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新教育之夢》讀后感(通用28篇)
《新教育之夢》是一本現代氣息濃厚的教育資訊集,一本如何做好教師、好校長、好學生、好家長的“教育指南”。下面是小編準備的《新教育之夢》讀后感,歡迎閱讀!
《新教育之夢》讀后感 1
朱永新的《新教育之夢》,初步了解了他的教育理想。讀朱永新的《新教育》,我對新教育的理論有了進一步的了解,感受頗深。新教育實驗是一個以教師的事業發展為起點,以六大行動為途徑,幫助教師和學生過一種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為目的的教育實驗。
從師范院校走進中小學校園的年輕老師,都滿懷教育的理想:按照自己對“教室”的定義,打造和學生一起快樂成長的“完美教室”。和學生共同學習,教學相長,體驗成長的汗水與歡笑。
可是教育的現實很殘酷,因此對教育理想的堅守就很悲壯。堅守內心教育理想的老師們,要么為理想英勇地死去,要么為理想卑賤地活著。在現實面前輸得一塌糊涂,理想被生活磨得面目全非。
于是,大多數老師更會選擇一種更適應現實的方式:為了生存和生活而背叛心靈,放棄理想。相信每個走進教師職業的人都曾擁有過教育的理想,那個時候我們很年輕,不成熟,在殘酷的現實中,那個理想太過遙遠,來不及努力就已經成熟了。成熟就意味著放棄,放棄掉有過的美好理想,然后我們就這樣沒心沒肺地活著。
一直懷揣的夢想,難道就是人生的`枷鎖?放棄夢想,卻又心有不甘。誰能夠告訴我們,這種悲壯的堅守,價值何在?教育理想之路,究竟在何方?
畢淑敏在《藍色天堂》中說,旅行是一種學習,它給你用一雙嬰兒的眼睛去看世界,去看不同的社會,讓你變得更寬容,讓你理解不同的價值觀,讓你更好地懂得去愛、去珍惜。旅行讓你以另外一種身份開始一種新的生活,進行新的嘗試,讓你重新發現自己。
其實,學習也是一種旅行,從一個已知世界到未知世界的旅行。學習是一種相遇,是對話,與陌生世界、他人相遇,與自己相遇;與新的世界對話,與新的他人對話,與新的自己對話。康德寫過一篇文章《什么是學習》,福柯也寫過一篇文章《什么是學習》,他們都認為學習是與客觀世界的對話,與他者的相遇和對話,與自己的相遇和對話。按照這些關于學習的理論,我們就會發現,學習也是一種旅行。
旅行既要費錢,很多時候還很費力,但是人們還是樂此不疲,因為旅行從來都是旅行者心甘情愿的選擇。那么,什么時候,學生的學習能夠像旅行一樣,讓學生再苦再累也愿意主動投入呢?我們不斷地進行著教育改革,但是對于發揮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始終沒有找到真正有效的方法。
現代心理學和無數的教育實踐證明,興趣是推動孩子探索和學習的一種最實際的內部動力。各種各樣的教學模式大都是形式上的改變,并不能從根本上激發和保持學生持續的學習興趣。那么,學生的學習興趣應該來自哪里呢?
美國教育心理學家布魯納說:“學習的最好刺激乃是對學習內容的興趣。”沒有興趣就沒有學習。教師通過挖掘學科知識內容本身的魅力,以教學內容的廣度和深度,打開學生的視野,激活學生的思維,讓學生在對學科內容的深入探究中獲得豐富與充實,這種興趣與快樂才具有持續的力量。很多成功人士往往能夠將這種樂趣保持一生。當一個人能夠終身堅持下去的時候,自然就可以達到極致,達到那個領域最頂級的水平。
愛是因為喜歡,喜歡是因為興趣。對于學生來說,沒有興趣就沒有學習。在語文、歷史、經濟、政治、哲學這些富有人文精神的學科教學中,背誦,默寫,抄寫,填空,照本宣科的講解,標準化的試題答案,我們看到了這些扼殺學生學習興趣,只是有助于直接提升考試分數的方式成為經驗大行其道的時候,就可以明白現在的學生為什么越來越不喜歡課堂,越來越不喜歡學習。即使被迫坐在教室里,做出了學習的姿態,其實并沒有真正的學習。也許我們都應該思考一個教育的根本問題:如何讓學習真正地發生?
在哲學課堂上,我給學生講用發展的觀點看問題,特別提到人類已經進入知識經濟時代,學習不僅僅只是學生時代的事情,而是伴隨終身的一種生活方式。即使大學畢業找到工作了,工作也只是新的學習的開始。有學生驚嘆說:那這輩子豈不太痛苦了!
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如果對學習是痛苦的體驗,即使學生在考試中獲得了分數,這種方式也需要反思和改進。對于教育而言,更可怕的是,在學海無涯苦作舟的觀念指導下,我們認定學習本來就是一個吃苦的過程,于是不斷強化學生這種痛苦的體驗。
西方成功學曾經有一個理論,是說人的差別在于業余時間,而一個人的命運決定于晚上8點到10點之間。每晚抽出2個小時的時間用來閱讀、進修、思考或參加有意的演講、討論,你會發現,你的人生正在發生改變,堅持數年之后,成功會向你招手。這種業余時間的學習往往效果特別好,因為是在用中學,而且出于自己心甘情愿,沒有任何人強迫。
在互聯網、在線教育、各種社群爆炸的時代,我們最不缺的就是學習渠道、學習資源了,可以選擇的學習方式非常多,而且門檻還很低。這個時候,只要你想學習,機會隨時就在你手上。關鍵是你愿不愿意學習,學習的過程是不是快樂而有真正的收獲。
我們的社會已經進入手機互聯網的時代,可是我們的教育確實還沒有跟上時代的步伐。知識的傳授,方式的訓練,已經越來越失去傳統意義上的價值,我們的教育需要進入通過思維和視野培養學生主動學習的習慣,讓學生感受學習的充實與快樂,以激活學生學習與成長的內在動力作為教育發展的方向。
通過閱讀《新教育》深刻體會到了朱永新教師的教育理念,我將在今后的教育教學過程中,以朱永新的新教育理念和思想為指引,努力提高課堂教育效率,以學生的發展為本,讓我們和學生共同成長,共同享受教育的幸福!
《新教育之夢》讀后感 2
寒假期間,有幸捧起朱永新老師的《新教育之夢》,細細地讀著、品著、感受著、也思索著。說起朱老師,感覺特別親切,緣自于《新教育之夢》那獨特的親和力。簡單而尊重地道一聲“朱老師”,仿佛一下子距離近了許多,讀他的書也就更容易融入和沉醉。
我所從教的小學,很多方面已經是循著朱老師的教育之夢在走了。但可能限于探索和嘗試的階段,我們還無法很深地體味著新教育的甜蜜,而傳統的教育觀念又時時地不斷的沖擊,外加現行教育評價系統的不配套,要實現新教育的夢想自然是有著諸多困難,于是咀嚼著朱老師的文字,回憶和想象著我們的教育現實,不禁有了許多的感慨和欣喜。
很多時候讀類似理想化的作品,我總有潛在的一種定性思維,我覺得理想就是所謂紙上談兵,夸夸其談。洋洋灑灑說了許多美妙的東西,而真正能夠在現實中存活或者構成藍圖的卻零零星星。如今讀《新教育之夢》卻不盡然,朱老師平靜而又睿智的語言,堆積的已不僅僅是一個夢想,他激起了所有教育人的熱情,指引了教育人曾經迷茫的方向,更是提供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操作方法。于是,崇敬、敬佩,更是欣慰。
作者在書中所說的“教育”主要是指“學校教育”,而“學校教育”按最正統的解釋,即“根據一定的社會要求和受教育者的發展需要,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地對受教育者施加影響,以培養一定社會(或階級)所需要的人的活動”。這就意味著,教育是一種期待:教育者對受教育者的期待,社會對人發展的期待。而“期待”本身就是對理想的憧憬;或者干脆直接說,教育就是對理想的追求。
朱老師正是懷著一種赤誠的教育理想之心,以詩一般的語言向我們描述著他的“新教育之夢”:理想的德育、理想的'智育、理想的體育、理想的美育、理想的校長、理想的教師、理想的家長、理想的學生……我不打算在這里一一復述作者的教育理想,但我要強調說明的是,作者的這些理想絕不是虛無飄渺的“童話”或“神話”,而是根植于教改現實的理性追求。
以《理想的智育》為例,作者從八個方面談了他對理想智育的理解。在此列舉四個方面。
第一,我心中的理想智育,應該是超越知識、走向智慧、激發創造、健全人格,為學生將來擁有終生幸福的精神生活打下堅實的知識能力基礎。
第二,我心中的理想智育,應該充滿民主精神,真正把“以學生為主體”的理念體現于教學的全過程。
第三,我心中的理想智育,應該面對個性、沒有失敗、真正做到“因材施教”,讓學生快樂地學習,讓每個學生體驗學習的成功、享受學習的快樂。
第四,我心中的理想智育,應該注重協調和諧,融德智體美勞融于一體,著眼于學生的全面發展,著力于“合格加特長”的個性養成。
無論是理想的智育、理想的體育、還是理想的美育,朱老師都把它放進了教育的大環境中進行闡述,其綜合性和融合性可見一斑。教育界限在每一次的課程理想化中都似乎不著痕跡,理想的智育需要理想的德育,更需要理想美育、理想的勞動教育和理想的體育。用蘇霍姆林斯基的話說,教育就好比是一朵花,而每一門學科就是這朵花上的一個花瓣。我們應綜合地來看待這些學科,而非從大排到小,甚至忽略其存在的必要性。當然理想的學科應該客觀看待和謹慎進行學科滲透和學科整合。這樣理想才能更理想。
朱老師的教育理想之夢,帶給我的靈感和激勵將隨著我的文字流暢成我的所得,感謝朱老師提供如此美味的精神食糧,感謝朱老師愿意把這些可貴的文字和我們分享,感謝朱老師孜孜不倦和循循善誘的引導和教誨。《新教育之夢》——將時刻警醒我們去做一個新時代的“理想教師”,培育一群新時代的“理想學生”。
《新教育之夢》讀后感 3
是兩個星期前得到朱永新教授的《新教育之夢》這本書的,那深藍深藍的書頁,以及那旋轉的封面設計,總給人如夢如幻的感覺。于是,斷斷續續,將書拜讀完了。
夢開始的地方,是孕育希望的地方,也是奔向光明、理想的起始地點。夢,之所以為夢,是她有絢爛誘人的前景,是那遙不可及的距離,是那心靈一隅中一直在不斷呼喚你的聲音。只要心中有夢,理想也就插上了翅膀,指日可飛。
年幼時,愛對著藍天訴說心中的夢想,諸如得到一塊心愛的糖果,當上班里的小干部,評為一學期的“三好學生”……年少時,夢想依然純真,諸如父母口中的考上大學,瓊瑤筆下的浪漫愛情,城市那端的現代生活……后來,夢想一點一點地實現了,如今踏上了工作崗位,年輕氣盛也在慢慢地消磨退盡,自己,也終將成為蕓蕓眾生里,那種及其注重現實,不趕浮想聯翩的人了!終日里,勤勤懇懇地工作著,急急忙忙地在兩點一線來回奔波著,以為這就是——神圣的教師職業所該有的`該做的。
清晰地記得作者說過“一個教師不在于他教了多少年書,而在于他用心教了多少年書。”用心的前提是什么?無非就是“愛”,愛這一職業,愛自己的崗位。我們每個人生存和發展的基本的東西是他的職業。你不愛這個職業,這個職業也不會愛你。沒有了“愛”,你就不能從教師這個職業中獲得樂趣。教書會枯燥?是以前的我不曾用心,不曾將愛付諸于行動中;不懂將學習與生活接軌。
