而不能壓抑學生,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做到“道”、“強”、“開”,才能達到“和”、“易”、“思”的效果。因此,在語文教學中,設計問題要依據學生掌握的實際情況而定。
二、以學生為本,循序漸進
“時觀而弗語,存其心也。幼者聽而弗問,學不躐等也”。這幾句話的意思是教師時時觀察學生,發現有疑難時先不要講給他聽,讓學生多思考,年幼的學生只聽講,不提問題,學習不逾越進度。這與人本主義提倡的需要論相一致。人的需要有七個層次,這幾個層次有一定的次序,只有滿足了上層的需要才能繼續下面的需要。而《學記》所說的學不躐等,就是按照人的生理發展順序,設計教學內容。學習的知識都有一個系統性,教學不按部就班,就會“雜施而不孫,則壞亂而不修”,陷入混亂的境地。前面的知識如果掌握不夠好,后面的知識就更不會很好的掌握。因此教學不能逾越進度。
三、以學生為本,因材施教
“使人不由其誠,教人不盡其材”“其施之也悖,其求之也佛”。教師不是誠心的教育學生,不考慮學生才能的高低而因材施教,學生求學也不能順利。人本化教育主張培養具有創造性的人,具有創造性的人格,能創造性地做任何事,并能總處于創造的過程中。主張課程內容應建立在學生的需要、生長的自然模式和個性特征的基礎上,應體現出思維、情感和行動之間的相互滲透和相互作用,應該和學生的生長過程有機地聯系起來。這與《學記》所提倡的因人而異,因材施教多么相似,他們所追求的理想真是殊途同歸。中西文化的碰撞實際上就是建立在以人為研究對象的基礎之上。
教學就是教師研究怎樣教,研究學生怎樣學!秾W記》里所彰顯的“以人為本”的思想是我們教育者應該時時遵循的。面對《學記》我們應該常讀常新,讓我們時時記起那些精辟理論,記住啟發誘導、循序漸進、因材施教吧!
《學記》讀后感 篇3
教育是培養人的社會活動。教育能發現人的價值;教育能發揮人的力量;教育能發掘人的潛能;教育能發展人的個性。
《學記》中給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它關于教學方法、為師之道的闡述。它文字言簡意賅,比喻生動,系統而全面地闡明了教育的作用和目的任務,教育和教學的制度、原則和方法,教師的地位和作用,在教育過程中的師生關系以及同學之間關系。
上學時,對于為師者的理解就是: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當自己真正選擇站在三尺講臺上,才知道僅有這些還遠遠不夠,尤其是在素質教育遍地開花的今天。評價一個好教師的標準有很多,我想為師之日,就是重任在肩之日!磳W記〉里講:“君子既知教之所由興,又知教之所由廢,然后可以為人師也”,作為一名教師,在知道自己責任的基礎之上,還要有好的教學方法。
《學記》里還闡述了作為一名教師所應當具備的品質,里面說教師在教學的時候一定要注意教學方法。如果還是滿堂灌,不顧學生的接受能力和情況,不因材施教,不結合學生的實際,教學就達不到目的。作為教師,要按規律辦事,遇到不懂的問題,要多與他人交流,這樣才能解決問題,獲得更多的知識。
在學習的過程中,這一段話讓我感觸頗深,“雖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雖有至道,弗學不知其善也。是故學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強也。故曰:教學相長也!逼浯笠馐恰半m然有美味的肉食,不吃,不知道它的甘美。雖然有極好的道理,不學,不知道它的好處。所以學習之后才知道自己有所不足,教人之后才知道自己也有不通之處。知道自己有所不足,然后才能嚴格要求自己;知道自己有不通之處,然后才能勉勵自己奮發上進。
所以說教人和學習是相互促進的。”是啊,這世間的知識學問自己又能知道多少呢?那么多的精神食糧我為什么不去吸。繒粫幸惶煳掖鸩怀鰧W生提出的問題?會不會有一天因為不學習根本跟不上這個社會快速發展的步伐?這些問題在我讀完后一遍遍問自己。確實,還可以利用很多的時間來讀書學習,我還可以學習更多知識,特別是作為一名教師,這一點至關重要,F在科技發展迅速,知識更新的很快,我們必須常學習,多學習,來適應學生的要求,適應社會的要求。
學記中的第二段開頭就寫“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道。”意思是:玉石不經過雕琢,就不能變成好的玉器;人不經過學習,就不會明白道理。然而玉這種東西,它有永恒不變的特性,即使不琢磨制作成器物,它的特性不會受到損傷。人的本性,受到外界事物的影響就會發生變化。因此,人們如果不學習,就要失去君子的高尚品德從而變成品行惡劣的小人,難道不值得深思嗎?教師是啟發者,是引路人,是學生成長的促進者,而非給予者、灌輸匠。教學的真諦是如何激發和引導學生主動積極地去探索和接受知識。
學生的質疑時時沖擊著老師已有的知識儲備,是促進老師不斷學習的外部力量!秾W記》中寫到:“記問之學,不足以為人師,必也其聽語乎!本褪钦f:單靠死記一些零碎的知識,不能做個好老師,一定要有淵博的知識,隨時準備根據學生的提問并給以圓滿的回答才行。這樣才能“善待問者如撞鐘,叩之以小者則小鳴,叩之以大者則大鳴,待其從客,然后盡其聲”。
教學之路像一條長河,要想保持河流的清澈和活力,就必須有眾多的支流來滋潤它、充實它。所以想做一個合格的老師,應該先是一個積累豐厚的人。在閱讀中積累,在反思中積累,在實踐中積累……讀書可以讓我們體驗不同的人生,延長自己的生命;讀書可以為我們添一些厚重的質感,讀書可以為我們添一些文化的雅致;為我們的工作增添一些巧妙與機智;除了讀書,我還要學會反思。反思,實際上就是與心靈對話,學會反思,可以讓我們的頭腦更清醒、思想更進步。厚積方可薄發!
