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傅雷家書讀后感1000字(通用19篇)
當品讀完一部作品后,你有什么體會呢?這時最關鍵的讀后感不能忘了哦。可能你現在毫無頭緒吧,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于傅雷家書讀后感1000字,歡迎閱讀與收藏!
傅雷家書讀后感 篇1
今年暑假我讀了一本令我受益匪淺的書——《傅雷家書》。
它不僅讓我們懂得怎樣做一個好孩子,更重要的是讓我們懂得怎樣做人;怎樣對待人生,也讓我更加了解父母的心理都在想著什么,這讓我可以更好的和父母溝通。同時也應該是作子女的了解父母的一本好書。子女可以通過這本書了解自己的父母,父母可以通過這本書了解自己的子女,傅雷在信中所寫的每字每句已經成為經典,永垂不朽的經典。
從書中可以看出傅雷是一個對自己要求比較嚴格甚至是比較刻薄的人,這正是他的身世所決定的傅雷在幼年喪父,童年母親的嚴厲家教。在細節上修煉自己的品德,雖然家書中是許多教育兒子的話。
但實際傅雷自身都做到了,這也就是儒家文化中在品德修養身教勝于言傳吧。當然這和他所受到的既有儒家底蘊的儒家文化,又有從頭到尾的接受唯物主義的思想是分不開的。
傅雷作為父親,對子女的情感是十分豐富的。其實,我們身邊的父母也跟傅雷一樣的平凡與偉大。我們的父親也是經常為我們的生計,為了我們的學習,為了我們能上一個好的學校,為了我們能擁有好的成績,使得他們的頭發都白了,費盡了心血,這是真正的偉大,這才是真正的父親!
傅雷可以說是千千萬萬個父親中的一個杰出的代表,他的對子女的充滿愛心的心理使得他的子女可以健康的成長。
從這里邊我想到了現在父母對于孩子的教育確實令人擔憂,許多孩子的自主能力越來越低,以致于現在的孩子不能適應社會,不能自己照顧自己和干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這正是中國父母的悲哀,所以培養一個孩子,最好要在他小的時候,該給予自由就給予,該讓他自己去冒險,就讓他去……不要過分溺愛,讓他自己去承受一些事情。
告訴他,他所在的.世界,所在的國家,所在的社會,以及這個家庭等一切一切他應該了解的東西。永遠不要說:“等你長大了你就明白了。”之類的話。那樣他會不珍惜童年。沒有最好。只有更好。
再說人自己一輩子都活不明白,有時候只能順其自然。你給予了他生命,有責任。每一位父母,每一個家庭,都只是暫時的避風港,要出海的船,是終究要出海的,要經歷的風浪,是終究無法避免的。
人生的許多路,許多暗夜,只能獨自去面對,孩子的人生,父母無法去替代,去承擔。清華大學曾辭退了一個學生,原因是該生在學校竟不知如何穿衣服,系鞋帶。另有報道說,曾有一女生在校不知如何煮雞蛋,只好哭著握著兩個雞蛋回家,這樣可笑的事情居然是現實生活中活生生的,奇怪嗎?不奇怪!有這樣的教育,就會有這樣的孩子。
溫室里的花朵是弱不禁風的,大自然中的樹木才能經受狂風暴雨。
傅雷家書讀后感 篇2
家書,是親人之間互相傾訴的媒介。思念之人以情為筆,以感為紙,書寫下句句行行。字里行間流露的真情——擔心、思念、祝福、祈盼——祈盼對方也回一封,也好平了自己胡思亂想的心。
至少,我在《傅雷家書》中讀到這一點。
身為父親的訓誡
“人生的苦難,hm不過是這幾個,其余只是varaou而已……”人生,一個抽象的名詞,從之前“高興,你又過一關”明顯看出,這只是一個旁觀者的角度看戲中人影散亂。這個父親的心便隨著兒子的成功起伏不定。但同時他又給我了下文。
“愛情的'苦汁早嘗,壯年中年時代便可冷靜。”
看似是父親的開導,但其中還隱隱含著什么。讓我們還原場景,略顯疲倦的父親對孩子語重心長:孩子,你盡早了解愛中心酸,便會學著接受一些。流過的淚雖苦澀,卻可以在淚中微笑著向她說,愿今生今世兩不相見!
不知那個父親是否身為過來人,可話中安慰的感覺卻不言而喻。于此,不是父親,而是身邊摯友,向初嘗禁果的少年勸誡。這是身為父親的嚴厲,冷硬卻夾雜著擔心與思念。
身后父親的心愿
“總之,你無論再定演出合同方面,在情感方面,在政治行動方面,主要避免‘身不由主’,我寫這封信的心情尤其感觸萬端,非筆墨能形容。孩子,珍重,各方面珍重,千萬珍重,千萬自愛。”
多次強調,望君自重自愛。為父已無太多話對你說,滔滔江河提筆之時便化作一江春水緩緩流動。我寫這封信的心情非筆墨能形容,除此之外,還有嗎?跳過人物帶入,我們看到了不再年輕的父親提起筆為遠在他國的兒子寫信,只留。珍重!
兒子啊,你可知這一字一畫都刻在了你體衰的父親的心上,你能了解他嗎?我想父親一定會說:希望吧,若是不可,也不強求。只要你安好那便足矣。這是身為父親的軟言細語,真摯還包容著祝福、祈盼。
我見到書的特點
若是整張家書,全都是教育兒子待人謙虛,做事嚴謹;不氣餒,不驕傲;要有藝術、人格的尊嚴的話未免有些冷淡。這是家書,面對學有所成的兒子,除了感到自豪,不應該還有一點寂寞嗎?畢竟……那是從小養大的兒子啊!《傅雷家書》還成功在那一絲人情味兒。不說全部,大致上寄給傅聰信的日期后,都會有一兩句描述家人近況的話。我還記得那一句。
“前幾日我連續著發燒,直到近期才有所好轉。”“你娘很想念你,何時你能寄一封信過來呢?”
