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余文森有效教學十講》讀后感 推薦度:
- 相關推薦
有效教學十講的讀后感三篇
有效教學十講讀后感(一)
余文森 教授是國內課程與教學領域內的專家,在有效教學方面頗有心得。近期我讀了余文森教授的《有效教學十講》一書,整本書以講座的形式,討論了“教學的有效性”、“教學的生成性”、“三維目標”、“教學情境”、“教學關系”、“有效教學的三條鐵律”、“新課程教學改革成績與問題反思”、“新課程學習方式的基本特性”、“校本教研的三個基本要素”、“校本教研的三種基本類型”十個話題。在這十個話題中,余教授的絕大多數觀點都能引起我的強烈共鳴,成為我的精神食糧。但在這些觀點中,給我留下最為深刻印象的是:
1. 關于三維目標關系的闡述。在這部分內容中,余教授引用了把三維目標比成“長方體的長、寬、高和一個人的肌肉、骨骼、神經等系統”的比喻,指出了“三維目標不是三種目標”,強調了三維目標的“整合的意識”.同時,指出三維目標在具體的教學實踐中,哪個維度是顯性的、哪個目標是隱性的,需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反觀我們的教學,特別是很多新教師或者對新課程理解不深刻的老師,在他們的教學設計中,我們經常看到的是將“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三維目標進行分門別類的表達;在每堂課的教學中,都能清晰地辨別出他們的哪些教學是在完成三維目標中的哪種目標。他們把三維目標弄成了三種目標,目標達成不是滲透性,整體性的,也從不區分哪些是顯性的、哪些是隱性的,哪些是重點、哪些是非重點。三維目標被活生生地、機械地割裂開來。
2. 關于“教與學”關系的表達。余教授引用了我國著名教學論專家江山野先生關于教與學關系的觀點。江先生認為教與學是一個動態過程,不論是從小學一年級到高三、還是在一門學科的教學過程中、一個單元的學習過程中,都要經歷一些幾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完全依靠教師階段”,在此階段,學生百分之百依賴老師,老師怎么教學生怎么學,老師教多少學生學多少;第二個階段是“基本依靠教師階段”,學生學習的自主需求有了一定程度的增長;第三個階段是“相對獨立階段”,學生的獨立性進一步增強,如果老師過渡包辦,就不是促進學生發展,而是阻礙學生發展了;第四個階段是“基本獨立階段”,不要老師教,學生一般能讀懂75% ,此時如果老師還講系統性、全面性,仍然事無巨細、全包全攬,教師就會感到“怎么教也教不完”,而且效果適得其反;第五個階段是“完全獨立階段”.然而,反觀我們的教學,很多老師認為新課程強調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主體性,將課堂還給學生,因此就不加區分地從“極端控制”走向了“極端放縱”.
3. 關于情境創設的誤區的表述。情境教學是比較流行的教學方式,新課程教學也特別強調學習情境的創設。但在我們日常的教學觀察中,卻常常發現很多教師的情境創設雖然煞費苦心,但卻顯得特別“矯情”,特別是一些公開課展示,有時就是一種生拉活扯的表演,就是一個噱頭。()在這里,余教授指出了情境教學中的幾個誤區,分別是“形式化情境”、“假問題情境”、“缺乏真情的情境”、“猜謎式的情境”、“電灌的情境”等,對于余教授指出的誤區,我認為是一針見血的,非常中肯的。
老實說,在這本書中還有很多精彩的觀點、生動的表述。余教授是一位經常深入課堂的教學論專家,盡管他使用的語言很平易、很樸實,但他所表達的道理卻很真實、很實在,對一線教師也最有啟發!這樣的教育專家才是真正地將教育理論與實踐聯系了起來,使用普通老師聽得懂的語言,表達教育的真實。這正是我們需要的專家!