教師要創造什么?教師創造知識,教師創造人生。知道自己的職業無尚崇高美好,所以一開始熱情高漲。更把這一切看作是一個瑰麗的夢,決心在其中描繪出燦爛的未來。可日復一日糾纏在“對”與“錯”中,一次次在苦口婆心的勸說中走來,對學生終有了恨鐵不成鋼的無奈與苦惱,遭遇這樣或那樣的困境。“外面的世界很精彩,校園的生活很無奈。”我們竟和重重壓力下的學生發出了同樣的感慨……再來回憶當時的想法,是覺得自己太計較于“得與失”之間的平衡,卻忘了教師是一個講究奉獻的職業,忘了要“夢想成真”首先必須要對夢進行投資,而再來對照自己所謂的付出。
《新教育之夢》讓我看到了那里才是夢開始的地方,那里才有我們師生共同的夢,因為向往已久,因為夢里已尋她千百度,所以而今一旦不期而遇,我們就不禁要為此高呼——“夢”的篇章已經譜成,現在的我們應該用自己的愛心去撥響那美好的旋律,讓這一人世間最動人的夢之曲傳唱地更遠、更遠。
《新教育之夢》讀后感 4
當我翻開《新教育之夢》的目錄時,內心是極為震撼的,語言闡述系統化、理論化,理性思維中夾雜著作者對教育認識的極大熱情。用詩一般的語言描述他心中的教育理想,沒有空泛的說教,沒有權威的語氣,以自己生動的例證,豐富的國內外教學實際使原本理論化的東西變得讓人易于接受,激發了內心的教育熱情和共鳴,并提升了自己在教育實踐中的動力。
讀完本書,我腦海里印象最為深刻是“有特色”、“閱讀”、“共寫隨筆”、“愛”這幾個詞匯。我將從自身的學習經歷和教育實踐來談談我對此書的感悟。
1.有特色
朱永新教授在書中舉例了十所世界教育的成功典范,不是因為這些學校在各方面都很強大,而是在某一方面取得了重要的成功,使學校有了自己的特色,以特色贏得了教育的成功。作為單獨個體的人也是一樣,有了一技之長便有了安身立命之所。如此看來,一所學校,一個班級有了自己的特色,便成為了優勢所在,風格所在。
2.愛閱讀
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書是人類的精神食糧。閱讀可以擴大學生的視野,它直接促進學生的課內學習。課堂上的說教知識是為了幫助學生把自己頭腦中已有的東西弄得更明白一些,局限于教材只會養成死記硬背的習慣,導致寫作的時候沒有素材,或即使有著豐富經歷的時候卻也無從下筆,而閱讀更是發展了識字、寫字、口語交際和寫作,擴大閱讀范圍就是最有效的手段。為什么臨到作文考試的時候有些人緊咬筆桿寫不出半個字?有些人卻行云流水,一蹴而就。
中學時期就有這種深深的體會。平時的作業已經忙得不可開交,進行課外閱讀時間少之又少,作文臨場的時候經常是套用滿分作文的開頭結尾,而中間卻胡亂一通。現在自己從事了教師一職,看了朱永新教授的著作之后又如點醒夢中人。閱讀習慣就應該從小培養,把更多的時間留給孩子讀書,讓課堂上的教材跟學生的課外閱讀結合起來相互促進。教師應當發揮起指導學生養成主動閱讀的習慣這一重要角色,幫助他們打開一扇文學的窗口。
3.共寫隨筆
如果前面是讀的話,那么這里就是寫。“師生共寫隨筆”是指通過教育日記、教育故事和教育案例分析等形式,記錄反思師生日常的.教育和學習生活,促進教師的專業發展和學生的自主成長。如果教師和學生能夠把自己的所思、所想、所感記錄下來,這將是一筆巨大的精神財富。以隨筆這種形式,并且通過教師自身的榜樣激勵,產生讀書寫作的氣氛,感染學生熱愛讀書、熱愛寫作。我認為,共寫隨筆不僅讓寫作成了一件極其簡單有意義的事,而且更是一場師生自我思想反復斟酌與提升的過程,它將成為對一個人成長非常有益的工具。讀書寫作需要語文教學,語文教學更是促進了師生共寫隨筆的發展。
4.愛的教育
愛是什么?愛是非常抽象的,是縹緲的感覺,是情感上的愉悅。它在無形中促使學生自覺創造真善美的人格。這不是靠簡單的說教就能奏效的,文字化的教育就會顯得蒼白無力。每個孩子都是一個世界,完全特殊的、獨一無二的世界。教育者要盡可能的深入觀察了解每個孩子的精神世界,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受教育中的人,不管他在成績上表現的多么沒有希望或者是無可救藥,但他在其他方面,他的心靈里總會存在點滴的優點。心靈的溝通學生會用自己的眼睛去觀察,用自己的頭腦去思考。教育者不應該吝惜對學生的關愛,尤其是面對問題學生的時候,愛能拉近彼此心理距離的對話,更容易讓學生接受教育者,激起學生的自信心。
以上幾點就是我對朱永新教授提出的新教育理念的感悟,受益匪淺。
《新教育之夢》讀后感 5
前一段時間有幸讀了《新教育之夢》這本書,讓我深刻感受到作為一名教師,應該激發心靈深處最美好的憧憬。在這樣一個高呼素質教育然而應試教育仍然牽絆著每一個學生和每一個教師的時代,每一位教師都應該是有激情有夢想的。教育是一個富有藝術性的工程,卻更是辛苦的。在拜讀這本《新教育之夢》的時候,讓我最有感觸的是理想的美育這章。
自己的職業是老師,因此“理想的教師”也是讓我特別關注的部分。書中講到:“理想的教師,應該是一個胸懷理想,充滿激情和詩意的教師;應該是一個自信、自強、不斷挑戰自我的教師;應該是一個善于合作、具有人格魅力的教師;應該是一個充滿愛心、受學生尊敬的教師;應該是一個追求卓越、富有創新精神的教師;應該是一個勤于學習、不斷充實自我的教師;應該是一個關注人類命運,具有社會責任感的教師;應該是一個堅韌、剛強、不向挫折彎腰的.教師。”對照這里提到的要求,我身為一名教師,覺得離理想的教師的距離很大。其中有很多要學習。這也需要在教學的過程中,不斷充實自己,不斷完善自己。遇到挫折不氣餒,要總結失敗的原因。要完全做到書中所講的八點,當然這個過程是非常艱難的。但是只要有這方面的意識,通過自身的努力,會慢慢向理想的教師靠攏,縮小其間的差距。
不過在這其中,我最想做的是一位極有愛心的教師。因為愛可以包容一切,可以逾越一切。教師愛學生,一個佷重要的表現就是相信每個學生。每個孩子都有巨大的潛能,而且每個孩子的潛能是不一樣的。有人可能認為潛能是要靠練習來挖掘,而我認為孩子的潛能要靠愛來挖掘。我愛我的學生,常會有這樣的一個念頭:某一天一個學生割破了手,我就不由自主地想到自己的女兒,要是自己的女兒割破了手,我會怎么樣?接下來的一切事情都很自然,學生也覺得你真的是很關心他。以后不管他在學習還是生活上碰到不愉快的事情,他都會找你訴說。師生關系的融洽,正是你首先付出了愛。所以說只要肯愛學生,就會換來更多的愛。
教育離不開愛。愛的教育,是教育力量的源泉,是教育成功的基礎。就如夏丐尊先生所說的那樣:“教育沒有情感,沒有愛,如同池塘沒有水一樣。沒有水,就不能稱其為池塘。沒有情感,沒有愛,也就沒有教育。”作為一名教師,我們的工作對象是學生。我們的工作和任務是要培養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的新人。一位合格成功的教師應學會如何去愛自己的學生。
教師愛學生,首先要做到的是尊重學生。自尊心是人的心靈里最敏感的角落。一旦自尊心受辱,輕者就此一撅不振,重者進而憤世嫉俗。現在的學生普遍在家里被父母長輩溺愛慣了,接受信息的途徑非常多而新潮,對于小學高年級學生處于青春期發育的第一階段的逆反心理很強,經不起教師的批評和責罵。所以只有尊重我們的學生,尤其是學生的人格,才能擁有一群燦爛的健康向上的學生,也才能為學生所尊重。
教師愛學生,其次,要相信每一個學生。為人師表還要能推己及人,以彼之心,度己之腹。也就是《新教育之夢》上所說的換位思考。所謂“橫看成嶺側成峰”,一件事情,從某一角度看是不可忍受的,而從另一個角度看,卻未必沒有可諒之處。對于個別學生總無法及時完成作業,對于老師而言,這就是一個不認真至少是不重視學習的學生。然而從學生的角度來看,或許有別的原因,可能是客觀原因如家庭因素,可能是自身原因,如這個學生可能上課沒聽懂,作業不會做。也可能是作業量超出了他能負荷的范圍。作為教師,應設身處地思考,才能解決問題。時時用“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告誡自己,做到為人師表,尊重學生,相信學生,贏得尊重,贏得信任。
理想確實是理想,真的想做到也許很難,但它又給我們提供了一個前進的階梯,這樣不斷前行才會讓我們不斷進步!所以,要做一名理想的教師,首先必須具有遠大的理想,至少要有更高一點的理想以促使自己不斷前行。《新教育之夢》——將時刻警醒著我們去做一個新時代的“理想教師”,培育一群新時代的“理想學生”。教育的未來充滿陽光。
《新教育之夢》讀后感 6
曾有人這樣說,一個失職的醫生,他毀掉的可是一個人,甚至可能會是一個家庭,然而一個失職的老師,他毀掉的可以是一代人。可見,教師身負的重任。“教育的理想是為了一切的人,教育的理想是為了人的一切。”最近,我讀了知名教育家朱永新的一本教育專著《新教育之夢》。這位教育大師知識的淵博,對教育至真的感悟與至純的摯愛,他對新教育理想追求的高瞻遠矚,令我油然而生敬意。要成為一名教師,不難;可要成為一名好教師,卻是很不容易的。
作為一個普通的教師,一直在思索怎樣做一位優秀的教師。下面結合朱永新的觀點談自己的幾點感受:
一、激情與詩意
讀朱永新先生的《新教育之夢》時,無時你不感覺到愉悅與沖動,讓你感覺到你不是在讀書,而是在聆聽一位充滿激情富有詩意的大師在演講,大師用他詩一般的語言和激情感染著每一位讀者每一位聽眾。作為教師,我們用肢體與語言向學生傳遞知識和文明,如果我們沒有激情,我們就無法感染學生,我們就無法調動學生,生動課堂,課堂上教師與學生主客體的角色就得不到很好轉換,課堂教學就很難成效。
享受教育,你就多了一些生活的詩意。當我們滿懷激情參加工作時,那充滿詩意的工作卻不得不面對許多的現實,在迷茫與困惑的同時,我們被受傷害,于是,灰心、喪氣、怨天尤人隨之而來,生活很不詩意。這就是我們曾經夢寐以求的工作?在身心勞累的同時還要說“累并快樂著。”這是我們的真心話嗎?重復的工作讓我們變的遲鈍,與其說是在工作,還不如說不得不應付。是朱老師的一句話點亮了我的心靈。“享受教育,你就多了一些生活的詩意。”是啊,教育是一個過程,如果不是積極主動的享受教育過程,我們的生活怎會詩意。富有“激情”。
二、學習與成長
要勝任新課改需要,教師必須具備扎實的專業技能和良好的知識結構。扎實的專業技能和良好的知識結構,使我們很容易駕馭課堂,采用多渠道的教育手段和教學技巧來豐富課堂,調動和感染學生;另外,扎實的基礎,使我們很容易接受新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
另外,教師的任務不僅僅是“教書”,還必須“育人”。因此,教師對學生施加的影響必須是全面的。教師為了獲得向學生施加全面影響的手段和才能,就應該在通曉一定專業知識的前提下,擁有比較廣泛的文化科學基礎知識,包括一定的“文史哲”“數理化”“天地生”“體音美”等學科的知識和一些相應的技能(如寫作、計算、唱歌、繪畫、體育活動等方面的技能)。
沒有教師的成長,學生的成長是不可能的。這句話給我很多的啟示,教師也需要成長,同學生一樣慢慢的長大。學生的成長伴隨著學習,教師的成長又是什么?對!學習,沒有學習就沒有教師的成長,以此次讀書征文活動為契機,更加努力的學習,促進自身更快的成長。
三、團結與合作