后記:看到書的前言,方知傅聰是在葬禮上趕到的。我儀表堂堂地歸來時,你已去了。黑白相片印著你曾經地容顏。因為時差,計劃中的正午到來已推移到黃昏遲暮。樹欲停而風不止,子欲孝而親不待。一遍遍溫習泛黃的紙信,想從墨香殆盡的紙張中看到昔日人。
我給您的回信,遠少于您給我的,連關心也是,有時幾個月也不會一封,可我卻不曾在意。
今日,我終究是慢了一步。
愿天上的親人,一切安好。
傅雷家書讀后感 篇3
要回頭寫讀后感時,我覺得很不容易。因為全書收錄的這些家書,可謂篇篇精彩,字字珠璣,做筆記或任何總結概括都有可能損害這部經典之作。所以,在這里我只是記錄一些一讀該書后的重要印象,以及我所理解的作者所表達的重要思想。
首先,從形式方面看,《家書》讓我了解了什么是細致入微,無微不至,嚴謹認真……相信所有讀過家書的讀者對這些特點都深有感觸吧。根據自己很少的經驗,我覺得,之所以能夠如此,很大程度因了書信這種表達、交流或寫作方式。
只有通過這樣的方式,才能有如此涉及廣泛、自然舒暢的作品誕生。他不僅談藝術學習,還談生活、戀愛,談做人,談修養,甚至于兒子寫錯字,父親也會“鄭重其事”地指出并耐心分析、糾正。也正是這種方式而不是其他方式(如論文,譯作),使得我們可以直截地清楚地感受到,著名文藝評論家、文學翻譯家傅雷先生做人、做學問的細致、嚴謹、認真的態度和作風。
如果說《傅雷家書》是一部“最好的藝術學徒修養讀物”或者經典的“教子篇”,那么,我想首先而最具這種意義的應當是這種態度和作風。但絕不僅限于此,還有,傅雷先生由于自己的學識、思想而能將任何大事小事闡發出深刻但絕不艱澀的道理,從而給人以啟發。
當然,我不認為它僅僅是“最好的藝術學徒修養讀物”或者“教子篇”,對于像我這樣并非藝術學徒(狹義)的讀者,這些家書仍不失其偉大。
書中處處閃耀著智慧的光芒,時時給人深刻的開導。其中貫穿始終,我以為最重要的一點,就是關于做人、修養以及學問的關系實為一體的思想。在我看來,這就是重視和強調“一般修養”的'重要。在其他信中,這種思想都有出現,比如關于去博物館、去森林等建議,便是希望通過這些方式提高一般修養,而不是一味練琴、搞音樂。
對我的啟發則是,讀書只是修養途徑之一,另外還應有其他。即使讀書,也不應僅限某某學科。一般修養的建立和提高即要求文學藝術,科學、哲學、社會學、經濟學,歷史諸領域都需閱讀。
因為,人生或生活絕不像大學學科分類那么規范齊整。各領域都只是我們所生活的世界的一個側面,要理解我們生活的世界以及我們自己,廣泛閱讀是有好處的。其實我早就受了毛澤東的影響而這么要求自己了。
除此之外,其他比如,關于感情(激情)和理智的關系,應當以理智控制感情;常以星際或宇宙的視野看待人生的一切事物,因而明白人的局限性等等,皆為真知灼見,無不閃耀著理性的靈光!以上便是一讀《傅雷家書》后的一些感想。
所謂“書不盡言,言不盡意”,讀后感只能記錄我的一部分收獲,更多的則寫不出來,而是要融入身體。本來讀后感之類就是手段而已,理解并踐行其中的道理才是最后目的。
傅雷家書讀后感 篇4
聞此書名,初,竟覺得得不過如此,甚至感覺無聊。《傅雷家書》這個名字一聽,便知是家信編成,而別人的家信又有什么好看的呢?無非家長里短,信筆閑談,再言便是其中的寫作技法,寫信的人,是要談事情的。不會似散文家雕段琢詞,不會如小說家咬文嚼字,這種簡單的文章,豈不是浪費時間?
明顯,我當初不知道的是“傅雷”這個名字背后多么深厚的含義與重量,我更不理解這一封封家書所含的情,所示的意,所藏的識。萬里筆墨,觸處皆至心,傅雷做為偉大的`一名學者,翻譯家,為自己的兒子創造了全中國乃至全世界獨一無二的成長環境,再把兒子送去遠洋留學后的這一封封家信來往,淋漓盡致地表達他對兒子的關心與期待。字里行間,親情的味道是處處可尋的,讀《傅雷家書》,光用理智去看是不行的,更多要用心去品。
首先從看完全書的感受談起,從整本書的篇幅就能看出,傅雷的家書還真不少,一頁頁紙,一段段話,都是間斷的信件內容,是用字句借以時間堆成的大山。山里的巖石多種多樣,有關切的噓寒問暖,有耐心的教誨訓誡,有細致的提醒鼓勵。有人說文字是一個人乃至一個時代的痕跡,那么傅雷家信里字字句句,都濃濃醞釀父子情深,這給人的感受是尤為深刻的。
再來說說內容,傅雷的兒子傅聰是一位在國際上十分有名的鋼琴家,他與朗朗一樣,也是從小練鋼琴。從本書序言了解到,傅聰從小練琴也是由父親極為嚴厲地在監督和教導,而從信件中可以看到的是,各種如“我愛你”“相信你”“希望你”……毫不吝嗇表達愛意的話,絲毫不見各種嚴責苛打的話。在我看來,正像是傅老先生打小就培養的植株,終于一日參天,那種欣慰與喜悅無以言表。傅雷是深愛著他那孩子的,所以才會為他的成長處處擔心。一片海,一塊洋,隔著千里萬里,絲絲情脈靠筆墨傳遞。傅雷自然,欣然放了手,從此他的信里,不會再說“鋼琴某某音不要總彈錯”,而是講“要天天堅持練”。他沒再多去過問兒子音樂的手法,而是一筆一劃寫下他所覺得重要的做人道理。他相信他的兒子,他把他與兒子的地位端平,誠懇地為兒子出謀劃策,讓其自己做著選擇,而不至于淪落的像大多空有學識而無主見的人一般,正如他說的,他相信啊。而且,也正是這種教育,才讓傅聰黑白健上跳動的指尖如此成功。
