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蟲記蜣螂》的讀后感
法布爾寫《昆蟲記》不是為了賺錢成名,他是想告訴我們,昆蟲和人一樣,有著生命,不比人差,我們要好好對待它們。下面是《昆蟲記蜣螂》的讀后感,歡迎參考閱讀!
《昆蟲記蜣螂》的讀后感1
通過我的閱讀我才知道,在古埃及農民經常看到蜣螂,它們每天都要滾一天的圓球,古埃及人以為蜣螂每天在滾圓球,以為蜣螂知道很多天文道理,他們叫他“神圣的甲蟲”。
有大多的蜣螂把動物的糞便當走食物,所以又有了“自然結清道夫”的稱號。
蜣螂前面有六個牙齒像一個釘耙,是用來挖糞便!他的前腿很有力,像一把小弓一樣上面有些鋸齒可以清掃障礙;,他后腿細長,用來收集身下糞便。
我還知道它們中間也有不勞而獲的糞球蜣螂,因為他知道滾糞球是辛苦的事,也有很“聰明”的蜣螂,它想偷糞球時就假裝去給滾糞球的同伴幫忙。同伴把糞球滾好后,他開始假裝睡覺,等同伴把糞球埋好走開后,它再把糞球偷走。
如果蜣螂沒有遇到小偷,蜣螂就在一個小洞里做一個梨形的袋子就開始產卵梨是蜣螂用心做的,它既是小蜣螂們的家蜣螂是用其他動物糞便做成的,然后再圓球上走一道環。它不斷得往下壓圓環。小蜣螂十天后就變成蠐螬,還沒有力氣找東西吃,就吃“梨”了。四個星期后蛻一層皮,現在他們身上顏色是紅白色的。然后還要蛻幾次皮,才能變成黑色的。
每年八月的時候,下雨后泥土松軟是小蜣螂出來的好時機。就像他們的爸爸媽媽們那樣滾糞球了。
我們愛你,人類好朋友清道夫。
《昆蟲記蜣螂》的讀后感2
咦?蜣螂?這不就是那又臟、又笨、又丑的“屎殼郞”嘛?小樣兒,還豬鼻子插大蔥——裝“象”呢!”清涼的夏夜里,我懶洋洋地半躺在床上,翻看著法國著名昆蟲學家、文學家法布爾的著作《昆蟲記》,“討厭的“屎殼郞”書里一定描述了它的許多糗事!”想到它那張又丑又兇的扁臉,我的心中頓時涌起一股殘忍的快意,盤坐著冿冿樂道地讀起‘蜣螂’這一章。 讀著,讀著,書中的描述似乎并不象我期待的那樣……
當我皺著眉頭,讀完了有關于“屎殼郞”的最后一個字時,卻產生了一種強烈的沖動——我要穿越回古代,使勁地為蜣螂們敲一敲衙門前那面鳴冤的大鼓!
屎殼郞?與“屎”無緣!從土面上收集污物是“屎殼郞”的工作。被誤解的“屎”球,只是表面有層它“滾”來的垃圾而已,這個蘋果般大小的垃圾球是它用來存放食物的“罐子”。
屎殼郞并不把卵產在“屎”球里!其實,它把卵產在了用食物搓成形似“梨”的“自制巢穴”中。為了不讓“梨”中的食物變干,它還將“梨”的底部抹上一層硬殼。這樣,小寶寶們就能吃上新鮮的食物。
·屎殼郞不笨,它的“行騙”手段很高明。狡猾的它先假裝幫別的屎殼郞運球,但很少用力。時機一到,它就抱球裝死,乘其不備,偷偷將球推走。要是被發現,這賊立即變換位置,像是要阻止球向下滾,于是兩個“伙伴”再次“合作”,似乎什么也沒發生過一樣……
屎殼郞不退縮,是意志堅定,屢敗屢戰的勇士。它們成日推動著巨大的垃圾球,攀登那些不可能上去的地方。球很重,它一步步地推著,萬分當心。這是一條崎嶇的小路,草根能把它絆倒,滑石會使它失足……一點兒小小阻礙,都足以讓它連球一起滾落下去……在這條路上,它一遍又一遍地推著,終于將球推到了目的地。
讀了《昆蟲記》后,屎殼郞不再是“屎殼郞”。堅定,精明,護犢的小小清潔員,它的名字叫——蜣螂!
《昆蟲記蜣螂》的讀后感3
蜣螂,這個名字大概大家都很陌生,其實這只是一個學名,說白了,這是一種叫屎殼郎的昆蟲的`學名。
屎殼郎,這下大家不陌生了吧。大概大家都覺得這種昆蟲天天和污穢之物打交道,想必也不是什么好蟲子,自然不及螢火蟲那般可愛。但是不要忘了,它為什么叫屎殼郎?就是因為它無時無刻不在為人們消耗著那些無盡的廢物。
蜣螂的工作是比農民還有辛苦的,但是蜣螂卻比農民還要任勞任怨。蜣螂在田地里工作,拖拉機播種機推土機等等都會影響它的工作,甚至一把普通的鋤頭橫在它面前也會阻擋它的去路。那么蜣螂會去把廢物堆到那些拖拉機上嗎?答案是不會。它們會繞過那些轟鳴作響的機器另辟新路,哪怕是千辛萬苦堆積而成的成果被毀,它們也不會在那里發著無盡的牢騷,而是節省下那些發牢騷的時間來盡快開始新的工作,這就是蜣螂所做的一切。
現在你還覺得它們是那么的骯臟和惡心嗎?
如果你依舊這么認為。那么,你也許也應該節省下那些鄙視蜣螂的時間,盡快趕上自己漏下的學業,去迎接期末考試吧!
一個人,或許還比不上一只昆蟲,這并不奇怪。有的昆蟲在這世界上生活的時間比人長得多,不要因為一只蟲子爬到了你的身上而尖叫不已,翻翻《昆蟲記》,你會發現它們是那么的可愛,那么的值得你學習。
【《昆蟲記蜣螂》的讀后感】相關文章:
昆蟲記的蜣螂讀后感04-03
昆蟲記蜣螂讀后感范文03-31
昆蟲記蜣螂讀后感(通用9篇)01-10
昆蟲記蜣螂的讀后感(通用5篇)03-25
昆蟲記蜣螂讀后感,令人敬佩(精選21篇)07-25
蜣螂報恩作文01-20
哲理故事:蜣螂的報復02-19
鷹與蜣螂的哲理故事09-12
寓言故事《蒼蠅和蜣螂》0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