《學記》還提供了另一個教學原則,即“繼志”。它認為:善于唱歌的人讓別人接續其音調,善于教人的人讓人繼續其志向。如果教師的教學能夠做到言辭簡約而意思通達,道理精微而說理完善,論證雖少卻意旨明白,就能夠讓人領會其意圖,從而讓學生將自己的志向繼承下去。
教學相長!秾W記》要求教師"教學相長",不斷地求得自身業務的進步和教學質量的提高。要求教師受嚴格的訓練,遵循教育與教學的原則和方法,純熟教學技巧,"既知教之所由興,又知教之所由廢,然后可以為人師也。""知至學之難易,而知其美惡,然后能博喻,能博喻,然后能為師。"要求教師深刻了解學生的個性心理恃征與差異,"學者有四失,教者必知之。"此四者,心之莫同也,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也。"要求教師具有豐富的知識和充分的修養,"記問之學,不足以為人師。"要求教師具有一定的社會理想和高尚的道德情操,能引導學生自覺地跟著自己所指引的方向前進,"善歌者使人繼其聲,善教者使人繼其志。"這反映了《學記》對教師有較高的要求,教師不僅要促進學生的知識、智慧與能力的增進,更重要的是要用社會理想與道德情操去深深地影響學生、吸引學生。
是學生在促我們“長”,學生即我們身邊最可寶貴的資源。有時候學生的獨到理解為教師大腦吹進一股清風,啟發著教師思維。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方法是最好的朋友。這樣,學生有了對知識的渴求、樂于學習的動力,又掌握了適宜的方法,一切自然迎刃而解。
《學記》讀后感 篇4
《禮記·學記》中的內容是如此寬泛,論述了教與學過程中的諸多內容,讀之受益匪淺,古今許多思想原來都源于此。
《學記》中說:“學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然后能自強也,故曰教學相長也。曰敩學半。”人們總是說學無止境,人生有限而知識是無限的,學的越多反而越會感到自己的渺小、宇宙的無窮。大千世界有無窮的奧秘擁有的知識越多好奇心就會越強,可以增強學習的趣味性,知道了自己的不足之處,才能自我勉勵,發憤圖強。老師教與學生學是一個相輔相成的過程,老師在教導學生時,亦能從中有所收獲,得到新的體驗和感知,正如孔子曾說“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故老師教的過程也是自我發展和完善的過程。
“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牽,強而弗抑,開而弗達。道而弗牽,則和;強而弗抑,則易;開而達則思,和易以思,可謂善喻矣!惫湃耸侨绱说母呙鳎谏鐣l展很落后的古代,已提出了類似于今天我們提倡的素質教育的教育策略,不得不令人嘆服。而反觀我國現行的教育模式:填鴨式教育仍普遍存在,經過了幾千年的發展,我們的教育模式非但沒有進步反而一直在走下坡路,原因值得很多人深思。時至今日,人們才領悟到教育的弊端,開始提倡素質教育,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意識,推動個性的發展。讀了《學記》之后,在想現在提倡的教育政策,有種返璞歸,向原始回歸的感覺。
如果真如《學記》中提出的那樣老師嚴格而不壓抑,使學生能夠自由發展,只加以啟發而不必全部說出,給學生獨立思考的空間,將會帶來更好的教學效果。
在還沒有學過《學記》之前,就曾聽聞“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道!薄敖虒W相長”,而在仔細學完《學記》后才真正領略到先人的智慧以及這篇文章的偉大。
《學記》主要講述了教育制度,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等等,其中讓我印象最深的是這么一段話:大學之法:禁于未發之謂豫;當其可之謂時;不陵節而施之謂孫;相觀而善之謂摩。此四者,教之所由興也。發然后禁,則格而不勝;時過然后學,則勤苦而難成;雜施而不孫,則壞亂而不修;獨學而無友,則孤陋而寡聞;燕朋逆其師;燕辟廢其學。此六者,教之所由廢也。
教育教學的第一原則就是禁于未發,意思是在事情還沒有發生之前就加以防止,和我們現在所說的未雨綢繆,防患于未然意思相近,這就需要我們老師具有敏銳的洞察力以及積極的心態,將學生不好的萌芽不好的欲望在還沒有發出來的時候就鏟除掉,并把好的一面引導給他們。結合我們自身而言,作為未來的小學老師,就一定要具有這樣的能力,孩子在小學的時候是學習能力最強最需要老師引導的時候,在這個階段,他們的人格就將定型,我們小學老師就應該教會他們擺脫可能會形成的惡習,學會真善美。如果發然后禁則為時已晚矣,因為不好的習慣一旦根深蒂固就很難再被改變了。
第二原則當其可,意思是在適當的時機給學生進行教育,掌握教育機會,不僅能讓學生學的有興趣,給他的教育印象也會比平時更加深刻。如果錯過了學習的最佳時機,那么再學習的話就很容易力不從心了,之前吳院長也和我們說過,很多小學女教師在工作兩三年后才來考研,一邊帶孩子,一邊工作,即使學的再苦再累又怎么可能學的進去呢?
