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之道讀后感范文
讀完《學習之道》的讀書筆記,你有什么想法?這本書的觀點你對是否有幫助?歡迎投稿或者給我留言。
我們常常把“學習”掛在嘴邊,可是你未必懂得學習的藝術。只有當我們的工作超越熟練階段而成為自身的一種表達的時候,學習才成為一門真正的藝術。
問世間又有幾人能忍耐枯燥的基礎練習,將技能練習得爐火純青,成為自身的一種表達方式?
我看了《學習之道》,被作者的學習能力給震驚了。作者年紀輕輕,就是兩個風馬牛不相及的領域的冠軍。這是普通人一生都望塵莫及的。如果說象棋的冠軍是有天賦的原因,那推手的世界冠軍絕對是學習力的最佳體現。
喬希·維茨金學習的境界很高,但他能用淺顯易懂的文字描述自己對學習的獨到領悟。學習力是可以遷移的,作者可以把象棋的學習力和太極拳的學習力互相遷移,融會貫通。資質平庸的我也可以學習作者的方法來提升自己的學習能力。
這本書是古典老師強烈推薦的,他說,如果你一生只想看一本關于學習的書籍,那就選擇《學習之道》吧。
《學習之道》的作者本身就是高手人物,喬希·維茨金從9歲起便8度榮獲全美象棋冠軍的天才神童;他的傳奇經歷被記錄成書,并改編成電影《王者之旅》;他縱橫西方棋壇10年后,改行研習太極拳,并連續21次榮獲全美太極冠軍及世界冠軍的“太極拳王”。
正如維茨金所言,“我意識到自己最擅長的既不是象棋也不是太極,我最擅長的是學習的藝術。”本書并不是教你如何學象棋或太極拳,而是讓你掌握適用于任何領域飽嘗成功的學習之“道”。
《學習之道》是美國公認的學習第一書。世界冠軍現身說法,揭秘從平凡到天才的成功之道。這是在任何領域都能成功的學習方法。這是任何人都適用的終身深入學習法。
在中國傳統文化里,“道”是很高的境界。而作者喬希·維茨金總結出的學習的藝術確實可以稱得上“道”層面的境界。
我想起古典老師在《6堂職場發展必修課》里提到的能力的四個階段:無知無能,有知無能,有知有能,無知有能。
以騎單車為例,解釋這四個階段,最開始,不會騎單車,無知無能。爸爸告訴你騎單車很容易,怎么怎么做,該怎么騎,但是你自己還沒有實踐。這個階段:有知無能。爸爸在后面抓著你騎,你學會了控制了平衡,轉頭一看爸爸不在扶著你,注意力轉移,摔倒了。這個階段:有知有能。可以一邊騎單車,一邊看美眉。無知有能。能夠自動化為終極核心。
《學習之道》作者融會貫通的能力非常強。他的學習步驟,也類似于古典老師提到的能力的四個階段。學習推手時,他會將動作化解為一個個很小的步驟,練到自動化的階段,再把各種技能融會貫通起來。學習圍棋時,高手都知道中路的重要性,但是,高手下棋,最后讓你看不出中路,高手們把技能練習到了爐火純青的地步,所以,普通人根本就看不出高手用的是那種技能。
學習的高階境界是將各種技能融會貫通,將各種技能內化為意識的一部分,利用自身的創造力進行創新。
學習的另一個重要習慣是刻意練習。作者進步神速的一個重要原因是他每天都會刻意練習某些技能,而不是僅僅是重復的練習。他每天都有進步,每天都有新的感悟,所以,學起來比一般人要快。古典老師在《6堂職場發展必修課》中也提到了刻意練習的重要性。熟能生巧并不一定帶來perfect,刻意練習才可以。不斷找新指標進行刻意練習,持續往前推進。僅僅重復,很快進入厭倦的環節。
《如何成為專家?》一文中也提到,專家類型的人會刻意練習比較難的技能,而不是僅僅練習簡單的技能。在《學習之道》中也可以找到這樣的例子。
審視自己的學習方法
書中,作者還提到了兩種不同的學習方式,一種是整體型學習,一種是漸進型學習。
屬于“整體理論”類型的孩子,即受父母和老師影響而采取這種思維方式的小孩子,傾向于用這樣的語言:“我在這方面很聰明”,并將成敗歸結于一種與生俱來、無法改變的能力水平。他們把自己的綜合智力或技能水平看成是一個固定的、無法繼續演變的“整體”。而“漸進理論”則是一種全然不同的學習模式,權且將其稱作“學習理論”,該理論更傾向于用這樣的句子描述結果:“我之所以做到了是因為我非常刻苦”,或者“我應該更努力一點才是”。采取“學習理論”的小孩子傾向于這種想法,即,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通過努力,一步一步,循序漸進,新手也能成為大師。
當遭遇挑戰時,“學習理論”者更有可能迎接挑戰,而“整體理論”者則更容易急躁不安,甚至放棄。把成功與刻苦努力聯系在一起的小孩子,在遇到挑戰時,傾向于采取“掌握取向的方向”,而簡單地用“聰明”、“愚笨”,或者“好”、“壞”來評價自己得能力得小孩子,則傾向于采取“無助反應”。
認識到整體型學習方式和漸進型學習方式就是巨大的進步,回顧自己的學習歷程,我覺得君子更傾向于“整體型學習理論”,當我剛開始學習新技能時,做得不好,就會用自己不適合這個技能,我在這方面沒有天賦等借口來搪塞,后面也就放棄了練習。而“漸進型學習理論”的人,會鼓勵自己只要不斷練習,至少是能達到平均水平的,會通過不斷練習來提升自己的技能。
父母更加要認識到這兩種學習方式的不同,在教育孩子的時候使用“漸進型學習理論”,不要用“聰明”、“笨”這樣的詞來評價自己的孩子,而是要鼓勵孩子“更努力就可以做得更好”。
如何做到熟練?
