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专区|和领导一起三p娇妻|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ⅴ色|欧美视频网站|亚洲一区综合图区精品

陶行知教育讀后感

時間:2021-06-12 20:30:26 讀后感 我要投稿

陶行知教育讀后感范文

  陶行知認為:在教學過程中,先生的責任不在教,而在教學生學,陶行知教育讀后感。先生如果只“教”或只“教學”,這是把學生當作“容器”,被動地接受知識,調動不起學生的積極性,也不能啟發學生獨立思考。先生只有“教學生學”,交給學生學習方法和鑰匙,啟發他們的思維,培養他們的自學能力,才能“探知識的本源,求知識的歸宿”。“因為先生不能一生一世跟著學生,熱心的先生固然想將他的所有傳給學生,然而世界上新理無窮,先生安能把天地間折奧妙為學生一齊發明?”因此,從這個意義上講,學生在學校里獲得一種學習能力比學習知識本身更重要。有了這種能力,即使離開了老師,離開了課堂,他們照樣能獲取知識。

陶行知教育讀后感范文

  當今時代知識更新快速,過去那種在學校里十幾年所學到的知識畢業后受用一輩子的時代已經一去不復返了。教師要在傳授文化知識的同時指導學生學會學習。“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學生只有不斷地充電、加油、完善、更新才能適應不斷變化的社會。這也是當今社會所提倡的素質教育的真正內涵。

  “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論的核心。那么,什么是“生活教育”呢?陶行知先生指出:“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營,生活所必需的教育。教育的根本意義是生活之變化。生活無時不變,即生活無時不含有教育的意義。”既然生活教育是人類社會原來就有的,那么是生活便是教育,所謂“過什么生活便是受什么教育;過好的生活,便是受好的教育,過壞的生活,便是受壞的教育”。他還指出,“生活教育與生俱來,與生同去。進棺材才算畢業”。生活教育強調的是教育要以生活為中心,反對傳統教育以書本為中心,認為不以生活為中心的教育是死的教育。生活教育是在批判傳統教育脫離生活實際的基礎上產生的,是單純知識教育的對立物。按照他的思想,首先,“生活即教育”是人類社會原來就有的,自有人類生活產生便有生活教育,生活教育隨著人類生活的變化而變化。其次,“生活即教育”與人類社會現實中的種種生活是相應的,生活教育就是在生活中受教育,教育在種種生活中進行。第三,“生活即教育”是一種終身教育,與人生共始終的教育。只有在生活中,我們的教育才具有鮮明性,脫離了實際生活,教育就只是空洞的說教。

  讀了陶行知先生的這一席話,讓我對他的教育名言“生活即教育”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認識。他把生活教育提高到這么一個高度,讓人為之震撼,震撼于他的精辟和深刻,同時感嘆教育家的前瞻性,這不就是我們現在提倡的素質教育嗎?

  在學習新課程理念,開發校本課程,研究有效教學的今天,我們再回頭品位陶行知先生的話,是預見?還是巧合?在震撼的同時,我想更多還是思考和學習。在學習中領悟教育家的教育理念,在學習中整合理論與實踐的研究,在學習中進行自我提高。現談談自己對“生活即教育”的理解和感受:

  (1)生活化的教育內容

  在生活中挖掘教育資源,貼切孩子的實際需要,適合孩子實際發展的,是有教育價值的內容,否定一切資源,讀后感《陶行知教育讀后感》。

  (2)生活化的教育環境

  在自然的生活中進行教育,創設生活化的環境更易于孩子理解和接受。

  (3)生活是活的教育

  善于發現生活中的教育,善于開啟孩子感受生活、學習探索的興致,教師是一個活的教科書,孩子從“活”的書中能感受生活,感受生命。

  總之,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和方法值得我們深刻體會和認真學習。教師不僅是傳道授業解惑也,還要讓他們學會生活,學會勞動,學會學習,也就是陶行知的教育名言: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這也就是我們現在所推崇的教育的目的。

  今天,我開始讀《陶行知教育名篇》,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博大精深,這里有他的“生活即教育”理論和經典的用糖果教育學生的故事。每一篇文章雖然都不長,卻給了我很多的啟示。

  陶行知以畢生的.精力,他以蘊含豐富的教育思想寶庫,為我們提供了教育的理論和方法,給我們以啟示和教益。“教學做合一”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論的方法論,也是他的教學論。“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陶先生認為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根本一壞,縱然使你有一些學問和本領也無甚用處。”一個人的道德、品行好了,做人做事才會為他人著想,為集體著想,才會成為有用之才。

  陶行知先生提出“教學合一”。一個好的老師不是教書,也不是教學生,而是教學生學。他認為傳統的傳授方法有問題,要進行改革。他認為,教師的責任在教學生學,教師教的法子必須根據學的法子,教師必須一面教一面學。這正是我們現在教育所倡導的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要讓學生學會主動去探究,有學習的主動性,自己去發現問題,經歷解決問題的過程,而老師在這個過程中要給學生以恰到好處的點撥和指導,讓學習成為學生的一種自覺的終身性的學習。

  教師和學生是實施有效教學的雙方,他們的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直接影響到有效教學的進展。首先,教師和學生都要確立有效教學的責任意識。對教師來說,要具有“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的精神,切實做到愛教樂業,獻身教育,以身作則,為人師表,使自己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行,都要修到不愧為人師的地步”;同時教師一定要好學不倦,博學多聞,精通教學業務,使自己在課堂教學中能得心應手,游刃有余,具有針對性和有效性。對學生來說,要有學習的興趣、愛好和動力,具有“向前進,向上進,非自己努力向前進、向上進不可”的精神,不斷提高學習的有效性。其次,要強化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要確立教師在有效教學中的主導作用。教師和學生在人格上地位是平等的,教育要以學生為本,寬容對待學生。課堂上雖然也知道不能以“教師”自居,不能搞“一言堂”,要與學生共同探討知識、共同進步;但面對調皮的“小搗蛋們”,往往還是缺少耐心,當他們太調皮時想以教師的權威壓制學生,讓學生乖乖地聽從不再惹事生非,但總是事與愿違。特別是望著個別學生毫不在乎的眼神、不屑一顧的神情,真讓我一籌莫展。

  陶行知先生的教育理論博大精深,值得我們繼續研讀,讓他的教育思想來指導我們教師工作,全面落實新課程改革。作為一名音樂教師,我要努力創設融融的師愛氛圍,懷著一顆對教育對學生真摯的心,在實踐中慢慢去解讀陶行知先生的偉大教育思想。

【陶行知教育讀后感】相關文章:

陶行知教育讀后感01-06

陶行知教育讀后感09-16

陶行知的教育名言06-14

陶行知教育的名言05-21

陶行知教育名言02-18

陶行知教育名言08-22

陶行知的教育名句11-14

《陶行知教育名篇》讀后感06-22

《陶行知教育理論》讀后感06-15

《陶行知教育理論》的讀后感0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