第三原則是不陵節而施,意思是在教學生的時候不超越學生的接受能力,要循序漸進,每個班上學生的接受能力是不同的,作為一個老師不能只看到那些學習能力強的小孩,也要顧及到一些學習知識比較慢的學生,當然最好的就是知識難度能夠適應所有的學生,如果教學太過急功近利,比如有的老師為了趕進度,自顧自的講,毫不顧及學生,那么這樣子的教學,實際上是毫無成效的。
第四原則相觀而善,指的是學生之間應該互相幫助,共同學習,在學校里如果只知道一味的學習,而不會與人交往,沒有一個朋友,只會讓自己孤陋寡聞,但是擇友的時候也不能選擇品行不好的朋友,當然朋友也不是用來閑聊的,不過在當今社會互相切磋學術的朋友實在是不多了。
雖然《學記》是三千多年前先人的智慧,但在今日也值得我們學習效仿,作為未來的小學老師,《學記》是值得我們一生都學習的楷模。
《學記》讀后感 篇5
今之教者,呻(念)其占(看)畢(書,竹簡),多其訊,言及于數,進而不顧其安。使人不由其誠,教人不盡其才。其施之也悖,其求之也佛。夫然,故隱其學而疾其師,苦其難而不知其益也,雖終其業,其去之必速。教之不刑(成功),其此之由乎!
——現在的教師,只知道照著課文誦讀,多是尋問難解的問題,且發言急速而頻數快虐,只照自己教法教學,不顧學生是否領悟接受,就不能使學生安心樂學。如此教學,學生就不能竭盡其誠求學,不能使學生的素質和才能得到充分的發展。教師違背教學原則,采用不合理的教學方法,那么學生也就不能依順自然的道理有所進步。以致于,學生厭惡學習,怨恨其師,只覺得學習得苦不堪言,卻不知道學習可以獲益終身,即使勉強結業,也必然很快就忘得一干二凈了。教學沒有成效,原因就在這里!
我們在今后的教學工作中要時時關注同學們的狀態,這樣才能讓同學們提高學習效率,樂學愛樂。
《學記》讀后感 篇6
仔細讀完《學記》,感觸頗深。作為教育行業的我們,應該更早一點讀這篇著作,其中包含了許多先人的智慧,短小精悍,句句都值得我們斟酌,這些經典為我們教育工作者指明了未來。
學者有四失,教者必知之。人之學也,或失則多,或失則寡,或失則易,或失則止。此四者,心之莫同也。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也。教也者,長善而救其失者也。
《學記》這段話談的是“長善救失”的教育思想。長善救失說的是:教育和教師的作用,就是激發學生的優長和潛能,并克服其缺點,彌補其不足,使人走向完善。往更深一層挖掘:長善救失的前提是研究學生,了解學生。所謂“教者必知之”“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講的就是了解學生、研究學生。
教育和教學必須研究學生、了解學生,才能做到因材施教,而許多教師研究教材有余,研究學生不足,因此教學缺少針對性,教學效果大打折扣。
我們也需學會“比物丑類”,學會觸類旁通,舉一反三,這也需多思考,從學到的擴展思考開來,應用在其他學習和處理事情上,從而可以更有效的學到更多。書本交給我們的遠遠不止那些文字,我們需開闊我們的頭腦,看到更廣的知識,如果只是看到什么就是什么就不利于我們學習了。
另外,要做一位教師,需要“時觀而弗語,存其心也!币囵B學生多思考的習慣,不要急于告訴他們答案,要讓學生學會悟與思。最近,我們也在學顯性知識和隱性知識。我覺得這思考的過程,就是隱性知識的學習。教師不能代替他們去思考,這個過程很重要,他們會從中學習與成長很多。
我們也要樹立學生的志向,讓他們按照自己的志向努力學習,這樣才有學習的動力。而現在“填鴨式”的教育使學生們厭煩,覺得學習的沉重。我們需留給他們一點空間去思考,也要在精神上引導他們樹立志向,這樣學生才會更輕松也更主動的去學習。
《學記》也交給了我們教育的方法,要使教育成功的方法是“豫”“時”“孫”“摩”即要防患于未然,教育合乎時宜,循序漸進,切磋琢磨。“道而弗牽則和,強而弗抑則易,開而弗達則思。和易以思,可謂善喻矣!弊⒅胤椒ǎ盐斩鹊拇笮。學生可能有的四有過失為“或失則多,或失則寡,或失則易,或失則止!弊鳛榻處熜琛爸湫模缓竽芫推涫б!彼粤私鈱W生的心理很重要,要根據他們不同的心理糾正他們的過失。
《學記》中的教育內容是豐富的,也需要我們在實踐中體驗和學習,教育也是要不斷的探索的。我讀的還不夠深入,也沒有實踐的經驗,我想這《學記》時常在看看,相信會有更多的收獲!
