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劇院里的幽靈讀后感
1880年,整個巴黎都議論紛紛:“聽說巴黎歌劇院有個幽靈,它長著死人的臉,面色蠟黃,它也沒有鼻子,眼睛是兩個黑洞,丑極了。而且他會殺人。”每個人都驚恐萬分,殊不知這是一場凄美的愛情悲劇。
這個“幽靈”名叫埃里克,因為丑陋,連他的媽媽也不愿看他。他不知道愛的滋味,卻愛上了年輕美麗的女歌唱家克里斯汀。他教她唱歌,為此使原來的歌唱家永遠失聲;他為了看她唱歌,不惜威脅經理;當他得知克里斯汀只愛年輕的貴族子爵烏拉爾,他劫走克里斯汀,并想當著克里斯汀的面殺死烏拉爾,讓她死心。卻因得到她自愿的深情一吻,而放走了兩人,并祝他們幸福,心滿意足而自殺。誰會想到這樣一個悲慘的人竟會是一個才華橫溢的歌唱家、音樂家、建筑家,他用科學知識制造幻境嚇退別人,偽裝自己。
我為克里斯汀美好善良的心靈而贊嘆,為克里斯汀與烏拉爾生死不離的愛情所打動,為埃里克的超人才華所折服,但又為埃里克悲哀。他是這么杰出,卻偏偏有一張丑陋的臉,為此,他從沒感受過愛。正因為這樣,他才會讓人誤認為他是個鬼,不讓人接近,從而少受內心折磨。他以為沒有人愛他,于是嫉恨世俗,仇視一切。但愛最終喚醒了他。愛可以融化一切隔閡。
我不由地想到:《巴黎圣母院》中的敲鐘人奇丑無比,卻擁有一顆美麗的心;《象人》一書中的.梅里克半人半象,被主人展出賺錢,卻仁慈善良;本書的埃里克也是。上天為何不創造完美的東西?為何讓有才有德的人備受折磨?
縱覽古今,隋朝繁榮至極,卻兩代而亡;蘇軾千古奇才,卻連遭貶黜,不得重用,抑抑不得志;神化般的諸葛亮,料事如神,卻鞠躬盡瘁,操勞致死;貝多芬才華絕代,卻耳聾眼瞎,孤獨終生;徐志摩就讀劍橋,成就斐然,但天妒英才,英年早逝;霍金開創科學界的新紀元,卻全身癱瘓,終生禁錮在輪椅上,無法像正常人一樣生活。
種種令人惋惜的人和事,無一個不在向我們證明:我們必須不斷努力,不斷完善自己,使自己更加強大;但我們不必強求自己做到最好,不一定要達到無人能及的成就,做不到最好也不必自責。因為天妒英才,凡事盛極而殞。上天不會讓你獨霸一切,獲得這些必將失去那些。當你達到一定成就后,為了保持一種平衡,在其他方面便擁有的少了。這也是為什么各人有長有短的原因吧。因此,切不可走兩極端,也不可能有完美的存在。
人們或許會為沒有完美存在而惋惜,但反過來想,如果有人真的是完美的,找不到任何瑕疵,我們會喜歡嗎?它到底是人,還是機器?就像現在的美國大片,哪個主角沒有缺點?007都做不到。人們傾向于喜歡有缺陷的人物。不完美意味著有不足的地方,有不足的地方就意味著能改進,能改進就意味著在不斷進步、不斷創新,就會迸發出新生的火花,萬事萬物就能不斷變化,迸發新的生機與活力,世界也因為每個人不斷朝完美進發,而變得更精彩、更熱烈、更美好。
【歌劇院里的幽靈讀后感】相關文章:
《書蟲之歌劇院的幽靈》讀后感11-23
歌劇院的幽靈讀后感(精選5篇)01-10
歌劇院的幽靈讀后感范文(通用5篇)01-10
小幽靈讀后感01-02
幽靈列車讀后感10-25
幽靈列車的讀后感08-27
《幽靈電車》讀后感01-25
《歌劇魅影》讀后感04-28
歌劇奧賽羅讀后感0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