騷動之秋讀后感
《騷動之秋》主要是以一個農民改革家為敘事線索描寫了改革開放初期,在人民初次接觸商品經濟時探索和心路的變化歷程。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騷動之秋讀后感,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篇一:騷動之秋讀后感
終于讀完了又一部獲得矛盾文學獎的作品——劉玉民寫的《騷動之秋》。時間過的真快,進入網絡時代的我有幸讀到了《騷動之秋》這樣一部反映在商品經濟大潮沖擊下,農村面貌和人際關系的巨大變化的長篇小說,不免為作品中幾個重要人物的遭遇和命運在內心激起了一些騷動。
每個人心中對文學作品都有自己的審美觀念,不過有一條標準——要求作品努力反映生活的真實,創造生動感人的形象。它是評價一部作品的基本原則。
我始終認為,生活的真實與生動感人的形象是一個整體。過去常講,真實是藝術的生命。但是這個真實,既是生活的真實,也是形象的真實,沒有真實感人的形象,也就不可能表現生活的真實。凡是偉大,優秀的文學作品,給人留下深刻難忘的印象的,無非是活生生的,有血有肉,真實感人的典型形象。《騷動之秋》就是這樣一部作品,作品中人物的遭遇和命運,并由此展開的內心世界,精神面貌,性格的特征,深深吸引住了我,讓我去探索這些人物的心靈,去認識,理解了他們的性格和思想感情,去從他們的遭遇和命運中思考許多問題,并獲得種種啟示。
《騷動之秋》,既是描寫一個“農民改革家”岳鵬程在改變家鄉面貌中激起的種種騷動:從省市縣委領導的關注到全國和省級報紙的社會輿論的宣傳,從李龍山的古老傳說到李王廟后殿的碑碣上刻下岳鵬程和大桑園的名字……但同時,也著重寫了岳鵬程內心的種種騷動,他和兒子羸官在改革中不同見解引起的父子沖突;他和秋玲的感情導致與妻子的.沖突和家庭矛盾的尖銳化;他在改革中處理問題的大膽,果斷,魄力和遠見,的確使鄉鎮企業有了較大發展,然而又的確在商品經濟的沖擊下,受到不正的社會風氣的影響,采用了一些非法的手段進行了倒賣緊缺物資的活動;他在管理方法上確實是嚴格要求,然而又不免獨斷專橫,甚至大罵工人;他既懂得要獲得領導的支持,卻又不免由此去觀察,掌握領導者種種心理,甚至庸俗地迎合領導的趣味;而不合他意愿的人,即使是自己的父親,兒子也難免產生嫉妒和懊恨,甚至不惜對兒子的事業加以阻撓和破壞……
因此,岳鵬程這個人物難免如作者借他兒子羸官之口,說他是一個帶“悲劇色彩”的農民英雄:他反對封建主義,專制主義,可又“常常不自覺地搞起那一套,而且認定是最正確,最先進的。”盡管岳鵬程自己講了,社會現實哪兒都有悲劇色彩,但真正的悲劇卻在于岳鵬程根本不能理解,他在歷史長河淤積的泥沙中改革創業,即使作出了較大的貢獻,也難免限于封建的種種傳統的思想,觀念,方法之中而無法擺脫困境。在政治上,他既無法得到父親岳銳和肖云嫂老一輩革命者的諒解和支持,也只有和兒子羸官這一代新人決裂;而在生活方面,他既不可能真正和秋玲結婚,也不可能真正和妻子淑珍分離而毀滅家庭。最后“他覺得自己簡直成了天邊雁,海上舟,在茫茫中顯出孤零零一個身影”他終于病倒了。
他是一個時代的悲哀。我很同情他。
其實現處于網絡時代的我們,也是歷史長河中的一個個悲哀的塵粒,再過幾十年后,我們就會明白。
篇二:騷動之秋讀后感
非借不能讀也!十月末就把這本書拿回來了,一拖再拖,罰金就交了幾塊錢了,實在不能不能再拖了,這兩天抓緊時間硬著頭皮看完的。這么說好像對作者不太公平!在圖書館拿書就是有這個好處,總是要讀的,前幾天一沖動買了幾本書,束之高閣了,廢話說的太多了。
終于拜讀了劉玉民的《騷動之秋》。故事離我們并不遙遠,八十年代初,我們的國家正是改革開放的歷史初期階段,在中國歷史上也是一個大的轉型時期,我也很榮幸能夠親歷這段歷史。人們剛剛從沉睡中剛剛蘇醒,面對這樣一場改革風暴,不知如何是好,在這樣的大背景下產生了一批時代的英雄,這就是我們的主人翁岳鵬程和岳羸官父子。父子倆因為在改革中的一些分歧產生了矛盾致使分道揚鑣。故事主要表現岳鵬程作為大改革家,在工作中所面對的形形色色的人和事物,其上有老革命的父親,代表了保守人物,下有兒子岳羸官,代表了新一代的正值的年輕人,也就是在他的身上,使讀者感受到了中國未來的希望。感情方面有愛他的妻子,又有和他感情糾葛的秋鈴,使其深陷其中。面對著工作和感情的雙重壓力,主人公岳鵬程使出渾身解數面對這周圍各式各樣的人物,每個面孔和人物的內心刻畫栩栩如生,躍然紙上。
