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 》的四年級 讀后感
讀后感是指讀了一本書,一篇文章,一段話,幾句名言,一段音樂,或者一段視頻后,把具體感受和得到的啟示寫成的文章。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大學 》的四年級 讀后感,歡迎大家查閱。
篇一:《大學 》的四年級 讀后感
這個假期,因為我眼睛擴瞳,所以看不清近處的字,怎么辦呢?我急得愁眉苦臉。
就在這時,我的媽媽想出來一個辦法說:“我和姐姐給你讀書,你要非常認真地聽。”我點頭表示同意。
讀了一天又一天,一夜又一夜,書終于讀完了。
我感覺我們應該同情高爾基,他十一歲就被迫離家出走,到城里一家“時代鞋店”當學徒,認識了表兄薩沙;在輪船后艙當洗碗工,監(jiān)工等等。艱苦的生活沒有打趴下高爾基,反而把他鍛煉成一個堅強、正直的人。
作者很喜歡讀書,還向“瑪爾戈王后”借了書,讀過的書不計其數(shù):《圣經(jīng)》、《巨靈》、《君主論》等等,自己也寫過詩。世界優(yōu)秀文學像雨露一樣,滋潤著他的心田,使他不致枯竭。
1884年秋,高爾基去喀山大學學習,但夢想很快就破滅了,迫于生計他不得不打工,他認識了小偷巴什金,他原來還是師范學校的學生,高爾基還結識了很多農(nóng)民、城市平民,在喀山的一段生活對他有著重要影響。
高爾基的書反映了沙皇的黑暗統(tǒng)治和女人的卑賤地位,同時我也領悟到在逆境中成長,可以磨煉人生。
篇二:《大學 》的四年級 讀后感
這是三部曲最后一步書了,也是我的最后一篇讀后感了,好巧!
這本書記述了高爾基的成年生活,在兒時、青年,飽受挫折的高爾基,懷著進入大學的夢想,懷著對未來的每好向往,他來到了喀山。但現(xiàn)實總秘立項殘酷得多,他不久便參加了秘密的革命活動。他革命了。也許認為革命是好的吧!但腐朽多年的俄羅斯還是讓他跌了一大跤,他想到了一個出乎意料的決定——zisha,但他并未成功,不成功也好嘛!
為了生活,更為了讀書,他在喀山做過工人、零工,還當過流浪漢!但他從未放棄過信念——讀書。帶著對未來的美好憧憬,他不得不離開了喀山,開始了新的追求。
環(huán)境可以造就一個人,也可以毀掉一個人。這句話一點兒也不假。高爾基對這句話得到了完美的詮釋。環(huán)境沒有毀掉他,反而造就了一代文學英雄,一代家喻戶曉的人物。
佩服他,不單單是他童年的遭遇,不單單是他青年的那種境界,更多的是成年后的`拼搏。他與書結下情愿,不管環(huán)境在艱苦,只要能夠讀書,就相當值得。
讀書能改變?nèi)说囊簧裉煳也拍軌蛘嬲斫狻?/p>
另外,我終于明白:名人的經(jīng)歷也可以不一帆風順,也可以受挫折,原來,名人也會“自閉”,原來“自閉”也可以消失。其實,名人也是最普通的人,只是一方面做得比較出色罷了。
篇三:《大學 》的四年級 讀后感
本書是高爾基自傳體三部曲中的第三部。作者描寫了他青年時代的生活經(jīng)歷。從這個本書中,我看出了青少年時代的阿廖沙對小市民惡劣習氣的深惡痛絕,對自由的熱烈追求,對美好生活的強烈向往,在生活底層與勞苦大眾的接觸,深入社會,接受革命者思想影響和如饑似渴地從書籍中汲取知識養(yǎng)料是他得以成長,從生活底層攀上文化高峰的重要條件。
在《我的大學》里,高爾基用自己的筆反映了當時俄國人民的生活,展示了這一時期俄國知識分子的思想狀況。
阿廖沙在沒進入大學后,進入了社會這所真正的人生“大學”。貧苦的生活使他在伏爾加河流浪,和搬運工人、小偷、乞丐生活在一起。在這樣的生活中,他覺得自己就像是一塊生鐵投進了燒紅的爐火里,生活中的每一天都在他的心頭留下了深刻的記憶,一個偶然的機會,讓阿廖沙認識了食品店的老板,一個謙虛無私的進步人士。他在食品店找到工作,向工人們傳播革命理想,參加了大學生的秘密組織,鼓勵工人。俄國的腐朽和個人的困境使他自殺未遂而受傷。傷愈后,他帶著新生的力量,離開喀山,重新走上流浪的道路。
阿廖沙在他的“大學”里地吸吮著社會發(fā)展創(chuàng)造的各種財富,在墮落的社會里的毒瘤完全沒有腐蝕掉他那顆積極進取的心。
阿廖沙的生平教會我如何從容鎮(zhèn)靜地去面對人生的挑戰(zhàn);我受到了一次靈魂的洗禮,告訴我無論面對任何的困境,都不能退縮,要站起來與它對抗,還要學會發(fā)動起身邊的朋友,讓事情辦的更好。
【《大學 》的四年級 讀后感】相關文章:
我的大學讀后感05-09
《我的大學》讀后感05-08
《我的大學》的讀后感04-11
《童年我的大學》讀后感03-07
我的大學500字讀后感04-25
《我的大學》讀后感范文精選04-17
《我的大學》讀后感500字04-11
四年級讀后感:《童年》讀后感06-15
《圓明園的毀滅》四年級讀后感06-27
最新我的大學讀后感600字0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