從全書帶給人的啟發,就是我們每個人,在平凡的生活里前行,注定有幾個人對我們的生活不平凡,可能是父母,朋友,甚至是陌生人,我們不僅要珍惜他們,更要盡自己所能而努力,以求不辜負,以求相伴無悔。
傅雷家書讀后感 篇5
人生一世,總是在追尋。尋山間鳥語,見花落花開;尋琴音樂語,感撩撥心弦;尋卷中乾坤,嘆如夢人生。是的,每個人在世上都在苦苦追尋著,可又有多少人回眸看看背后一直支持你追尋的那個人?傅雷,就是這么一個在他孩子追尋旅途中給予極大幫助的人。《傅雷家書》是傅雷與兒子之間的書信,是傅雷思想的折射。全書無處不體現濃濃的父愛,但在關愛的同時,傅雷不忘給孩子進行音樂、美術、哲學……乃至健康等等全方位的教育。
“把自己的思想寫下來(不管在信中或是用別的方式),比著光在腦中空想是大不同的。寫下來需要正確精密的思想,所以寫在紙上的自我檢討,格外深刻,對自己也印象深刻。”這是傅雷寫給他兒子信中的一句話。傅雷每個月都會給孩子寫信,教導他做人做事,給予他關愛,無不體現他的愛子之心。他的每一封家書都以他嚴謹,細心的態度對待,決不允許其中有一個錯別字,這是他多年來養成的習慣,也是以此來教育遠方的孩子。我們再回首看看這個網絡世代,人們仿佛已經和書寫漸行漸遠。雖說網絡將人與人之間的距離“縮短”,傳達千言萬語,一個電話便可完成,但這能給人留下多少印象呢?距離雖短了,但隔膜卻多了。
《傅雷家書》既體現了“嚴父慈母”式的中國傳統教育,但同時也包含了西方先進的教育理念。急功近利一直都影響著中國教育,讓為人父母者急于求成。孩子犯了錯,成績退步了,為人父母者誰不著急呢?有的父母可能開展溫柔式教育,但更多可能就是:來,數落一頓再說,嚴重的'直接“家法伺候”。教育不是打罵。“一個又一個的筋斗栽過去,只要爬得起來,一定會逐漸攀上高峰,超脫在小我之上。辛酸的眼淚是培養你心靈的酒漿。”這是傅雷在兒子遭遇挫折時所寫的一番。的確,當我們跌倒時,需要的不是冷眼相對,我們需要的是自己勇敢地爬起來,他人的鼓舞只是很少的力量,最終還是取決于自己。畢竟祖國的花朵盛開也需陽光,露水和時間。還沒到花開之時,還是多一分耐心,多一分等待。
傅雷自孩子1954年獨自開始自己的人生旅途,就一直堅持給孩子寫信,直至1966逝世。可能現代很少會有這種事例發生,但父母對孩子的“嘮叨”卻無處不在。“天氣冷了,穿多件衣服。”“外面下雨,出門帶傘。”可能每逢我們看到這些話或者小紙條時,我們總覺得父母太啰嗦了,總把我們當作三歲小孩。的確,我們在父母心中永遠都是不會長大的孩子,時刻需要保護,關愛。當我們平靜看待這些“嘮叨”話時,就能感覺感覺到父母的愛將自己包圍,一件件小事拉近父母與自己的感情,更懂得互相理解與關愛。
拳拳愛子心,溫暖你的心。
傅雷家書讀后感 篇6
《傅雷家書》是我國著名翻譯家傅雷先生寫給兒子的家書,這些家書凝聚著傅雷先生對祖國、對兒子深厚的愛。
關于寫這些家書的目的,傅雷先生在給兒子傅聰的信里曾這樣說過:“長篇累牘的給你寫信,不是空嘮叨,不是莫名其妙的gossip,而是有好幾種作用的的。
第一,我的確把你當做作一個討論藝術,討論音樂的對手;
第二,極想激出你一些青年人的感想,讓我做父親的得些新鮮養料,同時也可以間接傳播給別的青年;
第三,借通信訓練你的'——不但是文筆,而尤其是你的思想;第四,我想時時刻刻,隨處給你做個警鐘,做面‘忠實的鏡子’,不論在做人方面,在生活細節方面,在藝術修養方面,在演奏姿態方面。”貫穿全部家書的情意,是要兒子知道國家的榮辱,藝術的尊嚴,能夠用嚴肅的態度對待一切,做一個“德藝具備、人格卓越的藝術家”。
家書中,有是寫傅雷先生寫于兒子精神消沉時,勸慰他如何面對感情的創傷,學會泰然處之,這就如和風細雨款款相慰;還有寫在兒子取得了巨大成功、被鮮花與掌聲簇擁的時候,激勵他保持謙卑、不懼孤獨,勇于攀登藝術的至境,這則滿懷欣喜,激情洋溢。融會、貫穿于這兩封信中的主旋律都是要兒子做一個堅強的人,無論遭受了怎樣的起伏跌宕、矛盾孤獨,都要保持對藝術的不懈追求,對生活的赤子之心。縱觀家書的語言,都是平易近人、樸實自然的,是一位父親對兒子的諄諄教誨,是對他人生方向的引導與哲理的啟示,滿含慈父的舐犢之情。
在家書中,傅雷先生曾對兒子說過:“只要你能堅強,我就一輩子放了心!”這句話強調了堅強對人生的重要意義。在《傅雷家書》中,堅強有兩個方面的表現,一是“不怕失敗,不怕挫折,不怕打擊——不管是人事上的,生活上的,技術上的,學習上的——打擊”,“即使孤獨也不怕”,并且“敢于正視現實、正視錯誤,用理智分析,徹底感悟,才不至于被回憶侵蝕”;“對感情的創傷,要做心靈的灰燼看”。二是“不為勝利沖昏了頭腦”,永遠保持“對藝術的謙卑”。這兩方面合起來,就是“勝不驕,敗不餒”,就是寵辱不驚,得之泰然。在家書中所講的“心里相當平衡,不至于受傷”,“高潮不過分是你緊張,低潮不過分是你頹廢”;不怕矛盾,相信“有矛盾正是生機蓬勃的明證”,也都是這個道理。
但“堅強”的最高境界,可以說還在于葆有一顆“赤子之心”。“赤子便是不知道孤獨的。赤子孤獨了,會創造一個世界,創造許多心靈的朋友!”赤子能夠保持心靈的純潔,能夠無懼孤獨,才是人性中最可貴的無堅不摧的堅強。
