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出門讀后感七篇
【篇一:第一次出門讀后感】
小說一開篇,就如同一個夢的開始。突如其來,一個夢境、一個隨著起伏的海浪漂流的旅途開始了。似乎都沒怎么準備好,路就已經迫不及待地在腳下延伸。
遠行的意義有很多,其中一條便是“百聞不如一見”,于是作者寫道:“我在路上遇到不少人,可他們都不知道前面是何處,前面是否有旅店。他們都這樣告訴我:‘你走過去看吧。’我覺得他們說的太好了,我確實是在走過去看”。
“公路高低起伏,那高處總在誘-惑我,誘-惑我沒命地奔上去看旅店,可每次都只看到另一個高處,中間是一個令人沮喪的弧度。”多么富有哲理的話埃“我”似乎有點像希臘神話里終年推著巨石上山的西西弗斯,每次接近山頂,巨石都會因為他的體力不支而重新回到山腳。人生總是陷在這種荒謬的永無止境的追求之中,一直到最后一刻。這仿佛是這個夢里對現實最忠實的折射。
然后那輛汽車就出現了,像任何夢一樣,總有些東西會莫名其妙地闖進來。同時進入視線的還有那個把頭塞在車頭里屁股上長著晚霞的司機。從此,更加夢囈般的情節和古怪的行為接二連三地發生了。
那司機先是粗暴地對那少年說滾開,即使他抽了他的煙。可少年據理力爭上了車后,他的態度又來了個180度大轉變。先是一直笑嘻嘻地十分友好的看著他,再是熱心地請他吃蘋果。他們竟然成為了好得不能再好的朋友。當汽車拋錨的時候,修不好車的司機在馬路中央做起了廣播操,而且認認真真一節不落。做完又繞著汽車小跑起來。后來有人來搶蘋果,任少年怎么叫喊司機都好像聽不見,還在悠哉游哉的散步。少年的鼻子被打得掛在了臉上,司機只會在遠處哈哈大笑。最后,司機抱著少年的背包上了最后一輛拖拉機,還是哈哈大笑,最后揚長而去,消失在山坡盡頭。
這樣的結局實在太荒謬了。如果說前面都是作者設下的謎團或懸念的話,最后總會把真-相和盤托出吧。可是我們失望了,結局里除了恐怖的笑聲沒有別的,或許它還稱不上是個結局,只是一個夢的尾聲,徹頭徹尾充滿著謎團和懸念。即使醒來,也無法將它們一一解開。且這樣的無謂的探索也只會是徒勞。每個人都可能有一種答案。
離奇和詭異的情節把一切都置身于了一個異樣且獨立的空間,然而它還是有一定邏輯和條理的──少年最后終于還是找到了旅店,也是他的精神家園──那輛破爛而疲憊的汽車。他會覺得它的心還是暖和的,也就意味著少年的心也還是暖和的,沒有因為遭遇了暴-力和拋棄而自暴自棄。我們也多多少少得到了一些安慰──不是一切都變得荒誕了,變得令人失望了。
【篇二:第一次出門讀后感】
長這么大爸媽還沒單獨讓我出過門呢,我一提他們不是怕我丟了,就是怕我被壞人騙了或者其他的什么理由來阻止我,因此在學校每當同學們談論他們到哪里哪里去玩,我都沉默不語實在是不好意思說我沒有單獨出過門。于是這個禮拜我跟爸媽提出了要獨自去新街口的要求,他們想了想最后答應了我,晚上睡在床上我美美地想著第二天去新街口的計劃:看場電影,吃點美食然后再逛逛地下鐵里的小攤點。
