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命若琴弦》的讀后感
命若琴弦讀后感
命若琴弦讀后感(1):
史鐵生先生筆下的《命若琴弦》的開頭如是描述:“莽莽蒼蒼的群山之中走著兩個瞎子,一老一小,一前一后,兩頂發了黑的草帽起伏躦動,匆匆忙忙,像是隨著一條不安靜的河水在漂流。無所謂從哪兒來,也無所謂到哪兒去,每人帶一把三弦琴,說書為生。”一個簡潔的開頭,卻充滿了思考性和哲理性。
在文章的開頭,故事已經成形:兩個瞎子,一老一少,穿梭在群山之中,每人帶一把三弦琴,說書為生。他們一前一后走在迂回的山路上,也一前一后走在人生的崎嶇小道上。一前一后,小瞎子正沿著老瞎子的腳印向前走!
在野羊坳,小瞎子重演了老瞎子以前的傷痛:一個受到命運不公對待的有生理缺陷的人未必就能得到命運的同情,他們所謂的感情也只是曇花一現,注定是一個杯具——蘭秀兒最后嫁給了別人。而老瞎子也經歷了他師傅以前經歷過的被崩斷心弦的痛苦時刻:苦苦堅持彈斷一千根琴弦,取出治盲藥方,為的就是看一眼這個他從沒見過的世界,但是事實是殘酷的,說了一輩子的書,最后才發現那治盲藥方原來是一張白紙,但同時他深深地體會到了他師傅以前的良苦用心——“咱這命就在這幾根琴弦上”。于是,我們看到的是:老瞎子踩著老老瞎子的腳印,小瞎子又踩著老瞎子的腳印,小小瞎子又踩著小瞎子的腳印,就這樣一步一步的走下去。于此,我們不得不稱贊構思的巧妙,它讓我們看到了一個瞎子的一生,許許多多瞎子的宿命,現實的殘酷與命運的無奈。
“干嘛咱們是瞎子!”“就正因咱們是瞎子。”師徒的簡短話語摻揉了多少心酸與無奈。對于他們是瞎子的事實,他們能做的就是理解它。至于怎樣來理解已成為事實的事實就得看你怎樣看,怎樣想,怎樣選了。“一根琴弦需要兩個點才能拉緊。心弦一也需要兩個點——一頭是追求,一頭是目的——你才能在中間這緊繃繃的過程上彈響心曲。”這時就看你愿不愿意為自己的心弦設定兩個端點了。目的本來沒有,這需要我們來虛設。“目的雖是虛設的,可非得有不行,不然琴弦怎樣拉緊;拉不緊就彈不響”。如果目的不明確,心弦就拉不緊,那么心曲又如何奏響呢
其實,人生就是如此。在人的一生之中,摻揉了許許多多的無奈與痛苦,在人力無法改變的時候,我們如何堅強的走下去呢那就務必找到支撐我們走下去的動力,也就是如何將心弦繃緊,正因只有彈唱出熱情、充滿活力的心曲,才能使我們即使在無奈與痛苦的時期也能活出自己的精彩。也許有人說,虛設的目的又有什么好處呢也許我們一輩子也不可能實現,到頭來也是一場空,也許只能像老瞎子那樣悲哀與失望。是的,當老瞎子發現那治盲藥方原來只是一張白紙的時候,突然地他那黑暗的世界,他那只靠想象描繪出來的世界山崩地裂,把他那五十年來繃得緊緊的心弦一下子震斷了。但是,這就意味著他的這一生就沒有好處了嗎不是的,雖然他最終也不能睜開眼看一眼這個彩色的世界,但是他也不是白活的。當他穿梭于大山為村民們說書的時候,不僅僅“給寂寞的山村帶來了歡樂”,同時“這也是老瞎子最知足的一刻,身上的疲勞和心里的孤寂全忘卻”。確實,正是“他的一輩子都被那虛設的目的拉緊,于是生活中叮叮當當才有了生氣”。“重要的是從那繃緊的過程中得到歡樂”。當我們站在生死邊緣的時候,回想這一生,也許你們會認為“生不帶來,死不帶去”,勞碌一生不知為何。但是你們能知道你們以前體會過什么,得到了什么,也許是痛
苦,也許是歡樂,是感動,是溫暖,能知道你們能為在世的人們留下了什么,也許是你的音容笑貌,也許是你的幫忙、撒下的溫暖,那就已經足夠了。“無所謂從哪里來,也無所謂到哪兒去”,“彈好了就夠了”。
