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新發現社會》讀后感
在開始讀熊培云的《重新發現社會》這本書之前,先讀了馬云讀這本書的讀后感,大意是說這是一本翻了幾頁沒法再翻閱下去的書,書中所有的話題只是拋出了問題,并沒有解決之策,而且將所有問題都歸結為人和人權,未必正確……開始翻閱后,我覺得此書不失為一本好書!馬云的評價是因為馬云是一個企業家,而熊培云是記者出生的學者,每個個體對社會的認知取決于自身的經歷,包括各自不同的學習、工作、生活經歷等等,個體之所以是個體,是因為每一個個體的經歷都是獨特的、獨一無二的,對社會的認知也是唯一的,不可拷貝!不可復制!之所以覺得這是一本好書,也是從我個人的個體經歷出發,因為長期在基層政府的管理崗位上,我學會了不簡簡單單用“對”或是“不對”評價或是定義一種思維、一種思考,此書以“個體”為切點,去思考時間與空間、市場與政府、個人與國家,思想自成體系,文字流暢精銳,為何不是一本好書?
曾經有人問我,為何喜歡看電影?我說,人只有一輩子,看一部好的電影仿佛多活了一輩子,讀一本好書亦是如此,唯有站在作者的視角,嘗試用作者的視角去看所有的問題和事物,才會有嶄新的感受和體驗。人在成年后,通常會有思維定勢,會形成自己的一套認知標準,很難植入別人的視角和思考,而優秀的人、成功的人通常會嘗試在不斷否定自己中提升自己,會像海綿一樣不斷吸收別人思想的精髓,這種“加以消化的有選擇的吸收”會始終讓自己呈現出一種“空杯”的狀態,對個體的成長很重要。
“將所有的問題都歸結為人和人權”確是非常典型的記者和社會學家的視角,歷史的.長河,社會在不斷進步,國家的治理、政府的強弱、市場的健全等問題與民眾的素質、民族的文化、經濟的發展、國家的性質等等很多因素是關聯在一起的,不能簡單的從一個點去一以概之、以偏蓋全,這不是一個是與非、對與錯的問題!多種因素縱橫交錯,織出了一張網,所有的個體都在這一張網中,單個個體的作用對整張網的影響很小,只有個體連成線、結成片,整體作用才會影響到這張網。
而,這張網中的任一個體,都像是平靜水面上扔下去的一顆石頭,平靜的水面以個體為中心形成一圈一圈的漣漪,這個漣漪的作用能擴大到多大的圈層,這就是個體的能量和價值,這或許就是費孝通先生眼中的人與社會。
熊培云的另一本書《自由在高處》中有一段話很質樸,也很有道理:當有的年輕人向我感慨不知道將來做點什么時,我會給他們兩個建議:如果不想浪費光陰的話,要么靜下心來讀點書,要么去賺點錢。這兩點對你將來都有用。
讀書有益,這此書……推薦大家讀一讀。
【《重新發現社會》讀后感】相關文章:
重新發現社會讀后感08-12
重新發現社會-讀后感08-16
重新發現社會讀書筆記10-19
重新發現兒童讀后感08-12
《重新發現兒童》讀后感04-09
《重新發現兒童》的讀后感07-04
重新發現兒童讀后感范文03-17
重新發現作文07-27
重新發現我們自己作文0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