《有效教學十講》讀后感(二)
讀完《有效教學十講》一書之后,我深有感觸,也受益匪淺。
這本書語言簡潔樸實,內容淺顯易懂。從我們的實際教學生活出發 , 展示了精彩的理論依據,為教師怎樣經營好課堂提供了大量的教學策略。
大家都十分清楚,教學有效性就是在教學活動中,教師采用各種方式和手段,用最少的時間、最小的精力投入,取得盡可能多的教學效果,實現特定的教學目標。
我覺得要想取得教學的有效性,應該做到下面幾點:
一、有效備課。
有效備課是有效教學的首要條件。備課是否有效,不是看教學流程、教學設計寫的如何,關鍵是教學設計是否與課堂表現相一致,與學生需求相吻合,與教學實際相結合。有效備課更關注教學對象,更關心教學效益,更注重教學實踐,更注意教學反思。
二、有效指導。
教學中要做到因材施教,區別對待, “ 一把鑰匙開一把鎖 ” ,也就是在教學中,從學習目標的確定到教學內容的選擇,從教學手段的安排到教學語言的運用,都必須從學生的實際出發,做到有的放矢。
三、靈活運用教法。
學生的參與程度與教師傳授知識的難易程度關系很大,如果知識難度超出了學生的理解能力,脫離原有的知識基礎,學生會心有余而力不足,如果知識過與簡單,學起來毫不費力,學生就會感到厭煩。只有難度適中,才能使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產生積極的內心體驗,以高漲的情緒從事學習,充分激發思維能力,形成良好的課堂氣氛。新課程中,教材與教學參考只是作為教學活動重要的參考資料,而并非唯一依據,老師必須根據教學環境、學生實際,結合自身吃透教材,對教材進行增、散、調、補的深度加工,靈活的處理學習材料,設計出獨具匠心的教案,保證教學活動的有效性和生動性。
四、注重學生有效學習,關注課堂效率。
一堂課的效果如何,應當首先關注學生學的如何。學生學習的有效性體現在學習是否積極主動地參與體驗學習過程,學生是否在原有基礎上取得進步和發展;教師教學的有效性體現在能否調動全體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促進學生對知識的主動建構,注重過程教學,改變被動接受知識的局面。我們教師應遵循教學活動的客觀規律,以盡量少的時間、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盡可能多的教學效果。教師必須具有一切為學生發展的思想,運用科學的教學策略,盡量關注學生的學習情況,選擇合適教法、努力地追求有效的課堂教學,使他們樂學、學會、會學,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能給學生創造一個輕松愉快的課堂學習環境
五、注重教后反思。
教學反思是在課堂教學告一段落之后,把課堂上的反饋信息、自我感覺以及引發的諸多思考形成文字。促進教者及時總結教學中的經驗教訓,從而更有效的處理和運用教材,逐步掌握教學規律,提高教學水平。
我覺得應該寫自己實際教學中碰到的問題,有親身感受,內容新鮮、具體,見微知著。也就是說從實際出發,在教學實例中探及某種教育規律。事例可小,但要善于上升到理論高度,作一些有深度的分析,用以審視自己的課堂教學。
作為一名教師,要不斷超越自我,完善自我。要不斷更新教育觀念,不斷改進教學方法。努力把握學科發展最新動態,積極學習和運用現代教育技術,具有終身學習的理念,永保與時俱進的思想,主動優化知識結構,不斷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
有效教學十講讀后感(三)
讀了《有效教學十講》一書,真的讓我從中領會了許多知識,讓我獲得了許多感悟。讀完后,我發現自己的教育理念實現了飛躍。
什么是有效的教學呢?既促進學生發展又促進教師自我成長的教學,才是有效的教學。
當學生已經能夠閱讀教材和思考的時候,也就是進入“相對獨立”和“基本獨立”學習階段的時候,要先讓他們自己去閱讀和思考。當然,這時只靠學生自己讀書和還不能解決全部問題,所以,教師的教學依然是重要的,但是,教師一定要針對學生獨立學習中提出和存在的問題進行教學,這就是教學的針對性。沒有針對性的教學就是一般化的教學,一般化的教學是低效的,甚至是無效的教學。需要強調的是,在針對學生獨立學習中存在的問題進行教學的時候,教師也不是包辦代替,而是要繼續注重發揮學生學習潛能和學生的集體智慧。這條規律告訴我們 : 當學生處于相對獨立和基本獨立的學習階段,具有一定的獨立學習能力的時候,必須先學后教。這是教學的一條規則、規律,而不是一種可以采用也可以不采用的方式、方法。
一切教學都必須從學生實際出發,根據學是的原有知識狀況進行教學。這也是教學的一條規則、規律,而不是教學的一種方式、方法。泛泛來談,這條規律似乎涵蓋了前兩條規律的內涵,但是,我們在這里要特別強調它的獨特內涵和意蘊。美國著名教育心理學家奧蘇伯爾曾經提出這樣的命題 : “如果我不得不將所有的教育心理學原理還原為一句話的話,我將會說,影響學習的最重要因素是學生已經知道了什么,根據學生原有的知識狀況進行教學。”這條規律告訴我們,新知識的教學必須基于學生的原有知識,所謂溫故知新。沒有“故”哪兒來“新”?這就是說,學生對新知識的學習是以舊知識為基礎的,新知要么是在舊知識的基礎上引申和發展起來的,要么是在舊知的基礎上增加新的內容,或由舊知重新組織轉化而成的。
有效教學最簡單的理解就是不僅讓學生學的輕松,老師教的輕松,而且教學效果好。一句話就是又好又快地提高教學質量。從有效教學走向優質教學,也就意味著教師從一般教師走向優秀教師;從普通教師走向教學名師;從經驗型教師走向專家型教師。任何課程改革、教學改革都是對優秀教師、教學名師、專家型教師的呼喚!
【有效教學十講的讀后感】相關文章:
有效教學十講心得體會11-30
學習《有效教學十講》心得體會04-26
《有效教學十講》讀書筆記范文(精選5篇)03-02
《有效教學十講》讀后感07-15
讀《有效教學十講》有感02-03
《余文森有效教學十講》讀后感10-02
《有效教學十講》讀書心得體會01-29
有效教學十講讀后感10-14
有效的教學反思04-12
有效教學總結0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