這時,不禁令我們想到:其實瞎子的瞎與各人自身的弱點是多么的相似啊!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缺點與無奈,重點在于你是怎樣對待它,怎樣使你的不幸在心弦奏出的樂曲中淡化。在瞎子黑暗的世界里充滿了未知,但也充滿了幻想。我們剛出生的時候,不也是一無所知的嗎那我們是怎樣在我們人生的白紙上描繪出自己的世界的呢“其實人人都是根據自己的所知猜測著無窮的未知,以自己的感情勾畫出世界。每個人的世界就都不一樣”。盲區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我們只是站在原地不敢也不愿意向前踏出一步,只能局限于眼前的黑暗——描繪出來的也只能是黑點,只是在原地害怕與失望。已成為事實的事實,害怕與失望、抱怨又能改變什么呢我們能做的就是將心弦兩端的點設好,將心弦繃緊,奏出屬于你自己的生命獨特之曲。這樣才能在黑暗中、在絕望中,找到指明燈,找到動力,帶領我們走出黑暗、走出絕望,繼續生命之途。記得有人跟我說過:其實人生就是一個圓,從起點出發,最終還是回到原點。當你一出生,你的圓就開始畫了;也許有的人畫的圓很大,也許有的人畫的圓很小,但這并不是重點,重點是在這個過程中你到底圈住了什么,這也是個人獨特的地方。怎樣才能圈住屬于你的精彩呢也許我們能夠在某一線段(人生的某一時期)設置兩個端點
,完成一個再之后另一個,也許這樣我們能走得更遠,圓畫得更大,圈住的東西更多,收獲到的也更豐富多彩!
小說中除了資料讓我們沉思,哲理性的句子讓我們思考外,它的結構之美也是讓我們陶醉的!
小說的開頭“莽莽蒼蒼的群山之中走著兩個瞎子,一老一小,一前一后,兩頂發了黑的草帽起伏躦動,匆匆忙忙,像是隨著一條不安靜的河水在漂流。無所謂從哪兒來,也無所謂到哪兒去,每人帶一把三弦琴,說書為生。”和小說的結尾“莽莽蒼蒼的群山之中走著兩個瞎子,一老一小,一前一后,兩頂發了黑的草帽起伏躦動,匆匆忙忙,像是隨著一條不安靜的河水在漂流。無所謂從哪兒來、到哪兒去,也無所謂誰是誰……”,前后照應,使小說彌漫著一種宿命的味道,也不禁使人深思:人生也許就是一個圓,就是這樣周而復始的理解命運的拷問。穿透力極強,哲理性與思考性也在字里行間中不知不覺地浮現。
“他本來能彈上一千根,可他記成了八百。要不然他就能彈斷一千根。”與“是一千二我沒彈夠,我記成了一千。”相互映襯,從而彌散出一種悲涼與無奈,不禁讓人流下同情的淚水,也深深體會到老瞎子的良苦用心,同時也緊扣主題——命若琴弦。總的來說,《命若琴弦》給我們展示了文學之美,也為我們帶來了對人生、對生命、對命運的思考……
命若琴弦讀后感(2):
無數次的疑惑,生命的好處是什么,我們要做的又是什么。恍然間明悟過來,我們的生命本沒有好處,是荒誕離奇的,但是我們卻能夠賦予生命好處。
如《命若琴弦》中的老瞎子,他生命的好處就是不斷的彈琴,似一只飛蛾,用盡生命的所有精華,撲向那令人絕望的火焰。一根又一根斷了的琴弦,滿是他對光明的期望。在山路上,風吹雨打日曬,正因彈琴,而變得滿是活力。一把三弦琴,一彈一唱,絢爛了整個山野。老瞎子的師傅留下的那張無字藥方,似乎真正的揭示了殘酷的現實。老瞎子為之生為之亡的東西,居然僅僅是一張白紙,或許正是最后的發現,才讓老瞎子絕望吧。但是期望是不斷傳遞的,老瞎子認真地把無字白紙放進琴匣中時,撒了一個謊,他對小瞎子說,是他記錯了,只有彈斷一千二百根琴弦,才能夠去抓藥,那時,才會獲得光明。