合作是校園文化的核心,因為學校的發展需要合作,教師自身的發展也要在合作中得以實現。對于一所合作型型學校的發展來說,更需要大量的合作型教師。怎樣才能做一名合作型的教師呢?我認為可以從以下三方面做起。
1、與學生合作。要與學生合作好,首先教師要放下架子,“先做學生,后做先生”。
2、與教師合作。隨著信息時代的快速發展,教師原有的知識結構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戰,光靠個體的學習已遠不能滿足社會對教師的期望。需要教師與更多的人、在更大的空間、用更加平等的方式從事工作。教師之間的合作學習成為教師成長與發展的迫切需要。本校教師尤其是同級學科教師同年級的教師,應多進行合作。
3、與家長合作。教育是一項學校與家庭共同的事業,只有教師積極地與家長合作,家長和教師共同努力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教師要積極創造一種使家長樂于到校,到校后感到受尊重和受歡迎的氛圍。
四、愛心與責任心
富有“愛心”。有人說“沒有愛就沒有教育”,這句話很實在,在我們教育的過程中,教師的愛心是喚醒學生和諧美妙的音樂,是激發學生動聽悅耳的語言,是照亮學生黑暗中的明燈。教師富有愛心可以和諧融洽師生關系,教師理解信任學生,學生尊重依戀教師。教師富有愛心,可以給學生創造寬松愉悅的心理感受,便于學生形成健康的'心理。
富有“責任心”。有人把教師比作蠟燭,燃燒自己是為了照亮別人。也有人把教師比作人類靈魂的工程師。不管教師是蠟燭也好,還是人類靈魂工程師也吧,都說明了教師職業的特殊與責任。二十年的教師生涯告訴我,作為一個教師他除了具備足以勝任教學的專業知識外,教師的責任心是很關鍵和重要的,因為教師面對學生不僅是傳授知識與技能,而且要關注到學生的心理和生理的健康與發展,培養學生以積極的人生態度對待生活對待社會。
五、創新精神與創新能力
在我國創新已被提到危機民族命運的高度。而創新的關鍵在人才,人才的成長靠教育,而教育質量的高低,取決于教師。因此教師必須具備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才能適應新的教育范式,才能培養出創新型人才。可以說,未來社會綜合國力的競爭,是教育能否有效地培養創新人才的競爭,歸根到底是教師的素質特別是教師創新能力的競爭。因此培養和提高教師的創新能力已成為一項系關教育、系關實現“中國夢”的刻不容緩的任務。
從這個意義上,我們可以說:創新是教師的首要必備素質。要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教師自身必須做名創新型的教師。
一、改變師生關系,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激發學生創新熱情。
二、創設知識能力實踐機會,增強創新意識。
三、充分運用現代科技手段,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感謝《新教育之夢》,她,讓我心隨激情飛揚,夢隨理想共舞,此時我又想起了葉瀾教授的愛:每個學生的心靈都是一片綠葉,每一片綠葉下面都是一個綠色的心靈世界。我愿意做一把開啟學生心靈的鑰匙,和學生一起成長。
《新教育之夢》讀后感 7
利用業余生活時間,我有幸拜讀了《新教育之夢》一書,感慨頗深。朱永新是我國著名教育學者、蘇州大學的博士生導師、蘇州市主管教育的副市長。《新教育之夢》,書中給我們展現了一幅教育的美好畫面,看了使人振奮。朱永新教授的《新教育之夢》提出一系列教育的理想,給我們教育工作者提供了一個觀察和認識教育的新視野、新視角。
全書共分十章,分別是理想的德育、理想的智育、理想的體育、理想的美育、理想的勞動技術教育、理想的學校、理想的教師、理想的校長、理想的學生和理想的父母。在文后收錄了《新教育實驗的理論與實踐》,這是朱教授主持的一個國家教育科學“十五”規劃重點課題,開題會是在張家港高級中學舉行的。新教育實驗課題有六大行動。即:營造書香校園,師生共寫隨筆,聆聽窗外聲音,熟練應用雙語,建設數碼社區和創建特色校園。現在這個已經在全國各地實驗推廣。
在《新教育之夢》一書的序言中,朱永新講述了一個令人震撼的真實故事。英國有一個退休老師,在布滿塵埃的閣樓上整理舊物時,發現了一疊發黃了的舊練習冊。它們是他以前31位孩子的習作,作文的題目是《未來我是———》。31個孩子有31個夢想,有想當總統的,有想當馴狗師的,有想當領航員的,有想當王妃的……
那位老師突發奇想:把這些本子重新發到同學們手中,讓他們看看現在的自己是否實現了50年前的夢想。他在報紙上刊登了一則啟事,不久,一封封回信送到了布羅迪的手中,他們中有功成名就的學者、企業家、官員,更多的是平平凡凡的普通人。
一年過去了,布羅迪手中只剩下盲童戴維的作文本。他寫在作文本上的夢想是當一名內閣大臣,他認為,在英國歷史上還沒有盲人進入內閣的先例,他要創造歷史。正當布羅迪猜測著各種可能,滿懷遺憾地準備把作文本送進一家私人博物館時,他意外收到英國教育大臣的來信,信中的內容讓他大吃一驚同時也感動萬分。
信中說,那個叫戴維的就是我,感謝您還為我保存著兒時的夢想。不過,我已不需要那個本子,因為從那時起,我的夢想一直就存在我的腦子里,沒有一天放棄過。50年過去了,可以說,我已實現了當初的`夢想。今天,我還想通過這封信告訴我其他的30位同學,只要不讓年輕時美麗的夢想隨歲月飄逝,成功總有一天會出現在你的面前。戴維的行動使朱永新獲得啟迪:誰在保持夢想,誰就能夢想成真;誰能不懈地追尋理想,誰就能不斷地實現理想。
朱教授在書中說,讀書需要良好的環境,也需要條件的便利,因為便利會使讀書變得輕松愉快。朱教授在美國、澳大利亞和日本等國考察中就充分感受到了這種便利所帶來的愉悅。比如在美國,你只要持當地人寫給你的信,就可以到圖書館借書。還書也無需辦理什么手續,尤其是社區圖書館,門口都有一個還書的箱子,順手將書往里一扔即可。所以,他很希望學校圖書館和閱覽室里一個開放的空間,供學生隨時閱讀。這樣,既省卻了煩瑣的借閱手續,又沒有了開放時間的限制。有人擔心如此狀態有可能造成圖書的丟失。但朱教授卻說:“我們應該相信孩子。即使有的孩子真的把書拿回自己的家里,說明他非常喜歡這本書。孔乙己還說竊書不算偷呢,孩子愛書就更不是什么壞事情了。”
《新教育之夢》中說:“讀書,是孩子們凈化靈魂、升華人格的一個非常重要的途徑。”因此,實施有效的道德教育,一定要建立起書香社會,建立起書香校園。理想的德育,應該重視讓學生與書本為友,與大師對話,在人類優秀文化遺產中凈化自己的靈魂,升華自己的人格。上學期,我們曾經嘗試鼓勵學生大量地進行課外閱讀,并通過“閱讀摘錄”這項作業督促檢查學生課外閱讀的情況。“如果一個孩子愛讀書,那么他會從書籍中尋找到生活的榜樣,從書籍中得以凈化自己的心靈,書中的道理往往就成為他人生的坐標。”讀書不僅能提高孩子們的寫作能力,增長他們的知識,更重要的是能夠陶冶情操,凈化靈魂,升華人格,而這不就是我們做教師的最重要的任務嗎?鼓勵孩子們讀書,也許會使學生的負擔加重一些,但是當孩子們從書中找到了榜樣、當孩子們從書中學會了做人,當孩子們的心靈受到了陶冶,那么這種所謂的負擔能使他們受益終身,這樣的好事為什么不堅持呢?
我想,今后我們不僅要堅持鼓勵孩子多讀書讀好書,還要在這方些面加強指導,比如讀什么書、怎樣讀、要創造性地組織孩子們進行讀書比賽,指導他們寫讀書心得等等。總之,要采取一定的措施,鼓勵學生去多讀書,讀好書。朱老師的教育理想之夢,給我帶來靈感和啟迪,感謝朱老師提供如此美味的精神食糧,感謝朱老師愿意把這些可貴的文字和我們分享,感謝朱老師孜孜不倦和循循善誘的引導和教誨。
《新教育之夢》讀后感 8
"一個理想的教師,他應該是個天生不安分的、會做夢的教師。"
讀著朱永新教授的《新教育之夢》,這句話一直回蕩在我腦海中,"不安分""會做夢",這些字眼激發著我的思考,我不禁思索一個理想的教師到底應是一個怎樣的教師,到底應該如何去做呢?
一、理想教師、勇于追求
文中,朱永新教師寫道:"一名理想的教師,應該不斷地追求成功,設計成功,更重要的是要撞擊成功。因為人來到世上并不知道他會成為什么樣的人,只有去撞擊每一個可能成功的暗點,才能擦出成功的火花。教師有這樣或那樣的沖動,有這樣或那樣的撞擊,是難能可貴的。當一個教師停止了撞擊,就意味著他對生活失去了意義,對自己的存在失去了自信。"
我想,"撞擊成功"正是"不安分""愛做夢"的體現,內心有一種不甘心,有一份夢想,所以下定決心去追求去改變,成為更好的自己。而這一份"撞擊成功"的決心也是內心熱情青春的詮釋,如果一個教師在教育生涯中總是不愿改變不愿進取,必將被不斷更新發展的教育所拋棄,只有一直向前,教育生涯才會像一股活水,常流常新,長流長美。
二、理想教師、智慧執教
"一個教師不在于他教了多少年書,而在于他用心教了多少年書。一些人,他教一年,然后重復五年十年乃至一輩子;有些人,實實在在地教了五年。一個實實在在教五年的人,與一個教了一年卻重復了一輩子的,他們的成績是不一樣的。"
這段話不斷叩擊我的心扉,我也責問自己:究竟是在用心教書,還是機械重復?教學面對的是鮮活的生命自由的靈魂,因而教育也必須鮮活自由。如果只是機械地重復,總是用固有的模式去對待靈活的變體,那么對自己對別人都是一種傷害。理想的教師應該用智慧來化解不斷出現的問題,用智慧來尋求促使成長的方法,在這個實實在在去教的過程中,師生都得到了不斷的發展,這樣的教育才是令人稱許的。
朱永新教師的話,是一聲聲警鈴,隨時警醒我要實實在在去摸索,用智慧成就教學,不應讓教學的藝術淪為機械地操作。
三、理想教師、影響深遠
"當我們的學生離開校園的'時候,帶走的不應該只有知識,更重要的是對理想的追求。"
教師對學生的影響可以是深遠的重大的。我自己也常想:在應試的教育下,如果老師僅是教會學生一些知識點,幫助其備考,固然能讓他/她收獲到一個理想的分數,但走出校門,這些所學的影響還有多少呢?
朱永新教授的話讓我相信,一個理想的教師不光要教會學生知識,還應該教會學生做人處事,教會學生在成長中擁有對生活的追尋,教會學生帶著熱情希望去前行……而這些,對學生來說,可能是一生的寶貴財富。當我們的教師能夠有意識去影響,當我們的教育能夠更有意識去關注到這些,那么我們的學生也一定能夠成為更優秀的個體有靈魂有思想的個體,于是教育培養出了大寫的人。
四、理想教師、堅定追尋
"只要不讓年輕時美麗的夢想隨歲月飄逝,成功總有一天會出現在你的面前。"
教育的路途芬芳滿滿,但也困難重重,要成為一個理想的教師,要成就理想的教育,實在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尤其對于我們年輕的教育者來說,在探索中灰心喪氣、失敗反復也是再平常不過的了。
朱永新教授不忘真誠地安慰和規勸,更殷切地給予期望,讓我明白——困難總是有的!但無需感嘆時運,無需望洋興嘆,要行動,要堅持,趨近理想的追尋便不會停止,哪怕不順,哪怕艱難!
