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極無新聞》讀后感
喜歡旅游的我當然喜歡讀一些度假、旅游、探險之類的書籍。周國平的這本《南極無新聞》從表面上看起來就是這樣的書籍。
該書主要寫了作者2000年在南極喬治王島居住兩個月的所見所聞為線索,對那里的石頭、孤島、大海、天氣、動物等南極現象做了優美的敘述,讓我對那個遙遠的地方充滿無限的向往。作者說他在這次南極之旅中油兩項收獲:一是得以欣賞那大自然的美麗、奇特和原始,二是能夠在這個遠離塵囂的環境中得以安靜的思考。書中透露出來的他對自然所保留的愛和他對人生問題所進行的極富哲理的思考,給我的啟示是不言而喻的。 然而,這本書的真正價值不僅僅表現為他對南極景物的描寫和他在孤島上的思想札記,更在于他這次的親身實踐揭露了當今社會的一個典型問題:在現在這個人人都生活在各種的體制中的社會中。我們如何可能獨立。
去南極這種地方的人大多是科學家和探險家,而作者是個人文學家,這對于媒體來說可是個大新聞。于是“在出發之前,你們這個名為人文學者南極之行的活動已經在媒體上廣為宣傳,人們都知道你們這幾個人文學者要到南極去寫書,無數的眼睛盯著你們。”(引用作者語)。當今社會傳媒業迅速發展,這些社會“眼睛”用體制化的監督手段將個人歸入相應的體制與群體之中,甚至干涉個人的私人領域和精神領域,將屬于個人的東西公開化。這便會將獨立的個人摧毀、扭曲。而這種盯視還是正當和合法的。這就是現在的社會,如此強勢的社會。 而對這樣的社會,作者沒有迎合,從文章的字里行間中可以看出,文章的語言是平和的,但確確實實又是不屈的。盡管是在媒體的請求下寫這書,盡管是在媒體的喧鬧聲中向南極出發,盡管有許多人與他同行,他的內心依然是安靜的.,他的靈魂依然是獨自走向南極的。
書中還經常提到他去南極帶的唯一的一本書《圣經》,通過它,對個人品格、個人信仰以及個人生活方式進行討論。作者身在人群中,卻不屑于集體。他不信任媒體。在這次南極之行,他是當事人而不是新聞人。正如作者說“一個人無論要去什么地方,他的靈魂必須獨行,否則他雖然身體到了那個地方,也不能說他真正到過了那里”。這就是他對這個到處充滿著對個人的報道,監督的“眼睛”的社會的反抗吧。 當然,這些社會眼睛都是盯在那些小有名氣的人身上,對于我們這些平民階層是不會時時盯著你的。但那些名人相對于媒體,與我們相對于身邊人的眼睛不是一樣的道理嗎?我們也時時刻刻被盯著,那我們也可以與作者一樣,干自己的事,跟著自己的靈魂走吧。何必要去在乎身邊人對自己有什么看法呢?只要我們對得起自己良心。只要我們在道德和法律界限內。我們就應該做獨立的個人。
《南極無新聞》不僅僅是一本游記,一本札記。它更是一個哲學家經過自己的親身實踐而對當今如此強勢的社會進行的深刻批判。
【《南極無新聞》讀后感】相關文章:
1.讀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