我想象自己,就應就是故事中的小瞎子,無知但對一切充滿好奇。以一腔孤勇,去應對感情,殊不知,現實是愛人離去。為什么我們是瞎子,正因我們是瞎子。這是怎樣的發問和回答啊,我無所適從。
似乎我也應如老瞎子一般,為我的生命賦予一個好處。不斷的前行,不斷地成長,不斷地充實生命。一筆一劃的勾勒,繪成我理想中的樣貌。一把三弦琴,一走一輩子,說說唱唱地度過。
家人,朋友,那些與我有著聯系的人,都與我的生命接軌。我想生命不是自私的,我從未想過做一個偉大的人,只想簡簡單單的幫忙身邊的人,或許這就是我為生命賦予的好處吧。
但是又會幻想,若在亂世中,我絕不就應這樣想。如有需要,在所不惜。老瞎子的歸宿,讓我明白,死亡或許是個必然,我們萬不就應恐懼或害怕,但是我們就應讓死亡有好處,老瞎子于悲痛中傳遞出的期望,是小瞎子生命的藍圖。
有所希翼,才會不斷前行。我們不能讓我們的生命無好處的流逝,我們要創造自己的價值。老瞎子的價值在于那彈斷的琴弦中,我們呢?我們是否應不斷的詢問著自己,你彈斷了多少琴弦,何時才夠一千根。
命若琴弦,易斷,但是卻有韌性。
愿生如春花直燦爛,死如秋葉之靜美。
命若琴弦讀后感(3):
小說的開頭這樣寫道:莽莽蒼蒼的群山之中走著兩個瞎子,一老一少,一前一后,兩頂發了黑的草帽起伏躦動,匆匆忙忙,像是隨著一條不安靜的河水在漂流。無所謂從哪里來,也無所謂到哪里去,每人帶一把三弦琴,說書為生。
那懷了一生的期望的老瞎子,只為師傅留下的那張在琴里的藥方,為了能夠看一眼這個明亮的世界,他堅忍地漂泊了一生,雖然中間有過迷茫,琴聲煩躁不安,像是年年曠野里的風雨,像是日夜山谷中的溪流,像是奔奔忙忙不知所歸的腳步聲。但是,他仍然堅持著彈斷了一千根琴弦,但是,最后,他發現,這張藥方是張白紙的時候,最后懂了什么是命,為什么師傅說“咱們的命就在這琴弦上”。老瞎子的心弦斷了,他不想再動彈,吸引著他活下去,走下去的東西驟然消失干凈,就像一根不能拉緊的弦,再難彈出賞心悅目的曲子。他的心弦斷了,身體里的一切都在熄滅。
而小瞎子,心愛的姑娘嫁人,感情的火焰也瞬間熄滅。他的心里也痛不欲生,為情所傷,問老瞎子:“干嘛咱們是瞎子!”“就正因咱們是瞎子。”師徒的簡短話語摻揉了多少心酸與無奈。對于他們是瞎子的事實,他們能做的就是理解它。不能改變,也沒法改變,身理上的缺陷為他們帶來多少不便,甚至感情都不能像普通人一樣。
其實,人生就是如此。在人的一生之中,摻揉了許許多多的無奈與痛苦,在人力無法改變的時候,我們如何堅強的走下去呢?人活著,就要有目標,有期望,有信念,有前行的動力。當全世界都誤會你的時候,你仍然能夠一步步的走下去。不管對這個世界有多失望,你仍然能夠笑著拍拍自己的臉,對自己說聲,堅持下去!!!人能夠在物質生活上追求不用太刻意,但是,精神世界必須要豐富多彩,必須要強大,要有自己的精神支柱。給自己一個能夠一向堅持走下去的理由。不怕天不怕地不怕死,但是,就怕一個人沒有目標,沒有追求,沒有活下去的動力。這樣的人活著有何好處?務必找到支撐我們走下去的動力,也就是如何將心弦繃緊,正因只有彈唱出熱情、充滿活力的心曲,才能使我們即使在無奈與痛苦的時期也能活出自己的精彩。