理想教師……
讀著朱永新教授的智慧話語,關于"理想教師"的思索從未停下,理想很豐滿,現實需要我們做的還很多很多,愿我們每位教育工作者都能不放棄努力,都能堅持去追尋,讓自己離理想再近一點,再近一點……
《新教育之夢》讀后感 9
暑假學校領導推薦我們閱讀了朱永新的《新教育之夢》,朱永新老師是新教育改革的發起人,他富有人文精神和創新精神,他對中國的新教育改革做了深刻的探索,他擁有新教育的夢想以及對新教育不懈追求的精神,感動著千千萬萬人的心。不管是從教師的角度思考還是從非教師的角度思考,我都覺得看過這本書之后我們都會有更深的感慨,其中包括對新事物的認識、對舊事物的各種不認同吧。也讓從教多年的我今后教育觀注入新鮮的血液。
新教育之夢講述了朱永新老師對新教育的看法、觀點等,其中包括德育、智育、體育、美育、勞動技術教育、學校、教師、校長、學生、父母等方面的理想狀態。他闡述了到底什么樣的德育才是理想的,才是符合時代需要,符合社會發展的。而智育又應該從哪方面去思考,對于在我們國家被忽略的體育、美育、勞動技術教育育我們又應該怎么樣用全新的眼光視之,以及如何學校應該具備怎么樣的條件,教師、校長、家長、學生應該具備怎樣的素質,這些種種都關系到我們今后新教育的改革成功與否。
下面我結合看過這本書和自己的想法談一下這些觀點,首先是德育的問題。談到德育,不管是在我國還是其他的`國家,不管是從亞里士多德時代還是科技發展的今天,德育問題都是人們一直關注的問題,重視德育我們需要從多個方面去促使其形成,只有理論和實踐相結合,把理論運用于實踐,我們才能提高德育水平,教師能在教學的領域中有所成果。就像書中所說的那樣應該要與書本為友,尋找生活的榜樣等方法去引導學生。而在家長方面也要注重培養孩子的道德教育,比如說見到長輩、同學要問好,做一個有禮貌的乖孩子;或從側面去引導孩子去提高道德水平。
關于智育的問題,我覺得理想的智育可以和朱永新老師所說的那樣,關于智育應當是要超越知識、充滿民主精神的、更要注重學生的個性發展等。從教師的角度講,老師應該要樹立起一種新的教育觀念,要擺脫應試教育的束縛,我從素質教育的角度出發,借鑒國外先進的經驗,把我們的學生培育成不是單單懂考試的機器。從最簡單出發,作為教師首先要從課堂抓起吧,如進行有效教育的模式,小組學習、研究性學習以正確處理好個體與集體的關系、在個性得到發展的基礎上培養團隊意識。在家長方面,我覺得家長應該運用啟發式的方法培養孩子的智育,而不是強迫孩子去參加各種孩子不敢興趣的培訓班,應該要善于發現孩子的長處、興趣、愛好,從而讓孩子快樂的上學、擁有一個讓人一輩子難以讓人忘懷的童年,這將能更好的培養孩子的智育進入高水平,即使孩子的智育進入正常的發展軌道上。
接著是體育、美育、勞動技術教育的方面。眾所周知,在中國這幾方面都是不怎么受重視的,我們的體育在走下坡路,當今,我們看到的小學生不是"豆芽苗"就是"柱子",以及大學生的體質較弱,每年的大學生體側都是令人們值得憂慮的問題。至于美育這方面的知識,我們國家的美育、勞動教育技術也沒有得到應有的注重。在中國,沒有形成一種"勞動最光榮"的觀念。
如今,教師、校長、家長、學生在新教育中占據著主體地位。一個充滿激情的校長才能是一個教師隊伍永遠都有激情、有活力,用心的去對待自己的教育事業,這對學生的健康發展也具有重要的作用。而家長要積極配合學校校長、教師的工作,才能讓自己的孩子在一個良好的環境中有所收獲。作為學生的一員更要充分的發揮主體能動性,敢于創新、敢于挑戰、成為一個有個性的好學生,這樣才能更好的致力于祖國未來的奉獻中去。
書中還提到的新教育實驗六大行動:營造書香校園、師生共寫隨筆、聆聽窗外聲音、熟練運用雙語、創建數碼校園、構筑理想課堂,使我們這些一線教師眼睛一亮。營造書香校園,大量閱讀書籍。讀書是一種幸福,一種樂趣,更是一種享受,這也正好和我校所提倡的讀書活動相吻合,大量的閱讀確實會在不同層次、不同方面提升師生們的人文素養。讀完此書,我一下子被書中那句"中小學搞教育科研,就是應該從記錄自己教育現象,記錄自己的感受,記錄自己的思考開始的,把這一串的‘珍珠’串起來,那就是一條非常美麗的項鏈。"而吸引。是啊,我們平時不是一直在講科研先導、科研興課嗎?如果我能從教育隨筆,教育日記開始,那不是最真實的科研嗎?從那時起,我找到了自己努力的方向——一定要堅持從關注學生心靈開始,記下自己教育中的點點滴滴,不斷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學,和學生一起成長!
總的來說,新教育之夢重在改變觀念,"思想是行為的先導"我們只有改變了各種觀念,才能使我們的教育與眾不同,與時代接軌。新教育之夢也是我們的未來之夢,作為未來教師的我們,應該從現在開始多閱讀、多實踐,加強專業知識的學習,爭取為我們未來的教育做出一點貢獻。有了夢就會有動力、有希望。《新教育之夢》——這是所有老師和學生共同的夢。我愿意做一把開啟學生心靈的鑰匙,和學生一起成長。
《新教育之夢》讀后感 10
最近我讀了一本教育專著《新教育之夢》。《新教育之夢》用整整一本書來講述作者的教育理想。分別從德育、智育、體育、美育、勞動技術教育、學校、教師、校長、學生、父母這十個方面來闡述:
理想的德育,應當豐富學生的精神世界,適當地激勵學生,增強學生的自主性,重視與學生心靈的溝通,形成“做人為本”的共識,建立起家庭、學校和社會三位一體的德育合力網絡。
理想的智育,應當充滿民主精神,激發創造,堅持“以人為本”,做到“因材施教”,培養學生的科學精神和人文情懷,注重學生的實踐性,與社會溝通,活躍課堂氣氛,讓學生成為教學活動的主人,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讓學生在網絡世界中馳騁。
理想的體育,應當體現“更快、更高、更強”的奧林匹克精神,注重磨練學生的意志,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集體情懷和愛國情懷,樹立公正、公平的觀念,促使學生養成健全的心理素質,尊重學生的個性與特長,為學生打開世界體育之窗,并使學校體育與社區體育有機聯合起來。
理想的美育,應當是一種“自然美育”、“生命美育”、“生活美育”、“藝術美育”、“立體美育”、“示范美育”、“精神美育”、“創造美育”。
理想的`勞技教育,應當注重在勞動中培養學生的勞動觀念,促使學生養成勞動習慣,增強勞動實踐活動的多樣性,因地制宜、因校制宜,讓學生盡可能多地走出校門,加強與德育、智育、體育、美育的內在聯系,樹立以學生為中心的理念,把學校、家庭和社會相結合,構建“大勞育”的教育體系。
理想的學校,應當是一所有特色、有品位的學校,應當有一個富有人格魅力、遠大理想的校長,有一支創新型的、有活力的教師隊伍,有一批善于探索、具有良好習慣的學生、有一個面向所有學生的校本課程,有一個永遠對學生開放的圖書館和計算機房。
理想的教師,應當胸懷理想、充滿激情和詩意,自信自強、不斷挑戰自我,善于合作、具有人格魅力,充滿愛心、受學生尊敬,追求卓越、敢于創新,勤于學習、不斷充實自我,具有社會責任感,堅韌剛強、不向挫折彎腰。
理想的校長,應當具有奉獻精神和人文關懷,珍惜學校的名譽,具有獨特辦學風格,胸懷廣闊,能促進學校發展,重視教育科學研究,為教師創造一個輝煌的舞臺,并能使學校具有優美的自然環境和濃厚的文化氛圍。
理想的學生,應當品行端正、富有理想,積極進取、敢于創新,自信自強、樂觀向上,有豐富的精神生活,善于與人合作、有和諧的人際關系,具有扎實的基礎知識、善于學習、勤于思考。
理想的父母,應當把孩子的人格健全、道德完善放在首位,懂得把童年、童心還給孩子,善于發現孩子的天賦、挖掘孩子的潛能,以平等的身份來對待孩子,有著和諧家庭關系,永不對孩子失望,善于學習,努力配合學校、社區對孩子進行教育。我用心讀完后,掩卷遐思,不禁心潮澎湃,真真切切的感受到了這位教育大師知識的淵博,對教育至真的感悟與至純的摯愛,他對新教育理想追求的高瞻遠矚,令我油然而生敬意。
我強烈的感覺到,這新教育之夢,她,并不遙遠,她,就在我們廣大教育工作者共同的對教育事業的執著追求中,這夢定能成真!書中提到的新教育實驗六大行動:營造書香校園、師生共寫隨筆、聆聽窗外聲音、熟練運用雙語、創建數碼校園、構筑理想課堂,使我們這些一線教師眼睛一亮。
《新教育之夢》讀后感 11
《新教育之夢》給我的另一個啟發是要善于學習,不斷的充實自我。這是成為一名優秀教師的基礎。
我覺得教師最重要的任務就是學習。任何一個優秀教師都離不開前代人的教育財富。在一定意義上可以說,我們是在用我們時代語言,用我們的生活閱歷,同過去的大師們進行心靈溝通,闡釋我們對教育的理解。我認為作為一個教師和其他工作者不一樣,教師需要各方面的知識。一個知識面不廣的教師,很難給學生人格上的感召力。學生對我們教師的期望很高,他們把我們教師當作百科全書。在他們眼里,教師是無所不知的,如果教師是一問三不知,那么他們就會很失望。所以教師對完善自己的知識結構非常重要。
教師還應努力理解學生的世界,要善于和他們溝通,要和他們成為生活中的好朋友。教師還應該要有豐富的學歷,經歷和閱歷,所以教師要善于學習,不斷更新和積累知識,才能教育好學生。
要成為一個優秀的'教育工作者還要不斷探索不斷創新,這樣可以說是教育上的有心人了,一個人之所以能成功,在很大程度上是因為他是個有心人,有心就能成功,有心就是要在平時的工作中用心教育,要不斷的總結教育,并記教育日記,記錄教育現象,記錄自己的思考和感受。不斷的探索和創新,創造自己的品牌和旗幟。不斷的總結自己教育的經歷和成果逐步建立起自己的特色,形成自己的風格和體系,才能成為一個優秀的教育工作者。
教師還應該要有社會責任感。教育本身就是一種生活,生活就要有責任感,作為一個教育工作者,作為一個理想教師,就應該非常關注社會,非常關注人類命運,非常注重培養學生的責任感,教師在課堂里面和學生討論環境,人口等問題,才能喚起學生們對這些問題的關注。我們要讓學生在離開學校的時候,帶去的不僅僅是分數,更重要的是帶著他們對未來社會的理想的追求。
對于我們年輕教師來說,“只要不讓年輕時美麗的夢想隨歲月飄逝,成功總有一天會出現在你的面前。”這是作者對我們的真誠規勸,對我們的殷切期望。我們應該全身心的投入教育事業,以本書中的理想優秀的教師為標準來要求自己。并且像作者所說的那樣不要羨慕別人,不要感嘆時運,要做起來,要不停地做下去,哪怕不順,哪怕艱難。我希望自己也能如本書中說的那樣“當我們的學生離開校園的時候,帶走的不應該只有知識,更重要的是對理想的追求”。
《新教育之夢》讀后感 12
在看這本書之前,我是抱著一種好奇的態度去看的,在我通讀朱永新先生的這部著作之后發現,對于像我這樣剛剛走上講臺的新教師來說,這確實是一本可讀性很強的書籍。
作者朱永新以澎湃的激情把他的教育理想書寫在《新教育之夢》之中,在他的眼中,教育是一首命名為熱愛和未來的詩,教育是一個讓人充滿期待的夢想。一番翻閱以后,他超凡脫俗的熱情和誠懇的文字深深地感染了我,他是一位受人尊敬的教育家,在書中,他是這樣向我們暢談著遠大的教育理想,他為我們展開了一幅宏偉的教育藍圖。這本書通篇扎根教育的沃土,圍繞構成現代教育諸要素的核心詞匯--德智體美課程、學校、教師、校長、學生、父母等,以對教育的至愛、激情、理性和建設態度,向我們描繪了理想的“教育圖景”,闡述了作為教師、教育研究者、教育行政官員的教育主張。
讀了朱永新《新教育之夢》中的“理想的智育”一章,使我看到了“素質教育”的希望,因為這樣的“理想智育”是我們廣大師生心中千呼萬喚始出來的“希望教育”。身為教師,和許多同行一樣,我們都在自己心中播撒下了無數的夢想,再把這些夢想交付給我們的學生。無數次苦口婆心,興師動眾,我們把理想播在了學生的心中,滿以為學生胸懷大志后會斗志昂揚,可我們想錯了,學生仍是一臉茫然,談理想在他們那里只是喊喊口號而已。
我們不難發現,學生的理想僅是我們教師的理想,是家長的理想。他們自己的理想一點一點埋沒在了一次次不理想的考試中,埋沒在了稍有些反常規舉動就招來批評的做錯事中,埋沒在了家長無數次向老師探聽“我家的孩子乖不乖”諸如此類的問話中。學生一個個鮮活、有血有肉的.個體就抽象成了一個個分數,抽象成聰明、愚笨、聽話、不懂事等詞語解釋。我們漫不經心的三言兩語就為這學生一生的發展下了定義。在這樣的成人監控下,我們的學生還有自己的夢想可以保持嗎?如果有一天真的是夢想成真,那個夢也僅是一個虛幻的水泡而已。
書中有這樣一段話引起了我的深思:“蘇聯教育家阿莫納什維利在每學期結束時,不向家長送成績分數單,而是送一只紙袋。在這個紙袋里面,裝有學生智力勞動的作品,學生寫的書法,學生編的故事,精選出來的學生完成的各科作業,學生的繪畫,學生的資料剪貼,學生的作文。”這一只紙袋才真正全面反映了學生的學習狀態和成績以及學生智力能力的發展水平。為什么?因為“數字本身說明不了兒童的具體學業成績。”因為“兒童不需要分數,因為分數會阻礙他們對知識的渴求,阻礙他們在學校快樂和愉快的生活。可是,我們的真實做法呢?我們的家長在分數上鉆了牛角尖,有時被家長牽著鼻子走的我們,迫不得已也會加入到其中隊伍,拿分數不自主的評價起學生。結果當然就是,學生成了悲劇的主角。搞了一學期的素質教育,也就在此功虧一簣了。
夢開始的地方,是孕育希望的地方,也是奔向光明、理想的起始地點。夢,之所以為夢,是她有絢爛誘人的前景,是那遙不可及的距離,是那心靈一隅中一直在不斷呼喚你的聲音。只要心中有夢,理想也就插上了翅膀,指日可飛。《新教育之夢》讓我看到了那里才是夢開始的地方,如果說今后我還將有夢,那么我將永遠記住這本書--《新教育之夢》,是它讓我懂得“我們的教育不能沒有夢”,是它告訴像我這樣的新教師應該做怎樣的夢,也將是它激勵我為夢的實現而奮然前行。作文
《新教育之夢》讀后感 13
暑期,我有幸拜讀了朱永新教授所撰寫的《新教育之夢》一書,感悟頗深。靜心品讀時,我被書中對理想的新教育觀念所折服,掩卷沉思,心潮澎湃,心生敬意,心向往之。他從理想的德育、智育、體育、美育、勞動技術教育到理想的學校、教師、校長、學生、父母,共十章內容暢談了理想中的教育,詮釋著什么是理想的教育。我邊看邊與自己平時的工作相比較,感觸頗深,有了共鳴,使我深受啟發,收獲良多。
一、以人為本、育人為先、超越創新、為了一切人。
教育是神圣而崇高的,教育是育人的事業,朱永新教授提出新教育的核心是為了“一切人”。教育確實是以學生的身心健康、全面發展為教育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一切為了學生,為了學生的一切。我們要關注學生、引導學生、培養學生和發展教師、校長、家長等人,沒有教師的發展就沒有學生的發展,沒有家長的發展也沒有學生的發展。教育目的本來就是為了人更好的發展,無論何種情況,都應該恪守“以人為本”理念,讓他們健康、全面發展。
育人為先,五育融合,書中所述活動育人、讀書育人、藝術育人、榜樣育人、目標育人等幾個方面,都是切實有效的舉措。培養學生有良好的道德品質、豐富的知識、強健的體質、健全的人格,著眼于學生的全面發展,成為新時代的棟梁之才!
