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與做人》讀后感范文
《讀書與做人》讀后感
金山鎮石埠小學韋玉華 “如果讀書也能算是一個嗜好的話,我的唯一嗜好就是讀書。人必須讀書,才能繼承和發揚先人的智慧。人類之所以能進步,靠的就是能讀書又寫書的本領。”季羨林先生在書中這樣寫道,樸實中透露著一位學術大家的睿智。
季羨林的《讀書與做人》中,精選了季先生對讀書、做人、治學以及對平生師友的回憶文字和探討做人處世之道的散文、隨筆六十余篇,反映了季先生的學術精神與人格魅力。初讀全書后,我在第一部分“讀書”的淺薄體會是:
一、養成多讀書的良好習慣。
知識改變命運,知識改變氣度,季老之所以成為大師,正是他擁有對書籍孜孜不倦的追求,養成了終生讀書、常年學習的良好習慣。當今,隨著高新科技日新月異的發展,我們越來越依賴網絡、手機、iPad等電子媒介,卻越來越遠離了傳統意義上的讀書。為此,像季老那樣養成多讀書的.良好習慣,無疑是我們摒棄“人浮于事”的當務之急。
二、合理分配好讀書時間。
時間對任何人是一個固定的常量,絕不會厚此薄彼。我們經常抱怨公務繁忙或家庭瑣碎等事務纏身,沒時間看書,其實只是我們回避問題的托辭和惰性在作怪,關鍵在于看我們要如何合理分配好讀書時間,盡一切可能擠出時間多讀書、讀好書,日積月累必將有所收獲,仰望守住屬于自己頭頂的一片晴朗星空。
三、培養治學嚴謹細致的作風。
季老做學問嚴謹、細致的作風,是我們每個人應當學習借鑒的。他的學術論文往往要耗費大量時間從事資料的搜集、整理等基礎性準備,然后再寫出條理化、系統化的提綱,直至立論成稿,最后還要反復校對,不讓它出現任何差錯。我們在日常工作、生活中也應如同治學,不斷修煉好“嚴、細、實”的作風。
四、養成勤奮讀書的良好習慣。
書中,季老借用魯迅先生一篇文章中的一則笑話:一個江湖郎中在集市叫賣治臭蟲的妙方,有人出錢買下妙方紙卷,剝開多層外包裝后打開一看,妙方只有兩個字“勤捉”。一笑之余,頗為耐人尋味,任何事情都是相通的,那就是“業精于勤”。
讀一本好書將會成為一個美好的回憶,書帶給我們無限的勇氣,帶給我們奇妙的智慧,帶給我們悠遠的憧憬。在有限的時間內,一種思想的滲入、一種精神的感染不會終止,當我從文字中走出來的時候,我仿佛成為一位智者了。逝者已去,精神與思想猶存,當放下這本書的時候,我相信有另一本書正在開啟,這是一種精神上的延續。
【《讀書與做人》讀后感】相關文章:
讀書與做人的讀后感06-22
讀書與做人讀后感04-25
《讀書與做人》讀后感01-05
《讀書與做人》讀后感09-01
季羨林讀書與做人讀后感11-19
《讀書與做人》讀后感(精選11篇)06-28
《讀書與做人》讀后感(精選7篇)03-26
讀書與做人作文09-07
讀書與做人優秀讀后感(精選5篇)0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