從這個苦心孤詣教子篇中,我看到了傅雷先生望子成才的良苦用心,也得到了許多前文提到的啟迪,學到了不少做人的道理,提高了自己的修養。
傅雷家書讀后感 篇7
傅雷,是我國著名翻譯家、文學評論家,一生成就斐然。在這本書里,我深刻地體會到他作為父親對兒子的摯愛與期望,以及他內心深處的愛國之情。
《傅雷家書》在國際上的聲譽也很高,它的獨特在于:這是父親寫給兒子的家書,是寫在紙上的家常話。字里行間,如山間潺潺清泉,碧空中舒卷的白云,情感真摯、質樸,令人動容。每一個字都凝聚了父親對孩子的良苦用心和最深沉的愛。在這里,我們看到的不是一個板著臉的父親而是一位慈父與摯友。父子二人促膝談心,談笑風生,仿佛就像一對無所不談的朋友,感情熱烈而真摯。只有在勾起對兒子的思念時,幾絲無力感才令人想起,這已是一位兩鬢斑白的父親。
另一方面,《傅雷家書》是一本充滿著父愛的苦心孤詣的教子書。大到事業、人生藝術;小到吃飯穿衣,事無巨細。父親一直都在處處關心著自己的孩子。在藝術上,傅雷現身說法,給予孩子藝術上的指導和誠懇的建議。告誡孩子獲大獎不驕傲,遇困境不氣餒。做人要謙遜,做事要踏實嚴謹,一步一個腳印。在兒子消沉苦悶之際,父親鼓勵兒子振作起來,學會面對生活的高潮與低潮,樂觀面對人生。他把深刻的人生感悟告訴孩子,在點點滴滴中教育孩子做一個正直的人,真誠的人,做一個富有愛心的人,做一個品德高尚的人。出于一顆拳拳愛國之心,他提醒兒子要以國家大局為重,始終忠于國家,勿忘國家的榮辱。在日常生活中,傅雷對如何進行勞逸結合的問題,給兒子做了正確、有益的指導。告誡孩子切莫為了金錢而身心勞累,希望兒子能保持身心平衡,高瞻遠矚。他還以朋友的姿態現身說法,幫助兒子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穩妥處理事業與愛情兩者之間的關系。另外,他告誡兒子在國外不要不拘小節,要做一個禮儀得體的人。父親始終站在兒子的角度看問題,循循善誘,給予正確的引導。諸如此類,拳拳愛子之心,溢于言表。
我認為這本書對于我們有很好的借鑒意義。學藝術的'若是細細品味傅雷對于藝術的評論與建議,就能從中獲益;為人父母的可以學習傅雷教導兒女的成功經驗;作為兒女,我們也能從中更深切地體會到父母對我們無私的奉獻和關愛,使我們學會感激父母,從而互相理解,互相體諒。這本書給予天下父母子女以強烈的感染和啟迪。當然,最主要還在于,這本書對人們的道德、思想、藝術、文化修養等啟迪深遠,是使我們提高自身修養的一本珍貴的寶典。《傅雷家書》讓我們懂得:一個人或是一個社會,若只有物質方面的追求,是不完整的。精神世界的完善,更加值得追求與重視。傅雷的精神,不僅是中國,也是世界的寶貴財富。
傅雷的家書,沒有修飾,沒有矯情,像一股清泉,滋潤了一代又一代讀者的心。
傅雷家書讀后感 篇8
愛情是一個很微妙的東西。愛是一種習慣,不可預知的,沒有的話。愛是一種無私不求回報的付出。愛是一種糖,甜而不膩。
自從,我讀完了《傅雷家書》這本書。我對愛的理解進行更深了,尤其是父愛。每個人生活都有自己父母親,是他們學習給了我們生命,是他們可以養育一個我們已經長大。在成績長過程中,我們國家都得到了很多父親的教侮,母親的慈愛。
傅雷是我國著名的作家和文學評論家,他的妻子朱美福是一個善良善良的東方女人。他們的教育使他們的兒子成為世界著名的鋼琴家。 傅雷夫婦在大兒子傅聰在波蘭留學期間寫了186封氣質信,其中包括父親對文化藝術的討論、思想交流和母親的“嘮叨“。
在這些信件中,傅雷先生放下了父親的尊嚴,毫無顧忌地向兒子坦白了自己的罪過,傾訴了自己的心聲,填補了父子之間的鴻溝,就像傅雷在我身邊一樣,拿起信頭上的一封信,親切地念給我聽,讓我陶醉,沉浸,銘記。
“爸爸今年似乎衰老了許多,更多的白發,我有很多的薄與去年同期相比,經常臉腫腫的腳,不是心臟健康的標志。”這句話為他的兒子的母親寫的。話語,充滿了舊的所有家長,經歷了雙重歲月的折磨和人類世界的,老的寫作只有幾百雷日趨老齡化,身體和精神也比以前差了很多。而此時,兩個兒子都沒有了他們,不禁覺得“英雄遲暮”。無奈與凄涼。
是啊,現在的兒女我們在外為自己的事業而拼搏,拼出一個一片發展天地。又可知,家中的父母為他們而擔心,他們的`臉被歲月的痕跡已經布滿,一顆顆“老人斑”烙印在臉上。頭頂上的頭發被歲月染上了中國白色作為顏料,父親的頭頂,莫名的地被歲月變成了社會一片“荒原”。可這就是一切,又不是沒有父母對兒女的掛念與擔心所付出的代價。又有的兒女不孝順,在外學習外面花天酒地,追求經濟潮流,揮霍著父母的“血汗錢”。不孝的兒女們在你們可以做著一些對不起孩子父母的行為時,你們之間是否真正想過如果你們都是父母以及臉上的烙印,頭頂的白發和“荒原”,醒醒吧,他們生是為了提高你們,死也是企業為了實現你們,難道不是你們認為不應該進行感恩教育他們嗎?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
傅雷夫婦信件,在字里行間的感情溢出,深深地打動了我,對親情力感染了我。這使我想起我的父母。我的父親對我的愛,毫不遜色母親對我的愛。在雨中,傘媽媽的手,這是母愛的雨,節奏。在網上,掖我的父親,所以我還是睡在床上,這是溫暖的父愛。
在這里,我想對我的父母老師說一聲:“我愛你們!”
