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生未完成讀后感
這本書看完有段時間了,伴著真空泵隆隆的聲音,現在開始寫讀后感。
作者于娟,女,79年四月生人,復旦大學經濟學博士,執教于復旦大學社會發展與公共政策學院,患乳腺于今年四月份去世。
第一篇序是周國平寫的,他說于娟是個擁有優美個性和聰慧的悟性的可愛女子,結尾處唏噓地感慨蒼天不仁。
扉頁上寫著這樣一個疑問句:我們要用多大的代價,才能認清活著的意義?
是的,這本書記錄了于娟在身體被病魔折磨的不成樣子后,仍然思考著、探尋著活著的意義。于娟及她的家人在面對死亡的時候表現出的堅強讓人敬佩,他們對于彼此的信任更讓人敬佩。正是這樣的信任,成全了于娟,讓她對于活著的認識有了新的高度;也成全了讀者,有機會了解到這些認識,反思自己,反思人生。
感謝于娟,更感謝她的家人。
“每個人出生,都有一個只有媽媽才知道的出生故事。世上人人不一樣,但是所有的媽媽都是拼著自己的性命,有著一命換一命的勇氣生下你的!笨吹竭@段文字是在從家到學校的公交車上,眼淚就在別人奇怪的目光下不管不顧地流下來。媽媽生我的時候陣痛持續了三天多,因為醫生說順產的孩子健康,她就一直堅持到順產。她真的'是拼著自己的性命,有著一命換一命的勇氣才把健康的我帶到這個世界面前。
面對死需要勇氣,面對生同樣需要勇氣,感謝溫暖柔弱的媽媽如此勇敢地給了我生命。
“得了病我才知道,人應該把快樂建立在可持續的長久人生目標上,而不應該只是去看短暫的名利權情。名利權情,沒有一樣是不辛苦的,卻沒有一樣可以帶去。”
“在生死臨界點的時候,你會發現,任何的加班,給自己太多的壓力,買房買車的需求,這些都是浮云,如果有時間,好好陪陪你的孩子,把買車的錢給父母買雙鞋子,不要拼命去換什么大房子,和相愛的人在一起,蝸居也溫暖!
病痛和治療的摧殘沒有讓于娟掉眼淚,而聽到兒子土豆奶聲奶氣唱“世上只有媽媽好,有媽的孩子像個寶”卻淚流滿面,不能自已。
在于娟最后的生命里,有人慷慨的要為她捐骨髓、捐器官;有人說可以第二天飛回來娶她;有人帶著活雞和“巨款”大老遠來看她;也有人要謀財害命、趁火打劫……
死亡像一個放大鏡,讓于娟看清了人性的善惡美丑。死亡也像一個試金石,讓于娟試出了世間最珍貴的東西。
死亡,告訴于娟什么是活著的意義。
感謝于娟的無畏施,讓我們更近距離地探尋活著的意義。
周國平說,“如果于娟能活下來,她的人生一定會和以前不用,更加超脫也更加本真!
是的,如果每個人可以先經歷一場死亡,再開始生活,那么生活一定會更有意義。
至于你信不信,反正我是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