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主論讀后感1000字
記得很小的時候,在爸爸給我買的4本一套的中國少年兒童百科全書中,第一次認識了馬基雅維利這個名字。書中是這樣介紹他的:既被恩格斯稱贊為文藝復興時期的"巨人",又長期被人誤解,蒙受惡名,甚至有人稱他為“罪惡的導師”.....
我是一向對這種比較有爭議的人物感興趣的,從韓非子、曹操到羅博斯庇爾、圣鞠斯特和拿破侖。這是因為,我覺得,這些人充滿爭議的原由是因為所謂彼時社會或者正統思想與其思想或作法的不兼容,而往往后世對他們的歷史作用卻持肯定看法,可以看出:這些人,總是出身在不合適宜的時代,被壓制和不被理解。但他們的鋒芒是掩飾不住的。他們的思想,既符合歷史的大潮,又恰恰天才的預言出未來的歷史走向。當然,我也無意為他們辯護,因為世界上沒有十足完美的人。我們要做的,只是在宏觀的歷史中客觀的評價其歷史作用。
馬基雅維利是這樣的一個人,在意大利四分五裂之際,以一個歷史理論家的身份提出了政治學的現實內容。雖然他不是首創者,早他1900年前的雅典人色諾芬在他那本《居魯士的教育》中,通過居魯士的父王和其對話中就揭示了完美的君主應該知道如何完美的偽裝自己,從而達到自己的政治目的。而作為這一理論的延伸,從《君主論》中第十五章至第二十一章中馬氏就以此提出自己的政治見解:沒有絕對的善與惡。善是形式,是一般情況下的偽裝。惡是實質,但這個惡,卻是有別于道德倫理上的惡的.。因為完美的君主行惡的目的是為了國家的發展,亞里士多德就認為:道德是個人的善,而政治是大眾的善。那么為了大眾的利益,君主就必然舍棄另一部分人的利益。所以從這個角度來看,采取“惡”行確是相對的,也確是避免危害國家的一種特殊手段。
亞里士多德說過:人是社會動物。那么,在現實生活中,又能從《君主論》中學習到什么呢?馬氏在文中告訴我們,現實中的人們和理想往往相反:騙子小偷背叛者充斥著整個社會。當傳統的倫理道德已經不適用于現世的某種準則,那么我們有必要恪守傳統的道德而拒絕面對殘酷的現實嗎?
馬基雅維利搖弋在基督教道德和政治現實性之間,然而他卻是一個真正的智者。因為他意識到為了實現祖國的統一就必須采取強權和高度的專制。這個愿望,在他生前沒能實現,甚至死后兩三百年之間意大利都處于分裂、受人奴役之中,但這并不妨礙他的學說指導著后人的行動。他的后人并未從他的學說中受益許多,相反神圣羅馬帝國的繼承者之一普魯士卻將這一學說貫徹在德國統一的道路上(鐵血政策,國家軍隊,以及聯合容克地主),從而一躍成為歐洲的強國。馬氏的思想從而得到了發揚廣大。
馬基雅維利是一個悲情的人,他生不逢時且缺乏一個能認識到他才能的明主;雖然身故但是后世依舊對他毀多于贊,貶過于褒。可他的思想所散發的光輝卻足以照明整個佛羅倫薩,即而照亮整個世界。
【君主論讀后感1000字】相關文章:
1.《君主論》讀后感
6.論快樂讀后感
7.《論美》讀后感
8.論讀書讀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