遲到的間隔年讀后感優秀范文
第一篇:《遲到的間隔年》讀書筆記
自己讀完這本書已經很長時間了,本來打算寫篇心得的,可是由于各種原因自己到現在才能發表出來。首先是當初讀完的時候自己所謂的沒有時間,而后自己寫完之后手機崩潰了。我想大概是想讓我再次重溫一下這本書,讓自己有不同的心得吧。
在書的封面上面寫著這樣的一句話:用一年的時間去遠足,世界沒變,我變了。這句話雖然不長但是他即激勵著我們這群有著遠足想法的人去行動,同時也讓我想到了我們現在所處的環境當中我們也在變著,只不過這個變是在無形中的,我們當中的一些人正在變得社會化,而漸漸的迷失了自我。
看著東子的行程路線,覺得他真的很牛本,對于這么長的時間、路線來說一本書絕不能完全的將其展示出來,但是這其中的一些話還是值得我們去思考的。而更深層次的感悟只有我們真正的踏上旅途我們才能體會到。
看著東子姐姐寫的序,雖然忘記了上面具體的內容,但是還是能感受到其中的那份姐弟之情。雖然每個姐姐表達的方式不同,但是有個姐姐真的很幸福。
salina的:Wedon‘tneedyourhelp,butyouneedtobehere.似乎道出了慈善的真正意義:慈善不是單方面的,慈善應該是再給別人幫助的時候自己也得到了提高,當然這個提高并不是給你的一個慈善證什么的,而是自己的心靈得到了凈化、提高。我想慈善就是應該這樣才是真正意義的慈善。
曼谷街頭那只雖然腿殘,但是有人給安裝上了“義肢”、貓狗的那份和諧、化緣的僧旅......這些都折射著這里的和諧。在仁愛之家的第二條不成文的規定上面所說的不許給病人任何特殊的照顧,以免引起他人的嫉妒。這一條跟老子的無為而治一樣。那個雙目失明的男孩對東子的信任更是讓人深有感觸。
對于東子的遠足的探索中,其中有對信仰的描述,在其中的一句話是:連我自己都欺騙的時候,沒人能幫的了我,可是就是有好多的人明天都在做一件事,那就是欺騙自己,我們可以問下自己,今天你欺騙自己了嗎?對于信仰的問題,東子認為所謂的神之類的東西是我們心理脆弱的時候需要一個祈禱的對象而已。我也是無神論者,我也相信我們人生中的大部分事情只要我們去努力就一定能夠實現。要是沒成功的話,就是自己努力不夠。當然,我們努力并不是一味的用蠻力,而是應該思想與行動的共同努力。
現在的感觸就是這么深了,或許下次再重新讀的時候會有新的心得,F在似乎有點明白那句話了:我們必不可以停止探索,而一切探索的盡頭便是我們重回起點,并且對起點有初次般的了解。
第二篇:
昨天在回家的地鐵上看完了最后一章,合上書,思緒良多。
相比較石田裕輔《不去會死》里在輕松詼諧談笑風生中經歷的人生滄桑世事萬千,孫東純在這個書里經過13個月經歷6個國家體驗到一切卻更讓我沉思和感同身受。東東不是在旅游,不是“游”,而是體驗、感受、親歷以及融入當地的一切,并且經歷了諸多的波折,與當地的人打交道,在經歷中找尋他自己要在間隔年里找尋的東西。最后他心態改變了,重回正常人生活后價值觀、世界觀都有所改變,并且他在這個過程中找到了自己的真愛。結局是很完滿的。但是并不是每個人都這樣圓滿不是么?像他遇到的那個Norriko,旅行了13年依舊在行走,而且說在旅行中永遠找不到答案;像家寶,這個皈依了上帝的女孩子也一直在行走,并且繼續行走;還有他在西藏遇到的幾個人,那個滿口宣揚“儒家思想”,但卻在一次喝酒后失聲痛哭說對不住父母親的男子……每個人都在尋找,都試圖在旅行中尋找讓自己內心平靜并可以執著追求的東西,只是很多人不像東東這樣幸福,對于他已經是完成式,而對于其他很多人這是個“ing”,而且不知道何時何日可以完成,可以讓自己的人生完滿。
