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亂時期的愛情》讀后感3篇
《霍亂時期的愛情》是哥倫比亞作家加西亞·馬爾克斯創作的長篇小說,首次出版于1985年。該小說不僅表達了“經歷愛情的折磨是一種尊嚴”,更重要的是展現了哥倫比亞的歷史。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于這本書的讀后感,歡迎大家閱讀!
《霍亂時期的愛情》讀后感(一)
花了七個月才看完第一遍,然后又用一天迅速過了一遍。總的說來,我并不為自己的效率感到恥辱,因為與其說是我的拖拉,不如說這正是馬爾克斯作品的一貫風格。說到“一貫”就有點不好意思了,畢竟除了這部作品,我讀過的也只有《百年孤獨》而已。當然,讀完這部小說,我可以確定自己會成為即將出版的其余小說的忠實讀者。
閱讀馬爾克斯,很多人都免不了產生和我一樣的感慨吧,那就是——小說居然還能這么寫!為了避開啰里吧嗦的惡習,我簡要概括一下:一、相較于敘述故事,作者更熱衷于描繪世界;二、鮮有對話,但只要一開口便屬金玉良言;三、龐沛如川流、精密似針尖的細節描寫,以及天馬行空的想象力;四、以局外人的第三只眼俯視大地,并不介入(或者說“沉溺于”)人物的情感;五、遍布每個角落的黑色幽默。
又回到我的效率問題。《霍》并不以情節取勝,和《百》相同,進度中的任何一次中斷都不足以引起對之后情節的好奇。但與此相對的是,無論何時從何處接續,抑或任意翻開一頁,我總能毫無障礙的閱讀下去。引起我興趣的不是還會發生些什么,而是當下文字所描繪的無限逼真的人物個性和相對處境,由于進行了拉美式的夸張,這種現實贏得了一個響當當的名號——魔幻現實。身心舒暢時每天十來頁,疲勞低落時每天三五頁,緩慢享受這一過程真真是極好的。
情節說來也很簡單,可以用一個沒有逗號長句來概括——這是一個男孩兒因為年少時與相互愛慕的女孩兒因種種原因分離而后苦苦等候半個多世紀最終重逢的故事。看起來像是瓊瑤式的苦情戲加上大團圓的結局,事實當然并非如此。我看到的不是男女主人公心心念念、自怨自艾、梨花帶雨、傷春悲秋,而是途徑懵懂初開的童年、變幻莫測的青年、漸趨平和的中年、頹然老去的暮年,各自穿越時間長廊抵達彼岸的人生歷程。而這樣的人生除去一些文學夸張的成分,正是我們每個人的已然走過而且有待完成的普通人的一生。
有人說這是一部愛情的百科全書,囊括了愛情的所有表現形式,我則更傾向于把它看作人生的百科全書。歲月在每人身上鐫刻下不同的印跡,而重合的部分則被馬爾克斯悉心擷取,投射在了三個主人公(還有女主人公的丈夫)平凡而又傳奇的一生當中。我一直認為,好的文字是讓別人了解你的同時,看到他自己。馬爾克斯就是這樣一面充滿魔力的鏡子,他撥開世俗世界的重重迷障,讓你直面赤裸裸的現實,備受煎熬,勉力掙脫,心魂甫定,喟然長嘆,而后重新點燃生活的勇氣,整裝待發,楊帆起航。
這篇小說既是一卷寫實的膠帶,又是一個傳奇,一則神話(很有《飛屋環游記》的意思),男主人公便是其中的諸神之神——朱庇特(該說法在書中自尋)。馬爾克斯極盡荒誕之幽默以免男主人公墜入感情挫敗的無底深淵,使得時隔半個世紀他重新站在她面前的一幕好似一個滑稽的笑話。