《學記》讀后感 篇7
《學記》里的內容讓我感觸頗深,孩子本自具足,老師傳道授業解惑,這個度需要不斷地探索!秾W記》里有一句“時觀而弗語,存其心也”,意思是,老師要時常靜觀默察,不必多說話,使學生在內心自覺地受到啟發。當老師過多的干預后,學生會對老師產生依賴心理。
比如兩個孩子在一起玩,起初很開心,一名小朋友碰到對方,被碰到的小朋友不舒服,沒有想著如何去解決,而是立馬向老師求助:“老師,他碰我。”
這時怎么辦?是把他們拉過來解決這個問題,還是告訴求助的孩子自己去解決?
生活是自己的,老師不能代替他們生活,不能總是及時幫助他們處理遇到的問題,老師更不能代替他們去思考,思考過程很重要,他們會從中學習與成長很多。
我想作為一名幼兒老師,適度的放手與沉默是必要的。《學記》中寫道,作為教師需“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也。”所以了解學生的心理很重要,要根據他們不同的心理去引導他們。
《學記》中的教育內容是豐富的,里面每一句話需要我們在實踐中體驗和學習。
《學記》讀后感 篇8
《禮記﹒學記》道:“良冶之子,必學為裘;良弓之子,必學為箕;始駕馬者反之,車在馬前。君子察于此三者,可以有志于學矣!币馑际钦f,老師要學會根據一個孩子的家庭職業背景,找到這個孩子感興趣的東西來啟發他的智慧。
于是我想,也許可以從他的家庭關系里面父母的職業找到突破口。我了解到他的父母都是生意人,平時工作比較忙,家里還有一個小弟弟,家人將更多的精力放到了弟弟身上,媽媽性格比較急躁,平時對待孩子的批評和指責多于鼓勵和贊賞,于是,他做出種種出格的行為,這些多是為了獲得別人更多的關注。
根據這個孩子的個性,我想先從他的紀律方面入手,只要他在這個方面改進,獲得認可和成就感,那么其他方面的進步就不是問題了。
9月下旬,我在班會課上鄭重任命他為紀律委員,強調職責同時提醒他,作為紀律委員首先自己一定要遵守紀律,文明用語,上課認真,按質按量完成作業等等,他當著全班同學的面表態,保證一定管好自己并做好紀律委員。
任命之后沒過幾天就是國慶假期,假期之后學堂孩子們去黃山游學,我特別與陪伴游學的老師們交流,留意并適當引導這個孩子的言行舉止。
游學回來,我和所有的老師都發現,這個孩子已經明顯沒有以前那么愛說臟話了,偶爾會有一兩次,但只要老師稍微提醒,他馬上就會主動認錯。一天天過去了,我發現,他已經不說不合適的語言了,上課坐姿也特別端正,各科作業和課堂反饋都有很大進步和提升。
在一次班會課上,我當眾贊賞了這個孩子,并獎勵給一本課外書。他特別開心,也許很少真正獲得過正面的鼓勵,并且被作為榜樣效仿,他的自信度和個人成就感一下就建立起來了,心結打開了,他變得越來越自信,并愿意學習和積極幫助他人,在接下來的全校一日禮儀學習評比中被評為優秀。
除此之外,班級衛生每次輪到他打掃的時候已經不需要我操心了,他一個人在規定的時間內不僅把教室打掃得干干凈凈,黑板擦得一塵不染,窗戶干凈明亮,而且主動細心地將桌椅下面、教室的門以及黑板最上面的位置都打掃得特別干凈整潔。
我又利用班會課贊賞他,并且激勵他:“老師覺得你不僅可以在清潔衛生方面做榜樣,還可以在學業方面做得更好。比如,你的英文單詞聽寫和閱讀,只要你花精力,你也一定會做得更好的,老師相信你,加油!”
我在單詞聽寫測試的前一天特別提醒他:“明天聽寫好好準備,老師相信你一定會有進步的!”第二天測試中,10個單詞聽寫他居然對了6個,在自然拼讀課上,如果學了20個詞,我不引導,他居然也能自己試著拼出10個以上,如果我給一些幫助,他能夠全部拼讀出來,我真的特別感動。
現在這個孩子每天都有進步和變化,這讓我找到了作為老師的成就感。我特別感謝學堂帶給我們的《禮記﹒學記》的研修,讓我對教育有了更多的思考和領悟。
我深深體會到,每一個孩子都是有著無限潛能的,作為老師需要發現每個孩子的特質并適時引導和鼓勵;一個孩子只有在獲得成就感的同時才能保持對大千世界濃厚的探索興趣,作為老師我們需要好好善護孩子們最本真的東西。
《學記》讀后感 篇9
今之教者,呻其占畢,多其訊言,及于數進而不顧其安,使人不由其誠,教人不盡其材。其施之也悖,其求之也佛。夫然,故隱其學而疾其師,苦其難而不知其益也。雖終其業,其去之必速。教之不刑,其此之由乎!
