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獨坐敬亭山讀后感
《獨坐敬亭山》是唐代偉大詩人李白創作的一首五言絕句,是李白于天寶十二年秋游安徽時所作。接下來由小編整理了獨坐敬亭山讀后感,歡迎查看,希望幫助到大家。
獨坐敬亭山讀后感 1
眾鳥高飛盡,孤云獨去閑。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
很遺憾我沒去過敬亭山,我不能置身其中去感受,體會李白獨坐敬亭山的心情,心態……不過讀詩感受。
李白七上敬亭山,獨坐敬亭山有感而坐此詩。眾鳥高飛盡,孤云獨去閑。句意:鳥兒們飛得沒有了蹤跡,天上飄浮的孤云也不愿意留下,慢慢向遠處飄去。
“眾鳥高飛盡,孤云獨去閑”開篇寫景,飛鳥,孤云,突顯山中寂靜,與詩人孤獨感。眾鳥飛去,有種時間的飛逝物是人非之感。年輕時的`夢想,志向,報復等等,瞬間即逝。身邊的那些人,就像高飛的眾鳥一樣漸漸離去,離開。之前的那同上山的人,一起吟詩暢談天下的人,早已不在,只有自己獨上孤山。少了年少輕狂勢,添了歲月滄桑感。頓悟了世事喜悲,壯志難酬獨坐吟。
孤云獨去閑,孤云飄浮長空,不愿停留。年少力求功與名,勵志壯心拜將相。人生在世不稱意,唯有獨坐敬亭山。
這是李白第七次上敬亭山,題目看獨坐給人一種孤獨感。
人生在世有多少難忘懷的事與人,此時李白在這敬亭山獨坐,回想過去的世事,有展望未來。我有感:太白七上敬亭山,宜州繁復笑淚情。林深秀出埋皇姑,獨居樓中吟悲憤。在這首詩中可以體會到李白對仕途難成,昔日的故人也相繼離去,開始深思。
獨坐敬亭山讀后感 2
“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兩句出自李白《獨坐敬亭山》,拋開山形、山貌的描繪,用十個字把山的人性活現在了讀者眼前,同時也進一步表現了詩人心中的孤獨與寂寞。這兩句意思是:云、鳥都去了,如今只剩下一座敬亭山與孤獨的我彼此相望了;我久久地凝視著敬亭山秀麗的景色,而敬亭山似乎也一動不動地久久地凝視著我。
李白對皖南山水有著特殊的感情,曾數次漫游宣城一帶。這首詩是天寶十二年(公元753年),詩人54歲時,盤桓于宣城期間,游敬亭山寫的一首小詩。由于詩人的政治抱負落空,也由于他看到了政治的.腐敗黑暗,因而精神上深感孤獨,便把情感和熱愛之情傾注到了自然景物上。詩人表現自己對敬亭山的依戀情懷,實際上是表達了自己對現實的不平和厭棄。
詩的前兩句極力渲染敬亭山的靜,敬亭山的孤寂。你看,鳥兒全都離開敬亭山高飛遠逝了,極目長天,空空蕩蕩,了無余物。山頂上僅有的一片孤云,也在慢悠悠地向天邊飄去。鳥去山空,云去山孤,眼前只剩下一座默然無語、形影孤單的敬亭山。這里,敬亭山的孤獨,不就是詩人心中無限孤獨寂寞的一種反映,一種象征么!
詩人用擬人的手法,賦予了敬亭山以人的品格、人的精神和生命感,表達了詩人對敬亭山深厚的感情。人與山仿佛是早已相識的知己,是早已熟悉的朋友,此時相顧無言,似乎是在默默地交談著知心話。這里,人性與物性自然契合,詩人以內心的孤寂情感看山,山便顯出孤寂的色彩,山的孤寂,反過來又映襯、凸現出詩人的孤寂來。
很顯然,這是一種人與自然和諧統一、天人一體的思想境界。古人有仁者樂山智者樂水的說法,山水等自然景象在被審美觀照時,往往被人格化,成為具有人的思想、性格和感情的有情有義之物,而不是單純供人欣賞的自然。這種物我一體的審美思想,使人得以以山水自然為知己。李白與敬亭山脈脈含情,心靈溝通,正反映了我們民族的這種審美心理。
自然有情,人“無情”,是這兩句詩透露給我們的另一個信息。詩人屢遭冷遇賜金還山,理想抱負不得實現,晚年寂寞凄涼。與詩人相親相近的,只剩下靜謐不言的敬亭山了。人與山同處孤寂之中,看來,詩人只有以山為友,山亦以詩人為友,才可能驅散心中的一絲孤獨,得到某種精神上心靈上的安慰。
總之,詩句融情入景,情景合一,傾注了詩人強烈的思想感情。人的心靈與自然高度融合,創造出這首小詩恬靜、孤寂的境界,韻味無窮。無怪乎清人沈德潛在(唐詩別裁》中要盛贊這兩句詩是“傳‘獨坐’之神”了。
【獨坐敬亭山讀后感】相關文章:
獨坐敬亭山12-19
《獨坐敬亭山》改寫02-25
獨坐敬亭山說課稿09-19
獨坐敬亭山的說課稿03-04
獨坐敬亭山李白08-29
李白《獨坐敬亭山》10-14
獨坐敬亭山原文鑒賞07-31
《獨坐敬亭山》翻譯及賞析05-06
獨坐敬亭山教學設計01-18
獨坐敬亭山原文及賞析0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