星期六一大早,我就起床了,在媽媽的左叮嚀右囑咐的聲音中我迫不及待地出了門,一個人出門,春風暖暖地,真自由啊!到了新街口,我就直奔電影院,選了一部看起來名字不錯的電影,可準備買票的時候,我竟然不好意思去買票了,在售票窗口猶豫了半天壯起膽子去買的時候,忽然想起來以前跟媽媽來看電影的時候,好像聽媽媽說學生看電影可以購買學生票,可售票員會賣給我嗎?我該怎么說呢?我的心里當時好像有兩個小人在嘀咕著,一個說就直接跟售票員說買學生票唄,另一個說,如果售票員不賣給我學生票多難堪啊?又猶豫了半天我“一跺腳,一咬牙”走到售票窗口害羞地說:買學生票,售票員姐姐看了我一眼,賣給了我一張學生票,我抱著一袋爆米花走進了電影廳。
看完了電影,我的肚子開始提意見了,那就去新百負一層的美食城吧,好像那里有很多好吃的,我左轉右轉來到了美食城,天哪?怎么那么多人啊?以前跟媽媽一起來的時候我好像沒感覺啊。看著熱鬧非凡,人滿為患的餐廳,我有點不知所措,茫然地東張西望,最后決定那就一家家看吧,小火鍋?不喜歡,不選;KFC?平時吃多太多了,pass;小吃?在新街口我才不想吃小吃呢,小吃要在夫子廟吃有感覺;味千拉面?不錯,就是它了,可剛興沖沖地走到餐廳門口就聽服務員說要等半個小時。唉,吃頓飯怎么就那么難呢?以前跟媽媽出來,我可只要帶張嘴就行了啊。我在心里禱告著,快點讓我找到餐廳吧。總算找到了一家叫吉百士的餐廳既合我的口味又有空位子,點了一份蛋包飯,雖然疲勞但經過自己努力得來的,我還是很有成就感。
飯吃完了,想逛逛地下鐵的小攤,可雙休日的新街口人實在是太多,我的腳也不愿再吃走路的苦,還是打道回府吧。回到家,媽媽左看看我右看看我,左一遍右一遍不停地問我在外有沒有碰到什么困難,我很自豪很有成就感地說你看我不是很安全完整地回家了嘛。下次我還要自己出門,你們不要不放心了,以后再出門我還可以給你們帶路呢。
【篇三:第一次出門讀后感作文】
你第一次獨自出門是什么感受?是興奮?是驚慌?還是有了一種長大了的自豪感?文章《出門》就向我們講述了女生凌子在十五歲生日時獨自出門的故事。
主人公凌子是一位十五歲的女生,她決定在自己生日時去溫泉(公園),在更衣室的鏡子中,她看見了自己,猛然有了一種長大了的自豪感,在教會小女孩游泳后,這種感覺更強烈了,然而接下的事卻讓她陷入了迷茫之中,使她很矛盾。作者用細膩的心理描寫與語言描寫寫出了女生凌子第一次出門時的緊張,興奮,迷茫,矛盾,從而寫出了凌子的成長歷程。
看著女生凌子第一次出門的故事,我不由的推開了記憶的大門,回憶起兒時第一次穿馬路的故事。
那時,我才七歲,還在讀一年級,那天早晨,奶奶正巧有事出門了,我只能自己獨自去上學,從家到學校需要穿過一條馬路,想著想著,我的心中便多了幾分不安。走里許久,我才來到了斑馬線旁,望著一輛輛疾馳而過的汽車,我的心“砰砰”直跳,腿似乎被抽空了所有力量,再也抬不起來了,就這樣,我在馬路邊站了好久,還是沒有邁出那第一步,時間在一分一秒的流逝,眼看就快要遲到了,我在心里默默的對自己說:加油,你一定可以的!終于,我小心翼翼的邁出了那第一步!接下來的路似乎就不那么困難了,我穿過了馬路,回憶起剛才的.那一幕幕,我不禁松了一口氣,穿馬路這件在普通人眼里看來只要一兩分鐘的事,在我心里卻好比一個世紀那么漫長,然而,在穿過馬路后,我心里更多的是一種自豪感,我長大了!當時年幼的我還不知道,當我在斑馬線旁邁出那第一步時,我在成長旅途中就邁出了一大步。