但正如長大后的麥兜所言,現實一點都不好笑,錯過便是錯過,失敗就是失敗,甚至沒有一句辯白,沒有半句解釋。自此的歲月,他在幽暗逼仄的回廊徘徊,在空蕩荒蕪的原野行走,在黎明的窗舷下吞咽苦澀的濃咖啡,在日暮的甲板上諦聽汽笛的嗚嗚聲。日復一復,年復一年,命運之輪來回碾壓,黑暗的重量讓他喘不過氣來。萬念俱灰之際,光線緩緩浮上地平線,暖意漸漸收攏過來,天使和魔鬼競相為他指引道路,他在高聳的云端和濕熱的泥土間顛沛起落。居住在同一個城市,他望向十八歲時高傲的光環漸漸陷入瑣碎的平庸,自己卻在不停更換著伴侶填補愛的空洞,在這間隙之中見證時間無情的流逝,等待遠在大地盡頭的機會。幸運地,他等到了。
千回百轉之下,在她的丈夫罹難的葬禮上,他又獲得了重申愛情的權利。這時,他年少的熾熱早已蕩然無存,骨子里的陰郁氣質也早已煙消云散,生活積淀的睿智幫助她擺脫了喪偶的苦痛。他們踏上了也許是生命最后一次的旅程,過往的情愫在夜半的船舷上漸次復蘇,在死神的陰影下共享遲到半個世紀的溫馨。他們燃起與垂垂老矣截然相反的雄心,像孩童一般揮舞愛的旗幟。“她看到的是他不可戰勝的決心和勇敢無畏的愛,原來是生命,而非死亡,才是沒有止境的。”
《霍亂時期的愛情》讀后感(二)
最初想讀這本書是因為作者馬爾克斯稱這本書是他最好的作品,是發自內心的創作。也很多次在微博上看到許多大V安利過這本書,可學校圖書館一直借不到,終于還是買了一本。很喜歡這本書的封皮,典雅高貴的紅色,《百年孤獨》是黑色,兩本書的書皮看起來像姊妹篇,都值得閱讀和收藏。
關于《霍亂時期的愛情》,豆瓣書評有個點贊極高的短評:不夸張地講,這本書包含了所有有關愛情的全部答案,全部。閱讀這本書的好處是,讓人重新開始相信愛情;壞處是,讓人意識到,即便相信也無濟于事。受這段話的影響,在讀這本書之前我一直保持著一種敬畏感,這種感覺又讓我對它敬而遠之,不敢讀。
這本書講了一段跨越半個多世紀的浪漫的愛情故事,男主阿里薩飽受愛情的折磨,為等待他的“花冠女神”又減輕自己心靈傷痛,他在情感上忠貞,在肉體上放蕩。就像薰衣草的話語一樣,“等待愛情”成了他一生的宿命,霍亂、女人、事業、死亡......歲月無情的流逝讓他對生命和愛情有了更深刻又熱烈的理解。
《霍亂時期的愛情》讀后感(三)
如果不是擔心通宵閱讀嚴重影響健康,打亂正常的生活秩序,我想能用一個晚上一口氣把這本書讀完,與《百年孤獨》不同,這本書的寫法確乎是現實主義手法,題材又是愛情,加之作者超強的文字功底和翻譯者較高的翻譯水平,閱讀這本書確實毫不費勁,文字直接就從眼里鉆進腦子里,闖進心靈。概言之,這是一本可讀性極強的書,也是工作以來可以讓我一口氣讀完的少數幾本書之一。
不過讀完之后,卻異乎尋常的平靜,沒有心靈的震撼,只是口中泛起一絲說不清道不明的滋味。難道這就是作者讓我們品嘗的其所謂的“一生一世”的愛情的況味?
馬爾克斯曾經低調地表示,這是一本關于愛情的小說。與此同時,他在暗地里鼓足了野心,要窮盡這個題材的一切可能:暗戀、初戀、失戀、單戀、等待、殉情、喪偶、婚外戀、夫妻親情、露水姻緣、黃昏暮情、老少畸愛……
的確他做到了,這本書如同烹飪大師精心制作的一道愛情大雜燴,讓我們品嘗各式各樣愛的況味,這種各式各樣的愛穿插于一段如馬拉松式的愛情長跑中,沿途的花花草草讓人目不暇接眼花繚亂來不及欣賞更談不上品味。好在雖歧路眾多卻始終不偏離主干道:初戀、失戀、單戀,漫長的等待最終迎來了黃昏暮情,似乎所有的菜肴都是為了這最后端上來的主食而準備,旨在讓這所謂“一生一世”的愛戀能讓人產生心靈的震撼。只可惜等到這主食端上來,我的胃已經被陸續填進去的各式菜肴填得滿滿的,無論這主食是多么誘人,卻不得不無可奈何地硬著頭皮拿起筷子夾進口里細細咀嚼,只是因為文字本身的吸引和閱讀的慣性,或許潛意識里還是不想掃作者的興。
