擺渡人的讀后感范文
人的生命由生到死究竟經歷了怎樣的過程?人是否有與軀體合為一體的靈魂?人死后靈魂是否能夠游離于軀體之外而獨立存在?這些問題,活著的人無從回答,死去的人無法回答。記得以前看過一篇報道,歐洲科學家們曾對那些起死回生的人進行訪談,他們當中的有些人證實死后確實經歷了靈魂飄離軀體而獨立存在的過程,然而現代科學卻無法運用實證手段來加以證實,因此這個問題目前仍只能停留在宗教或哲學層面上。
當哲學(宗教)和科學無法滿足人們對于探求未知的渴望時,文學創作的獨特功效就顯現出來了。英國女作家克萊兒·麥克福爾的長篇小說《擺渡人》(FERRYMAN)就選取了人由生到死的過程作為故事發生的背景。按照她的設計,人們在現實世界的死亡僅僅是軀體的死亡,因此軀體必須留在現實世界里,而人的靈魂仍然活著,但是靈魂必須離開軀體,去到另一個地方。從現實世界的“這個地方”到達另外一個完全陌生的“那個地方”,需要穿過一片充滿兇險的荒原,這里自然環境極其惡劣,天氣寒冷、陰雨綿綿、山高坡陡、道路泥濘,有點兒類似于但丁《神曲》中的煉獄,更令人恐懼的是在陰影之中隱藏著無數面目猙獰的惡魔,他們貪婪殘暴,如同揮之不去的夢魘死死纏住你,只要一有機會就會瘋狂地撲上把你撕碎、吞噬。“這些惡魔是無論什么靈魂都來者不拒,照單全收的。但純潔的靈魂對他們來說就如一頓大餐。”(P086) 當現實世界中的人不幸死去,無論因何而死,他一生的善惡都歸零了,因為他的軀體已經留在現實世界,而他的靈魂則離開軀體,由專人引導穿過荒原,去往“那個地方”,這個引導他的人就是他的靈魂擺渡者。其實,我們對于這種奇妙的構思并不陌生,因為這個擺渡者與我國民間傳說中的黑白無常非常相似,他們都是陰間地府派往人間來勾魂收尸的。當然,小說作者的用意并不在于編寫一個離奇的故事來滿足人們獵奇的心理,她希望能夠借用這個故事構架來發揮治療人們心靈創傷的特殊功效,所以有人評論說這部小說是“令千萬讀者靈魂震顫的心靈治愈小說”。
小說的故事情節很簡單,女主角迪倫剛滿15歲,然而在她的生活中卻沒有愛,甚至也沒有親情和友情。她在一次火車事故中不幸成為“唯一的幸存者”(其實是唯一的死亡者),她的靈魂離開了自己軀體,離開了事故現場,也離開了現實世界,跟隨著她的靈魂擺渡者崔斯坦開始了他們的靈魂之旅。崔斯坦是一個16歲的帥氣小伙子,但是由于職業的關系,他總是與迪倫保持距離。他們在穿越荒原的過程中,經歷了許許多多的磨難與兇險,有幾次他們差點兒被惡魔吞噬或葬身湖底。他們之間的關系也從相互排斥到相互信任,從相互信任再到相互關心,最終發展到相愛。盡管他們不是同一類“人”,他們之間是不可能、也不應該發生愛情的,但是文學無所不能,他們確實相愛了,而且愛得那樣誠摯、熱烈(其實這類題材的文學作品很多),于是讀者再次體會到愛情的偉大,愛情可以延伸到人類想象力能夠涉及的所有領域,改變一切不可能改變的現狀。在閱讀過程中,隨著情節的發展,讀者完全陷入恐懼、焦慮和絕望的'情緒之中,而且心情極其壓抑,壓抑到窒息,因為所有人都在為他們不可能有結果的愛情擔憂,尤其是希望越來越渺茫的時候,我相信所有人的情緒已經跌到了冰點!
如果這部小說的主題僅僅停留在愛情層面上,那么就太平庸了。當讀完這部小說后,讀者掩卷長舒,此時才發現自己在閱讀過程中確實經歷了一次“心靈治愈”體驗,這種體驗是被作者精心設計出來。就如同心理咨詢師一樣,作者用故事情節為讀者設計了每一個階段的心理體驗,于是讀者按照安排的情節一步步地進行心靈體驗,百折千回,最終達到“心靈治愈”的終點。也許這就是這部小說的特別之處和特有功效,我不知道應該把這類小說歸之于什么類別流派,我也不知道這是一種什么樣的閱讀方式,姑且稱之為心靈體驗式閱讀吧。
至于我,是否通過這樣的閱讀達到了“心靈治愈”效果?我確實無從回答,因為每個人的心理狀態和心靈創傷是不一樣的,有的可以通過閱讀治愈,有的則根本無法改變。但我相信,但凡注重內心體驗精神享受的人,讀了這部小說,或許可以緩解一些莫名的恐慌和無形的壓力。
【擺渡人的讀后感】相關文章:
擺渡人讀后感10-09
精選《擺渡人》讀后感10-11
《擺渡人》讀后感01-07
《擺渡人》的讀后感11-07
讀《擺渡人》_擺渡人讀后感800字01-28
擺渡人讀后感范文01-05
《擺渡人》名著讀后感12-28
《擺渡人》電影讀后感12-31
寫《擺渡人》讀后感0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