對于大多數人,每日吃飯上班,下班睡覺,攢錢買車買樓,結婚生子,平平淡淡直到生老病死,這才是正常人眼中正常的生活軌跡。就像東東遇到的那個一直在巴基斯坦和伊朗做玉石生意的中國中年男人。找到又如何?找不到又如何?不如就隨了大眾,平淡正常的生活一輩子。這種不追求也是一種態度。怕的就是在兩種之間。就像那眾多旅人,就像我。
當工作穩定,婚姻穩定,親人朋友都穩定了的時候,內心反而是最不穩定的時候。這就是自己想要的生活么?這就是我想要的愛人么?這就是我這一輩子要追求的東西么?如果不是,那我要的是什么樣的生活?我這一生該如何走下去?在哪里繼續?追求什么?……
迷茫的人更想找尋,于是這世界多了很多旅人,多了很多佛教徒、道教徒、基督徒。藉著行走、找尋或者祈禱來達到內心的平靜。
也是我現在的狀態,即將開始我的信仰,亦或不久之后也即將踏上我找尋的旅程。
因為我不是那個中國商人,我也是和家寶、亞瞳一樣的人,并且我也希望像東東一樣幸運。
第三篇:遲到,但終究還是到了
你有迷離的失落嗎
你有掙脫的欲望嗎
你有遠走的夢想嗎
一直保持著激動的心情看完《遲到的間隔年》
感慨那么多眼淚那么多喜悅那么多欣慰那么多
一個人一個背包一張銀行卡就這樣即刻啟程
我想說這是我一直想要體驗的生活方式在未來的日子
因為在當下我感受不到亂世浮華間那種浩茫的大氣
因為在當下我體會不到燈紅酒綠間那種純凈的唯美
在路上我可以找尋陌生世界里更真的自己
在路上我可以碰見陌生世界里更多的感動
在路上我可以會面陌生世界里更純的友誼
我這么這么期待著自己的某一天也能夠那樣地走在路上
書中東東在印度做義工的那段曾讓我因為他有這樣的經歷而激動萬分
在“垂死之家”他感受著生命的如此輕薄的重量讓我之為撼然
因為對生命的辯證我一直保持著自己的看法
我開始對印度有著極度的向往雖然不僅僅是源于這本書
在印度這樣的國家我想要去感受宗教的力量
因為在我生命中一直未曾有過強烈的宗教思想沖撞
第四篇:
最近,一個小學同學和我分享了“間隔年”的概念!伴g隔年”的`概念是從國外發展起來的。摘自百度百科上的概念
間隔年(GapYear)是西方社會通過近代世界青年旅行方式變遷總結出來的概念,是西方國家的青年在升學或者畢業之后工作之前,做一次長期的旅行,讓學生在步入社會之前體驗與自己生活的社會環境不同的生活方式。期間,學生在離開自己國家旅行,通常也適當做一些與自己專業相關的工作或者一些非政府組織的志愿者工作,他們相信,這樣可以培養學生的國際觀念和積極的人生態度,學習生存技能,增進學生的自我了解,從而讓他們找到自己真正想要的工作或者找到更好的工作,以一種“間隔”當前社會生活的方式,達到更好地融入當前社會的目的。
因為以前看過一部電視劇《天涯俠醫》,突然一股強烈的興趣涌上心頭。然后就使勁去找相關的資料,后來看到了《遲到的間隔年》一書,一口氣就把它讀完了。書像是一本游記,但讀著更像是一本哲學書。因為讀的過程中,除了跟著作者體驗那特殊的旅行生活,更多的會讓你反思自己,反思生活。
羨慕作者放棄美好工作和生活的勇氣,羨慕作者追求理想的堅定信念,羨慕作者一路上的傳奇際遇。讀完最大的感慨就是羨慕。這樣反思自己,羨慕別人就是自己做不到的或者不敢去做的事情。