一部好的作品大多出在大的歷史背景情況下,這時候人物所代表的方面比較多,內心的波動變化也比較大。這部作品也不例外,很多人代表了很多的階層,交織在一起,似乎把那段時期的農村改革所經歷的事情統統體現出來了。此書創作于1983年,我覺得能在那個時間把改革開放寫的如此貼切真實,可見筆者是很有生活和遠見的,時至今日看此書并沒有陳舊感覺。
作品的結尾并沒有交代的特別清晰。當讀到后半部分的時候,是很期待結局的,看到這個結局也是可以理解的,也比較贊成作者的這個交代方式。實際每個人物的結局并不重要,歷史的車輪總是在不斷向前滾動,時代造就了這群拓荒的英雄,他們改變了中國的未來,這就足夠了。
篇三:騷動之秋讀后感
劉玉民的《騷動之秋》講述的是改革開放農村經濟體制改革的事情。書中的主人公之一岳鵬程是一個農村企業家,改革家。在他的帶領下,大桑園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隨著事業上的成功,他的思想也逐漸發生了變化。他辦事果斷,雷厲風行,但是又過于專斷。在大桑園里他就是天就是法律,想罷免誰任用誰都是一句話的事;他為了人們過上好日子不辭辛勞,但是我行我素,不能容忍任何人對他的話的質疑,對他的做法的意見。就連他的父親也不例外。按照他的兒子岳贏官的話,他是個悲劇性的英雄。
作者借助岳贏官的形象說明了一個農村企業家應該是個什么樣子。作文為人民的幸福殫精竭慮固然是值得讓人尊敬,但是就能以這樣而把自己推上皇帝的位置為所欲為嗎?這就好比發展中國家要發展經濟就必然以犧牲環境作為代價嗎?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是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績,但是人們的思想也受到了腐蝕。笑貧不笑娼的風氣四處蔓延,人人以財富的多少來衡量一個人的價值,拜金主義等思想成了大家心照不宣的道德標準。經濟的發展十年百年可以趕上,但是文化的形成卻是要經過幾代人的努力的。
牢騷還有很多,無奈時間已晚,本人也才疏學淺,只想拋磚引玉而已。
篇四:騷動之秋讀后感
《騷動之秋》主要是以一個農民改革家為敘事線索描寫了改革開放初期,在人民初次接觸商品經濟時探索和心路的變化歷程。
而我尤其關注的是“岳鵬程”作為其主人公的軍閥似的,專制似的領導作風。雖然他一再表示其是反封建反專制的,但其表現出的行為和所唱的調子卻實實在在的構成了不爭的悖論。
作為一個企業的領導,如何規范自己的言行是一門學問,尤其是在我們人類文明進化到今天,摒棄專制式、獨斷式勢在必行。但如果過于和藹似乎又缺少必要的執行力。上升至國家政權也是如此,像泰國等一些民主國家政權極其不穩定今天的總統一頭黑發,沒準明天就變成了一席白絲。而反觀我國,雖然政權極其穩定,但人民的言行,思想受鉗制也是不爭的事實。幾千年的“官本位”現象到如今反而愈演愈烈,其所帶來的一系列社會問題毋庸多言,正所謂“絕對的權力必然帶來絕對的腐敗”。
如何處理好專制與民主之間的矛盾勢必成為人類文明進化史上的重要里程碑。可以效仿顧炎武的“寓封建于郡縣之中么”?或許這就是歷史和人性的局限吧!
【騷動之秋讀后感】相關文章:
喧嘩與騷動讀后感03-28
《喧嘩與騷動》讀后感1550字02-12
騷動的季節散文04-29
騷動的心詩歌11-23
喧嘩與騷動的詩歌07-20
騷動的季節散文12-04
The Sound and the Fury喧嘩與騷動英語讀后感12-31
騷動詞組造句0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