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要有光》讀后感范文
戊戌年六月十五那一天,收到了張敏老師的教育教學論文集《語文要有光》。
拿到書后,我便迫不及待地翻閱起來。底封上有這樣一段話讓我回味綿長:寂寞的書齋里,一個教師,只有心里守得住寧靜,手中高舉溫暖的火炬,肩上永扛育人的重責,才會真正安心于閱讀、思考和表達;而這樣的生活,本身就是一場抵達詩意的旅行。的確是這樣,在這個浮躁的時代,教師職業清貧,能像張老師這樣靜下心來讀書、寫作,潛心教育的人甚少。
這本書設計獨特,正面是不斷延伸趨向遠方的三盞路燈,以及豎排的書名,白底紅色的“光”字在路燈的盡頭特別醒目。我想,張老師的寓意大概是:語文老師應該是孩子心中的一盞明燈,在迷茫的時候溫暖孩子一路前行。因為,一個教師只有自帶光芒,才能讓孩子行穩致遠。
該 書以肖培東老師的《人生四十始悟語文》作為代序,培東老師在文中講述了自己從平凡走向卓越,一路成長的故事。語言唯美,寓意深遠,耐人尋味!“感謝語文,給歲月以絢爛美麗。感謝歲月,給語文以清澈深遠。年逾不惑,方悟語文,是人生幸事。”文尾的這一句話讓我明白,一個語文老師在任何時候成長都不遲。
張老師正是懂得這一點,在經歷了迷茫與陣痛后,仍堅持每天讀書寫作。于是,他開始野蠻生長,自帶光華,經年累積,結集《語文要有光》。本書共有四輯,分別為“讀書,行走的方式”、“課堂,生命的樂章” 、“理論是灰色的”、“以站立的姿態做教育”。張老師在這四輯內容里用文字表達自身對教育的理解和看法,見解中肯獨特,不少文章還發表在《中學語文教學參考》《語文學習》等業內主流期刊上。
張老師這本書內容豐富,既有閱讀教育教學專著的思考與感想,又有游歷交友式的教學交往;既有靈動的課堂實例,又有日常教育的零碎思考;既有考前對學子的談話,又有閱卷后對高考的反思。可以說,這是一本理論結合實踐的書,是一本接地氣的自我行走記錄集。細讀書中的文字,隨處可以感受到張老師執著的教育追求和深沉的教育情懷。他愛生如子,每年高考前都有一段深情囑咐的寄語;他勤奮好學,日日研讀教育專著,時時思索教學疑難;他積極向上,不斷追求卓越,常年堅持教育行走,丈量教育天地,迷戀思想風景。他雖然身處農村普通中學,但從未放棄一個孩子,用心呵護一顆顆青春年少的心,期待他們長成一棵棵挺拔的`樹。
張老師一路行走,一路收獲,但他時刻不忘真誠的自我反省。他這樣說,“一個教師,如果留一只眼睛看自己,便會發現更多的東西,便會審視自己……”的確,我們教師只有時常反省自己,找出不足之處,才能更好地提升自身素養。在日常教學中,不少人常常感到迷茫,停下思考的時候甚少,有時不知所措,在茫茫人海中奔波,忘了初心。可是張老師是一個善于思考的人,他始終懷揣初心,常常探求課堂教學如何高效,思考教育怎樣才算美好,時時檢視自己以及自己的教育行為,以期給學生精神上的滋養,讓他們成長為一個個大寫的人。
認識張老師是在讀寫大隊第一次年會上。他在年會上富有激情的發言,贏得參會老師熱烈的掌聲。他談吐儒雅,謙遜有禮,口才絕佳,文采飛揚。雖然我們相處的時間短暫,但共同走在朝圣的路上,芬芳迷人,收獲滿滿!
張敏老師說:“作為一名語文老師,優雅而美麗的教育者都應當成為光之源,照亮學習者行走之路,溫暖他們成長的旅途。”讀《語文要有光》,誠如斯言。
【《語文要有光》讀后感】相關文章:
《語文要有光》讀后感12-31
要有光散文12-14
要有光的雜文隨筆12-24
語文新課標讀后感12-29
心中的語文讀后感07-04
《語文》讀后感范文07-08
《兒童的語文》讀后感10-26
《詩意語文》讀后感08-24
語文邊城讀后感0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