朱教授說,只有追求理想,超越自我,才能培養積極的態度,真正地讓教師、學生和學校一起成長。我認為,教師和學生都應該有自己理想,使學生、教師把理想植根于心中,更要把理想珍藏在自己的夢中,師生都應該給自己一種挑戰自我的勇氣,一種超越自我的精神,大家每天圍繞著理想進步,創新學習、開展每項工作,使每一名老師都能夠成功,每一名學生都獲得成才體驗。
二、做一個不斷進取、追求卓越的有心師者。
特別喜歡書中的一段話“一個教師不在于他教了多少年書,而在于他用心教了多少年書”。“一些人,他教了一年,然后重復了五年,十年,及至一輩子;有些人,實實在在地教了五年。一個實實在在教五年的人,與一個教了一年卻重復了一輩子的人,他們的成就是不一樣的。”仔細回想,確實是這樣,一個優秀的教師,應該是一個不斷進取、不斷創新、追求卓越的有心人,隨著社會、科技等方面的進步,學生、家長和社會對我們教師要求更高更多,因此,我們要不斷學習充實自己,跟上社會的進步,做一個胸懷理想,充滿激情的老師;一個勤于學習,知識淵博且不斷挑戰自我的老師;一個善于合作,具有人格魅力的老師;一個充滿愛心,受學生尊敬新時代的好老師。新時代賦予我們教師更高的責任與使命,面對各種學生各種問題我們要游刃有余地開展教育(因材施教),要積極、正面引導學生健康、全面發展。新時期,新教育,教師應該做教育上的有心人,教師要有終身學習的習慣,要善于思考積累,追求卓越。蘇霍姆林斯基說過;“世界上不可能有完全相同的兩節課”。備一節課,不能一直使用下去,要經常反思,認真總結自己的教育教學得失,要結合實際學情,深挖教材,精益求精,拓展知識,有效整合,高效備課,用內容的廣度和深度,拓展學生的視野,激活學生的思維和興趣,激發學習興趣,讓學生感受學習的`充實與快樂,以激活學生學習的內在動力作為教育發展的方向。
三、培養新時代的好少年!
教育的真諦是要把學生塑造成未來社會的頂梁柱,朱教授心目中理想的學生應具備什么品質呢?第一,應該是品行端正、善解人意、熱愛生活、朝氣蓬勃、富有理想、熱愛祖國的學生。第二,應該是積極進取、敢于創新,富有個性、富有自己獨特見解和思想的學生。第三,應該是自信自強、永不放棄,在困難和挫折面前永不低頭,充滿旺盛斗志和樂觀精神的學生。第四,應該是有豐富的精神生活、廣泛的興趣愛好和一定特長的學生。第五,應該是一個善于和人合作,善于和人相處,有著和諧的人際關系,受人歡迎的“人緣兒”。第六,應該是有著扎實的基礎知識,善于學習,勤于思考,有豐富的想象力,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用最少的時間贏得最高學習效率的學生。這也是我心目中新時代好少年品質,品德好,素質高;目標好,永攀登;心態好,自信自強;性格好,積極向上;人緣好,善合作;學習好,善學習;身體好,多鍛煉;志向大,愛祖國等,這是新時代培養好少年要求,這也是新時代賦予我們教育人的育人使命,培養未來接班人我們要從娃娃抓起,塑造未來社會的頂梁柱要從理想的學生實施。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雖不能至,然心向往之。”朱永新老師為我們描繪了一個美好的教育畫卷,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將用我自己的實際行動追逐這個夢想。做一名有理想的好老師,做一名有夢想的教育教學實踐著,做一名有情懷的教育者,讓孩子喜歡、讓家長敬重,讓我們堅定信心,樂觀向上,誨人不倦,筑夢前行,為實現心目中的理想教育而奮斗終生!
《新教育之夢》讀后感 14
酷暑難耐,安心居家。在孩子學習、閱讀的同時,我作為家長陪伴,也是自我促進,認真閱讀了朱永新先生的教育文集《新教育之夢》,書中對于理想教育的全面、深刻的闡述,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新教育這夢》這本書一共從十個方面講了教育的理想和理想的教育,分別是:
1、理想的德育;
2、理想的智育;
3、理想的體育;
4、理想的美育;
5、理想的勞動技術教育;
6、理想的學校;
7、理想的教師;
8、理想的校長;
9、理想的學生;
10、理想的父母。
每一章節都是從最理想也就是最完美的方面對教育提出新要求,讀完讓人豁然頓悟,對我們的教育,對與教育有關的各類人都是一個全新的啟迪。而我,作為家長,尤是對“理想的父母”這一章節甚為關注,字字研讀,句句琢磨,條條反思,自行慚穢,與“理想的父母”要求而言,自己真不是一個理想的父母,甚至都不夠一個合格的家長。
“理想的父母,應該是善于學習、具有教育理性和自覺性,能夠善于利用各種教育情景,寓有教育機智的父母。”這是朱永新先生關于理想父母其中一條的要求。“善于學習”是新時代理想父母的一個新要求。沒有誰一出生就會干什么,每一項技能都需要學習,同樣“為人父母”更需要學習。
首先,父母要學習優秀育兒經驗。初為人母(父),我們也是一張白紙,希望孩子成為怎樣的孩子,我們家長首先要學習,學習《心理學》,學習《教育學》。懂得教育真諦,揣摩孩子心理。初為人父母,都知道愛孩子,可是怎么才算愛,會不會愛,還真需要學習。這樣的學習,需要我們去認真學習家庭教育理論,提高自身的`育兒素養。
其次,父母要注重育人環境的營造。古時候的孟母,為了給兒子創造一個好的學習環境,曾經三次搬家。這充分說明環境對人的影響之大。因此,作為父母應能努力為孩子創設積極向上,和諧友愛的成長環境。這里的環境不是單指外在硬件設施,而是能充分浸潤孩子成長的內在情境:溫馨的書房,恩愛的父母,孝老愛親的家庭,友愛互助的鄰里……這些好因素都將在孩子幼小的心靈里播種下美好的種子,影響孩子的一生。
另外,父母也要重視自身學習的深造。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孩子的性格和個性取決于父母的直接影響。現在的父母,不僅僅是父母,他們也還是社會建設(上班單位)的主力軍。因此,作為家長還應不斷充電,學習自己本專業的精深知識,做好自己行業的本職工作,知識不斷更新,技能得以提高,才能讓自己立于不敗之地。殊不知,在此同時你已經在子女心中形成了一個積極進取,努力向上的先進形象,這樣影響下的子女難道會懈怠不前嗎?答案肯定是否定的。要知道,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在這樣潛移默化下,您的子女想落后都難。
最后,父母一定要注重閱讀。閑暇之余,捧起一本書,消磨時光,獲取知識,培養性情,開闊眼界,啟迪智慧,陶冶情操。閱讀,是最溫情的陪伴;閱讀,是最有力的前行;閱讀,是無聲的教育,是有形的成長。慢慢地,讓書香彌漫在家中,讓家成為孩子成長最溫暖的地方。
“學到老,活到老。”,為了我們的孩子,為了祖國的下一代,讓我們每一位家長都重視學習吧,時時學習,處處學習,終身學習,努力讓自己成為朱永新先生筆下“理想的父母”。讓我們每位父母都努力提高自身的素養,為孩子的成長插上展翅高飛的翅膀吧!
《新教育之夢》讀后感 15
翻開《新教育之夢》細讀后,心境如潮,思緒如潮,伴隨著書中描述的教育理念,我仿佛飛翔在一個嶄新的世界。
全書可以分為兩大部分:
一、理想中的教育模式。
二、理想中的教育角色。
一、理想中的教育氛圍
作者以輕松、流暢的筆調從人文科學、現實生活、教育實踐等幾方面,對理想中的德育、智育、體育、美育、勞育進行了極為深刻的闡述;以樸實、通俗的語言剖析、總結了現行的“五育”中存在的盲點和缺陷;以翔實的數據、鮮活的事例論證了中外教育名家的理念精華。
二、理想中的教育角色。
作者懷著對教育的無限摯愛,以科學的態度對教師、校長、學校、學生、父母五種教育角色作了細致的分析和描繪。以誠懇的口吻對各種教育角色加以定位,并提出相應的要求。
盡管作者將“五育”和“五種角色”安排在各自的篇目中,加以深層次的闡述。但是,我們依然可以看到“五育”和“五種角色”都不是孤立存在的“一枝獨秀”,它們之間,有著千絲萬縷切不可分割的聯系,甚至可以把他們看作是交融、糅合在一起的“合體”。而這個“合體”的血液便是:“以人為本、以學習者為中心”的教育思想。
在客觀地分析了現行教育的現實和困惑之后,作者理智地批評了舊觀念中存在的種種弊端。全方位、多角度地構筑了新時代的'新教育理念,打破了隔在“教育者”和“被教育者”之間的城墻。
《新教育之夢》既沒有空泛地說教,也沒有那種故作高深的神秘,作為教育理論專著,這是極為難得的。更為可貴的是,作者以獨特的眼光從一些小事上琢磨到教育的真諦,并運用通俗的手法表達出來,催人反思。
粗讀全書,可以觀賞到新穎的教育理念。細讀全書,可以理解教育研究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品讀全書,又可以在教育觀念上感受到巨大沖擊,感受到發自內心的震撼。回味全書,則可以清楚地體會到:成功的教育就是生活本身!
