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梁莊記》讀后感
手捧《出梁莊記》這本厚重的書,至始至終以悲憫的情懷閱讀作者用心書寫的每一個句子,每一個段落,每一個打工者的親身經歷。本書以梁莊分布在全國各個城市的打工者為素材,描寫打工者的工作環境、生存狀況、身體狀況和精神狀況。作者對梁莊人在西安、南陽、內蒙古、北京、鄭州、南方、青島7個城市如何吃、如何住、如何愛、如何流轉,以及他們與城市以什么樣的關系存在,怎樣思考梁莊、想不想梁莊、是否想回梁莊、怎樣思考所在的城市、怎樣思考自己的生活等做了用心的采訪和詳實的描述。
書中呈現出的農民工的冷漠、無奈、憂郁、模糊和逆來順受的神態,是梁莊人真實的生活及精神寫照。盡管生活和工作環境惡劣,但為了生計、他們默默承受著,有時候無心抗衡、無力抗爭,最終只好正視現實。
羞恥是農民工唯一能夠被公眾接受和重視的一種方式,呼天搶地的號啕、破舊的衣服、乞憐、絕望的表情和姿態,他們在種種場合表現出自我意識和社會意識的狹窄,精神麻木,沒有未來,只關注自己的生活,不關注其他事物,無不讓人發自內心的感到心酸和悲痛。
讓農民工有尊嚴的活著,讓他們的精神獨立則是當今中國社會亟待解決的問題。成功、富裕、高雅、平等,這些對農民工而言仍然是一種向往,可望而不可及。現實讓農民工的心靈扭曲,讓農民工的精神發育不良,讓農民工在各大城市不停的流轉。他們天真、被動、無思、安然和神情愚鈍等都是現實生活附加給他們的另一種精神狀態。
在內蒙古打工的向學的相親過程,從介紹、見面、送彩禮到結婚,前后總共十四天。因為腳步匆忙,農民從臘月二十開始相親,到正月初十前定下來的婚姻,有的實在太夸張,讓人匪夷所思,有的先后只需四天時間。對此我們除了覺得悲涼之外,似乎找不到更好的詞來形容它。或許婚姻對類似于這樣的農民工而言僅僅是一種儀式,一場游戲,一個必完的任務,至于婚姻的結果如何,他們似乎沒有過多的期望和考慮。
理想是美好的.,而現實往往是殘酷的。梁莊人的心中或許在走出梁莊前都埋藏著一個不為人知的夢想,但現實又讓他們心中鑄就的夢想化為泡影。奢華、高雅的生活永遠只是他們心中的一種期盼,他們只與粗糙的生活、空蕩、寒酸有過多的交集,讓他們內心深處無形產生一種卑微感和苦惱感。在此,讓我們靜下心重溫一下梁峰的獨白:"姑,你不知道,我在這兒,就是打工。廠里人永遠不會給外地人機會。你干得再好,沒人提拔你,你永遠不可能是個車間主任。他們本地人有三險,我這外地人,啥也沒有,就個干工資,有啥指望。"這段文字透視出農民工的萬般無奈,期待有朝一日有一個華麗的轉身對于他們而言永遠只是一種莫大的奢望。
回梁莊治病又透視出農民工的另一種悲情,農民工的希望猶如一個火花,在人生中閃現一下微弱的光亮,就會稍縱即逝。現實造就了農民工性格的孤僻。即使他們生活在同一村莊同一場景中,彼此卻完全隔膜。
梁莊年輕的打工者,對所遭遇到的事情朦朦朧朧,并不愿意去深究,對自己的命運,尤其是在社會中所處的位置更是很少去考察,他們關注的只是自身,這樣的懵懂和單純反而使他們能夠生存下去。
中國有成千上萬個像梁莊一樣的村落,人們經受著和梁莊相同的命運,不只是分離、思念和死亡,而是家園的喪失,這幾近分崩離析的生存立即呈現出它的殘酷性。
"每個生存共同體都有這樣的哀痛,溫柔的、哀傷的、卑微的、高尚的、逝去的、活著的,那棵樹、那間屋、那把椅子,它們匯合在一起,形成那樣一雙黑眼睛,那樣一種哀愁的眼神……"正如作者在書中所描述的:"在他們的臉上,有一種被自覺認同了的命運屬性。農民被局限于一個無形但卻有明確界限的圍墻之內,這圍墻是幾千年的歷史累積而成的,牢不可破。農民自覺退讓,圍墻越來越高,也越來越堅固。"
梁莊所呈現出的這一切,是時間、記憶和歷史的積聚。梁莊外出打工者無法戰勝疏離、勞累和孤獨所帶來的摧殘性憂郁,無法戰勝無用感、無根感和自卑感,"宏大耀眼"對他們來說可望而不可及,"支離破碎"才是他們要面對的。惟愿那座橫亙在梁莊人心中的"圍墻"愈來愈低,讓梁莊人看到希冀的同時,不斷鑄就心中的夢想,讓他們的夢想成為現實始終是我們所召喚的、所期盼的。
【《出梁莊記》讀后感】相關文章:
《出梁莊記》讀后感范文11-29
讀《出梁莊記》有感09-14
【推薦】《出梁莊記》讀后感(通用7篇)06-09
出小鎮記讀后感08-28
關于出囧記的周記07-19
愉快的湯莊之旅周記06-07
有關硯莊記的閱讀附答案07-13
記清明節下莊掃墓作文03-17
老梁蛻變記童話故事0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