我們每個人都會長大,在成長中,我們總會像文中主人公凌子或我一樣邁出自己的第一步,這時候,興奮,緊張,不安,迷茫,矛盾便會一齊涌上心頭,你或許會有點不知所措。但我相信,在無數次迷茫,矛盾之后,你一定會變得堅強,勇敢。如果,你的第一步是在顫抖中邁出的,那么,你以后的步伐一定會越來越堅定。
在迷茫中醒悟,在不安中堅強。
【篇四:第一次出門讀后感】
第一次獨立出門遠行,其實也就是從家庭中獨立出來,獨自生活。年輕人對事物充滿了好奇,對他人充滿了信任,認為世界是美好的,可事實并不是這樣。
作者這樣寫并沒有什么特殊的意義,我認為只是在陳述一種狀態。被教育成看到一篇文章就要解構來解構去的我們,讀有些文章就會下意識地去對號入座。有很多時候寫作只是為了訴說,之所以用卡車,司機,蘋果,拖拉機,鄉下人這些大家司空見慣的東西來寫就是為了讓人有代入感,很容易就聯想到自己十八歲時的情景(也可以說是年輕時候的情景)年輕的時候總會受傷,總會受騙,付出也許不會得到回報。但我們還是無所畏懼只要有一片可以睡覺的地方就會感到溫暖。
它引起了我們的共鳴,小說自始至終充滿了種種不確定的、令人難以捉摸的情境,而它所描述的一切又是邏輯、準確無誤的。它用多種可能性瓦解了故事本身的意義,讓人感受到夢一樣的美麗。
文章中的少年遠行時的一切都是單層的,如果我們活在一個多層的世界?逛城堡般的大型商場,到最后總會落得頭暈眼花,仿佛誤入了吸血鬼的迷宮,在自動扶梯上戰戰兢兢,不知道自己腳踩的是幾樓。地鐵和商廈通過各種道路鬼斧神工的連成一氣,地面像被屠宰的鴨子一樣掏空內臟,四通八達。這是人類值得贊頌的奇跡之一:《荷馬史詩》里的特洛伊城也不過十來米高。而如今,高聳入云的城堡式建筑,連同腳下穿行的地鐵和地鐵站附帶的購物點,就仿佛在為那句話做注解:上窮碧落下黃泉。
除了人造的花壇,你已經很難看到泥土的存在。我們腳踩的水泥地下是鏤空的,奔馳著地鐵,行走著人群。大地就像樓層之間的板壁。戶外的樹木就像美術教室里的水果一樣,快要淪為單純的觀賞品類了。假期的某個夜晚,我想要觀看在電視新聞里被反復提示的月亮,卻發現樓宇橫七豎八的橫在天空之前。
在我觀看過的《星球大戰》系列電影里,到處是自動化電腦操控的基地,以及動輒高聳入云的樓房——自然,那個時代人們早已普及了飛天摩托艇之類的交通工具。但那些細節確實容易使人浮想聯翩。向天空蓬勃崛起的高樓,向腳下挖地三尺的地鐵。某一天,我們的世界會變成一座宏偉的大樓,而人們居住在不同的層上。《西游記》里的三十三重天將會成真:到時,人們在陳述地理名詞時會這么說:
“我要去二十二層坐標AB去買條面包。”
或者:“我要去十九層坐標CD那里做健身。”
世界變成了分層的大樓房,而建筑商負責在大樓房頂端繼續搭造,底部繼續挖掘。這座寬宏的巴別塔縝密而宏偉,而人們在巴別塔的腹中生活。充足的電力會保持燈光亮如白晝,久而久之,人們忘記了陽光和泥土是什么樣。富翁有權買得頂端的建筑,在世界的最頂端露天陽臺上曬日光浴。而窮困的人們則購買地下室,在較低的層次生活,因為那里的房租比較便宜。
那時的世界會變成一個沒有地平面的世界,因為人們腳踩的都是高科技復合的堅固材料,而并非泥土。想象一個無限多層的地鐵站吧,除了最頂端能接觸到陽光的那些居民,大多數人們會發覺自己像捷克動畫片里的鼴鼠一樣快樂的生活。人的適應能力是無窮的,學校的教科書將會指導大家:“曾經有那么一個時期,人類穴居…曾經有那么一個時期,人類在地面建筑房子,并依靠管道供應的飲用水生活…現在,人們生活在一個分層的世界里,就像那時生活在一個大樓里一樣。”