呻,朗讀。占,音(chān),同“覘”,注視。畢,竹簡,這里指書!吧肫湔籍叀币鉃椤岸⒅n文大聲朗誦”。訊,告知,告誡!岸嗥溆嵮浴币鉃椤耙晃兜毓噍敗。
及,急迫。數,音(shuò),多次。“及于數進而不顧其安”意為“一味趕進度而不考慮學生的接受能力”。
悖,違背教學原則。佛,音(fú),佛戾,違背,違反!捌涫┲层#淝笾卜稹,是說教師在施教中違背教學規律,提出的問題不符合學生實際。
隱,痛惡。疾,怨恨!半[其學而疾其師,苦其難而不知其益”,意思是,由于教師教學不當,使學生痛惡自己的學業,并怨恨自己的老師。
刑,成功。
這一段列述教學上的種種失誤,對于今天的課堂教學有很大的警示。
失誤一,教學形式單一,死記硬背,滿堂灌,使學生不能自主學習,缺少獨立思考,不能融會貫通。
失誤二,課堂教學以教師為中心,不研究學生的學情,不從學生實際出發,不能根據學生的個性特點因材施教。
失誤三,不能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使學生對學習產生畏懼,不能從學習中體驗收獲和快樂,使學生產生厭學、厭師情緒。
《學記》很早就注意到教學中的弊端,并明確提出警示,但是,時至今日,這種違背教學規律的現象仍然普遍存在,甚至根深蒂固。
2008年12月我們在深入學習新課程理念的基礎上,實地參觀了杜郎口中學,并根據我校實際,實行了“新課堂”。新課堂的宗旨是:教學就是“教學生學”,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是學生學習的組織者、指導者、激勵者、評價者;課堂上讓學生動起來,讓每一個學生都獲得最大進步。如今,新課堂思想已經深入人心,新課堂已開出燦爛的花朵,并結出豐碩的成果。
《學記》讀后感 篇10
《亂說學記》是亂說系列之一,是非常老師引經據典,深入淺出的講述之一。因為非常老師,我得到了功夫作文的法門;也因為非常老師的諄諄教誨,讓我從對古文的深惡痛絕到慢慢喜歡,到如今會有一些感悟。
《亂說學記》,素雅白底、淡墨而出的竹子,給人莊嚴和親切感。翻開扉頁,醒目的橙黃內頁上有非常老師的親筆簽名:教育是熏習、是影響、是啟發、是挖掘。幾個字筆力剛健、圓融可親,想來字如其人,非常老師一定也是這樣的一個人吧。
書中有個禪師的故事,看完我還有些疑惑,這個禪師真是個偉大的教育家嗎?經過一點一滴的生活實踐,我終于明白了:不管弟子們和孩子的答案是什么,這些答案都是他們思考的結果,而不是權威下的指令。就像開而弗達,師傅領進門,修行在個人。
教育的本質是啟發而不是強灌,拔苗助長對孩子不能起好的助力作用,反而會生起很多麻煩。譬如會打壓他們的自信心、剝奪他們的創造力,還會養成他們遇事不愿再思考的惰性。說來很慚愧,為了省事,我從來都是目標明確,標準答案一塞了事,結果,孩子每回都等我的答案,以前不明白,覺得自己很累,現在懂了,這個結果其實是自己找的。
深有感觸,暑假在網上買了軟呼啦圈,孩子和我認真地研究起來。結果沒幾下,孩子就能轉起幾個來,而我感覺很難控制,一脫手,那呼啦圈就軟塌塌的直掉到腳邊。看著女兒從不會到能轉,不禁表揚了她幾句,結果孩子更起勁了,還教我要領,儼然是個小老師,第二天孩子已經可以連續轉上百個了。雖然她教的方法我還是不能領會,但經過練習,我竟然也能轉幾個了。等到我能轉起來的時候,再仔細體會孩子的方法,覺得是很對的,但是要是我不做練習,方法對,不用也是枉然。
苦其難而不知其益也的反面就是安其心而能知其樂。孩子暑假報了游泳班,第一天連水都不敢碰,鼻尖還沒有碰到水就趕緊抬起頭了,孩子說怕水進到眼睛里,我趕緊給買了個游泳鏡,結果第二天,她就敢進水了,這以后就每天很快樂的去學游泳,下了課也要求去泳池游,最后教練還推薦她去參加結營的游泳比賽。
反思下,為什么在我不擅長的領域,孩子的進步這么大,而我能教的學業卻很不樂觀?應該是我的態度、我的方法造成的,自己覺得很容易,教了幾次就會有遷怒,態度就差了,嗓門也大了,臉色也難看了。還有方法上,沒有用善喻的方法,用的是開而達的方法,犯了教的大忌。
看了《亂說學記》更感到,教也者,長其善而救其失也。若是連其善也看不出,其用心努力也看不出,又怎么可能去救其失呢,是故學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困,然后能自強也,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不足,能反省,是學習的開始。學而時習之,不亦樂乎,
記得我剛拿駕照那會,我做公交司機的弟弟經常幫我一起練車。因為沒有經驗,膽子也小,又不熟練,每次都很慌張。弟弟馬上安慰我說,教孩子也是這樣的吧,不是她不想表現的好點,而是她還不能夠很熟練或是很有經驗,所以才叫學。我當時感觸也很深,不是孩子不努力,而是火候還沒有到。
雖有至道,弗學不知其善也!秾W記》幾千年前的老祖宗為后輩們留下的瑰寶,學與教的典范,早就告訴我們要如何做,翻開非常老師的《亂說學記》,我能感受到前人的愛護,學習是就是在教學相長中,在學學半中,在行且深行中。合上《亂說學記》,仿佛還能聞到思想的清香。
《學記》讀后感 篇11
