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級課文《聽雨》讀后感
讀完一本書以后,想必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為此需要認真地寫一寫讀后感了。千萬不能認為讀后感隨便應付就可以,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九年級課文《聽雨》讀后感(通用7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九年級課文《聽雨》讀后感 篇1
作品寫的是作者坐在自家陽臺上聽雨春雨時的所見、所想。一場寶貴的春雨勾起作者無限的遐思,聽出人生的各種境界。下雨本是我們生活中一件見怪不怪的事情,也許我們并沒有多少感受,或者大都厭惡地抱怨道:“好討厭的下雨天,弄的哪里都是濕的。”但,一場春雨,使作者感覺到平靜、閑適,“感到無限的喜悅”,“仿佛飲了仙露,吸了醍醐,大有飄飄欲仙之概”。作者運用這些比喻帶領讀者進入愉悅的心境。繼而作品著重、大量運用問責描寫了雨滴滴在檐溜上發(fā)出的聲音,“時高時低,時響時沉,時斷時續(xù),有時如金聲玉振,有時如黃鐘大呂……”,這些描寫和比喻,使讀者有身臨其境的感覺,不由得感覺自己仿佛置于陽臺上同作者一起聽雨,心境不由得隨著作者的心境變化而變化。
作者說,下雨最先使他想到的是麥子,是久經干涸的小麥。這時,作者聽雨的心境是久久盼望春雨的農民的心境。一場“貴如油”的春雨緩解了作者的“焦急之情”,使作者的“夢境實現(xiàn)了”,聽到雨聲作者心曠神怡,神馳千里。作者的生命“憑空添了一片溫馨,一篇祥和”,當然,說是“憑空”,其實不然。
作品中,作者還引用了宋蔣捷的一首聽雨詩,蔣捷用這首聽雨詩來概括自己的一生,其中透露出些許悲涼之意,作者也借此詩來表達聽雨的一種別樣境界,同時,讀者不免情緒也稍微低轉,然而作品并向這方面延伸,而是作者帶領讀者進入“縱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懼”的人身境界,讀者的情緒不免又斗轉,隨著作者又轉而“聽雨而興高采烈”。作者隨后由遠及近地欣賞景物,用所感所想帶領讀者品味聽雨、看雨的樂趣,進入另外一種聽雨的境界。
季羨林老先生看似平常平凡的聽雨經歷,轉化成質樸素雅文字,娓娓道來,將讀者輕松地引進聽雨看人生的不同境界……
九年級課文《聽雨》讀后感 篇2
“聽雨”這樣一個簡單的題目,作者卻圍繞著它寫了這么多,主要內容為自己喜歡聽雨,關于雨聲的詩詞,聽雨時的心情,聽到雨聲時的聯(lián)想。
雨聲是多種多樣的,只有雅人才能聽懂。聽雨聽出了一生,心情頗為復雜。
讀了季羨林的《聽雨》我感覺最大的收獲就是四個字:不能忘本。
雖然我從小在城里長大,但我也有在農村生活的.經歷。所以我對農村里的一切一切都還蠻熟悉,也很親切。那里有綠油油的麥田,白花花的棉花。
當初在農村住的那段時間里,如果說那些綠的莊稼需要水分滋養(yǎng)的時候,看到下雨,聽到雨聲,我就很高興,無論我在哪里。有時候有些小孩說下雨吧,就不用去地里干活了。唉,但我卻有另一番感受。我會因下雨而高興,也會因下雨而憂愁。高興是因為雨水的降臨,解決了燃眉之渴,凈化了空氣,到處一片清新;憂愁是因為,許多棉花成熟之際,是不需要水的。那是更需要陽光,其實我也很喜歡陽光的味道。
現(xiàn)在無論在哪里,我也不會忘記我曾經在農村生活的那段日子和對農民、農村的深厚感情。雖然我沒有蔣捷那樣很復雜的心情,也不可能像季羨林那樣把自己的心情表達的淋漓盡致,但我同樣知道下雨時,我會為麥苗感到高興,也會為棉花感到憂慮。
這就是雨,這就是聽雨。
“天義有意,聽者有情。”
九年級課文《聽雨》讀后感 篇3
最開始吸引我的是季老先生樸實的起筆,他所說的“雨敲鐵皮”下雨時在我家中我亦可領悟得到。于是這對我來說有莫名的熟悉情結和感動,如覓到知音。
我之所以稱季羨林為季老先生,是因為在我印象中他就是一個老人,從來都是,慈祥而心思細膩。我讀他的文章,是以一種認真的態(tài)度來拜讀的。
季老先生說聽雨給他飄飄欲仙之感。在我看來,無論是大或小,快或慢,響或沉,我都聽得喜悅。一陣涼風襲來,抱緊雙臂,深呼吸一口夾雜著泥土馨香的“雨香”,那是自在而愜意的。我的心情隨著雨勢變化而變化。蒙蒙細雨時,如有一股力量催我入眠,我沉沉欲睡;雨下得厲害時,如天降神威,我也跟著起勢,希望再下大點。天正起風欲下雨時,我祈求快些下雨,讓我伴著雨聲入睡,離開這世間的一切浮躁,到夢里尋個人間究竟。
季老先生和我還是留著童真的。對于下雨,我們都是喜悅的,不管她是否帶來小麻煩。小孩子不僅喜歡聽雨,看雨,還喜歡踩雨,在水坑里盡情玩耍。
雨總要停的,雨后的清新也有一番怡然自得的喜悅,盡管我還是余興未盡。
【九年級課文《聽雨》讀后感】相關文章:
季羨林《聽雨》讀后感范文08-08
雨巷聽雨散文12-28
季羨林《聽雨》讀后感3篇06-01
季羨林聽雨讀后感6篇10-10
季羨林聽雨讀后感800字12-20
聽雨,聽心經典散文11-13
聽雨聽心經典散文09-17
季羨林《聽雨》讀后感(精選3篇)12-11
季羨林《聽雨》讀后感范文6篇10-10
初中課文《雨巷》讀后感1000字1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