傅雷家書讀后感 篇9
在每個人的一生中,父母的某些所做所為,身為孩子的我們不懂,覺得很困惑。
《傅雷家書》這本書,讓我真切地感受到了,父母在背后對我們的愛。
傅雷是一個典型的好爸爸的例子。他博學,睿智。是孩子們的好老師,好父親。
有一次處“倘若你情緒不好,也老老實實和我談談,我可以安慰安慰你,代你解決一些或大或小的煩惱。”這句話完全是商量的語氣。但在那個年代下,封建迷信思想還是很嚴重。可見有學問的人就是不一樣,思想都比較先進。這樣的父親,是當時每個孩子都渴望的。
在那時,父親就像是一座高聳的山,只可遠望,不可攀爬。每個孩子都對自己的父親敬而遠之,生怕一不小心惹怒了父親,會被打。
其實,挺羨慕傅聰,傅敏有這樣的父母。溫柔,體貼,善解人意。能理解他們,而且表達這么明確。家人之間本不需要猜忌。我覺得這才是真正的親人。
在我們的眼中,父母可能不像這樣。但他們對我們的愛,就如傅雷夫婦對他們孩子們的'愛。可能沒這么坦誠,可能沒這么直白,可能沒這么顯而易見。但我相信,只要我們用心去感受,就能發現他們對我們的愛。
有時,我們可能會怨他們這么啰嗦,可能會怨他們這么落后,可能會怨他們這么不理解我們等。但是,反過來想一想,我們理解過他們嗎?比他們先進到哪里去?啰嗦難道不好嗎?
我們只看到了他們不好的一面,但有去感受他們的另一面嗎?
我們讀過書,看過故事。難道你沒有看過其中某些主旨是“每件事物都有兩面性”嗎?所以,當你怨他們的時候,有去想過為什么這樣嗎?
有些人會覺得,這很正常啊!誰沒看過自己父母不爽的。我可以告訴你,是有,而且幾乎每個人都有。但,我也要告訴你,不爽歸不爽,但千萬不要埋怨他們,不要恨他們,哪怕他們怎么對待你,哪怕他們是錯的。可以討厭,可以不理解,但不要恨。他們畢竟是你的父母,就算不是親生的,他們也養了你,讓你受教育了。這是要感恩的。
父母愛你。但有時候過分的愛,會變質。一種變成溺愛,寵你寵出新高度;另一種則是要求,不斷的要求,使你成為完美。
溺愛,我們都知道。溺愛會使人自視極高。
要求,有兩種可能。
一是使你成為完美的人,活得瀟灑,但內心卻容易妒忌。二是放棄自己,嚴重會衍生出其他的人格,而這些人格是被逼出來的。因為在要求的過程中,你完成不了,而自己又沒自信,但又不能讓他們失望,于是慢慢的自己變了。有一天,受不了的話,你原來的那個人格就會死亡。取之而代的是你分裂出來的人格。
所以,愛,也是門技術活,需要技巧,需要情商,需要觀察與理解。
傅雷家書讀后感 篇10
有人把母愛比喻成一枝盛開的百合,在每個角落中散發著它迷人的芳香;而父愛就是一株茉莉,它在某個角落中默默地吐著它那獨有的清新芬芳。就如《傅雷家書》中的那位父親。
在一封封或長或短的書信中,傅雷作為一名父親,對于兒子的關心與想念溢于言表。“親愛的孩子,你走后第二天,就想寫信,怕你嫌煩,也就罷了。可是沒一天不想著你,每天清早六七點鐘就醒,翻來覆去的睡不著,也說不出為什么。好像克利斯朵夫的母親獨自守在家里,想起孩子童年一幕幕的形象一樣,我和你媽媽老是想著你二三歲到六七歲間的小故事。”你看,字里行間都飽含著傅雷的愛子情深。
傅雷作為一位長者,對兒子的教導與叮嚀更是時時刻刻。“末了,以后你再不能自費航空來回;為國家著想,航空票開支也太大,而火車來回對你的學習時間又有妨礙。總而言之,希望你全面想問題,要分出你目前的任務何者主要、何者次要;不要單從一個角度看問題。”“我們聽了都很高興,很感動。好孩子,我真該夸獎你幾句才好。回想一九五一年四月剛從昆明回滬的時期,你真是從低洼中到了半山腰了。希望你從此注意整個的修養,將來一定能攀蹬峰頂。”都說千叮嚀萬囑咐,父母心放不住。你說,傅雷苦心孤詣、嘔心瀝血地培養,教育兒子先做人,后做事,怎能不讓我們感動?
