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心教》讀后感范文(通用7篇)
認真讀完一本著作后,你有什么體會呢?這時就有必須要寫一篇讀后感了!你想好怎么寫讀后感了嗎?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心教》讀后感范文,歡迎大家分享。
《心教》讀后感 1
人的成長過程是自我完善,自我探究的過程,并非一件容易的事。因此,必須不斷探索與練習,才能讓自己擁有寧靜的生命力,讓孩子在言行之中受到影響。在教育的過程中,如何聯結孩子的渴望,成了我心中一門重要的功課。想要完成這樣的功課,身兼教師與父母的教育者兩種角色應該要先聯結自我的渴望:能體驗自己的價值、能接納自己犯錯、能感受自身的意義、能自由地選擇并為自己負責,就更能愛自己與愛孩子了。
在看了李崇建老師《心教》一書,我頗有感觸。書中即直面了當下的教育問題,又系統地提出了解決的方法,有愛、有智慧、有時效。提別是讀到這篇《孩子的優秀是暗示出來的》。這篇中提到了德威克做的一次實驗,在實驗中,被稱贊“很努力”的孩子的成績平均分上升30%,而被稱贊“很聰明”“好棒!”“好厲害”的孩子反而平均分下降了20%。這讓我聯想到了,本學期我們的'教研主題《如何豐富教師課堂教學中的評價語言》。老師豐富而準確的評價語言可以很好的給孩子以暗示,給他們指明方向。使學生不放棄,不迷茫,也不盲目的自大。在“資優生”遭遇挫敗之后,他們的應對更加重要。因材施教,使學生身心全面的發展。
最后借用書評的幾句話,這本書呈現了薩提亞實用心理學在家庭教育中的做法和影響力,喚起孩子的正向好奇、自我覺察、情緒轉化,進而達到欣賞自己、愛上學習的效果,釋放出孩子內在的生命力。在閱讀和學習的過程中,不但可以幫助你有效地解決孩子的問題,同時也能獲得自身的療愈、成長,提高愛和教養的質量。我相信這就是作為一名老師和媽媽的所希望的。
《心教》讀后感 2
寒假里,最幸福的時光莫過于手捧《心教》,沐浴著冬日的暖陽,品味著為人師、為人母的慧心歲月。文字勾勒著畫面,凝聚著智慧。且讓我再一次翻閱《心教》,細數流年歲月,書寫心靈碰撞的感受,引領方向,一路與愛相伴,從心開始。
我是一個心理學愛好者,在教學生涯中,感受到孩子們千奇百怪的內心世界。新時代,新的教育理念。教育不再僅僅停留在教學層面,唯有走進其內心,方能教育得始終。我在自己的興趣與好奇的推動下,想要用一種新的角度陪伴孩子成長的渴望愈加強烈。正如《心教》前序中所說:“改變,來自渴望。”我開始自學心理學,考取心理咨詢師證件。讓我能用更專業的心理學角度解讀曾經的困惑。當我看到《心教》封面上書寫的“用薩提亞模式解決家庭教育問題、方法對了,孩子就優秀了……”是的,都是我所渴望探索的內容。迫不及待,走進《心教》,感受里面的心世界。
書中有這樣一句話“如何優雅地教出好孩子——尊重是教育的開始”讓我感受頗多。其中“優雅”、“尊重”是這句話的點睛之筆。時代的快速發展,讓人們清晰的意識到教育的重要性。教育不僅僅是學校教育,家庭教育更是關鍵,是根基。說到“優雅”,讓我想起了那個陪孩子寫作業,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最后導致去醫院做支架的媽媽,還讓人想到那個深夜樓上傳來怒吼聲:“什么關系?到底什么關系?是互為相反數的關系。”深夜還在陪寫作業,深夜孩子怒火心中焚燒。我們所期待的“優雅”去哪了?