有時,我們也應該會有出去流浪的念頭。但是思來想去,更多的是被現實,不!應該說是被自己打敗了。我們總是考慮的太多,意志不夠堅定,借口總是會有的。不敢去冒險,不敢去放棄,所以我的生活始終風平浪靜,感覺不到生命的意義,感覺不到生活的樂趣。
體驗著作者那一幕幕的挫折和艱險,總是在內心深處責問自己是否也能做到。做不到就一遍一遍的給自己找理由開脫,感覺自己是個懦夫。
希望能有個多彩的人生,卻又不敢去嘗試;希望自己能有個美好的明天,卻又不愿意去努力。人們的抱怨應該就是這樣產生的吧。
“遲到的間隔年”,只要勇敢的用心的去做,我相信,我們的間隔年應該都不會算晚。少一點抱怨,多一點反思;少一點羨慕,多一點行動,相信我們會無怨無悔。
祝福作者,祝福有行動的人
第五篇:為青春尋找一個遲到的答案_讀了《遲到的間隔年》有感
從很小的時候開始,我們就對這未知的世界充滿了好奇心。我們的多數提問,在課堂上一一得到了解答;可有一些提問,卻是沒有標準答案的開放題。有的人得不到解答便漸漸把它拋之腦后,還有些人一直難以釋懷,把它變成了對自己、對人生的心靈叩問,始終嘗試解答,等待著一個柳暗花明的徹悟。
在語文老師的推薦下,我翻開了《遲到的間隔年》。這本書的作者東東,就是這樣一個始終懷揣疑問的孩子。在工作了一年多后,他請了3個月的假,就這樣踏上了他的心靈之旅。這個在姐姐眼里從小就愛提問的孩子,在青春的尾巴上,又倔犟了一次。
看著身邊的同學、同事忙忙碌碌地生活,各自圍繞著不同的球心轉動,他遲疑、迷茫。香車美人、燈紅酒綠,這些是自己最終的幸福嗎?
“我不是為了摒棄大眾的生活,更不是在崇尚另類,我只是一個簡簡單單地準備出去尋找一些什么的人!遍g隔年,原是一些歐美學生在升學后的一次體驗社會的旅行。而對于東東來說,這個間隔年是遲到了的,也是必須的。
從3個月到10個月,足跡輾轉泰國、印度、巴基斯坦到尼泊爾、西藏,在路上他以義工的身份幫助當地人民,最終邂逅了自己的真愛_日本女孩沙彌香。在印度,他遇見一個又一個熱情的來自世界各地的義工,分文不取地照顧那里的病人。在巴基斯坦,他遇見頹廢的法國青年,卻對心中的上帝有著清楚的印象;在西藏,他遇見善良的邊巴
只為尋找一個信仰、一個答案,卻收獲了那么多意想不到的財富。在路上學習愛與理解,收獲感動。一路走,一路困惑,卻漸漸地不再執迷自己所尋找的純粹的答案。
人生的意義,生命的真諦,這些問題或許太難解答,也太過抽象。但在這一次次抽象的思考背后,卻有一個正日臻成熟的生命之果。隨著百轉千回的體驗和一次次洗禮,我們看這個世界的視角也正在慢慢擴展。
“我在間隔年的路上學習了愛,而在我接下來的人生旅程中,我要將這份愛,帶給我的妻子,我的家人,我的身邊朋友。”我開始想象作者寫下這段話時,一筆一畫的認真和嘴角淡淡的微笑。
特立獨行的東東與《麥田里的守望者》里那個戴著鴨舌帽的罵罵咧咧的霍爾頓似乎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霍爾頓是作家塞林格筆下的叛逆少年,也曾游離于成人世界的大門外。他也是那樣純粹,懷揣著一望無際的麥田夢。他也曾迷茫,逃學的他過了一段“瘋狂”的間隔期。最終的結局雖然也是繞了個圈,又回到了日常生活的軌道中,但這期間有過掙扎,有過妥協,更有頓悟,都在為破繭成蝶積蓄著力量。他的青春所承載的重量非同一般。