而傅雷也扮演著他兒子的知心朋友。傅雷藝術造詣極為深厚,對無論古今中外的文學、繪畫、音樂的各個領域,都有極淵博的知識。在信中,他以相當多的篇幅與自己的兒子談美術,談音樂作品,談表現技巧,談藝術修養;當兒子遇到煩惱,他以自己的.親身經歷,用細致而深刻的言語與兒子交流溝通。
正如傅雷說,他給兒子寫的信有好幾種作用:
一、討論藝術;
二、激發青年人的感想;
三、訓練傅聰的文筆和思想;
四、做一面忠實的“鏡子”。信中的內容,除了生活瑣事之外,更多的是談論藝術與人生,灌輸一個藝術家應有的高尚情操,讓兒子知道“國家的榮辱、藝術的尊嚴”,做一個“德才俱備,人格卓越的藝術家”。
這看似平常的一張張書信,卻又不平常。因為那背后是滿載著的是父親對孩子的摯愛、期望,那是父愛!
這時,我如夢初醒,在生活中被我忽視的就是父親的愛啊。去年的生日,我邀請了幾位好朋友到家來聚會。她們都都說阿姨的手藝真好,做的菜很好吃。其實為了招待客人,看似是媽媽在廚房與餐廳之間忙前忙后,而我卻不知道的是,之前的絞盡腦汁想菜譜,菜市場精心挑選蔬菜,到最后一盤盤美味的佳肴擺在面前,這一切一直都是背后的父親付出的辛苦與設計最多啊!
向來只有贊頌母愛的偉大,可又有誰知道藏在背后的是那含蓄而又的父愛!
傅雷家書讀后感 篇11
如果讓我選擇一本人生的“紅寶書”,可能既不是讓我“抱有溫情與敬意”的《國史大綱》,亦不是厚重的文學大部頭,而是在沮喪時給我慰藉,茫然時給我指引的《傅雷家書》。此篇讀書筆記不想長篇大論,傅雷先生精煉的行文怎允許我墨跡地分享推薦。所以,在寫此篇讀書筆記時,不免自慚形穢并時刻同先生一樣,“自我批評”。
本書是傅雷先生次子傅敏根據傅雷與傅聰之間的往來書信編成的家書集。于上世紀80年代初由三聯首次出版。從1954年傅聰留學波蘭起,直至傅雷先生溘然長逝,書信多達上百封。這不是普通的家書,除卻溫馨深厚的父愛,更是二人關于音樂、文學、藝術以及人生“勢均力敵”的暢談。讀此書,回想自己甜澀齊全的成長經歷,從不相信何為緣分,那只是人們用來感嘆與惋惜的安慰之詞,但在父母與子女關系中,我不得不承認,是需要緣分的:倘若沒有緣分,彼此詮釋好自己的角色,給對方以最樸素真摯的關懷;若有緣分,還能在此基礎上,交流學問分享愛好,相互啟發相互促進,這是多么難能可貴!傅雷先生在信中說:“平時盼望你的信即因為‘薰蕕同臭’,也因為對人生、藝術,周圍可談之人太少”。想來,當若干年后傅聰得知父母自殺消息,內心該是怎樣波濤洶涌、如鯁在喉!這是自己的生身父母,更是高山流水般的知音。
這本書是我標記最多的書,每一段標記都值得反復思索、延伸閱讀。傅雷先生對于西方古典音樂的鑒賞造詣之深、洞察能力之強、對于文學與翻譯本職工作精益求精,每個方面的獨到見解都在時刻點撥我,讓我對喜歡的不放棄,感興趣的加深了解,應該涉獵的加以拓展。
再次重讀,剛好趕上“三聯初版紀念本”發行,與當年的裝幀一模一樣,亦是很好的收藏。值得慶幸的是,數年前一位忘年交送了我他珍藏的此書1981年第一版的第三次印刷版(1983年),這本比我的.年齡還大了七八歲。無論是傾蓋如故的忘年交,抑或令我崇拜的工科博士,他們不約而同地說過在我身上流露著廣義的宗教情緒和赤子之心,我無意顯示自己的獨樹一幟,卻將這當作最讓我倍加珍惜的贊美和鼓勵,直到我讀了三遍《傅雷家書》,走了一些地方,又讀了很多書,我才真正理解他們這份鼓勵的分量。不再多加解釋,真心希望伙伴們找來細讀。
“我一生任何時期,鬧戀愛最熱烈的時候,也沒有忘卻對學問的忠誠。學問第一,藝術第一,真理第一,——愛情第二,這是至此為止沒有變過的原則”。我為“遇到”這樣的先生而感到慶幸,亦希望追隨先生的腳步,在求學與思索的道路上受其浸潤與影響。
傅雷家書讀后感 篇12
那一時期,傅聰在國外苦修音樂,傅雷在國內被劃成右派,從此,他們相距天涯,難以相見。如果只能這樣愛你,為你而寫的一封封家書,便寄托了時間最珍貴的情感,將父子的心緊密地聯系在一起,家書中的每一個字,都承載了無盡的想念與深厚的愛意。
傅雷確是翻譯界、文藝界不可多得的人才,他數百萬言的譯作成了中國翻譯界備受推崇的文章,形成了“傅雷體華文語言”。無疑,他才高八斗。可是,這么好的一個人,卻滿含著冤屈自殺離世,年僅58歲,想想,便令人扼腕嘆息。
“真正的光明絕不是永遠沒有黑暗的時間,只是永不被黑暗所遮蔽罷了;真正的英雄絕沒有卑下的情操,只是永不被卑下的情操所折服罷了。”這是傅雷先生對我們人格的鼓勵,字里行間閃耀著他人格的.高貴,這是刻在他骨子里的、抹不去的生命的意念,他也對傅聰說過。——先做人,其次做藝術家,再次做音樂家,最后做鋼琴家,再一次,我們瞧見了他人格的奪目光輝。
在生活中,傅雷先生也是一個“狠心”的父親,傅聰小時不愛吃菜,只愛吃肉,并且把父親的警告當耳旁風,于是父親便罰兒子不許吃菜,只能吃白飯。這樣的父愛藏的太深了,只有到傅聰為人父母時才會懂,但它一直在那、始終在那,縱使歲月悠悠、大海茫茫,它一直為他留著、守著……