《論語》是孔子及其弟子的語錄結集,由孔子弟子及再傳弟子編寫而成,至戰國前期成書。全書共20篇492章,以語錄體為主,敘事體為輔,主要記錄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較為集中地體現了孔子的政治主張、倫理思想、道德觀念及教育原則等。此書是儒家學派的經典著作之一,與《大學》《中庸》《孟子》并稱“四書”,再加上《詩經》《尚書》《禮記》《周易》《春秋》,總稱“四書五經”。自小耳濡目染,誰都能說幾句論語中的名言,如“吾日三省吾身”“溫故而知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這些話歷經2500多年,至今依然能散發出智慧的光芒,為人所津津樂道。
然而令我受益匪淺的話語卻又很多很多,我最喜歡的一句話,出自《論語衛靈公篇第二十四章》“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指:自己不想要的東西,切勿強加給別人?鬃铀鶑娬{的是,人應該寬恕待人,應提倡“恕”道,唯有如此才是仁的表現。“恕”道是“仁”的消極表現,而其積極表現便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鬃铀U釋的仁以“愛人”為中心,而愛人這種行為當然就包括著寬恕待人這一方面!墩撜Z》中提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這句話所揭曉的是處理人際關系的重要原則?鬃铀允侵溉藨斠詫Υ陨淼男袨闉閰⒄瘴飦韺Υ恕H藨撚袑拸V的胸懷,待人處事之時切勿心胸狹窄,而應寬宏大量,寬恕待人。倘若自己所討厭的事物,硬推給他人,不僅會破壞與他人的關系,也會將事情弄得僵持而不可收拾。人與人之間的交往確實應該堅持這種原則,這是尊重他人,平等待人的體現。人生在世除了關注自身的存在以外,還得關注他人的存在,人與人之間是平等的,切勿將己所不欲施于人。
在教學中我也常常用這句話教育學生,如果在課堂上亂說話就會影響其他人,這樣你就是把你不喜歡做的事情強加在了別人身上,在教育中我也秉著“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原則,不把自己都討厭的事情強加在學生或者是家長身上,做任何事情都要考慮再三,真正做到“教育”學生,在教授知識的同時,也告訴他們為人處世的一些方法。
《學記》讀后感 篇12
那天,我讀了《禮記·學記》中的一段文字。其中,有這樣的兩句話:“是故學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知困然后能自強也!币馑际牵和ㄟ^學習才能知道自己的不足,通過教人才能感到困惑。知道自己學業不足,才能反過來嚴格要求自己;感到困惑,然后才能不倦地鉆研。
這是關于教與學關系的精辟論述!確實如此,只有不斷地學習,才能知道自己是多么的孤陋寡聞,學識是如何的淺薄。從而激發自己更加積極主動地學習下去……而在教授學生知識時,自己也能從教中感到一些新的困惑,認識到自己還存在哪些不足之處……從而反過來,嚴格要求自己。所以說,教與學是相互促進、相輔相成的!
在實際的教學工作中,有的教師確實是能做到細心鉆研教材,深入了解學生。也能積極主動地研習教育教學理論,探索教育教學規律。真正坐到了“知不足然后能自反,知困然后能自強也”。
當然,像這樣的教師,他們的教學效果是明顯的,教學成績是優秀的。他們更能為學生做出學習的榜樣,給學生好的影響。他們自身不斷地成長,也能引領其他教師的成長,更是一個學校成長的中堅力量!他們會受到家長和學生的敬重,也會受到社會的贊譽。像這樣的老師,真的是無愧為“人民教師”的神圣而光榮的稱號!
但是,也有一些人卻做得遠遠不夠……作為一名知識的傳播者,我們對自己現有的知識真的不應該滿足。要知道,時代是迅速發展的,知識也是不斷地更新的。如果把我們的大腦比作一個儲存知識的容器,那么不去補充新的知識,就會造成知識枯竭,思維凝滯。漸漸地,更會逝去工作的激情與職業的幸福感。那也只能是混天熬晌、百無聊賴地等待著退休,這其實是很悲哀的事情。因為,工作期間才是人一生中最有意義、最有價值的階段。如果連工作期間,都是那樣消極怠慢,那也只能說,這樣的人生真的是毫無意義的、失敗的。
作為教師,在如今的信息時代,需要學習的方面真是太多啦!教學理論、教學方法、信息技術……并且,這些還會隨著時代不斷地更新換代、充盈完善。如果我們不去學習新的教學技能,又如何去教成長在網絡時代的孩子們。作為他們的老師,不能積極主動的學習,還固守著原來的老傳統、老觀念,那真是要被這個日新月異的社會無情地淘汰掉……對于新生的事物,我們真的不能再持不屑的態度,再懷有觀望、消極的心理。這樣做的后果,那只能是誤人子弟!要知道,作為教師,誤人子弟是一件多么后怕的事情!因為教書不像種莊稼,一季沒有用心管理,沒有好的收成,那也只是誤了一季。而對于一屆學生來說,如果恰好遇到了不負責任、知識貧瘠的老師,那真的是很不幸的事情!因為,在知識的銜接上,如果出現了斷裂,就不容易去彌補……可見,一個不學無術的老師,給學生造成了多么大的嚴重后果!
任何一位教師,都需要后天的成長學習。在實際的教學中,都要不斷地總結教學經驗,反思自己的課堂還存在的不足之處,從而去不斷地提高自己,完善自己……也只有這樣,才能真正成為稱職的教師。
我們既然選擇了教師這個職業,就要對學生負責,對祖國的明天負責!