也許有人說,虛設的目的又有什么好處呢?也許我們一輩子也不可能實現,到頭來也是一場空,也許只能像老瞎子那樣悲哀與失望。是的,當老瞎子發現那治盲藥方原來只是一張白紙的時候,把他那五十年來繃得緊緊的心弦一下子震斷了。但是,這就意味著他的這一生就沒有好處了嗎?不是的,雖然他最終也不能睜開眼看一眼這個彩色的世界,但是他的生命也不是沒有好處的。當他穿梭于大山為村民們說書的時候,不僅僅“給寂寞的山村帶來了歡樂”,同時“這也是老瞎子最知足的一刻,身上的疲勞和心里的孤寂全忘卻”。確實,正是“他的一輩子都被那虛設的目的拉緊,于是生活中叮叮當當才有了生氣”。“重要的是從那繃緊的過程中得到歡樂”。當我們站在生死邊緣的時候,回想這一生,也許你們會認為“生不帶來,死不帶去”,勞碌一生不知為何。但是你們能知道你們以前體會過什么,得到了什么,也許是痛苦,也許是歡樂,是感動,是溫暖,能知道你們能為在世的人們留下了什么,也許是你的音容笑貌,也許是你的幫忙、撒下的溫暖,那就已經足夠了。“彈好了就夠了”……
其實瞎子的瞎與各人自身的弱點是多么的相似啊!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缺點與無奈,重點在于你是怎樣對待它,怎樣使你的不幸在心弦奏出的樂曲中淡化。在瞎子黑暗的世界里充滿了未知,但也充滿了幻想。我們剛出生的時候,不也是一無所知的嗎?那我們是怎樣在我們人生的白紙上描繪出自己的世界的呢?“其實人人都是根據自己的所知猜測著無窮的未知,以自己的感情勾畫出世界。每個人的世界就都不一樣”。聽過這樣一句話,其實人生就是一個圓,從起點出發,最終還是回到原點。當你一出生,你的圓就開始畫了;也許有的人畫的圓很大,也許有的人畫的圓很小,但這并不是重點,重點是在這個過程中你到底圈住了什么,這也是個人獨特的地方。
小說的開頭“莽莽蒼蒼的群山之中走著兩個瞎子,一老一小,一前一后,兩頂發了黑的草帽起伏躦動,匆匆忙忙,像是隨著一條不安靜的河水在漂流。無所謂從哪兒來,也無所謂到哪兒去,每人帶一把三弦琴,說書為生。”和小說的結尾“莽莽蒼蒼的群山之中走著兩個瞎子,一老一小,一前一后,兩頂發了黑的草帽起伏躦動,匆匆忙忙,像是隨著一條不安靜的河水在漂流。無所謂從哪兒來、到哪兒去,也無所謂誰是誰……”,前后照應,使小說彌漫著一種宿命的味道,也不禁使人深思:人生也許就是一個圓,就是這樣周而復始的理解命運的拷問。穿透力極強,哲理性與思考性也在字里行間中不知不覺地浮現。
人生,真是一幕大戲,曲曲流傳,唱的但是是同一曲,同一幕,人生的精彩,人生的奮斗,人生的跌宕起伏,是誰比誰更執著?誰比誰更不開悟?但是是有些人勇于承擔,有些人善于逃避。承擔,總有承擔的原因,逃避,總有逃避的理由,不管怎樣,人總要給自己目標和期盼。
人的命就像這琴弦,拉緊了才能彈好,彈好了也就夠了……
命若琴弦讀后感(4):
活著也需要一個理由,有了這個理由后,生活也便有了好處 ,有了生氣。
在讀了史鐵生先生的小說《命若琴弦》后,我最后明白,那個理由是什么了。
故事講的是:莽莽蒼蒼的群山之中一老一少兩個瞎子,每人帶一把三弦琴,穿山越嶺,懷揣著完美的愿望,說書為生。老瞎子期望自己有生之年能夠彈斷1000根琴弦,然后取出師傅留下的藥方去治愈自己的眼睛,好親眼看看明亮的世界。小瞎子期盼著感情降臨到自己的身上,和心愛的姑娘幸福的在一齊。
當老瞎子真正彈斷1000根琴弦,拿著師傅留下的藥方取藥的時候,才知道那所謂的藥方原來只是一張白紙,瞬間,老瞎子的心弦斷了。吸引著他活下去、走下去、唱下去的東西驟然間消失干凈。就像一根不能拉緊的琴弦,再難彈出賞心悅耳的曲子。此時的小瞎子也正因心愛的姑娘遠嫁他鄉而痛不欲生。失去感情的小瞎子渴望獲得光明,為了鼓起小瞎子生活的勇氣,老瞎子用師傅的方式將藥方封進琴槽,并告知只要他彈斷1200根琴弦,就可取出藥方治病。人的命就像這琴弦,拉緊了才能彈好,彈好了就夠了,這句年幼時師傅臨終說的一句話,老瞎子在這一瞬間才深深的領悟,目標只是虛設,但卻是祖孫三代活下去的唯一動力。
