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慣的力量》讀后感
只用了4天,就把這本《原則》中提到的書讀完了。
不得不說,這是一本值得認真精讀的好書:不但根據神經學原理給出了習慣形成的框架,同時還有諸多事例來進行舉證。而全書的最后,給出了《讀者實踐指南》!多么貼心的作者!
關于《習慣的力量》我會找個時間把筆記和摘錄貼上來,今天先聊一下在讀這本書的時候,就一直縈繞在我腦海中的一個問題:愛好是什么?愛好是不是一種習慣?
這是百度給出的解釋,它認為,愛好是對某項活動感興趣。
而維基百科則直接把“愛好”詞條定義為“興趣”,且對時間進行了限制:空閑時間喜歡做的休閑活動。
于是我產生了以下疑問
假如一個職業籃球運動員在休閑時間也喜歡打籃球,籃球算不算他的愛好?把愛好當工作的愛好,應該稱之為什么?
人類休閑時間如果是僅指非工作時間,那我認為全人類的愛好多數是“玩手機”,但這顯然并非是一個原生的興趣點:在智能手機出現之前,玩手機的人顯然比現在要少的多得多,那么為什么nokia時代,“玩手機”算不上一個愛好,而ios安卓時代,“玩手機”已經成為一個愛好了?
無論是百度還是wiki,都把愛好定義為一個結果導向的東西,那么,愛好的原因是什么?
有可能是從眾效應(比如流行打臺球你就去打臺球),有可能是家庭影響(父親喜歡釣魚,從小帶著釣魚),也有可能是天賦帶來的競爭快感(從小就跑的比別人快,喜歡跑步),等等等等…
我認為,愛好這個東西,更精準的定義應該是:人類將時間、精力分配至某項特定活動上的行為。
既然是時間投入,那就該了解時間投入的產出比
時間對每個人都是公平的——每個人的1天都是24小時,為什么一個人的成就可以是另一個人的1000、10000倍?一個很重要的區別在于時間的分配。
首先明確,在對時間進行分配時,什么算收益?
收益,在我看來就是競爭優勢的獲取——富有,使你在大部分社會活動中獲得競爭優勢——跑車、豪宅、精致的服飾;健身,使你獲得體形/健康上的競爭優勢,穿衣服好看,照鏡子美觀。
在你的思想里,這些競爭優勢體現的都是直接的想法:我牛逼、我有錢、我好看、我爽,但實際上你的思想只是神經系統這個硬件發生變化后產生的軟件變化:你健身后照鏡子,眼睛獲取了進化的肌肉影像后,身體分泌多巴胺,讓你產生了自己變得好看的想法。
所以,大多數“不假思索”,都是你的思想在當硬件的奴隸而已。
明白了這個道理,你還認為你的愛好真的是你自己選擇的嗎?
既然達里奧能通過神經學+心理學的方式來探知人類進化的方法,我為什么不行?我就認為愛好是可以自主選擇的,因為愛好就是某種習慣而已。
收益=市場覆蓋率*影響力
如果你曾經玩過網絡游戲《魔獸世界》,就一定知道,buff是一種什么東西,簡單說,buff就是一種狀態提升,而根據職業的不同,能提供的buff類型也不同——有的buff可以讓你提高力量,有的可以提高敏捷;時間上也有所差異:有的可以讓你2小時持續提升,也有的只要他站在你身邊,你就能獲得提升。
愛好的.收益,其實就是一種buff,其帶來的提升也有所差異。下面是我簡略做的一個表格——各項提升(buff)在大眾領域提供的時長覆蓋率。
很好理解吧?每天的24小時,你獲得體形/健康優勢,持續時間為66%至100%(體形16小時,健康24小時);財富每天的24小時都使你獲得優勢;嗓音則在對話產生時帶來優勢,大約12小時;對話不一定全部是交流,因此設定你因此獲得的優勢是6小時。
唱歌、跳舞這些細分技能,在大眾生活中日均時長不到0.1小時,當然,如果你經常晚上出去玩,這個比例大約可以提升到每天2小時甚至更多,但那并非大眾生活。
假如考慮到各個領域的細分愛好可選項目多如牛毛,就更好計算了:玩桌游,大眾日均時間至多0.1小時;吹口琴、毛筆字、鋼筆字……
因此,從時間這個維度來講,覆蓋面越廣的習慣,越能帶來更高的收益。
而習慣的另一個維度,就是影響力:唱歌好雖然用的次數少,但也許在某次聚會上你使人驚鴻一瞥,交上了更多的朋友;雖然目前無紙化辦公普遍,但某次機關領導讓你上傳下達,你的硬筆書法使他注意到你,得到了提升……
所以,我認為習慣的收益,應該是時間覆蓋率*影響力,從而獲得最佳的投入產出比。
顯然,人類的思想追求的更多的是意義;而人類只要有多巴胺和內啡肽就會感覺很爽,在這方面,多巴胺和內啡肽才不在意你所追求的那些“意義”到底是什么鬼東西。
說到這里,肯定有人不爽——似乎什么都要算的清楚,很功利。其實,對你來說,順從自己的內心就好,followyourheart才是最重要的。
【《習慣的力量》讀后感】相關文章:
《習慣的力量》的讀后感08-18
習慣的力量讀后感02-24
《習慣的力量》優秀讀后感11-10
《好習慣的力量》讀后感04-22
習慣的力量讀后感范文12-17
習慣的力量讀后感范例03-14
好習慣的力量讀后感07-19
習慣的力量讀后感作文11-24
習慣的力量讀后感作文0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