自從“優雅”和“尊重”一起離家出走后,陪伴就多了些許“恐懼”、些許“怒吼”、些許“焦躁”。
如何才能把話說到孩子心里去,和孩子進行有效的心靈溝通,結束父母與孩子的沖突對抗,需要我們大人先將“優雅”與“尊重”請回家。察覺自己的姿態,不應該是高高在上,不應該是口是心非,不應該是以愛的名義綁架孩子的天性。尊重意味著接納,擁抱孩子的壞情緒,正如書中所說的5A(覺知、承認、允許接納、轉化、自我欣賞)是你與孩子的溝通最真誠的開始。
寫到這里,不由的讓我想起曾經接到的一位家長的電話,這位家長相當著急,著急孩子不會與同學相處,焦急孩子上課不會聽講,焦急孩子回家不寫作業,焦急孩子撒謊,焦急孩子私自拿同學的東西,焦急孩子放學不想回家……是的,他家孩子確實存在這樣那樣的問題,但我認為都不是孩子的問題,至少不能將所有的矛頭都指向孩子。問題的.根源就在他們的家庭教育方式上。孩子六歲前跟著爺爺奶奶在老家成長,父母陪伴少之又少。六歲后開始進入校園,爸爸經常出差,媽媽工作也很忙碌。陪伴孩子的時間寥寥無幾。逮到孩子就是一通大道理模式的教育,或者無時無刻不在與“別人家的孩子”相對比。孩子厭倦了媽媽的說教,開始不想與媽媽溝通。放學不想回家,書包丟在門口就“逃走”。久而久之,何談優雅,哪來的相互尊重。一個渴求愛的心靈,常常通過外在的事件去證明自己是否值得被愛。所有的行為都來自心靈的渴望。后來,我建議家長慢下來,降低期待,不談學習,接受孩子的現狀,尊重孩子的成長軌跡,陪伴孩子快樂成長。一個孩子,能接觸到自我的價值,體驗到愛人與被愛,認識到自己是自由的個體,認為生命是有意義的,愿意為自己負責,又何需擔心孩子的功課呢?
每個人的內在都有一份“真、善、美”。愛是無價的,也是無法衡量的,是一種天生的本性和需求,因此大人千萬不要用“愛”與“不愛”要挾孩子,那會適得其反。也千萬不能以滿足期待的方式證明愛。要讓孩子懂得,“愛”與“期待”不同,你的期待未被滿足,并不代表你不被愛。
滋養人的內在情感,讓一個人更有價值、意義、自由、懂得愛與接納,這才是教育的終極目標。與愛相伴,從心開始。讓我們攜手前行。
《心教》讀后感 3
成為一名教師后,我就有了別的職業所無法體會到的幸福感,這來源于我那56個性格迥異的孩子們。
這一年多的相處,我越來越發現,我是童話里的愛麗絲,為什么呢,因為我每一天都仿佛進入了奇異而童真的世界,孩子的內心世界,有太多的意想不到,有太多的柔軟和震撼,孩子的一言一語,一個眼神,都能像春雨滋潤內心,這種彌足珍貴的年紀,是很值得令人呵護的。
閱讀這本書的過程中,從每一詞每一句中,我時常會聯想到我們班的孩子,他們的父母也會有類似的問題和苦惱,雖然我已經忘了我是如何回答他們的,但其實我的初衷是,先站在孩子的`角度想想看,和孩子有著相同的體驗,你才會更好地理解孩子。
我記得那是發生在一年級下學期,我們班小琦的水杯摔在地上打破了,那天晚上放學回家過后,他的媽媽給我打電話說,小琦因為杯子破了痛哭不止,他不知道怎么辦才好,其實,我也不知道該說什么,總覺得有些安慰的話是無關痛癢的,沒什么作用,于是我告訴他的媽媽,明天我會找孩子談談。
第二天,我把小琦叫到了辦公室,他的情緒看起來并不是那么糟糕,于是我開口問他:“那個杯子是你最喜歡的,它摔破了,所以你很傷心對嗎?”他點點頭,我說:“我給你講一件事吧,你看,這是老師的筆筒,好看嗎?”他點點頭,我接著說:“可是在這之前,我也摔壞了一個喜歡的筆筒,我當時很難過,我也很懊惱我自己,為什么會這么粗心,所以我理解你當時的心情,可是,不管我再怎么難過,筆筒還是摔壞了呀,后來我又買了一個新的筆筒,我覺得它也很漂亮,但同時,我也告訴我自己,一定要好好愛惜,所以你看,它現在被我保護得很好,我也越來越喜歡它了。”小琦聽完以后笑著說:“其實我也買了一個新的水杯。”他邊說便向我描述水杯的樣子,我知道,孩子的苦惱總是去的這么快,當他走的時候,我囑咐他,給杯子穿件棉衣,他聽了哈哈大笑,第二天我就見到他給杯子買了杯套。
我也不知道我的方法是否有效,但是通過李老師的書,我明白,我的初衷是沒有錯的,站在孩子的角度,去和他有相同的經歷和體會,走進他們的內心世界,其實更能和孩子有更好的溝通。
書的最后,是我最喜歡的一句話,每個孩子都值得被善待,人之初,性本善,我在他們最童真,最豐富的年紀里,看到了來自這個世界的真善美,書還需細細品讀,因為文字還只流于頭腦,但是我明白,在教育的世界里,我也只是一個小小體驗和探究者,我還需繼續做一個“愛麗絲”。
《心教》讀后感 4
