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遭遇美國教育》的讀后感
我看了《遭遇美國教育》這本書,了解到在美國上小學,同一年級的各個班級上課的方式都不一樣。同樣是教美國歷史,有的班級組織看電影,有的組織去博物館,有的班級的作業是讓孩子寫文章,有的則是讓孩子模仿歷史人物進行演說,千奇百怪。學校非常看重孩子們的學習興趣。他們提倡尊重每個孩子的性格、習慣、喜好,鼓勵孩子的一切想像和創造能力。這與我們中國的教育大不一樣,我們中國,從孩子進入學校的第一天起,就把一個公認的標準放置在孩子眼前,讓孩子們死記硬背,千差萬異的孩子都要按照這個標準被剪裁、被馴化。美國教育部門規定,中小學教育中,語文、數學、科學、地理、歷史、外語和藝術七門功課為主課,各學校執行統一的教育大綱,學生畢業時通過考試檢驗學習情況。作為一個國家的教育,他們也是有一個統一的原則標準的。但是,這個統一的教育大綱,實施起來卻又十分靈活。美國并沒有為七門主課編寫全國統一教材,他們的中小學的教材一般都是由專門公司編寫的,市場上同樣一門課程會有各種版本的`教材供學校及教師選擇。這就使學生和教師都贏得了自由的空間:哪種教材更適應孩子的特點,同時也更適合教師的發揮,就去選擇它。
美國中小學的其他輔課更是由各學校甚至教師自行決定其內容、教材和教學方法,課程的原則只有一個:貼近生活,務求實用。美國中小學會為孩子們開設園藝、電腦、駕駛、縫紉、烹飪、木工、機械、攝影、繪畫、樂器等豐富多彩的實用專業課程。這些課程通過對孩子實行各種基礎的技術培訓,提高孩子的動手能力,讓孩子們了解什么是生活,什么是謀生,讓孩子們知道怎么去生活,怎么去謀生的一般知識,也從中激發學生對大千世界、對千行百業的興趣。
美國沒有統一的大學升學考試,學生高中畢業升入大學時只需參加一個“學業能力考試”,這項測驗主要是考核學生的數學和語文水平。在一年中,學生可參加幾次這樣的考試,哪一次的成績最好,就以哪一次的成績為準,從而避免了一考定終身的偶然性。大學在錄取學生時,除了看“學業能力考試”的成績以外,主要看學生平日各學科成績,看學生的品行、興趣愛好、特長、個人自傳、老師推薦信以及參加社區服務的情況,這時他們看重的是一個孩子的全面素質,并不是一次考試的成績。如果美國大學像我們這樣“一考定終身”,美國的中小學教育也不會有現在這種自由開放的景觀了。
【《遭遇美國教育》的讀后感】相關文章:
《遭遇美國教育》讀后感01-10
絕!孔融讓梨遭遇美國孩子12-05
孔融讓梨遭遇美國孩子作文08-23
著作玩的教育在美國讀后感04-26
《素質教育在美國》讀后感01-23
素質教育在美國讀后感11-24
玩的教育在美國的優秀讀后感01-11
《美國的素質教育》讀后感11-10
《童年的遭遇》讀后感0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