東東和霍爾頓,不是他們的特立獨行,而是這種直面人生困惑的勇氣,讓我肅然起敬。
也許,現在的我們不可能奢侈到擁有一個間隔年的時光,間隔月、間隔日也難以實現?晌覀冃枰@樣一個時間,可以靜靜地沉淀自我,反觀自身,讓你的靈魂跟上匆忙的腳步。
要怎樣去生活?一疊疊作業無從解答。唯有思索可以讓心靈明澈。
思索,就像是東東筆下的旅行一樣,它會讓你多了選擇,甚至更加迷茫,但完全值得。
如果旅行是催人在路上思索,那思索則是在心靈上的一次旅行。
第六篇:
看完了作者圖文并茂的著作,文字雖平淡無奇,確久久不能平靜……
我也是個喜歡旅行的人,生活在城市中,人會有一種惰性,一種不想再去追求生活以外的東西的惰性。有時候是為了尋找,有時候是為了逃避。人們都會覺得自已按步就班的生活很窒息,行走只是在尋求一種慰藉,一種出去見識世界,一種嘗試不一樣的生活和文化,一種新鮮感,一種反叛的心態。而作者是代表另一種群體,去尋找一個答案,辭去一份不錯的工作,遠離家去,從泰國到印度,去了6個國家,花了13個月,做過義工,經歷過生死的考驗……
作者用心走了13個月,書中記錄的不是游山玩水,不是異域趣聞,而是靈魂的洗滌,精神的砥礪。
作者真實的用心地通過旅行思索生命和人生的寫照。有幾名話很值得思考。
作者說:“旅行以及義工等等都不是為了逃避現實,而是為了更好地面對!
Nirriko說:“旅行是尋找不到答案的,它只會讓你多了選擇,甚至更加迷茫,但完全值得”
第七篇:
08年,一個名為《遲到的間隔年》的帖子在磨房、天涯等論壇大熱,兩年后,它出了書,直接推動了“間隔年”概念在網上走紅。有人追隨作者孫東純的足跡,也踏上了異國旅途,而且豪情萬丈,“時間不是問題!學生有假期,我們有五一、有國慶、有春節,沒有了我們有年假,沒有年假了我們提要求,老板不同意我們辭職。金錢不是問題!在路上,一切的開支并沒有我們想像中昂貴,只要你有節省的決心和執行的勇氣,甚至,沒有錢也可以上路。”當然,也有人有心無力,只能臨淵羨魚,為自己未曾擁有過的間隔年黯然神傷。
間隔年是英語GapYear的音譯,本來是指學生畢業之后先不忙著找固定工作,而是做一次為期一年的長途旅行,途中以打零工、做志愿者等等方式換取食宿。在被社會塑造成螺絲釘之前,先把自己從熟悉的環境中移植到別處,感受不同的背景,不同的文化,不同的生活方式,也重新發現自己。
孫東純的間隔年,是在畢業兩年之后。他這時已經在廣州謀了一份不錯的工作,每天對著電腦上班,工作強度不算大,上司為人很好,收入尚佳,在單位得到重用,周末跟朋友兜風爬山吃飯唱K,回家彈吉他聽音樂看碟上網……多么安定滋潤的狀態。但他想去旅行兼做義工。于是他請了3個月的假,帶著一張存有21000元人民幣的國際銀行卡,出發了。
因為許多始料未及,3個月的假期變成了13個月的長途旅行,辭職也成為必然。走過了泰國、老撾、緬甸、印度、巴基斯坦和尼泊爾。他沒多少錢,沒什么規劃,一點小計劃也總是被突發狀況改變,走一步看一步,邊走邊懷疑這場旅行有何意義。這懷疑與追問幾乎貫穿他的整個間隔年。大部分時間,他樂于孤身上路。
為了省錢,有時候過得像苦行僧,住便宜的多人間,或者借助在別人家里。旁人這樣描述他,“他亂發披肩,胡須垂胸,身著一件骯臟的T恤衫,還扛著遲到的間隔年讀書筆記 一把吉他!”那是因為在印度被小偷光顧過,警察抓到小偷的時候,錢已經被小偷買了吉他,要不回錢來,他也就只好帶著吉他上路。