讀完《心教》一書,深感其以獨特視角探討教育的本質與真諦,給人以深刻的啟示和思考。全書以“心”為切入點,強調教育應以培育健康心靈為核心,引導讀者重新審視教育的目標與路徑,以下是本人對該書的幾點主要感悟。
首先,書中提出“心育優先”的教育理念令人耳目一新。作者指出,知識技能的學習固然重要,但若忽視了孩子內心世界的塑造與滋養,教育便失去了其最根本的意義。在快節奏的社會背景下,許多家長和教師往往過于關注分數、成績,而忽略了對孩子情緒管理、人際交往、價值觀念等“軟實力”的培養。《心教》提醒我們,真正的教育應始于心,讓孩子在獲取知識的同時,更學會關愛他人、理解社會、悅納自我,形成健全的人格和積極的人生觀。
其次,書中倡導的“尊重個體差異”理念引發深度共鳴。每一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生命個體,他們有著不同的天賦、興趣和學習方式。《心教》主張教育者應摒棄“一刀切”的教學模式,用心觀察、理解每個孩子的特性,因材施教,讓教育順應而非壓抑孩子的天性。這種尊重差異、挖掘潛能的教育態度,有助于激發孩子的`內在動力,使他們在快樂中學習,在探索中成長。
再者,《心教》強調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的協同作用,認為兩者應形成合力,共同營造利于孩子心靈成長的環境。書中列舉了許多實例,闡述家長如何通過營造和諧家庭氛圍、建立良好親子關系、樹立正確榜樣等方式,與學校教育相輔相成,共同滋養孩子的心靈。這一觀點提醒我們,教育并非單靠學校或教師就能完成的任務,而是需要家長、社區乃至整個社會共同參與、共同承擔責任。
總的來說,《心教》以其深刻見解和人文關懷,揭示了教育應回歸本源,以培育健康心靈為首要任務。它不僅提供了理論指導,更給出了諸多實用的教育方法和建議,對于廣大教育工作者、家長乃至關心教育的社會人士都具有很高的參考價值。閱讀此書,使我更加堅信:唯有用心去教,才能真正抵達孩子的心靈深處,實現教育的終極目標——培養身心健康、全面發展的人。
《心教》讀后感 5
閱讀《心教》,我深受其對教育本質的獨特解讀與深刻洞見所觸動。該書以“心”為軸線,闡述了教育的核心目標應是培育健康、完整的心靈,而非單純的知識灌輸或技能訓練。以下是我對《心教》核心觀點的提煉與感悟。
首要感觸是《心教》倡導的“心育優先”理念。作者強調,在當今社會過度追求學業成績的氛圍中,我們亟需回歸教育本源,重視孩子內心世界的`塑造與滋養。知識技能的學習固然是教育的一部分,但若忽視了情感智慧、人格發展、價值觀養成等關乎心靈成長的關鍵要素,教育將失去其深遠影響力。《心教》提醒我們,教育應始于心,使孩子們在求知的過程中,同步提升情緒調控能力、人際交往技巧,樹立正確的人生觀與價值觀,實現身心和諧發展。
其次,書中提出的“尊重個體差異”原則令我深思。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存在,他們有著不同的性格特質、興趣特長、學習風格及成長節奏。《心教》主張教育者應摒棄“一刀切”的教學模式,用心觀察、理解并接納每個孩子的獨特性,提供個性化引導和支持,讓教育適應孩子而非強迫孩子適應教育。這種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理念,有助于激發孩子的內在潛能,促進其全面而有個性的發展。
再者,《心教》還強調了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的協同作用。作者指出,家庭是孩子心靈成長的第一課堂,父母的情感陪伴、言傳身教對孩子心理素質的塑造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學校則應在傳授知識之余,營造包容、關愛的成長環境,通過開展豐富多樣的活動,引導孩子在實踐中鍛煉品格、磨礪意志。家校合力,共同營造有利于孩子心靈成長的良好生態,方能實現教育的最大效能。
綜上所述,《心教》以其深入人心的教育理念,呼喚我們在關注知識教育的同時,更加重視對孩子心靈的呵護與培育,尊重個體差異,構建家校共育的良好格局,以期培養出既有深厚學識又具健康心靈的新時代人才。這部作品無疑為我們提供了審視和改革現行教育體系的重要參考,值得每一位關心教育事業的人士深思與借鑒。
《心教》讀后感 6
閱讀完《心教》一書,我深感其在教育理念與實踐中的獨特價值。這是一本以“心”為切入點,深度剖析教育本質、強調心靈引導的力作,讓我對教育有了更為全面且深刻的理解。