這本書讓我稍稍有些感動的還是醫生對妻子的愛,尤其是新婚初夜的那種耐心的等待,一步步地引導。或許是我的內心總是渴望一些燦爛光明的東西吧。其他的.愛,尤其是糾纏一輩子的那種伺機而動的單戀,讓我感覺很壓抑,很陰郁,很變態。那不是愛,而是一種強烈的占有欲和變態的自我滿足。阿里薩絕對不是一個愛情的守護神,而是一個愛情的野心家。他像一個影子一樣活在這個世界上,追逐著愛情的生香活態卻以他的自私與陰郁玷污了純碎的愛情。當然私生子的出身和初戀的失敗令人同情,單戀和暗戀的壓抑需要尋找發泄的突破口,這都可以讓人原諒,但是黃昏暮情中的情卻讓人懷疑,幸福的獲得不是靠情的動人而只是靠心思與技巧。
打字機打出的恰如其分的商函式信件又怎么能讓人產生愛的想象,精心挑選的白玫瑰規避了愛的含義,這時候他對她的追求已經沒有了熱烈和真摯的愛而只是費勁心思想得到而已,與其說他是追求者不如說是一個陰謀家,乘虛而入,費勁心思,最后,他終于成功了。他得到了她,相隔半個世紀他們終于走到了一起,且兩人在行為上和心靈上似乎達到了高度的默契,她不用任何表示,他都能猜出她的心思,這暮年晚情看起來溫馨而幸福。但即使是兩個老人看似溫馨的黃昏戀也無法感動我,看穿了,說白了,不過是一種彼此需求的滿足。更深層次地探討,這不像是作者所言的“老式的幸福的愛情”,給我的感覺,更像是一個政治家的一次高明的外交,我甚至懷疑,作為一位主張“介入”,聲稱自己一生中的所有行為都是政治行為的作家,馬爾克斯筆下的愛情,會不會只是一個別有企圖的政治托詞。
說實在的,這個精心虛構的三角戀故事,還不如真實發生的林徽因、金岳霖和梁思成三人之間的感情讓人心靈震撼并得以凈化。黃昏暮情因精心布局而感覺過于造作不夠自然,還不如我爺爺奶奶一輩子平平淡淡的感情讓我覺得真摯而親切。“一生一世”幾個字作為此書的結束也讓我覺得有些倉促而草率。我不喜歡那種陰郁而壓抑的暗戀單戀和費盡心思歷盡曲折而最終獲得的愛。我認為:愛總會隨著時間的流逝和生活的瑣屑逐漸消磨至平淡隨著生命的日漸衰老最后變成彼此的相互依賴。因此,從內心里我是希望作者能夠安排女主角在丈夫死后面對初戀情人的追求毅然而然地拒絕,守寡至死。就如同看《紅樓夢》時希望賈寶玉在掀開蓋頭發覺新娘不是林黛玉時毅然決然地沖出家門去廟里做和尚一般。以后的情節發展是我不想看到的。續作不過是狗尾續貂,繼續編故事感覺就有些勉強與牽強。
雖然馬爾克斯自稱這是他最好的作品,是他發自內心的創作,雖然這部書被譽為“人類有史以來最偉大的愛情小說“,《紐約時報》評價它光芒閃耀、令人心碎,但我不覺得這是大師的成功之作,光怪陸離而非光芒閃耀,讀之讓人壓抑而不是令人心碎。雖然他的烹飪技巧讓我覺得能一口吞下他精心制作的愛情大餐,但是我卻覺得這道愛情大餐過于豐盛和龐雜,五味俱全卻又說不出到底是什么滋味,讓人難以消化,還不如淡而無味的白米粥和山間涓涓流淌的小溪流讓人心曠神怡耳清目明繼而回味無窮。我想如果書中不出現三角戀而是以醫生和女主角的愛情婚姻故事展開情節,或許更能打動我。真正的愛情其實不需要引起強烈的心靈震撼,而是如春風化雨,沁人心田。
【《霍亂時期的愛情》讀后感】相關文章:
《霍亂時期的愛情》讀后感01-01
《霍亂時期的愛情》的讀后感10-05
霍亂時期的愛情讀后感12-20
霍亂時期的愛情美文11-06
《霍亂時期的愛情》精選讀后感12-27
《霍亂時期的愛情》的讀后感范文01-08
《霍亂時期的愛情》讀后感150005-11
霍亂時期的愛情讀后感范文10-03
《霍亂時期的愛情》讀后感范文11-19
關于霍亂時期的愛情語錄0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