《新教育之夢》讀后感 16
烈日當空,連樹上的葉子都曬蔫了。在這種天氣里,關上門窗在空調屋里讀書是最愜意不過的了。于是再次從書柜里拿出這本書,美美地讀了起來,書名就叫做《新教育之夢》。
這是一本寫給“教育”的書,是一本寫給“理想”的書。書中朱永新教授從德育、智育、體育、美育、勞動技術教育、學校、教師、校長、學生、父母這十個方面闡述了理想中的教育,并從教育教學中存在的現象入手,分析其利弊,給出了解決問題的方法。
時隔一年再來看這本書,真真切切的感受到了“夢想”的力量。“誰在保持夢想,誰就能夢想成真;誰能不懈地追尋理想,誰就能不斷地實現理想。”我的小學老師指引我種下了成為小學教師的夢想,十年之后,經過我的不懈努力,我實現了自己的理想,實現了我的教育夢。本是值得高興的事,卻引來一些人的質問:“小學老師!有什么好當的,不用上大學,在街上任意拉一人來就能講課,小學的知識太簡單了,小學老師沒一點技術含量。”“小學老師,就那一點兒工資,還不夠養家糊口。”“……”
每當失意沮喪時,我也曾考慮過這些問題,但是我更清楚的知道,再簡單的`事情,如果不用心去做,是不會做好的;再高的工資,如果自己不喜歡不熱愛,也只會把自己整的心力交瘁。而我,喜歡的是教育事業,喜歡的是我的孩子們。工作中,任何人都會遇到這樣或者那樣的挫折,面對挫折,可怕的是對自己信心的丟失,可怕的是對自己信念的放棄。
回顧工作之初——當我挑燈苦熬,精心備課,辛辛苦苦傳授學生知識時,卻發現孩子們的熱情不高,眼神不夠渴望;當我認真投入對他們曉之以理,動之以情時,卻發現那些調皮個性的孩子依然我行我素……我很沮喪,我很失望,我想放棄……然而值得慶幸的是,我堅持下來了,因為心中的夢,教師之夢,教育之夢。雖然有這么多的坎坷和挫折,但是我收獲的是幸福和快樂。
畢業之際,孩子寫信告訴我,“常老師,雖然你只教了我們一年但在我的心中您永遠是我敬愛的老師,轉眼間,我們就要畢業了,您身上的重擔也將卸下,也將不會為我們操心了,我們也將不會惹您生氣了,您再也不用為我們做錯的事承擔責任了。老師放心,如果您教的下一批學生惹您生氣,我們一定回來幫你教訓他們,讓他們知道你也是有靠山的人,不是好欺負的……”“常老師,您為我們付出了太多,而我也一定不辜負您對我的期望,等我考上初中,考上高中,考上大學,我都會來學校看望您,等我找到工作,我再來學校找您,等我成家立業,我也不會忘記您,我會再來豐產路小學,看看我的母校,看看我的老師,不論何時何地,我也不會忘記您,不會忘記您的教育之恩……”看著看著,眼淚止不住的往下掉,看著看著,我更加堅定了我的教育夢,我決定,我一定把我的理想珍藏在夢里,因為深深的體會到愛在左,同情在右,走在生命兩旁,隨時撒種,隨時開花,將這一徑長途,點綴得花香彌漫,使穿杖拂葉的行人,踏著荊棘,不覺得痛苦,有淚可落,卻不悲涼。
《新教育之夢》讀后感 17
我手捧朱永新教授所撰寫的《新教育之夢》靜靜細讀時,心中竟然時而如沐春風,時而心潮澎湃,時而惆悵茫然,時而感動不已……“教育因為有了理想而更有目標,更有理性”。“理想因為有了教育而薪火相傳,色彩斑斕”。“我們不僅要把理想播在學生的心中,更要把理想珍藏在自己的夢中!”朱教授說得多好啊!他懷著一顆對教育理想的赤誠之心,以詩一般的語言向我們描述著“新教育”的理想境界,更在廣大教育工作者的心中播下了教育理想的種子。《新教育之夢》一書,給了我深刻的感觸,也激發了我內心深處蘊藏的那份渴望。“人要會做夢。優秀的教師要永遠伴隨著自己的夢想。當生活沒有夢時,生命的意義也就完結了,教育就沒有了意義”。盡管說夢想與現實之間的距離有些遙遠,但我們生活著就要懷有夢想,工作著還要編織理想,并努力去實現理想。
一、努力做“理想德育”的追求者
古今中外的教育家都十分重視德育,都把德育置于一個特殊的崇高地位。在全面發展的內容里也是以“德”為先。我國現代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也曾說:“生不應該專教書,他的責任是教人做人。學生不應當專讀書,他的責任是學習人生之道”。從中可以看出,德育的確應該是整個教育的靈魂。但是,在現實生活中,我們常常會遇到困惑不解的問題。比如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的南轅北轍;有些家長對子女的缺點或錯誤熟視無睹,甚至寵愛有加,那教師的教育還能起作用嗎?又如朱永新教授所說:“在現實生活中,我們經常會發現文化和道德相脫節的現象”。看來,德育要深入人心,深入到每個家庭,只有建立起家庭、學校、社會三位一體的德育合力網絡,才能在全社會形成“做人為本”的共識,建筑起堅不可摧的“人格長城”。那如何使學生自覺地創造“真善美的'人格”呢?作為教師,理所當然地要肩負起培養學生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的重任,努力做“理想德育”的追求者。教師應該為學生創造良好的教育條件和環境,開展各種自然的德育活動,在豐富多彩的活動中培養學生良好的品行。例如在我校,每年開展的“學雷鋒獻愛心”活動,傳統節日的紀念活動和“書香校園”讀書節等,的確使學生的心靈在環境中得到凈化,人格得到熏陶,從而逐步克服自身的缺點,逐漸完善自己。
在德育過程中,教師還必須和學生有一種平等的溝通,一種平等的探討,一起在教育教學活動中培養德性。德育需要一種寬松、寬容和溫馨的環境。例如我班上的小豪同學,生性懶散,做事總是丟三落四,學習上更是“得過且過”。我也曾經為他的不努力而大動肝火,傷透腦筋。升入四年級時,他的成績是班上最后第三名。不管是語文還是英語,只要是背和記的內容,他就學得很吃力。但是我發現,他對數學卻很感興趣,每次數學測試都能得到很好的分數。于是,在一次學校組織的奧數競賽中,我鼓勵他參加比賽。后來居然得了獎,從他興奮的眼神里,可以看出他難以抑制的喜悅心情和漸漸樹立起來的學習自信心。隨后,我耐心地引導他明白“人一己百,奮起直追”的道理,并且不時地在班級里表揚他在學習上的每一點進步。同學們都十分羨慕他,而小豪同學也更是干勁十足。最后期末考試,他的各門成績都及格了。他高興,老師高興,同學們也高興。從這一事例上,我更能真切地體會到“平等”在師生之間所處的重要性,失去了“平等、溝通”,失去了“鼓勵、表揚”,特別對于一些常常犯錯的學生,往往會只看到自己的缺點,并產生“破罐子破摔”的心理,從而放棄了努力。
二、積極做“理想智育”的探索者
在傳統的智育中,教師是真理和知識的化身,是無所不能的圣人;教師的使命就是給學生空蕩蕩的大腦中裝知識。于是,“一日為師,終身為父”顯得順理成章;于是,“填鴨式”“滿堂灌”也變得自然而然……其實,這樣的智育是有害的,對于孩子的發展來說也是非常不利的。在書中朱永新教授明確指出:“知識不過是智育的載體,學生學習知識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學生在獲取知識過程中所得到的獲取知識的能力。教師傳授知識,是給學生進行智力體操的訓練,目的是為了讓孩子們的思維能力、想象能力和創造能力得以發展。通過智育,讓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自學能力,并具備持久的學習興趣、濃厚的學習情感、堅韌的學習意志,為他們今后終身學習奠定堅實的智力和能力的基礎。”作為教學在第一線的教師,更應該積極去嘗試,去摸索,去總結,去反思,在實踐中不斷探索“理想智育”的美好境界。比如說,隨著時代的發展,生活水平的提高,學生可以通過多種途徑來獲取許多課堂上學不到的東西。很多學生家里添置了電腦,上了網;有的學生的知識面絕不亞于教師,甚至有些高年級學生知道的東西比有的教師還要多。在這種形勢下,就要求教師在教育的同時,也要勤于學習,不斷充實自我,做到以前常說的“要給學生一杯水,教師就要有一桶水”。現在的教學改革,同樣也需要我們教師具有創新精神,不能單靠以往的“經驗”來進行一如既往的教學。這也正如書中講到的,“一個教師不在于他教了多少年書,而在于他用心教了多少年書。一些人,他教一年,然后重復五年十年乃至一輩子;有些人,實實在在地教了五年。一個實實在在教五年的人,與一個教了一年卻重復了一輩子的人,他們的成就是不一樣的”。因此,我們要在教學過程中不斷探索,不斷創新,用精彩與快樂去吸引學生,讓課堂充滿生氣與活力,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真正去實現我們的“理想智育”。
三、甘愿做“新教育”的有心人
當讀到“一個優秀的教育家,應該是一個不斷探索、不斷創新的人,應該是一個教育上的有心人。一個人之所以能夠成功,在很大程度上是因為他是個有心人。有心就能成功,無心就不能成功”這段話時,我內心深感慚愧。在日常的工作中,自認為整天和孩子們一起盡情地享受著成功的快樂,共同體驗著成長路途上的挫折與失落。可是很多時候,自己只是激動一下,興奮一刻,難過一陣,后悔一回……也沒有付諸筆端,便不了了之。正像書中所說的那樣“這些‘火花’不久就煙消云散了”。現在想來,真為曾經流逝的歲月而感慨,真為逐漸模糊的記憶而惋惜。所以,理想的教師應該成為新教育實踐中的“有心人”,要及時地記錄教育現象,記錄自己的感受,記錄自己的思考等。因為,我更加真切地感受到:這成功的背后靠的不僅是智慧,更要靠努力和不懈地追求。
《新教育之夢》讀后感 18
“教育的理想是為了一切的人,教育的理想是為了人的一切。”最近,我讀了知名教育家朱永新的一本教育專著《新教育之夢》。我用心讀完后,掩卷遐思,不禁心潮澎湃,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這位教育大師知識的淵博,對教育至真的感悟與至純的摯愛,他對新教育理想追求的高瞻遠矚,令我油然而生敬意。書中,對理想的德育、智育、體育、美育、勞動技術教育都作了深度的闡述;同時對理想的學校、教師、校長、學生及父母也作了形象地勾勒。伴隨著書中描述的教育理念,我仿佛飛翔在一個嶄新的世界。
“理想的智育應注重協調和諧,融德、智、體、美、勞,諸育于一體,著眼于學生的全面發展,著力于‘合格加特長’的個性養成。”我十分贊同這一點,理想的智育不能狹隘理解為成績好就行了。它應該與德、智、體、美、勞融為一體,它不但是單純的傳授知識,還有著對學生正確人生觀的教育、求真信念的塑造、審美情感的熏陶、堅強毅力的培養、實踐能力的訓練等。試想,如果我們培養出來的學生只是成績好,其他方面都不行,這是我們所期望看到的嗎?這不由讓我想到,不久前一位家長找到我,向我訴苦,孩子在家如何自私不聽話。更讓她接受不了的是,當她生病時,孩子依然我行我素,沒有絲毫的關心。聽了家長的話我久久不能平靜,現在的孩子已儼然成為家中的小太陽、小皇帝,已習慣了接受父母無微不至的關心照顧,不懂得回報和感恩,缺乏動手能力和受挫能力,在與別人相處時處處表現出的斤斤計較和以自我為中心……對于這些情況,如何改變,如何在有限的教育空間有效實施學生的全面發展,值得我們思考。
學生最不滿意在課堂上和辦公室里用兩種聲音說話的教師;最不滿意用那些連自己也不相信的東西來征服學生的教師;最不滿意那種盛氣凌人、以教育者自居的教師。他們會用自己的眼睛去觀察,用自己的'頭腦去思考。他們歡迎沒有教育痕跡的交流,歡迎沒有心理距離的對話。是啊!我們小學教師面對的是充滿求知欲望,對老師有著崇拜、信任心理的天真無邪的孩子。即使有的孩子學習習慣沒有很好地養成,思維能力可能不太敏捷,學習成績不太理想,甚至有個別學生行為習慣也不大令老師滿意,但因為他們是孩子,是我們的學生,我們沒有理由也沒有資格去傷害他們。我們唯一能做的就是和他們平等地溝通,嘗試著走進他們的心靈和他們對話。教育需要寬容,對學生偶然的錯誤和閃失,不要過分求全責備。在學生形成良好品行的過程中,尤其需要教師的鼓勵和表揚,學生在接受教師表揚和欣賞中,會自覺地把自己的優點無限放大,對自己表現出強烈的自信,極力使自己優秀,一些不良的品行會在不知不覺中消除。
在我們平時的教育中,我們雖然也或多或少地接受了一些“賞識成功教育”、“新型師生間平等民主式教育”。但根深蒂固的“師道尊嚴”使得我們好多教師觀念未能真正轉變,有些老師還是以成績來衡量學生,很少去發現和挖掘學生(特別是后進學生)身上的閃光點,那是一種怎樣可怕的教育!那些經常受到教師批評的學生,很可能只看到自己的缺點,找不到自己的優點,從而產生一種“破罐子破摔”的思想,只有自卑,缺乏應有的自信,放棄本身一些固有的良好品質。
