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初刻拍案驚奇》的讀后感800字
讀完一本名著以后,大家心中一定有不少感悟,需要好好地就所收獲的東西寫一篇讀后感了。千萬不能認為讀后感隨便應付就可以,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初刻拍案驚奇》的讀后感800字,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初刻拍案驚奇》的讀后感 篇1
翻閱這厚厚的古典書籍,心不禁變得空靈起來。從午后的陽光下直看到夕陽西下,才發現脖子酸的直不起來了。書里面的內容吸引著你,緊緊抓住你的好奇心,讓你欲罷不能全身的毛孔都張開著。
作者的題材很廣泛,具有一種很濃烈的煙火味道。我最喜歡的是表現男女婚戀的題材。作者并沒有像以往一般,雖對男女戀情給予肯定,贊揚如《孔雀東南飛》,卻大多有情無欲,從不敢涉及“禮教之大防”的問題,大多數的描寫都僅僅限于“發乎情止乎禮”,而作者卻不回避這個問題,柏拉圖式的戀愛雖然存在畢竟和老百姓的生活相去甚遠,這樣就使得整個作品更加真實,更容易打動人心。也使得他筆下的人物有血有肉,帶上了一層淡淡的人文主義色彩。
比如《靜觀尼晝錦黃沙弄》里面,尼姑對愛情的渴望,尼姑庵里的女尼和男人廝混她只做不知潔身自好,等見到自己心愛之人又毫無保留的與他同赴巫山云雨,這一幕類似于京劇里陳妙常對潘生動心。作者對靜觀的所作所為確無鄙薄之意,對她不僅十分喜愛,稱許其為“德性溫淑”。可以看出作者對男女情欲不僅肯定其有,而且承認其合理性,哪怕采取不被輿論認可的方式。文中對女性所具有的正常情感,予以鮮明的肯定傾向。都在一定程度上表現了作者所處時代新思想萌芽的標記。他不贊成沒有愛情的結合的同時肯定有愛的結合,這比起那些老封建壓制愛的結合,制造無愛的婚姻有天壤之別。更重要的是他沒有宣揚古書里時時流露的“三從四德”“未嫁從父,既嫁從夫,夫死從子”那一套條條框框。
當然作者沒有生活在21世紀的今天,他的思想依舊會打上他那個時代的深深烙印,天命論因果論還是浸透在他心里,成為抹不去的印跡。絕大多數的文章被籠罩上了一層神秘色彩。盡管他對社會生活不滿意,如《烏將軍一飯必酬陳大郎三人重會》中的反映。但是故事的最后總是以“勸善”式的說教結尾,讓人覺得猶有殘缺。
《初刻拍案驚奇》的`讀后感 篇2
這本書作為作者觀察社會的思維結晶,不可謂不用心。然而對于近500年后的我們來說,許多思想已經過時。通過閱讀這本書,我最大的收獲在于對明末社會環境的理解及思考。明末的中國社會已經出現資本主義的萌芽,人民思想出現前所未有的開放,這一點在書中的故事里得到明顯的體現。文中出現了數名正面的盜賊,而黑暗的官員也可以被批判;女性貞節問題可以得到寬恕,對愛情的追逐開始超越禮法;人們開始主動追逐利益,商人地位較以往前所未有的提高。但是在金錢面前,原有的文化氛圍開始迅速的崩塌,官職,名聲,信譽甚至妻子都可以被金錢衡量。文中的《程朝奉單遇無頭婦》一篇中,富人欲與有夫之婦同宿,竟拿銀子與婦人的丈夫商量,而丈夫拿了銀子回家對自己的妻子說:“如今這混賬世界,你就是守著清白,也沒人給你造牌坊,倒不如同意了他,落得和同些。”這樣的事情,在之前的社會中是不可能出現的。我們很難用好或者不好概括這樣的社會,但是這樣的情況一定是當時社會瘋狂追逐財利的一個代表。在變革中的社會一路往前看,鮮有人關注自己失去了什么。
這是不是我們當下的問題?中國自近代以來為了追上世界學習外國的工業化商業化社會,可當我們驀然回首,卻發現一些有中國特色的美好習俗和思維認知,已經開始被遺忘。
閱讀《初刻拍案驚奇》時,這種感覺更是明顯。那中秋的月餅,元宵的賞燈,那七夕的祈月,端午的風箏,歷經500年前的風云流轉如今早已意興闌珊,除了現代的商業化,哪里還剩下幾許熱情?倘若與再遠些的唐宋相比,是否更為渺茫了?還記得今年直到正月初六夜空中才第一次聽到震天雷,“嘭”,“嘭”,“嘭”,隔著相同的時間間隔,單薄的炮聲不斷重復著自身。但這種工業化生產的“年”的代表物,畢竟也因城市的過度工業化而逐漸消逝。炮聲越來越淡,那種兒時的“年味”,又剩下了多少?
覽古而思今,是閱讀古書的目的。作者對文筆高超的駕馭能力完美地表達了他的思想,也便于了我們讀者的理解思考。但是,這本書的價值不應該僅僅停留在讓人拍案稱奇的文字上,對歷史的思考,才應該是我們閱讀這本傳世作品的中心。因此我推薦大家來閱讀這本小說集,在閱讀的過程中只要加以思考,相信你一定會收獲良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