《學記》讀后感 篇13
發慮憲,求善良,足以謏聞,不足以動眾。就賢體遠,足以動眾,未足以化民。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學乎!抖Y記·學記》
學記第一段,開宗明義,給古往今來的人指出一條大道——學。
“君子”之名,在先秦經籍中,有以位言,有以德言?偠灾形粺o德者,終不能保其位,所以君子畢竟以德名。故宋儒釋君子曰:成德之名也。
然則德何由而成?其必由學乎!君子以天下為己任,無天下之胸懷者不足以為君子,亦不足以言學,否則只是學成個自私自利的小人而已,與君子何干?
然須知,天下不在外,家國天下只在我心,修身與平天下只是一件事!墩撜Z》中說“古之學者為己”者,正是為天下也,說“今之學者為人”者,正是不知道自己是誰,惶惶外求者也。
“化民成俗”即是“平天下”,學即是修身,“君子欲化民成俗”即是“欲明明德于天下”,“其必由學乎”即是“一是皆以修身為本”,《大學》與《學記》,異名而同理。君子能修身以成德,則發慮憲、求善良、就賢體遠皆為化民成俗之道,否則只是外求,身且不能成,更何論化民。
此章于為人師、為人父母者而言亦大有啟發。今之欲施教于孩童者,紛紛向外求各種各樣之教育理論,而不知反修其身。如此,則求之愈多,而失之愈偏,或迷茫不知所從者,或固執己見自尊自大而輕薄他人者,總而言之無非兩類,或自以為愚,或自以為智,此念一起便離道遠矣,傷于自棄自我而不自知,又何足以言教!
欲教人者先修己,欲正人者先正己,己正則人正,己修則人修,此千古不易之道。舍修身而談教育者,不知要教出個什么人來?
《學記》讀后感 篇14
我曾經看過一本書叫《笨狼的故事之鬧學記》。我最愛的書也是《笨狼的故事之鬧學記》。希望你們有時間的時候也能好好看看這一本書。
你知道的,教人聰明的書已經很多了,愛吃小羊的狼也很多。但是你卻不知道,在這世界上、在歷史上、還有一只善良、天真、充滿了幻想和好奇心、充滿了求知欲與行動力的小狼。他的名字是——笨狼。笨狼其實是你、我、也是他。
我在小時候,也是另一個朋友教我讀的。也許就像羅丹所說的:“世間的活動,缺點雖多,但仍是美好的”也像魯迅所說的“希望是附麗于存在的,便有希望,有希望便是光明”屠格涅夫也說過“先相信你自己,然后別人才會相信你。”
其中有幾個小故事是令我難忘的,第一個小故事是《井底之蛙》:“打中了!眼鏡蛇小姐,你又打中了!”笨狼高興地撿起粉筆頭,跑上去還給眼鏡蛇小姐,“這節課,你第十一次打中我的鼻子了!”
第二個小故事是《把愛藏進郵筒》:笨狼說:“又是一個國王。從前的國王太多了,會打起來的!”牛博士說的這個國王是個愛吹牛的國王,故事太精彩了,一會兒逗得同學們哈哈大笑。笨狼也沒心思擔心國王太多會不會打架了,他被故事所吸引,比誰都笑得響。
第三個小故事是《誰的音樂書》:鵝太太滿不在乎地說:“把他的名字畫掉,寫上‘笨狼’,記得寫大一點啊!”“好!我的字一直就寫得很大!”笨狼高興地說。他掏出筆,把棕小熊的名字畫掉,寫上了“笨狼”兩個字。
我很喜歡這只小笨狼,也希望能像他一樣童真、幽默、溫暖并快樂著。也希望你在聰明過頭、自傲的那個時候,能夠想起小笨狼。學習這件事不在乎有沒有人教你,最重要的是在于你自己有沒有覺悟和恒心。
《學記》讀后感 篇15
這個寒假,我讀了《鬧學記》,三毛寫的,非常不錯。
這本書寫了三毛出國,再去上英語班的事。作者在上面寫到:"我看到有一本書叫《手牽手》,我猜還有一本書叫《肩并肩》。"三毛經歷了許多事情,最后決定回國去。這本書讓我知道了美國的數學是怎么樣的,美國的老師是怎么樣的?赐晡也粌H驚嘆!"太棒了!"在我看來,一些根本在中國不可能的事情,居然在美國發生!如:上課講話、發糖、看電影、發漫畫、還要迎新年,包餃子等…如果我是美國人就好了!
三毛在得知父親中風后返回中國了,在后面,她寫到:"再見了!可愛的人兒們!"
如果,我是一個美國人,那我會不會跟現在不一樣嗎?!美國現在的人才比中國多,為什么?是因為教學,我想,出生美國的好處是自由吧!不能出生,那就改吧。
我長大以后,一定要改善中國的教學!讓同齡不再產生"去美國"的想法!中國,一定是因為教育才這么弱的,以后的以后,一定很強吧!
