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文化概論》讀后感范文
這次要說的是《中國文化概論》這本書,這本書也是我們專業的專業書籍之一,如果作為同等學力的考生,這本書是加試科目之一。此書可以分為三個部分,第一部分是中國文化的總體,它的總體特征、基本精神等。首先要澄清和說明的就是本書的“文化”概念,這個詞是我們人類學和最重要概念了,內涵非常豐富,現如今以有一兩百種關于文化的定義了,所以首先要明晰的就是此書關于文化的定義是如何。廣義來說文化是人類在生產、生活中傳承和實踐著的生活方式、思維習慣、組織方式及其產品。從這個定義來看,文化包括物質產品和精神文化,此書也將文化分為三個方面:物質生產文化、制度行為文化和精神心理文化。但是從本書的論述結構來看,本書的內容其實采用的是更狹義的文化概念,更偏向與泰勒的經典定義:“文化是一個整體,包括知識、信仰、藝術、道德、法律、習俗和任何作為一名社會成員而獲得的能力和習慣的`總和!彼员緯忈尩闹袊幕瞧蛴谝环N思維方式、價值觀、世界觀、信仰、道德觀念等這類精神心理層面。首先說中國傳統社會的特征是:農業自然經濟和血緣宗法制度。然后引申出來中國傳統文化的基本特征是:1、重倫理、倡導道德之上;2、重和諧與融合;3、重實際、追求穩定;4、重理性與人文教養。中國傳統文化的基本精神是:剛健有為、自強不息的精神、人本主義精神、天人合一的精神以及禮制精神。需要解釋或者說是和我原來觀念不一樣的是這里說的中國的人本主義精神,看此書之前我從未將此當作中國傳統文化的特點,中國文化其實更重視集體觀念,但是這里說中國傳統文化發展始終圍繞著人,重人事而輕鬼神,不像西方有個上帝高高在上,也有民貴君輕的政治思想,關注百姓的人倫生活,從這幾方面來看還是說得通的。中國文化的思維方式偏重辯證思維、直覺思維和中和思維,價值取向偏向:1、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積極進。2、以倫理道德為人際關系和社會秩序的紐帶;3、物質和精神關系中的重義輕利;4、尚古傾向和平均主義。
說完總體特征,第二部分是為分論,為本書的主要環節,介紹了中國文化的主要源泉:儒、墨、道、法、兵以及佛家,還有中國古代文學、藝術、史學、審美教育、科技,內容廣泛,其中儒佛道三教合流的精髓也說得不錯。呈各流派相互吸收借鑒的趨勢,古人處不同的境遇或者不同性格的人都可以從中找到自己的歸宿,這代表了不同的人生觀,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追求功名利祿,需要積極進取的時候有儒家,遭遇失敗或者需要退隱山林的時候有道家的清靜無為;思考死亡、望及來生的時候有佛家。
第三部分算是從縱向論述中國傳統文化的發展趨勢以及在這個過程中與西方文化的交流碰撞。其中要說的是中國傳統文化中也有楊朱“不拔一毛”的個人主義,也有主張聽從內心感覺的人文主義,無鬼神的唯物主義等,其實中國文化中各種觀點和見解很多,只是以儒釋道為代表的觀念成為了中國文化的總體特征了而已。然后中西文化的比較中也有很多精彩的地方,如自然觀方面:中國文化主張天人合一、人與自然和諧相處就好了,順應自然,但這也導致了人與自然主客部分混為一體,從而缺乏探索自然、改造自然的動力;西方文化更偏向對自然的征服,自然與人類,主體與客體的區別,所以更容易發展起來科學精神。但在過度利用和改造自然的今天,天人合一的和諧思想又散發出了它的價值,這也是中西文化相互借鑒的價值。然后在思維方式上,中國文化更為強調“執兩用中”的中庸思想,這給中國人帶來了人與物、人與自然交融和諧的境界,但也由于缺乏兩極對立的思想,不走極端,導致了對罪惡感與災難的感悟認識不如西方深切,對美、善、光明的追求不如歐洲人執著。中國文學也悲情不深,寂寞感不強,悲劇都常以“大團圓”式結尾,詩歌樂章也少有突破平衡、悲喜雙用的結局。西方兩極對立帶給我們的是無窮進展、執著追求的精神,但也有其弊端,所以中西文化的交流融合也更顯其價值。
看教材書籍就是內容豐富,觀點非常繁多,因為它本來就是濃縮的文章和觀點了,確實也不能在這區區一兩千字就能詳盡其妙處,只能盡量著其精彩之處以及新觀點而論之。
【《中國文化概論》讀后感】相關文章:
中國文化概論讀書筆記10-04
中國文化概論心得體會05-10
中國文化概論學習心得三篇08-21
武當文化概論讀后感04-03
《清代學術概論》讀后感07-29
中國文化讀后感04-04
《中國文化》的讀后感03-14
藝術概論讀后感500字12-03
《美學概論》讀后感想700字0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