我們的父母呢?是,他們也許沒有傅雷先生這么“高大上”,也許不能教給我們高雅的藝術,甚至……也許他們是貧窮的,是普通的,但那又有什么關系呢?溫室的花朵脆弱易折,峭壁的青松迎風挺立!我們忘不了平凡瑣碎,低到塵埃的溫暖,書桌上一杯熱牛奶,回到家飯菜的香味,上學前的殷切叮囑,考砸時的愛心鼓勵……一樁樁、一件件,雖小,卻滿含著愛,雖平庸也偉大。
是的,如果只能這樣愛你,那我便為你寫信,傾盡自己的所有情感,全部才華,一筆筆寫下對你的思念與愛;如果只能這樣愛你,那我便做你最堅強的后盾,在你灰心、難過、沮喪時,為你撐一把大傘,亮一盞明燈;如果只能這樣愛你,那我甘愿為你的影子,陪你嘗人生百味,在你的每一次回眸之時,都能映出我的身影……
后記:看到書的末尾,樓適夷的《讀家書·想傅雷》時才知道,傅聰是在父親葬禮之時趕到的。我儀表堂堂地歸來時,你已去了天堂,黑白的相片中凝固的笑顏,是曾經你的笑顏。因為時差,計劃中的正午到來已推遲到黃昏時分。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我一遍遍溫習你親筆為我寫下的信,妄想從墨香殆盡的紙張中找到你的氣息……我終究是,慢了一步。愿你,一切安好。
傅雷家書讀后感 篇13
一本好的書講究一個真字,家書則更是如此。傅雷兩個孩子的成就,便是讓這本家書擔起了這個真字。
《傅雷家書》在國際間的聲譽很高,所依靠的不僅僅是傅雷在磨難中歷練出的深厚筆法,更打動人心的是家書中每一個字都凝結了一個父親對孩子的苦心孤詣。家書中的父親形象不是一個板著臉的霸道形象,他的話語更像是一個兄弟、一個朋友平等的問候叮嚀。只有在表現出對孩子的思念時,幾絲無力才使人記起,這已經是一位兩鬢斑白的老父親。
《傅雷家書》被譽為充滿著父愛的苦心孤詣、嘔心瀝血的教子篇。它更像是一本成年人,尤其是父親所不得不研讀的名著。傅雷對孩子獨特的教育方式,他那感人的平等對話,成為幾代父親的楷模。他不是憑著父親的權威讓孩子明白他的苦心,更不是試圖讓孩子成為一個百毒不侵的鋼鐵。傅雷教導出的孩子是真正的人,一個大寫的有血有肉的.人。人畢竟是有感情的動物,偶爾流露一下不是可恥的事。這是傅雷在家書中對傅聰說的話。這句話真是深深的感染了我。我無法想象一個身在異國的孩子看到這樣一句話,會感動到何種地步,或許還要有幾滴眼淚來表現自己的情緒吧。
被生活磨礪出的滄桑和行萬里路表現出的滄桑。是完全不能相提并論的。因為建立在生活方面的成熟,多為瑣事煩惱,一點小事就會心煩意亂。而路走得多了,人也會見得多,性格也會變得從容淡定,做到泰山崩于前而心不跳。這就是二者的差距。
其實與其說傅雷成就了傅聰,倒不如說父愛,創造了一個杰出的藝術家和一個偉大的藝術家之父。有人說父愛像一座大山,雄偉有力。可傅雷的愛,卻如潺潺清泉,緩緩流入人心,滋潤那片心靈的土地,這正如魯迅先生所言無情未必真豪杰,憐子如何不丈夫。那飽含著殷殷父愛的諄諄教導,那穿透靈魂的人生和藝術體驗,如源頭活水注入兒子的內心,拓寬了傅聰有限的人生閱歷,加深了對藝術的體味和把握。沒有愛,就沒有堅強的男人傅聰;沒有愛,就沒有藝術家傅聰。
中學課本,節選了傅雷與傅聰的藝術對話,傅雷的一句話讓我感觸很深你的脈搏與莫扎特一樣,你真正理解了莫扎特。脈搏一樣。多么恰當形象的比喻。脈搏一樣,這是對音樂何等的理解。沒有幾十年的文學經歷,是無論如何說不出這種話的。這是對孩子最高的贊譽。按照常理父親的主角就應是糟糕透了。可傅雷另辟捷徑一人分飾兩角。在主角轉換方面如魚得水。孩子也爭氣,這父子兩可真是羨煞旁人。
也許再過十幾年,我們這一代人也會為人父為人母。我們之中有幾人能達到傅雷的境界,我們無從知曉,但能夠與子與女產生共鳴,脈搏一致體會到為人父母的快樂,這也就足夠了。這也就是我從《傅雷家書》中學到的。
傅雷家書讀后感 篇14
“對客氣的人,或是師長,或是老年人,說話時手要垂直,人要立直。”合上書卷,傅雷先生親切的話語依然縈繞耳畔,他對兒子事無巨細的關懷,如同一米陽光照耀我的心扉,喚醒了記憶中父母對我同樣真摯的愛與牽掛。
生病時一個緊張焦急的電話,失落時一場撫慰心靈的溝通,迷茫時一個溫暖的微笑……盡管遠隔千里,但父母的愛不曾缺席。然而,我們,或者說更寬廣意義上的父母和孩子之間,也有互相咆哮,有在傷害中漸行漸遠甚至無法回頭。
那個17歲的少年,毅然跳入冰冷的江河,留下岸上的母親獨自悲號哭泣,在懊悔中度過漫長的余生;那個已經成年的兒子,不務正業,搶人錢財,殺死父親,而父親臨終前竟也是一句,“孩子,拿著錢快跑!”更有前段時間鋪滿新聞的13歲少年,殘忍地弒母后,仍能“冷靜”地面對外公和警察的盤問……“哎,爸媽總是拿我和別人比較,從不表揚我!”“他們就知道成績。”“我不想跟他們說話,他們什么都不懂,一點都不能理解我!”課余,教室里,走廊上,我們隨時可以聽到這樣的抱怨。“你看我家那個……哎”這更是家長們最共同的語言。
矛盾形成了,惡性循環。家庭教育,親子關系,成了一個嚴峻的話題。孩子無奈,父母無力。同樣是愛,那為什么傅雷夫婦和兒子之間,卻能夠這般和諧融洽呢?