《學記》讀后感 篇16
從《鬧學記》中,似乎可以窺見一個生性開朗活潑、為人親切大方的三毛,她的個性讓她的生活充滿了樂趣,斑斕如七彩云霞。這一次,三毛來到西雅圖,在一個簡單的國際語言班里學習。做學生是最辛苦的,卻也是最單純的,單純地汲取知識,單純地結交朋友,沒有那層利益的冷色,到處洋溢著溫暖。正如三毛在過境時,海關關員問她:“你為什么要來到美國?”三毛說:“我來等待華盛頓的冬天。”多么詩意的心思呀。
讀著三毛的《鬧學記》就會想起自己已經走過的那些刻骨銘心的求學過程中所發生的點點滴滴。
“那時年少,有時間僵持,沒時間原諒。”一直好喜歡這句話。很真實的反應了我們在學生時期的性格特點。那時年少,還記得在課間使,我們為一道數學題而爭論得面紅耳赤嗎?還記得我們因為彼此的誤會而傷心落淚嗎?還記得在課堂上,因為老師的語言而笑的沒心沒肺嗎?還記得······多么幼稚卻又美好的日子,現在時常會回想起那段日子,雖然有時過的磕磕碰碰,倒也是最真、最純的一段日子。時常在想如果每天都能像初三那年一樣美好就好了,但是時間過了就過了,有些事有些人再也回不來了。所以,振作起來,向前邁進吧,加油。
“那時年少,有時間僵持,沒時間原諒!辈恢罏槭裁矗恢痹谙,什么時候,我們可以在當時就不僵持,就原諒彼此,珍惜彼此。為什么有些事有些人非要等到失去以后才會懂得珍惜,為什么當時我們不可以后退一步去原諒、去珍惜。因為年少時的倔強,我們不肯低頭,我們不愿原諒,可是最后還是會后悔。多少美麗的錯過是因為年少時的倔強,雖然回憶美麗,卻讓人心酸心碎心疼。所以,年少時,少一點倔強,多一份寬容;少一段僵持,多一些原諒,也許,凄美的故事就會少一些,圓滿的結局就會多一些。這樣的回憶不是更美好嗎?
那時年少,有時間僵持,沒時間原諒。珍惜每件事,珍惜每個人,認真過好每一天,這,就夠了。
《學記》讀后感 篇17
《學記》這篇文章,在沒讀之前并沒有感到陌生,因為上學時曾學過、也背過。畢業這幾年來,還從沒有再讀過,慢慢地就不會背了,甚至淡忘到只記住了一些備考時經常用到經常用到的話語,但也總是不求甚解,“教學相長”、“因材施教”、“玉不琢,不成器”、“學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等,但也總是不求甚解,只為考試拿分。寒假期間,有幸在校長的帶領下又拿起了《學記師說勸學解》這本書,尤其是再讀《學記》這一部分。讓如今從學生到教師剛剛完成身份轉換的我,有了和當初不同的心境和理解。其中論述了大量的教育原理、教學原則教學方法等教育的大問題,每一點都令我深思。
書中有這樣一句話“教也者長善而救其失者也”,教育的作用就在于發揚學生的優點,克服學生的缺點,糾正他們的過失,這就是教育的目的。教學路上,我們要善于發現學生身上的閃光點,給予他們鼓勵與關愛,同時,真誠地幫助他們改正缺點。另外,我們自己也需要學會觸類旁通,舉一反三。學無止境,當今時代,知識的更新速度遠比我們想象中要快,若是我們止步于當下,當我站在三尺講臺上,我又該如何講授知識呢?在同學們突發奇想提出觸及我們盲點的問題,我該怎么辦?難道要用諸如:不要說與課堂無關的話題,之類的話語來打壓嗎?自然是不能,所以我唯有不停地學習,不斷更新我所擁有的知識。書本教會我們的,遠遠不止課文上的那些文字,我們需要開闊我們的視野,看到更廣的知識,和學生一起學習進步。
牢記經典再結合現實社會實踐才能更好地找到合適的教學方法。就目前來說,我讀的還不夠深入,也沒有很多的社會實踐經驗與教學經驗,我想將這《學記》中的理論知識珍藏,帶著它一起去走我的學習教育之路,時常再看看,我相信我會有更多的收獲的!
《學記》讀后感 篇18
今天,媽媽給我買了本《法布爾昆蟲記三蹁躚的身影》,這本書描寫了黃蜂、“裁縫”切葉蜂、“建筑師”阿美德黑胡蜂、步甲蜂、石蛾、松毛蟲等許多動物,法布爾的《昆蟲記》讓我沒有夢幻感,那些具體而詳細的文字不時的讓我感到放大鏡、潮濕還有蟲子氣味的存在,仿佛置身于現場一樣。被我忽視太久的蟲子身影以及它們的鳴叫一下子聚攏過來,我屏住呼吸生怕驚擾了它們。
《昆蟲記》中所描述的昆蟲并不是十個手指頭能數的過來的,所以我也不多說,但有些令人震撼的生命在此非提不可。大概大家都不太見過,老實說,在讀《昆蟲記》之前,我也不知道松毛蟲長什么樣,法布爾在里面寫到:在正月里,松毛蟲會進行第二次蛻皮,這次蛻皮結束,它們背部中央的毛就會變成橙黃色,在那些橙黃色的毛中間還夾著一些白色的毛,同時它們的背上還長了八條裂縫,這些裂縫可以自由開閉。法布爾為了知道松毛蟲的秘密,甚至不惜一切代價在自己身上試驗。
一個人或許還比不上蟲子,這并不奇怪。有的昆蟲在這個世界上生活的時間比人還長,不要因為一只蟲子爬到了你的身上而尖叫不已,翻翻《昆蟲記》,你會發現它們是那么的可愛。
【《學記》讀后感】相關文章:
《學記》讀后感11-02
學記的讀后感04-14
《學記》讀后感05-06
學記讀后感12-07
學記讀后感范文04-14
古籍《學記》讀后感04-11
禮記學記的讀后感03-16
《學記》讀后感的范文04-30
禮記學記讀后感04-12
《禮記·學記》讀后感0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