生命就像琴弦,繃緊了才能拉出好聽的曲子。那一根根斷弦支撐著一代又一代瞎子藝人的期望,支撐著他們的夢想,正正因有了這個夢想,因此他們一路走來,便會懷戀起過去的日子,才知道以往那些興致勃勃的翻山、越嶺、趕路、彈琴,乃至心焦、憂慮都是多么的歡樂!那時有個東西把心弦扯緊,雖然那東西原是虛設。
這又讓我想起余華的《活著》。余華說:“活著就是為了活著。”生,容易,活,容易,然而,生活卻并不如容易。生活的目的是什么呢?是期望。是琴匣里的那張白紙。它是每個人生存下去的原動力。老瞎子一生的精彩,就源於那張白紙。人生原本就是虛無的,所謂的人生目的說穿了其實但是是自己欺騙自己。當人們有一天驀然頓覺自己的人生目標但是是一張白紙時,他又該為了什么而生存呢?
“目的雖是虛設的,可非得有不行,不然琴弦,拉不緊就彈不響。”要說欺騙自己才能生存下去,那就太可悲了。老瞎子的師傅說:“記住,人的命就像這琴弦,拉緊了才能彈好,彈好了就夠了。”
因此,無論無論你的終點是否還清晰如初,無論你自己是否還是當初的模樣,你都要拉緊那根弦,想想你白紙上的“藥方”。
“無所謂從哪兒來、到哪兒去,也無所謂誰是誰……”人生就是一條漫長的河流。
為活著找個理由,只為更好的活著。
命若琴弦讀后感(5):
無所謂從哪里來,也無所謂到哪兒去”,《命若琴弦》告訴我:這就是人生。
史鐵生先生筆下的《命若琴弦》的開頭如是描述:“莽莽蒼蒼的群山之中走著兩個瞎子,一老一小,一前一后,兩頂發了黑的草帽起伏躦動,匆匆忙忙,像是隨著一條不安靜的河水在漂流。無所謂從哪兒來,也無所謂到哪兒去,每人帶一把三弦琴,說書為生。”一個簡潔的開頭,卻充滿了思考性和哲理性。
在文章的開頭,故事已經成形:兩個瞎子,一老一少,穿梭在群山之中,每人帶一把三弦琴,說書為生。他們一前一后走在迂回的山路上,也一前一后走在人生的崎嶇小道上。一前一后,小瞎子正沿著老瞎子的腳印向前走!
在野羊坳,小瞎子重演了老瞎子以前的傷痛:一個受到命運不公對待的有生理缺陷的人未必就能得到命運的同情,他們所謂的感情也只是曇花一現,注定是一個杯具——蘭秀兒最后嫁給了別人。而老瞎子也經歷了他師傅以前經歷過的.被崩斷心弦的痛苦時刻:苦苦堅持彈斷一千根琴弦,取出治盲藥方,為的就是看一眼這個他從沒見過的世界,但是事實是殘酷的,說了一輩子的書,最后才發現那治盲藥方原來是一張白紙,但同時他深深地體會到了他師傅以前的良苦用心——“咱這命就在這幾根琴弦上”。于是,我們看到的是:老瞎子踩著老老瞎子的腳印,小瞎子又踩著老瞎子的腳印,小小瞎子又踩著小瞎子的腳印,就這樣一步一步的走下去。于此,我們不得不稱贊構思的巧妙,它讓我們看到了一個瞎子的一生,許許多多瞎子的宿命,現實的殘酷與命運的無奈。
“干嘛咱們是瞎子!”“就正因咱們是瞎子。”師徒的簡短話語摻揉了多少心酸與無奈。對于他們是瞎子的事實,他們能做的就是理解它。至于怎樣來理解已成為事實的事實就得看你怎樣看,怎樣想,怎樣選了。“一根琴弦需要兩個點才能拉緊。心弦一也需要兩個點——一頭是追求,一頭是目的——你才能在中間這緊繃繃的過程上彈響心曲。”這時就看你愿不愿意為自己的心弦設定兩個端點了。目的本來沒有,這需要我們來虛設。“目的雖是虛設的,可非得有不行,不然琴弦怎樣拉緊;拉不緊就彈不響”。如果目的不明確,心弦就拉不緊,那么心曲又如何奏響呢?