教育悲劇的產生往往緣于用一個標準去要求所有的學生,而只有針對每一個學生的實際實施教育,讓每個學生都能在自己的基礎上不斷地提高,這才真正是教育的成功,也是每一個學生的成功。蘇霍姆林斯基有一句名言:“讓每個孩子抬起頭來!”,上海閘北八中校長劉京海的“用成功激勵孩子獲得更多更大的成功”。這些教育的至理名言不能不引起我們的深思,正是無數充滿個性的生命的存在,這個世界便富有生機而且色彩斑斕。如果我們每個教育工作者都能設身處地為那些“后進學生”想想:面對老師講授的新課不能理解,面對老師布置的作業無從下手,面對一張張試卷頭腦中一片空白。這樣長此以往,他們能對學習產生興趣嗎?他們能在學習中體驗到成功、享受到學習的樂趣嗎?他們能喜歡上對他們“恨鐵不成鋼”的老師嗎?因此,我認為,轉變“后進學生”的關鍵是幫助他們樹立其學習的信心,使他們和優秀生一樣體驗到學習的成功感。正是因為我們的學生習慣、智商、學習成績等各不相同,但他們都是一個個有著自己想法、思維的獨立的個體。所以,我們所從事的工作是那樣的與眾不同和富有新鮮感。作為老師,不能以一個成績的標準來看待學生,相反,我們要淡化成績,這淡化成績當然不是說我們不要追求好的成績。對于優秀生,我們要注重培養他們嚴謹認真的治學態度,培養他們博覽群書的良好習慣,培養他們善于合作、不斷超越自我的精神,讓他們在追求真善美中充分享受學習的快樂,體驗成功的喜悅,而不是拘泥于分數。即使有些時候他們的考試分數不是太理想,我們也不必太在意,只要他們知道自己努力的方向,保持一顆積極向上的心,我認為已經很夠了。而對于“后進學生”,我們更要淡化“分數”對他們心靈的摧殘,我們要適當放寬對他們學習的標準,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分層對待,我們要注重培養他們對自己不自暴自棄的自信心,培養他們端端正正的學習態度;培養他們有不懂的內容能主動問老師同學,爭取理解;培養他們敢于正視老師、自尊、自信的完美人格;培養他們融入集體的積極向上的心態;培養他們為追求理想而不懈努力的精神與毅力……
有了夢就會有動力、有希望。《新教育之夢》——這是所有老師和學生共同的夢。感謝《新教育之夢》,讓我心隨激情飛揚,夢隨理想共舞。我愿意做一把開啟學生心靈的鑰匙,和學生一起成長。
《新教育之夢》讀后感 19
暑假期間,在學校組織的讀書活動中,我有幸捧起朱永新老師的《新教育之夢》這本書,細細地讀著、品著、感受著、也思索著。在“雙減”政策下,在一個高呼素質教育然而應試教育仍然牽絆著每一個學生和每一個教師的時代,在拜讀這一本《新教育之夢》的時候,讓我感觸很深的就是第四章理想的美育。
記得上大學時,有一門必須課叫《大學美育》,教師告訴我們美學教育不僅是讓你我通音律、善歌舞,更是對你我自身高尚情操的召喚。真正開啟發現美的心靈之眼,懂得珍惜生命,珍愛美好,幫助他人,感恩父母,愛祖國山河,愛天地萬物以及與眾不同的自己。從那時起我喜歡上了這門課,從那時起我才真正關注到美育對人的影響。
《新教育之夢》這本書中講述了“自然美育”、“生命美育”、“生活美育”、“藝術美育”、“立體美育”、“示范美育”、“精神美育”和“創造美育”八種理想的美育。文章中用了大量的事例闡述了各種美育的重要性和對學生的影響。因此作為教師尤其是文明班主任在平時的教育教學中更要重視對學生各種美育的培養。第一,培養學生的審美觀。培養教育學生要重視內在美,只有樹立遠大的理想,具有廣博的知識和高尚的情操,才能形成高雅的氣質。再通過得體的服飾、健康的體魄、文雅的談吐表現出來,這樣才能使一個人的美賦予了內涵。第二,培養字生充分感受美的能力。使學生充分感受美的同時,激發學生對美好事物的熱愛;培養學生高尚道德情操;樹立正確的世界觀和人生觀。第三,培養學生正確鑒賞美的能力。教師要注意培養學生正確的.審美觀和鑒賞能力。克服從洋為美,從怪為美的思想偏向。教育他們儀表端莊、舉止大方、純樸自然才是真正的美。第四,培養學生實踐創造美的能力。教師應該鼓勵并創造條件給全體學生以主動表達美的機會,對學生美的儀表和行為修養給予贊揚和鼓勵。
當然作為教師,只有對周圍世界充滿美好向往,才會樂于獻身教育事業,精心哺育學生。一個心靈美的老師,才能更深刻地感受與理解教材,體會到其中的美,從而將其中的美傳遞給學生。同時,渾身洋溢著精、氣、神美的教師,會給人以精力充沛、心胸豁達、充滿活力的感覺,美的享受,又將會感染到我們的學生。
做好學校美育工作,是我們每個教育工作者的責任使命。我們要以此為方向,為學校做好美育工作創造良好的制度環境。
如今在“雙減”政策下,對于學生來說,把美育課開起來就是最大、最好、最美的減負。開設美育課,可以豐富學生的情感生活,慰藉孩子的心靈。如果在一所學校里聽不到學生歡樂的歌聲,看不到學生天真的圖畫,那是不可想象的。孩子們的心靈世界和精神世界需要美麗的歌謠與豐富的顏色,他們更期待有一串音符、一抹亮色能夠帶他們,飛向遠方。
總之,美育能擴大學生的視野,加深學生對客觀世界的認識,促進其智力的發展。培養學生對科學與真理的美好追求,從而開發學生智力。因此,在今后的教學中,我將以此次閱讀學習為契機,積極探索高效的教學方式,讓學生在學習科學文化知識的同時,不斷提高欣賞美,創造美的能力,陶冶情操、美化心靈,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新教育之夢》讀后感 20
我對這本書感興趣的原因之一就是其中之一。詞:夢。朱永新的名字也經常出現在互聯網上。他的言論經常包含感人的激情他對教育的理解引起了許多教育工作者的共鳴。
新教育之夢是朱永新教育系列十卷的第一卷。作為一個開場,作者用她充滿激情的表達描述了一個美麗的教育夢想。十章是:理想的德育,理想的智力教育,理想的體育,理想的審美教育,理想的勞動技術教育,理想的學校,理想的教師,理想的.校長,理想的學生,理想的父母。我突然進入了一個美麗的夢想。有人可能會說:這可能嗎?對我來說:有這樣一個夢想,讓我看看教育的未來,讓我對未來的教育抱有希望。孩子們是因為他們的夢想而最終走向成功的道路。我們長大后是否必須放棄夢想?
當然,夢想可能有點遙遠,但夢想是一個方向。憑借其先進的教育思想和理念,朱永新用逼真的鵝卵石為夢想之路付出了許多夢想。例如,在理想的道德教育中,提到人是基礎而不是教。雖然有點理想化,但它仍然可以在學校教育中實踐。在理想的審美教育中,實際上有許多概念,如自然審美教育,生活審美教育,藝術審美教育,立體審美教育,精神審美教育等,讓我們認識到美在身邊,始終教育我們的兒童。關鍵在于我們。如何引導,如何找出答案。
有關老師的章節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朱永新老師提出了理想教師的理念。相比之下,一臉尷尬。當老師畢業時,他剛進入教育崗位。這時,他充滿了熱情和熱情。我可以成為一個充滿激情的年輕人,但缺乏應對孩子和教學的能力。隨著時間的推移,隨之而來的消失是今年的激情。它總是與這位理想的老師的距離,從起點到起點的轉世。我在這里摘錄了理想的老師,我很自滿:理想的老師是一位有理想,熱情和詩意的老師;一個自信,自立,不斷挑戰自我的老師;擅長合作,具有個性魅力的老師;這是一位充滿愛心并受到學生尊重的老師;追求卓越,創新的教師;一個勤奮學習,不斷豐富自己的老師;一位關心人類命運,具有社會責任感的教師;堅強,堅強,而不是沮喪彎腰老師。
今年的夸父追逐太陽,無數的教育工作者因為他們的教育夢想而無所畏懼地游行。朱永新老師為我們畫了一幅美麗的畫面。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希望通過自己的實際行動來實現這一夢想。做一個好老師,讓孩子尊重,像老師一樣,做一個好父母,用自己的個性魅力感染孩子,讓他們感受到來自我們教育者的愛。讓那些無知和愚蠢的行為遠離我們的孩子,讓我們關心每個有夢想翅膀的孩子的年輕純真,讓他們快樂地成長。
《新教育之夢》讀后感 21
是夜,拜讀完了朱永新之作——《新教育之夢》,掩卷而思,心底還是心潮澎湃!
以往,對于有關教育的著作,我往往是硬著頭皮在那邊啃,自己對自己說:“為了自己的教育技藝能夠更進一步,讀吧!讀多了就能理解了。”而這次,我在讀此本著作時,我的心隨著朱永新的文字,隨著他的理想,隨著他的筆意而怦怦直跳!我的.心是那樣得激動!我也想著去勸我身邊的朋友來看看這本書,也想著按書上構建的創辦個書香般的班級,書香校園不敢,就從我的書香班級開始了。我也想著在即將的開學之際,我要怎么做?我要怎樣地讓我的學生去寫學習日記,讓我的學生也用心地去記錄著每天的成長?在我讀的時候,我還隨時地把我自己突然冒出來的點子記在日記本之后,以便開學能夠付之行動!我還想著能夠馬上進入新教育論壇也去發發帖子,哪怕是看看逛逛讀讀也行。我還想著自己去來個實驗課題研究呢!
我急著與我的老師交流,于是,寫下此文。哈哈,見笑了!
《新教育之夢》讀后感 22
我利用課余時間拜讀了朱永新的《新教育》一書,通過讀這本書讓我覺得讀書是一種幸福、一種樂趣、更是一種享受。讀這本教育專著時,我邊看邊與自己平時的教育實際相比較,不禁有了感觸,有了共鳴,使我深受啟發,受益匪淺。
細讀了朱永新的《新教育》一書,我對新教育有了更系統的認識。對新教育實驗有了進一步的了解。新教育實驗是一個以教師的事業發展為起點,以六大行動為途徑,幫助教師和學生過一種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為目的的教育實驗。其基本思想是:
一、新教育的核心理念:為了一切的人,為了人的一切;
二、新教育的價值取向:“只要行動,就有收獲”,“只有堅持才有奇跡”;
三、四種精神:1.追求理想的執著精神。2.深入現場的田野精神。3.共同前行的合作精神。4.悲天憫人的公益精神;
四、五x念:1.無限相信學生與教師的潛力。2.教給學生一生有用的東西。3.重視精神狀態,倡導成功體驗。4.強調個性發展,注重特色教育。5.讓師生與人類的崇高精神對話;
五、四大改變:1.改變教師的行走方式。2.改變學生的生存狀態。3.改變學校的.發展模式。4.改變教育的科研范式;
六、六大行動:1.營造書香校園。2.師生共寫隨筆。3.聆聽窗外聲音。4.培養卓越口才。5.構筑理想課堂。6.建設數碼社區。
朱永新教授認為,一個人的精神發育史實質上就是一個人的閱讀史,而一個民族的精神境界,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全民族的閱讀水平。他說,在學校就要讀書,讀書就意味著教育,學校就是一個師生共同讀書的樂園。而學生讀書的興趣與水平又直接受教師的讀書興趣與水平的影響。教師讀書不僅是學生讀書的前提,而且是整個教育的前提。
讓孩子們能在他們的童年和那些美好而永恒的經典相遇,讓這些經典為孩子們鋪展一個豐厚廣闊的智力背景,這正是兒童課程的真正價值所在,也是我學習感受最深的一點。我們的學校就在這種觀念的影響下,開展了“好書伴我行,智慧滿人生”的金典讀書活動。
另外,朱永新教授認為,教育與理想是一對孿生兄弟。教育是培養人的事業。人是物質與精神的統一體,人不同于其他動物的重要特點是人的精神性。教育的理想境界是:成為學生享受成長快樂的理想樂園,成為教師實現專業發展的舞臺,成為學校提升教育品質的理想平臺,成為學生、教師、學校共同作戰的理想空間。人的理想層次越高,成就也就越大。我認為,我們每位老師都應該為自己設置一個一生為之奮斗的目標,才能不斷增強責任意識和使命感,才能不斷進行自我挑戰,與理想堅守,以智慧的行動、堅韌的行動,追求教育理想。
最后讓我們就像新教育說的那樣,只要行動就有收獲,只有堅持才有奇跡。教育永遠沒有最好,教育只有在永無止境的探索中建構自我,在永不停步的發展中壯大自我,教育永遠是一個美麗的夢,是我們每個教育人擁有的夢,我將與新教育這艘航船同行,共同追尋教育之夢,讓我們與學生真正能夠過上一種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而努力吧!