【篇五:第一次出門讀后感】
從我記事起,雖然有過很多第一次,但記憶猶新的還是第一次出門的經歷,回想起來至今仍歷歷在目。
那是去年寒假,我很是想念姥姥,可媽媽剛生了妹妹不能出門,經過商量,媽媽同意我自己去姥姥家。就這樣憑著記憶中的路線,我興高采烈的踏上去姥姥家的旅途。
我先去離家不遠的公交車站熟練地坐上88路車,在二環南路站熟悉的下車后又順利上了27路公交車,找了個靠窗的空位坐下,車子緩緩前進,透過車窗,我在欣賞窗外擦肩而過的高樓大廈中,不知不覺睡著了。不知睡了多長時間,還在睡夢中的我迷迷糊糊聽到,〝經六路到了,請帶好行李物品,準備下車。〞壞了,坐過站了,我在睡夢中驚醒,來不及多想趕忙下車。下車后看著陌生的路,心里不免有些緊張,這時我靈機一動,走到馬路對面上了一輛反方向的27路車,往回坐了兩站,在營市街站下車后,準備再坐去姥姥家的短途客車。這時身后有人問道:〝小姑娘,一個人要去哪兒?〞我怕是壞人,就故意放大聲說:〝我爸媽在后面〞,說完就裝作若無其事的樣子,繼續等車。這時來了一輛掛著濟南——長清的客車,我連忙招了招手,車子減慢速度停在了我身邊,上車后,客車繼續前進,我不再迷戀車窗外的風景,而是想著日思夜盼的姥姥。經過一個多小時的行程,客車到達了終點站,我高興地下了車,穿過熟悉的街道,邁進了姥姥家的大門,…
感謝這次出門的經歷,讓我收獲了勇氣,收獲了信心,更收獲了成功的喜悅。
【篇六:第一次出門讀后感】
我想:十八歲,正是幼稚走向成熟的過渡期,可以出門遠行了。每一個未成年人都會眼紅走出家門的人,因為他們可以擺脫所有的約束和羈絆,在廣闊的天地中盡情地發揮自我,實現偉大的理想和抱負。遠行對于每一個稚嫩的生命來說都是愉快而充滿新鮮感的……我對這本書來了興趣,于是把它細細品味。
其中一篇精華作品是作家余華所創作出的《十八歲出門遠行》,它讓我從中品嘗味出了人生的真正滋味。作者用魯迅式的黑色幽默講述了一段看似平常,卻耐人尋味的經歷,撕開了世界表層的面紗,撕開了一切虛偽、愚昧、暴力、黑暗,將它們赤裸裸地展示在了我們的眼前——
“我”在父親的安排下,十八歲時獨自出門尋找“旅店”,可父親卻沒有給“我”任何指導或提醒,“我”就像在一張白紙的心理狀態下踏上了遠行之路……
“我”本懷著無比興奮的心情,“像一匹興高采烈的馬一樣歡快地奔跑了起來”。可是,“我”尋找“旅店”的過程卻是挫折重重,讓“我”吃盡了苦頭:“我”在山路上找不到旅館,好不容易搭上車卻半路拋錨。自以為有朋友在就可以把問題解決,可他卻在蘋果被人搶奪完時離“我”而去,甚至把“我”唯一的背包也搶走了……最讓人難過的是,本該淳樸的農民、天真善良的小孩,卻變成了野蠻的“強盜”。這都是社會的黑暗“給予”的。它把農民的淳樸、孩子的天真善良統統都給“掠殺”掉了。挫折最終讓“我”明白了十八歲出門遠行的意義所在。
讀完這本書,我感悟頗深,有所省悟。給我印象最深的是文中“走過去看看吧”這句話。的確,人生是復雜而曲折的,前面的路是好是壞,沿途的風景是否合意,只有我們走過去看看才知道。
走過去看看吧,即使前面的路鋪滿了釘子,一刺就痛,但是只有在經歷了無數的挫折和失敗后,我們才能真正地長成參天大樹。