其實,人生就是如此。在人的一生之中,摻揉了許許多多的無奈與痛苦,在人力無法改變的時候,我們如何堅強的走下去呢?那就務必找到支撐我們走下去的動力,也就是如何將心弦繃緊,正因只有彈唱出熱情、充滿活力的心曲,才能使我們即使在無奈與痛苦的時期也能活出自己的精彩。也許有人說,虛設的目的又有什么好處呢?也許我們一輩子也不可能實現,到頭來也是一場空,也許只能像老瞎子那樣悲哀與失望。是的,當老瞎子發現那治盲藥方原來只是一張白紙的時候,突然地他那黑暗的世界,他那只靠想象描繪出來的世界山崩地裂,把他那五十年來繃得緊緊的心弦一下子震斷了。但是,這就意味著他的這一生就沒有好處了嗎?不是的,雖然他最終也不能睜開眼看一眼這個彩色的世界,但是他也不是白活的。當他穿梭于大山為村民們說書的時候,不僅僅“給寂寞的山村帶來了歡樂”,同時“這也是老瞎子最知足的一刻,身上的疲勞和心里的孤寂全忘卻”。確實,正是“他的一輩子都被那虛設的目的拉緊,于是生活中叮叮當當才有了生氣”。“重要的是從那繃緊的過程中得到歡樂”。當我們站在生死邊緣的時候,回想這一生,也許你們會認為“生不帶來,死不帶去”,勞碌一生不知為何。但是你們能知道你們以前體會過什么,得到了什么,也
許是痛苦,也許是歡樂,是感動,是溫暖,能知道你們能為在世的人們留下了什么,也許是你的音容笑貌,也許是你的幫忙、撒下的溫暖,那就已經足夠了。“無所謂從哪里來,也無所謂到哪兒去”,“彈好了就夠了”。
這時,不禁令我們想到:其實瞎子的瞎與各人自身的弱點是多么的相似啊!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缺點與無奈,重點在于你是怎樣對待它,怎樣使你的不幸在心弦奏出的樂曲中淡化。在瞎子黑暗的世界里充滿了未知,但也充滿了幻想。我們剛出生的時候,不也是一無所知的嗎?那我們是怎樣在我們人生的白紙上描繪出自己的世界的呢?“其實人人都是根據自己的所知猜測著無窮的未知,以自己的感情勾畫出世界。每個人的世界就都不一樣”。盲區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我們只是站在原地不敢也不愿意向前踏出一步,只能局限于眼前的黑暗——描繪出來的也只能是黑點,只是在原地害怕與失望。已成為事實的事實,害怕與失望、抱怨又能改變什么呢?我們能做的就是將心弦兩端的點設好,將心弦繃緊,奏出屬于你自己的生命獨特之曲。這樣才能在黑暗中、在絕望中,找到指明燈,找到動力,帶領我們走出黑暗、走出絕望,繼續生命之途。記得有人跟我說過:其實人生就是一個圓,從起點出發,最終還是回到原點。當你一出生,你的圓就開始畫了;也許有的人畫的圓很大,也許有的人畫的圓很小,但這并不是重點,重點是在這個過程中你到底圈住了什么,這也是個人獨特的地方。怎樣才能圈住屬于你的精彩呢?也許我們能夠在某一線段(人生的某一時期)
設置兩個端點,完成一個再之后另一個,也許這樣我們能走得更遠,圓畫得更大,圈住的東西更多,收獲到的也更豐富多彩!
小說中除了資料讓我們沉思,哲理性的句子讓我們思考外,它的結構之美也是讓我們陶醉的!