首先從基礎開始,通過理解訓練的原則所在來建立扎實的基礎,然后在你個人傾向的指導下拓寬并完善自己的技能,同時和你認為是藝術的必要實質的東西在抽象層面上保持聯系。結果就是你可以更好地吸收各種知識,使得這些從個人的著重點拓展開來的知識相互連接成一個網絡。
在我看來,直覺是我們在這個世界上最珍貴的指南針,它是無意和有意思維之間的橋梁,我們一定要和使直覺起作用的因素保持聯系。如果我們因為沒有真正地理解直覺而忽略了直覺,那么我們就會失去跟我們自己得創造性源泉敞開心扉交流的絕好機會。
如何化情緒為力量?
在《學習之道》中,作者的媽媽是馴馬師,媽媽告訴他,馴馬有兩種方式。一種方式是把它緊緊得綁起來,從精神上令她崩潰,最終讓它雙膝跪地,接受被人支配的命運。第二種方式是成為馬語者,不要去破壞馬的精神,你要做的.只是友善地對待它,并把你的意圖轉變成它的意圖。最后,騎馬者和被騎的馬融為一體,建立一種誰也不愿意破壞的緊密聯系。
人的情緒有時就如一匹野馬,如何馴服自己的情緒,管理好自己的情緒,在高手對決時起決定作用。作者寫道,很多圍棋高手,在面對不利于自己的局勢時,往往會崩潰,不知所措,失去冷靜思考的能力。如何化情緒為力量?面對真實的自己,不必偽裝。將憤怒,生氣等情緒化為力量,融入到比賽中。
高手對決,很重要的對決部分都是心理對決,如何處理壓力,如何在壓力下思考,如何在緊張的比賽中用意念影響對方,如何將劣勢轉化為優勢?高手對決不僅僅是技術的對決,可能更多是修行的對決。
在和技藝超群且思維敏捷的對手交鋒時,心理戰變得尤其微妙。兩個人的交鋒變成了一場無聲的心理戰:你要讀懂對方的每一種呼吸節奏和每一次眼神閃爍,要在對方毫無察覺之下施展自己的操控技巧。一旦我能夠更深入細致地領悟著一系列得行為,就可以在對方不知不覺中操控了他的意念。
在書中,作者也提到了外界的名譽帶給自己的影響。有時候外界的贊譽反而會影響你對事物本身純粹的愛好。在以他為原型的《王者歸來》電影在好萊塢上映之后,喬希·維茨金名聲大噪,比賽時,很多粉絲會找他簽名,為他歡呼。而此時,名譽卻讓他無法專心下象棋,甚至影響了他對象棋的熱愛。
如何達到萬物合一的境界?