旅途中,欣賞自然風光、旅游名勝,都不是最重要的。在泰國泰姬陵,他甚至因為票價太高根本沒有進去。這會讓大多數旅游者憤憤吧:浪費資源,都到了門口還不進去,這算什么旅游。
本來就不是旅游,是旅行。逃離喧囂,尋找意義。
在恒河邊上,這個80后的年輕人終于肯定了自己的間隔年是有意義的,“雖然放棄了很多東西,身上的錢已經少得可憐,可是比起在廣州工作有收入時大吃大喝的日子,我此刻的心情卻踏實平靜許多。”
旅途中,他遇到各種各樣的人。讓人印象最深的是3個女人。
第一個,是跟孫東純一起在特蕾莎修女創辦的“仁愛之家”當義工的日本女孩沙彌香,間隔年結束的時候,女孩成了他的妻子。
第二位,是個修女。那是孫東純參加義工面試時,一直微笑的修女收起了笑容,問他最后一個問題:“whydoyoucomehere?”他很坦然地回答“Iwannahelppeople”,修女卻笑了,對他說:“wedon’tneedyourhelp,butyouneedtobehere.”
別給自己貼金了。你不是為了幫助別人而來,是為了自我救贖。需要幫助的不是別人,恰恰是你自己。
第三位,是已經旅行了15年的老驢友,日本的女人Norriko。15年間只回過日本三次,每次不超過一個月。她熱愛的是老撾北部臨近越南一個在旅游指南上都找不到的村莊,那里的農民依然用水牛農耕勞作,過著與世隔絕的生活。對于人生的問題,這個看似柔弱的女人說:旅行是尋找不到答案的,它只會讓你多了選擇,甚至更加迷茫,但完全值得。
旅行歸來的孫東純的確多了選擇。他沒有回到廣州謀生,而是去了日本靜岡縣的一個海濱小城,跟新婚妻子沙彌香一起生活。職業是在一家語言機構擔任中文老師,也為國內的一些雜志撰稿。
他的旅行本來很容易被常識質疑:辭職旅行13個月,除了徒耗時間和金錢,有什么明顯用處和收益嗎?辭職去讀MBA充電,就是常識中“很有用”的選項,而辭職去旅行?會被指責說“不成熟”,“不現實”,“不負責任”。
孫東純的美滿結局解決了這個問題,皆大歡喜。讓在路上的人,和不想上路的人,都覺得對人生有了一個說得過去的交代。這也許正是出版商看中他的原因。歸來的他是以成功者的姿態出現的:暢銷書作者、尋找到愛情的旅行者……
這完美結局雖是事實,但卻像個容易誤導旁人的美麗謊言。因為對于大多數旅行者來說,旅行也許一無所獲,沒有人找你出書,也沒有遇到志同道合的愛情。孫東純問那些羨慕他的“成功”而開始間隔年的網友:如果我現在依然單身、混在廣州,和以前一樣為工作、生活、汽車和房子勞累奔波并且前途毫無起色,是否還有人樂意為了“青春無悔”而出行呢?
間隔年是一次連根拔起的移植,結果會有三個:一是找到新的土壤,健康成長;二是找不到歸屬,最終還是回到出發的地方,回到初始狀態;更有第三種,找不到也回不去,像沙漠中隨風滾動的草,在新與舊之間進退失據,更加迷茫。
不過,就像Norriko說的,比起懵懵懂懂的篤定,這份迷茫完全值得。
【遲到的間隔年讀后感優秀】相關文章:
間隔年隨筆02-08
間隔的近義詞04-06
用間隔造句12-23
《間隔排列》說課稿08-30
間隔閱讀答案10-26
間隔排列教學反思06-02
間隔排列說課稿范文07-12
間隔排列的教學反思07-05
《間隔排列》教學反思0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