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經濟學》讀后感范文
其中,城市經濟學有五個公理,這五個公理能讓我們更好理解城市中的一些現象與問題,這五個公理分別是:
通過調整價格實現區位均衡。假設有兩人共同競爭兩套出租的住宅,一套位于美麗的海灘旁,另一套位于嘈雜的高速公路旁。如果兩套住宅的租金相同,他們將更偏好于海灘附近的住宅。如果通過擲硬幣的方式把靠近海灘的住宅給獲勝的一方,這將不會形成一個區位均衡,因為不幸運的一方為了獲得更滿意的住宅,會有進一步改變區位的`動機。獲得區位均衡的條件是對靠近海灘的住宅收取更高價格。
自我強化效應產生極端結果。假設汽車銷售商最初均勻分布在城市內部。如果一個銷售商遷移,與另一個銷售商相鄰,那么,消費者在購買汽車前會對不同品牌進行詳細比較,而這兩個銷售商為了吸引更多購買者,會積極推出比較購物模式。交易額不斷增加,也增加了該地區的吸引力,有更多的銷售商遷移到此。最終,眾多企業聚集形成了汽車產業帶,在產業帶中他們之間形成共同競爭的態勢。
外部性導致非效率。如教育活動,在有外部收益情況下,人們獲得的收益少于整個社會的收益,他們就會采取行動以降低教育的社會效率水平。
生產受規模經濟影響。例如:生產微處理器的設備價值50億美元,它有幾百個復雜的工序,每個工人都具有很高的專業化水平,使其在生產中形成了巨大的規模經濟。相反,用價值5000美元的披薩烤箱制作披薩,僅有很少的幾道工序,因此規模經濟很快就會喪失。
競爭導致零經濟利潤。每個廠商都因生產異質性產品而具有壟斷性,但由于消費者偏好很容易在不同類型產品間轉換,故市場進入的無壁壘性將導致廠商為爭奪消費者而展開競爭。伴隨著競爭的展開,每個廠商在自己公司周圍都會形成區位壟斷性,但是市場進入的非壁壘性使這些廠商保持了競爭狀態,而其他廠商直到經濟利潤下降為零時才停止進入該市場。閱讀《城市經濟學》后,加深了我對城市的存在與發展的了解:城市因為生產、交換而存在與發展;城市因競爭而充滿活力并且不斷進步。研究城市,還要通過分析城市中的種種狀況與問題,才能逐步加深對城市的理解。
【《城市經濟學》讀后感】相關文章:
城市經濟學讀書筆記04-20
《小島經濟學》的讀后感12-10
經濟學類讀后感11-30
經濟學原理讀后感01-06
《魔鬼經濟學》讀后感02-09
《城市的眼睛》的讀后感12-16
《城市英雄》讀后感11-24
《城市的眼睛》讀后感01-04
《城市意象》讀后感0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