我們都在某些方面非常擅長,并且能在壓力下工作。但是怎樣變得比別人優秀?怎樣邁出從技術性上的嫻熟到獨特的創造力的這一步呢?只有當我們的工作超越熟練階段而成為自身的一種表達的時候,學習才成為一門真正的藝術。
《學習之道》摘錄
作為一個競賽者,我已經慢慢理解了輸贏之間的距離是很微小的,有很多辦法都能將勝利從失敗的手里奪回來。所有偉大的選手都深知這個道理。那些真正偉大的表演者們能夠把握住那種時刻,讓錯誤為他們所用,用那閃耀著緊迫感和生命力光輝的即興創作演出來提升自己的表演水平。
第二領域
讓自己從物欲橫流中轉移開去。老子注重的是內修,是內在的本質而不是外在的表現。《道德經》就在于為我們的自然洞察力解除障礙,讓我們能看到并甩開錯誤思想。
以退為進
一直以來我都堅信如果一個受過訓練的學生可以避免再次犯同樣的錯誤——不管是技術上還是心理上——他就可以成為某個領域的佼佼者。當然,這種事情是不可能的——我們注定要重復犯某些關鍵性錯誤,但愿是因為這些錯誤都難以逃避,并且很難準確定位的。
在剛開始學習太極的幾年中,我的任務是廣泛接收各種信息。我盡全力從每個錯誤中吸取經驗,不管是我自己的還是訓練同伴的。每次推手課都是一次領悟,幾個月后我已經可以對付大部分學習了幾年太極的人了。
回想我那充滿競爭的生活,我意識到初學者的思維和以退為進這些話題是獨具特色的。
當你還是個初學者時,要保持初學者的思維并且愿意以退為進并不是多么困難,但是當所有人都在看著你,期待你表現時,要仍然保持謙虛和樂于學習就要難得多了。
我對象棋、武術以及范圍更廣的整個學習過程這三者的核心及相互關系的研究在一定程度上收到了羅伯特·波席格《摩托車維護藝術》一書的啟發。
劃小圈
我武術成長的下一個階段就是把大的東西分解成各個細節的東西。鑒于我在象棋學習中對“用數字擺脫數字”方法的理解,我認為這個過程就是要挖掘技能的實質,然后有效地壓縮技能的外在表現同時又緊緊圍繞技能的內在實質。一段時間后,廣度就會慢慢縮小而力量則會逐漸增加。我把這種學習方法叫做“劃小圈”。
這個“劃小圈”的概念是我學習象棋和武術過程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在象棋和武術中,選手會傾向于使用各種花哨的技巧而忽視細微的吸收和完善,其實它們要比學到的招式數量重要得多。
我們能成為頂尖選手并沒有什么秘訣,而是對可能是基本技能的東西有更深的理解。每天都要學得更深一點而不是更廣一點,因為學得更深可以讓我們潛力中那些看不到、感受不到但又極具創造力的部分挖掘出來。
化困境為優勢
亂的情況下要做到處事不驚有三個重要步驟。第一,我們要學會平靜對待生活中的不完美之處。第二,在我們的表演訓練中,我們學習如何把不完美之處轉換成我們的優勢。而這個步驟的第三步隸屬于表演心理學,就是學習如何在我們的意識中制造出一些起伏和小的波動來激勵我們前進,所以我們要一直激勵自己,不斷外部條件是否有激勵性。
讓時間慢下來
在我看來,直覺是我們在這個世界上最珍貴的指南針,它是無意和有意思維之間的橋梁,我們一定要和使直覺起作用的因素保持聯系。如果我們因為沒有真正地理解直覺而忽略了直覺,那么我們就會失去跟我們自己得創造性源泉敞開心扉交流的絕好機會。
在這本書中,我用大量篇幅描繪了我對如何做到熟練的看法——首先從基礎開始,通過理解訓練的原則所在來建立扎實的基礎,然后在你個人傾向的指導下拓寬并完善自己的技能,同時和你認為是藝術的必要實質的東西在抽象層面上保持聯系。結果就是你可以更好地吸收各種知識,使得這些從個人的著重點拓展開來的知識相互連接成一個網絡。
這就是為什么技藝精湛的武術家在水平不太高的習武之人看來顯得如此神秘——他們訓練自己在各時間段內的觀察和操作能力,這些時間段太短了以致于沒有經過訓練的思維是無法意識到的。
自在從容的力量
在每一個領域,區分強者與的標準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在危急關頭是否能夠保持清醒的頭腦,保持冷靜,從容自如。在比賽中,對抗的態勢是相當明顯的。如果一個選手表現得從容不迫,而另一個選手已經開始被心理因素摧垮,那么比賽的結果已經不言而喻了。
每件事情都會有面臨危機的可能。在實際生活中我們越從容,就意味著在比賽中,在董事會上,在考試中,在手術臺上,在更大的舞臺上我們就能把從容這一品質發揮得更好。
如果我們還想追求卓越,那么我們就必須適應自我激勵和控制的生活方式。從容應對所發生的一切,像呼吸一樣自如。
激發最佳狀態
我們不僅必須善于等待,還必要享受等待。因為等待不僅僅是等待,它還是生活。
存在本身教會了我如何生活。
化情緒為力量
憤怒。恐懼。絕望。興奮。幸福。失望。希望。情緒是我們生活的一部分。否認人類經歷中如此重要的組成部分,只會讓我們成為傻瓜。但是,當我們完全被情緒駕馭的時候,事情會變得糟糕。
我不應該被憤怒控制或否認自己的憤怒,而是必須從某種程度上將我的憤怒引導到一種極度全神貫注的狀態。直到我進入武術行當,我才學會了這么做。
成功的唯一方法便是承認現實,超越現實,鼓起勇氣并善用之。
萬物合一
只有當我們的工作超越熟練階段而成為自身的一種表達的時候,學習才成為一門真正的藝術。
【學習之道讀后感】相關文章:
學習之道讀后感02-06
學習之道 讀后感02-17
《學習之道》讀后感_1100字09-14
《學習之道》讀后感(精選5篇)03-03
學習之道作文08-20
《學習之道》讀后感(通用6篇)11-18
我的學習之道作文08-22
《學習之道》的讀后感范文(通用5篇)06-24
《學習之道》讀后感范文(通用7篇)0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