《新教育之夢》讀后感 23
這個假期我讀了朱永新的《新教育之夢》,尤為對他的理想的美育感受較深,現我把我的感受與大家分享。
音樂是美的藝術,聽覺的藝術,聲音的藝術。樂曲的旋律美,歌詞的意境美,表演的形態美,演唱的情感美——整個音樂的學習過程與教育過程就是一個不斷體驗美、欣賞美、發現美與創造美的。在《音樂新課程標準》的指引下,音樂教育更應該擔負起美的傳播者、引導美的教育。那如何在音樂教學中的灌輸美的教育。
一、音樂教學中,灌輸美德教育,努力追求真善美。
音樂是情感的表達,很容易觸及學生的心靈,當學生與音樂產生了強烈的共鳴時,就可以潛移默化的提高其道德情操與思想境界,心靈就得到美化。
在這種情況下,教學內容的選擇就尤為重要。一個主題積極、內容健康的音樂作品會影響到學生的道德情操。
如在教唱《國歌》時,《國歌》雄偉,莊嚴磅礴的旋律,給了學生強烈的感召與震撼。從心靈深處不由自主的涌進自豪感,興奮感、激動感正體現了中華民族的美德,使學生的思想受到震撼,心靈得到凈化與升華。
我們要運用豐富多彩的內容,潛移默化的引導學生求真、向善、愛美、讓學生在學習音樂的過程中認識美、了解美,用美好的心靈,美好的`情感去看待這個社會,去與人友好的相處。從小培養學生對美的追求,樹立其追求真善美的信念與決心。
二、在音樂教學中,體驗美,以美怡情,以美怡心。
音樂教育用音響的魅力給人們以美的感受。音樂的旋律在起伏與變幻,抑揚頓挫,迂回曲折,在動與靜,強與弱,快與慢,高于低,緊與松的對比中,展現其獨有的魅力,并激起人們情感的波瀾,充分發揮音樂本身的美,去愉悅學生的情操,陶冶學生的心靈。
如大提琴獨奏曲《天鵝》,描繪了潔白高雅的天鵝在波光粼粼的湖面上悠然漫游的優美形象。舒緩優美的旋律恰是天鵝的吟唱。而鋼琴玲瓏剔透的琴音恰是清澈明亮、波光漣漪的湖面。學生聆聽這輕柔的樂曲,仿佛身臨其境。音響創造了深邃的意境美,激發了學生對美的感受。
音樂有強烈的愉悅作用。人的精神愉快了,就會產生積極的情感并煥發出神采。在音樂教學活動中,要運用多彩的音樂活動,創造多變的情景,培養濃厚的興趣,激發豐富的情感,讓學生在直觀形象的音樂活動中賞心悅目,寓教于樂。
三、積極實踐,表現與創造美,以美律行,以美導行。
音樂是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的自律工具,也是完成德育教育的一個重要途徑。音樂的藝術性與思想融為一體,使德育潛移默化,沁人心脾。如在教唱有關勞動內容的歌曲時,讓美好音樂歌頌勞動,讓勞動來創造美。
音樂教育不在于模仿,更在于學會創造。讓學生在學習音樂活動中去創造美的動作、美的聲音、美的形態、美的旋律、美的世界。讓學生在音樂學習中創造,這就是高層次的實踐。
音樂是靈魂的觸動,思想的融合、希望美的音樂能給學生以美的啟迪,真正做到真善美。提高他們的素養,陶冶他們的情操,培養他們高尚的道德情感與民族精神。我們期待著,也努力著。
《新教育之夢》讀后感 24
品讀朱永新教授的《新教育之夢》,字里行間感覺似有一股甘甜清冽的涓涓細流,我順溪而下展現在我眼前的是無限廣闊、無限美好的教育伊甸園。在這教育的伊甸園里我看到了五個光芒閃耀的花環懸掛在高高的蘋果樹上,它們的名字叫作德、智、體、美、勞。我看到了理想的學校、理想的教師、理想的校長、理想的學生、理想的父母和一片和諧向上的愛的海洋。
在《新教育之夢》一書的序言中,朱永新講述了一個令人震撼的真實故事:一位叫布羅迪的英國退休教師,在布滿塵埃的閣樓上整理舊物時,發現了一疊發黃了的舊練習冊。它們是他50年前31位孩子的習作,作文的題目是《未來我是---》。31個孩子有31個夢想,有想當總統的,有想當馴狗師的,有想當領航員的,有想當王妃的……
那位老師突發奇想:把這些本子重新發到同學們手中,讓他們看看現在的自己是否實現了50年前的夢想。他在報紙上刊登了一則啟事,不久,一封封回信送到了布羅迪的手中,他們中有功成名就的學者、企業家、官員,更多的是平平凡凡的普通人。一年過去了,布羅迪手中只剩下盲童戴維的作文本。他寫在作文本上的夢想是當一名內閣大臣,他認為,在英國歷史上還沒有盲人進入內閣的先例,他要創造歷史。正當布羅迪猜測著各種可能,滿懷遺憾地準備把作文本送進一家私人博物館時,他意外收到英國教育大臣的來信,信中的內容讓他大吃一驚,同時也感動萬分。信中說:那個叫戴維的就是我,感謝您還為我保存著兒時的夢想。不過,我已不需要那個本子,因為從那時起,我的夢想一直就存在我的腦子里,沒有一天放棄過。50年過去了,可以說,我已實現了當初的夢想。
今天,我還想通過這封信告訴我其他的30位同學,只要不讓年輕時美麗的夢想隨歲月飄逝,成功總有一天會出現在你的面前。戴維的行動使朱永新教授獲得啟迪:誰在保持夢想,誰就能夢想成真;誰能不懈地追尋理想,誰就能不斷地實現理想。?
我感到很榮幸,因為我拜讀了朱教授的理想,找到了教育的伊甸園里屬于自己的那棵蘋果樹。因為我也是一名教育工作者,我有權利和責任分享朱教授愛的教育、理想教育的夢想,并用它提醒和改寫自己從今往后的'實踐和追求。因為我也有一顆充滿理想和激情的跳躍的心。如果你要問我的夢想是什么?那就是我愿我的青春永駐蘋果樹下!
教書數年曾經黯然氣餒過,失意灰心過,作一名幼兒教師有什么意義?要替一群孩子梳小辮、擦屁股,穿衣、擦鼻涕,還要教他們知識技能、品德習慣、鍛煉體能,既要接受家長苛刻的好壞評價,還有隨時接受幼兒園領導嚴格周密的檢查,而在外行人看來干得再優秀也只不過是個高級保姆。
曾經有人問我:“你們幼兒園里教師怎么都這么青春啊?那你們老了怎么辦?也和孩子們一起蹦啊?跳啊?想想真滑稽。”我隨口反駁說:“年紀大了就當園長或者后勤領導唄!”其實細思量,哪個幼兒園需要那么多園長,那么多領導啊?我們老了怎么辦?還能不能跳啊蹦的?或許很多幼兒教師曾和我一樣思附過這個問題:我們今天的絢麗到底能保持多久?我們的活潑,我們這份可引以自豪的特殊的童心童稚能保持多久?
今天,我終于在《新教育之夢》一書中找到了追尋已久的答案。朱永新教授告訴我們:“要挖掘你生活中、職業中的內在魅力。”
《新教育之夢》讀后感 25
朱永新的《新教育之夢》是一部充滿激情與理性的教育著作。書中,朱永新以其獨特的教育視角和深刻的教育理解,為我們描繪了一個理想的教育世界。他提出的新教育理念,不僅僅是對傳統教育的反思與批判,更是對未來教育的憧憬與追求。
閱讀《新教育之夢》,我深刻感受到了朱永新對教育理想的執著追求。他提出的“新教育實驗”,以教師的事業發展為起點,旨在幫助教師和學生共同過上一種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這種教育理念,讓我看到了教育的真諦不僅在于知識的傳授,更在于對學生心靈成長的關懷。
書中,朱永新對理想德育、智育、體育、美育等的闡述,讓我對教育有了更全面、更深入的認識。他強調德育的重要性,認為德育應該生活化、具體化,讓學生在實際生活中學會做人、做事。同時,他也注重智育的創新與實踐,鼓勵學生主動探索、獨立思考,培養他們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此外,朱永新在書中還提到了理想教師的'形象。他認為,理想的教師應該是一個胸懷理想、充滿激情和詩意的教師,應該是一個善于合作、具有人格魅力的教師。這些觀點,讓我對自己的教師職業有了更深的思考和定位。我深知,要成為一名優秀的教師,不僅需要扎實的專業知識,更需要良好的師德師風,以及對學生無私的關愛。
《新教育之夢》不僅是一部教育著作,更是一部激發教育人熱情的寶典。它讓我看到了教育的無限可能,也讓我更加堅定了自己的教育理想。我相信,在未來的教育道路上,我會以朱永新的新教育理念和思想為指引,不斷努力,追求更高水平的教育實踐。
《新教育之夢》讀后感 26
閱讀《新教育之夢》,我仿佛進入了一個全新的教育世界。朱永新以其深刻的教育理念和熱情洋溢的文字,向我展示了教育的無限可能和美好愿景。
書中,朱永新強調教育的真正意義在于幫助教師和學生過上一種幸福完整的生活。這讓我對教育有了更深刻的認識。傳統教育中,我們往往只關注學生的學業成績,而忽視了他們的情感需求和全面發展。但《新教育之夢》告訴我,教育應該是一種人性化的過程,它應該關注學生的心靈成長,培養他們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我特別被書中關于理想教師的描述所吸引。朱永新認為,理想的教師應該是一個充滿愛心、智慧和魅力的教師。他們應該具備深厚的專業素養,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用心去理解他們、關愛他們。這樣的'教師形象,讓我深感敬佩,也讓我對自己的教師職業有了更高的追求。
此外,書中還提到了教育的創新與實踐。朱永新鼓勵教師和學生共同參與教育活動,發揮他們的主體性和創造性。這讓我看到了教育的活力與生機,也讓我更加堅定了自己的教育信念。
總的來說,《新教育之夢》是一部讓人深受啟發的教育著作。它讓我看到了教育的無限可能,也讓我更加堅定了自己的教育理想。我相信,在未來的教育道路上,我會以這本書為指引,不斷前行,努力為教育事業貢獻自己的力量。
《新教育之夢》讀后感 27
《新教育之夢》讓我對教育有了全新的認識。朱永新以其獨特的視角和深刻的理解,揭示了教育的真諦與價值。
書中,朱永新強調教育的目的不僅僅是傳授知識,更重要的`是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這讓我深感共鳴。在當今社會,知識更新迅速,只有具備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人,才能在激烈的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因此,教育應該注重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和實踐能力,讓他們在未來的生活中能夠不斷適應和創造。
此外,書中還提到了教育的公平與公正。朱永新認為,每個學生都應該享有平等的教育機會和資源。這讓我看到了教育的社會責任感與使命感。教育不僅僅是個人的事情,更是社會的責任。我們應該努力消除教育中的不平等現象,讓每個學生都能享受到優質的教育資源。
總的來說,《新教育之夢》是一部讓人深思的教育著作。它讓我看到了教育的廣闊天地和無限可能。我相信,在未來的教育實踐中,我會以這本書為榜樣,不斷探索和創新,努力為每一個學生提供更好的教育服務。
《新教育之夢》讀后感 28
《新教育之夢》是一部讓我深受啟發的教育經典。在閱讀這本書的過程中,我仿佛走進了一個充滿智慧與希望的教育世界。朱永新以其深刻的教育理解和獨特的寫作風格,讓我對教育有了更深刻的認識和理解。
書中,朱永新對理想教育的描繪讓我倍感震撼。他提出的“新教育實驗”,旨在通過六大行動途徑,幫助教師和學生共同過上一種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這種教育理念,讓我看到了教育的真正價值所在。它不僅僅關注學生的學業成績,更關注學生的心靈成長和全面發展。
在閱讀過程中,我深受朱永新對理想教師的描述所打動。他認為,理想的教師應該是一個自信、自強、不斷挑戰自我的教師,應該是一個充滿愛心、受學生尊敬的教師。這些觀點,讓我對自己的教師職業有了更深刻的思考和定位。我深知,要成為一名優秀的教師,不僅需要不斷學習和提升自己的專業素養,更需要關注學生的.情感需求,用心去理解他們、關愛他們。
此外,朱永新在書中還提到了理想學生的形象。他認為,理想的學生應該是一個積極主動、勇于探索的學生,應該是一個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學生。這些觀點,讓我對學生的教育有了更全面的認識。我深知,要培養一個優秀的學生,不僅需要注重知識的傳授,更需要注重對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和提升。
《新教育之夢》不僅讓我對教育有了更深刻的認識和理解,更讓我看到了教育的無限可能。我相信,在未來的教育道路上,我會以朱永新的新教育理念和思想為指引,不斷探索和實踐,努力為教育事業貢獻自己的力量。
這兩篇讀后感分別從不同的角度闡述了《新教育之夢》帶給讀者的啟示和思考。無論是對教育理想的追求,還是對教師、學生角色的重新定位,都讓我們看到了教育的無限可能和美好未來。
【《新教育之夢》讀后感】相關文章:
《新教育之夢》讀書筆記范文07-19
《新教育之夢》讀后感范文06-05
新教育之夢讀后感范文01-29
《新教育之夢》讀后感6篇12-21
新教育之夢讀后感4篇06-25
讀《新教育之夢》有感通用08-14
空之夢作文10-07
春之夢作文0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