尋找“旅店”的過程就是尋找正確的人生目標的過程,它像一把雙刃刀,一面是“天堂”——成熟,一面是“地獄”——幼稚。只有用“成熟精靈”打敗“幼稚妖怪”,我們才能完成“成人儀式”,變得勇敢、獨立。
【篇七:第一次出門讀后感】
書中是這樣講述的,十八歲的我走上了步入社會的旅程,太陽很快出現到了西面,我只想找到一個可以住宿的地方,我覺得不能沒有旅店,像我不能沒有理想一樣,我沒看到旅店,但我看到了車,我做上車給司機一根煙,心想他要了我的煙一定會讓我坐他的車的,我對他說:“老鄉,我要搭車,”但沒想到他會讓我滾開,我說:“你抽了我的煙,”他馬上又笑嘻嘻的問我:“去哪,小姑娘,”這根煙還換來了蘋果,我們成了很要好的朋友,我不知道要到哪里去,他不不知道要去哪里,我們就一邊說,一邊坐在車上往前趕,正聊的開心,汽車突然不走了——拋錨,車不能修了,過會兒有五個人來了,我跑過去問:“這附近有旅館嗎?”他們沒有回答我卻問我:“這車里裝的是什么?”“蘋果”,哪知道他們知道是蘋果后便去搶,我還被他們拳打腳踢,我對司機說:“你的蘋果被別人搶走了,”他卻無動于衷,后來有開拖拉機的,騎自行車的……他們把所有的東西都搶走了,我被打的更重了。
這時我看見司機跳上拖拉機跟他們一起走了,他的手里還抱著我的那個紅色背包,我現在身無分文,一無所有了。
天完全黑了,我上了車,外面風很大,但我躺的坐椅上開始暖和了,我的心窩也還是暖和的,坐在車上,我又想到了那個風和日麗的上午——父親給我收拾書包,讓自已一人出遠門,我像一匹興高采烈的馬一樣沖了出來,我一直在尋找旅店,沒想到旅店你竟然在這里。
這本書的作者是著名作家余華,我在搜他的資料時記得他坦言說:“我覺得我所有的創作,都是在努力更加接近真實,我的這個真實,不是生活里那種真實,我覺得生活實際上是不真實的,生活是一種真假參半、魚目混珠的事物”。
他的小說都反映人和世界的黑暗現象,對人的可惡不滿,喜歡寫一些暴力啊、死亡啊,這些現象,《十八歲出門遠行》就是諷刺現在社會人類的險惡,他想讓我們明白現實中的真實并不真實,他認為真實的荒謬的。所以,他想把作品表面上寫的荒謬,讓我們看到真正的真實。他寫的《十八歲出門遠行》也是如此,這讓我十分敬佩,因為我在看的同時感覺在另一個世界,那個世界又那么真實。
《十八歲出門遠行》讓我明白了現實是殘酷的,我們要面對現實,勇往直前。現實是殘酷,青春也是充滿著困難與挫折的,但青春期里我們這些花樣少年同樣也要面對青春。《十八歲出門遠行》還讓我們明白了,我們在一天一天的長大,我們所要擔當的責任也一天一天的在增多,我們也要學會忍受著一些事情,外面的世界沒有家里暖,外面人也沒有家里好,所以我們要堅強,勇敢的去面對困難、挫折還有社會的黑暗,人類的險惡。
【第一次出門讀后感】相關文章:
第一次出門讀后感07-12
第一次出門讀后感三篇08-23
第一次出門作文12-23
第一次出門作文07-09
第一次獨自出門作文02-12
第一次出門旅行作文04-19
第一次自己出門作文01-04
第一次坐車出門周記07-07
第一次獨自出門小學作文08-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