小說的開頭“莽莽蒼蒼的群山之中走著兩個瞎子,一老一小,一前一后,兩頂發了黑的草帽起伏躦動,匆匆忙忙,像是隨著一條不安靜的河水在漂流。無所謂從哪兒來,也無所謂到哪兒去,每人帶一把三弦琴,說書為生。”和小說的結尾“莽莽蒼蒼的群山之中走著兩個瞎子,一老一小,一前一后,兩頂發了黑的草帽起伏躦動,匆匆忙忙,像是隨著一條不安靜的河水在漂流。無所謂從哪兒來、到哪兒去,也無所謂誰是誰……”,前后照應,使小說彌漫著一種宿命的味道,也不禁使人深思:人生也許就是一個圓,就是這樣周而復始的理解命運的拷問。穿透力極強,哲理性與思考性也在字里行間中不知不覺地浮現。
“他本來能彈上一千根,可他記成了八百。要不然他就能彈斷一千根。”與“是一千二我沒彈夠,我記成了一千。”相互映襯,從而彌散出一種悲涼與無奈,不禁讓人流下同情的淚水,也深深體會到老瞎子的良苦用心,同時也緊扣主題——命若琴弦。
總的來說,《命若琴弦》給我們展示了文學之美,也為我們帶來了對人生、對生命、對命運的思考……
命若琴弦讀后感(6):
《命若琴弦》,一看到這個題目,就是一種凄慘絕倫的感覺,琴弦該是多么的脆弱,命在一線間,是怎樣的驚心動魄呢!
讀完《命若琴弦》全書,知道這個命其實是一種期望。講的是兩個瞎子討生活,老瞎子告訴小瞎子,自己只要彈斷千根弦,就能夠把自己師傅放在琴盒里的藥方拿出來,吃了藥,自己就能夠看見這個世界了。憑著這樣的一種信念,老瞎子認真的彈每一次琴,最后到達千根弦,老瞎子拿著琴盒里的藥方去抓藥,但是人們卻告訴他,這是一張白紙,老瞎子頓時懵了,如果不是有個徒弟在身邊,他必須沒有命活了。等他找到徒弟,看到徒弟正因某個姑娘,沒有生的欲望,結果老瞎子告訴他,自己記錯了,其實師傅說的是1200根,我是沒有期望了,但是你有,只要你彈斷1200根弦,必須是認認真真彈的,就能夠拿著藥方去抓藥,你就能夠親眼看看這個世界了。故事情節很簡單,讀來卻很震撼。想想每個擁有明亮雙眼的人,在他的內心深處,何嘗沒有瞎了的那只眼呢,生活很迷茫,沒有方向。
小時候,我們的那個藥方就是好成績,只要考試考好了,什么都有了。拼命發奮學習,就是要跳出農門,不再和那黃土地打交道了,不用早晨五點起床,僅僅是揀一些別人割剩的麥子,不用這兒放假,那兒就到田里點化肥,冬天被刺骨的寒風吹,夏天被玉米葉子割傷稚嫩的小臉蛋,那個小小的我,長得和玉米差不多高,無論怎樣發奮,也無法將頭伸出玉米桿外,汗水流過的地方,更是又疼又癢。那時心中只有一個目標,不停的做題目,不停的背書。
晚上11點,全家人都在睡夢中,我依然是站在門前,看看遠處的莊稼,回過頭又繼續學習。最后拿到那個藥方了,才發現,那個藥方上方還有許多其他的要求,不是一味就能治好病的。于是,我們繼續發奮,繼續前行,等我們最后老去的那一刻,才突然發現,那但是是一張白紙,而我們也走過了整個人生。
我們都是那彈琴的人,我們期盼著早日彈斷那一根根琴弦,其實弦斷了,我們的心也就斷了,最好的生活,大概還是享受彈琴的過程吧!
【《命若琴弦》的讀后感】相關文章:
命若琴弦的讀后感06-12
命若琴弦讀后感04-19
讀后感:命若琴弦06-10
《命若琴弦》讀后感06-12
命若琴弦讀后感09-20
命若琴弦讀后感整理04-11
命若琴弦讀后感范本04-10
小說命若琴弦讀后感06-11
命若琴弦讀后感5000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