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威的“從做中學”讀后感范文
上了《中外教育名著選讀》這門課后,我再一次學習了杜威的“從做中學”這一教育教學思想,仍是感覺受益匪淺。
在批判傳統學校教育的基礎上,杜威提出了"從做中學" 這個基本原則。由于人們最初的知識和最牢固地保持的知識,是關于“怎樣做”的知識。因此,教學過程應該就是"做"的過程。在他看來,如果兒童沒有"做"的機會,那必然會阻礙兒童的自然發展。兒童生來就有一種要做事和要工作的愿望,對活動具有強烈的興趣,對此要給予特別的重視。
杜威認為,"從做中學"也就是"從活動中學"、"從經驗中學”,使學校里知識的獲得與生活過程中的活動聯系了起來。由于兒童能從那些真正有教育意義和有興趣的活動中進行學習,那就有助于兒童的生長和發展。在杜威看來,這也許標志著對于兒童一生有益的一個轉折點。
但是,兒童所"做"的或參加的工作活動并不同于職業教育。杜威指出,貫徹"從做中學"的原則,會使學校所施加于它的成員的影響更加生動、更加持久并含有更多的文化意義。他認為教育是把兒童看作是人類社會未成熟的成員,兒童期望認識他們所處的環境,并希望能夠控制環境,這便激發起兒童學習的欲望。當兒童觀察他所處的世界時,會遇到個人和社會的種種問題,這疑難的問題促使兒童去解決,去運用人類積累起來的知識。杜威設想了三種水平的活動:第一階段是為學前兒童設立的,包括各種感覺器官的練習和身心協調發展的練習。第二階段是讓兒童在周圍環境中運用現有的材料和工具,去進行實驗,建造和創造。第三階段,兒童發現新的觀念,產生新的想法,并且付諸實行。這時,兒童的活動已經從簡單的沖動發展為細心的觀察,周密的思考,有計劃的行動并能預見行動的結局。
杜威的“從做中學”這一教育教學思想體現了他主張“兒童中心”,反對“傳統教育”的教師中心。“在學校里,兒童的生活成為決定一切的目的,凡促進兒童成長的必要措施都集中在這個方面。“由教師中心改為兒童中心”,這是一種變革,這是和哥白尼把天文學的中心轉到太陽一樣的那種革命。這里,兒童變成了太陽,而教育的一切措施則圍繞著他們轉動,兒童是中心,教育的措施便圍繞他們組織起來。
他稱“從做中學”是一種“科學的方法”。他認為按照“科學的方法”去處理問題,便可得到某種經驗;而“科學的”方法又是人類思維反省的過程。他把思維過程分為五步。與此相適應,教學也有五個階段:1、學習者要有一種“經驗的真實情境”,即學生有興趣的一些活動;2、在這種“情境”里面,要有促使學生思考的“真實的問題”;3、學生必須具有相當的知識,從事必要的觀察,用來對付這種問題;4、學習者具有解決這種問題的種種設想,并將這些設想整理排列,使其秩序井然,有條不紊;5、學習者把設想的方法付諸實施,檢驗這種方法的可靠性。他主張“做中學”,強調學習者的個人的直接的主觀經驗,提倡學生的個人摸索,重視實用的知識,就教學過程的一個側面而言,是有一定道理的,但把“做中學”絕對化,其結果必然導致否定間接的知識和系統知識的價值,忽視教師系統傳授間接知識的主導作用,這便不免有所偏頗了。
杜威的“從做中學”教育教學思想給我們很大的啟發。他認為,兒童應該從自身活動中進行學習,教學應該從學生的“做”中進行。在新課程改革的環境下,以這一思想為指導原則的綜合實踐活動課是近幾年在我國開展的一項科學教育改革,是我國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重點之一。綜合實踐活動課是面向學生生活而設計的一門課程,它給了學生一個開放的空間,讓他們自己去發現問題,自己去做,在做中學, 使他們有機會親歷探究科學的奧秘。在綜合實踐活動的過程中,會形成一種積極的、生動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變被動學習為主動探究的學習。就拿我們去年的實習經驗來說吧,我們主要是上初中的綜合實踐活動課,其中有一次課是以“文明禮貌養成教育”為主題的。