首先,書中提出的“心教”理念令人耳目一新。作者認為,真正的教育不應僅僅停留在知識的灌輸和技能的培養上,更應關注學生的內心世界,引導他們形成健全的人格,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這種以人為本、以心為先的教育視角,使我認識到教育的本質是塑造完整的人,而非簡單的知識容器。
其次,作者通過生動實例和深入剖析,揭示了“心教”的.具體實施路徑。如尊重個體差異,因材施教,理解并接納每個孩子獨特的性格、興趣和天賦;倡導情感交流,教師需以真誠之心傾聽學生心聲,建立互信關系,營造和諧、包容的教育氛圍;強調道德教育的重要性,引導學生明辨是非,培養善良、公正、誠信等美德。這些觀點既具有理論高度,又極具實踐指導意義,對我今后的教學工作有著深遠影響。
再者,《心教》也警醒我對教育過程中的問題進行反思。在快節奏的社會背景下,教育有時過于追求分數與升學率,忽視了對學生內心的關懷與滋養。對此,我深感愧疚,并決心調整自己的教育方式,更加注重學生的心理健康,關注他們的內在成長,力求做到知識教育與心靈教育并重。
最后,讀罷此書,我深感“心教”之于現代社會的重要性和緊迫性。面對信息爆炸、價值多元的時代挑戰,我們需要用“心教”來引導孩子們獨立思考,堅定信念,抵御外界紛擾,幫助他們在復雜的世界中找到自己的定位,實現自我價值。這不僅是教育者的責任,也是社會進步的呼喚。
總結而言,《心教》一書以其深刻的洞見、切實可行的方法論以及對當下教育問題的敏銳洞察,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它不僅刷新了我對教育的認知,更為我指明了一條以人為本、以心為本的教育之路。未來,我將努力踐行“心教”理念,用心陪伴每一個孩子的成長,助力他們成為有溫度、有深度、有責任感的新時代公民。
《心教》讀后感 7
讀完《心教》一書,我深感震撼,其獨特的教育理念與深入淺出的闡述方式,讓我對教育的本質有了更為深刻的理解。以下是我讀后的主要感悟:
首先,《心教》強調“以心為本”的教育觀,認為教育不僅僅是知識的灌輸,更是心靈的塑造和人格的培養。作者指出,教育者應關注學生的內心世界,理解他們的需求、困惑與夢想,引導他們認識自我、接納自我,并激發內心的潛力與熱情。這種以人為本的視角,使我認識到教育并非簡單的知識傳授過程,而是關乎個體生命成長的全人教育。
其次,書中倡導“尊重差異,因材施教”。《心教》提醒我們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個體,擁有各自的性格特質、興趣愛好與學習方式。因此,教育者應摒棄“一刀切”的教學模式,尊重并欣賞個體差異,根據每個孩子的特點進行個性化教學,讓每個孩子在適合自己的道路上茁壯成長。這一觀點促使我對教育公平有了新的認知,真正的公平并非平均分配教育資源,而是在理解和接納差異的基礎上,提供最適合每個孩子的教育環境。
再者,《心教》提倡“情感教育”,強調情感在教育中的重要性。書中指出,情感連接是教育有效性的關鍵,教師與學生之間的情感互動能激發學生的學習動力,建立積極的師生關系,有助于形成良好的班級氛圍。同時,教育者還應引導學生認識、表達和管理情緒,培養他們的情感能力,使之成為生活中的有力工具。這一觀點讓我意識到,教育不僅是理智的啟迪,更是情感的滋養,只有將情感教育融入日常教學,才能真正實現教育的人性化。
最后,《心教》倡導“終身學習”的理念,鼓勵教育者和學生都保持對知識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在這個瞬息萬變的時代,唯有持續學習,才能適應社會的發展,實現個人價值。這一觀點對我觸動頗深,使我明白教育的目標不僅在于當下,更在于未來,我們要培養的是具有自主學習能力、能獨立思考、敢于創新的新時代人才。
綜上所述,《心教》以其深入人心的觀點,刷新了我對教育的認知,使我在今后的學習、工作乃至生活中,將以更加全面、深入、人性化的視角去理解和實踐教育,力求做到以心育心,用愛喚醒每一個靈魂。
【《心教》讀后感】相關文章:
圣誕節早教暖心文案11-22
早教感恩節活動朋友圈暖心文案11-24
護理出科帶教老師走心評語140句05-22
經典早教故事03-10
上早教和不上早教的區別03-01
簡短走心的曬教資證發朋友圈的文案150句03-02
“先學后教,以學定教” 課改總結08-09
《愛,然后教》讀后感07-26
《教海漫記》讀后感0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