首先,從活動主題設計來說,一方面,我們實習的學校,福州三十一中,是一所區屬中學,我教的學生是初一生,知識面較狹窄,理解能力有限,所能得到的資料有限,家里成員能給出的幫助有限,每個班級大致只有十來個學生有電腦,其他學生即使會上網,但對于利用電腦查資料還是處于一知半解的地步。而學生們又是第一次真正接觸綜合實踐活動課,可以預料到開展起來困難很多。但綜合實踐活動課所展示的理念和根本特征應該會使他們充滿熱情,他們之中有許多人有自己的特長、興趣愛好,對活動的順利開展將會起到推波助瀾的作用。另一方面,禮貌待人養成教育作為德育工作的一部分,要開展起來難度較大,但是綜合實踐活動課真正的內容是學生的活動主題,是學生從自己的生活和興趣出發提出來的,內容來自學生生活,吸引學生的目光,使學生能夠更有效地參與到活動中。
其次,從實踐方面來講,綜合實踐活動課是面向學生生活而設計的一門課程,就是為了給學生一個開放的空間,讓他們自己去發現問題,自己去做,在做中學。教師在實施過程中要起到指導作用,這種指導可以是一些必要的專題講座和方法的`介紹,并對學生活動的整個過程進行觀察,善于發現學生的特點,對學生做出恰當的評價。教師不一定對所有活動的內容都得了解,而對過程與方法進行指導,如如何設計一份調查問卷,如何統計資料,如何做調查報告等。所以,一方面,要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激發他們的創造熱情,要從學生的實際出發,例如綜合設計調查問卷,問卷的問題可以是學生生活的體會,“你在同學面前會經常挖鼻屎,摳指甲嗎?”,將文明或不文明的現象細化到學生生活中去,激發他們的創造熱情,讓他們充分體會到自己是學習和實踐的主人,感受到實踐的艱辛和獲得成功的體驗,感受到成功的樂趣,進而感受到自身價值。另一方面,利用學生繪畫、手工制作、表演等特長,鼓勵他們進行禮貌待人的書畫作品宣傳或者進行禮貌待人的話劇、小品之類的編劇、表演,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創新意識。興趣是創新的前提和基礎。在綜合實踐活動課教學中,我緊緊抓住學生這一心理特點,合理引導,激發的學習興趣和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從而自主探索求知,因勢利導,以興趣導入教學,讓學生們帶著這些問題進行調查訪問和查閱資料等活動,這樣的興趣引導,不但引發了學生學習的愿望,且激發了學生的自主探索知識的愿望。而且令我感到驚喜的是,班上一些性格孤僻或學習成績較差的學生,對此也表示了極大的熱情,他們創造了不少表示禮貌待人的宣傳畫,充分表現了他們的繪畫特長,也讓班上其他學生刮目相看。所以,教學中有時有意識地偏向后進生是必要的。這有助于學生擺脫交往困境,增進感情,發掘學習的潛力,實現自己的全面發展。
從活動主題來講,應讓學生在解決生活疑難的大膽實踐中自主組合所學到的各學科知識,綜合運用他們業已掌握的知識或技能,讓他們為自己的人生進步服務。綜合實踐活動課應讓學生走出學校大門,走向社會充分利用社會的一切因素,為學生能力的發展提供廣闊的空間和豐富的資源。
但是,禮貌待人作為綜合實踐活動課主題來操作實在有些困難,雖然并不偏離學生實際,但這是一個內在、持久的過程。學校教學時間是有限的,而學生生活的世界是無限的。如何解決這一矛盾呢?難道是我們實習一結束,活動暫告一段落,文明禮貌養成教育也就完成了嗎?答案當然是否定的。禮貌待人作為綜合實踐活動的主題的確是頗具意義,但是對正處于摸索階段的綜合實踐活動來說是十分困難,還有待進一步探討。
以上就是我讀杜威關于“從做中學”教育教學思想的一點體會。
【杜威的“從做中學”讀后感】相關文章:
小貓杜威讀后感04-06
小貓杜威優秀讀后感06-12
《杜威學校》讀后感范文06-29
小貓杜威讀后感范文06-30
關于小貓杜威讀后感03-14
《小貓杜威》讀后感-作文01-14
《小貓杜威》讀后感1500字06-13
小貓杜威的讀后感600字12-12
《小貓杜威》的讀后感800字0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