“他要求學生第一次就要把曲子背出,否則不上課。這種教授法,你認為怎樣?”傅雷先生熱切地詢問傅聰,羅列觀點,思想的火花在父子之間的交流碰撞中閃爍。而對藝術的探討、真理的追求,也讓他們的愛像是友誼,平等而堅固。
而我的母親,在批評教育我的.時候,只是一味地把期待的目光投射在我的身上。她有著鍛造偉大生命的向往,于我來說,卻太苛刻。總能想起,那個鐘愛玫瑰的小王子,想起那句“不要忘了自己曾經是個孩子!”多么遺憾,我的媽媽可能忘了,我們的媽媽,可能都忘了!所以有時候,真的很羨慕傅聰有這樣杰出的父母,可以和他探討從生活到藝術的種種。有時候我又在想,我們的父母在看著電視,搓著麻將甚至忙著賺錢的時候,一味地跟我們講生地會考,講中考,或者他們只是沒有愛的正確方法。他們沒有傅雷先生那樣的文化素養,更沒有傅雷先生的那種不停止學習的習慣。故而,他們跟不上我們的腳步和想法。
我憂愁著這樣的現實,我若長成了母親,也定會為此煩惱。想得太多,假設得太多,都是徒勞。但我們真的企盼著,我們的父母也要和我一起讀讀《傅雷家書》,我們都需要學習。父母和孩子,是獨立又彼此依存的生命,不必互相套上倫理的枷鎖,而應當在共同學習中換位思考、真誠交流。“根,緊握在地下;葉,相觸在云里。”如此,父母和孩子,才能在漫長的一生中,彼此不抱怨不孤單。
傅雷家書讀后感 篇15
本學期利用閑暇之余,我認真閱讀了《傅雷家書》。這是一本即飽含了一個父親對兒子深深的愛也貫穿著父親獨有的不可抗拒的威嚴的一本家書。我從未讀過傅雷的作品,但這本書中那些樸素的問候、不舍和想念讓我從每一個字,甚至一個標點都看到了父親細膩的愛。
一、理想父母,良師益友
在生活中,我們的父母大都是我們小時候就開始扮演“大人”的角色,用通知或命令告訴我們該與不該,好與不好,而傅雷則扮演著老朋友的角色與兒子親密交談,從生活到工作,從學業到婚戀關系娓娓道來。記得書中有這樣一個情節,有一次傅聰正在練琴,突然來了靈感,開始不按著譜子彈奏,有了自己的調調,父親察覺到后并沒有責備他,而是讓他彈自己創作的曲子,父子倆還在一起研究,并已《春天》命名。
作為一名教師,我們接觸最多的便是家長,反思我們的家長,有多少能做到放低姿態,和孩子平起平坐,與孩子不論是身體還是思想保持同等的高度。同樣的,專業的教師總是在實施教學活動中和幼兒一樣坐著小板凳,蹲著和孩子說話,我想這就是在尋找一種平衡,蹲下來不僅身體離孩子近了一步,更是心靈上的近距離接觸。
二、尋找樂趣,正視錯誤
傅雷先生一直注重“身教重于言傳”的品質,他把自己在生活中即時即刻得所想所得用書信的方式告訴兒子,他不僅告訴兒子該怎樣做人,小到到別人家做客脫大衣的道理,并且也在心中直面剖析自己,在兒子面前承認錯誤,從自身的經歷中給出經驗和教訓。
三、換位思考,互相理解
一封封家書寄托著傅雷對兒子殷切的希望和細膩的愛,從閱讀中我也深切的體會到我們的父親也和傅雷一樣偉大而平凡,他們總會在我們遇到困難時做我們的.引路人,在船舶迷失方向是做海上的燈塔,不求回報的付出了心血,這才是真正的偉大。傅雷只是千萬杰出父親中的一個代表,我們的父親也是真正平凡而偉大,學會換位思考,互相理解才能收獲親子關系中的樂趣。
四、言傳身教,為人師表
作為一名幼兒園教師,孩子一天中大部分的時間都與我們相處,教師就是孩子的第二任父母,其一言一行對孩子有著潛移默化的影響,對孩子性格的形成有著重要的影響,就像傅雷先生一樣,身教一定是大于言傳的,在幼兒的一日生活各個環節中都存在許多教育契機,教師一定要發揮教育機智,在與孩子愉悅的相處中無形的影響著孩子。
讀完這本書,我收獲了許多,更理解父母了,這本書不僅是一本教育書,也是一本可以拉近父母與孩子的一本書,讓孩子更了解父母,讓父母更了解孩子。
傅雷家書讀后感 篇16
在短短的一周時間里,《傅雷家書》真可謂是給我帶來了極大的感觸。
略略一翻,其格式相比于假期內所推薦的書,諸如《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三國演義》等都是大相徑庭,全書均父母和傅聰之間的書信展開,從傅聰出國留學之中的點點滴滴再到結婚生子,游子在外的改變也是顯而易見,且不提傅雷的支持與信任,傅聰的努力,每天練習八小時的學習狀態,再加以他對音樂的天賦,“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和百分之一的天賦”鑄就輝煌。
傅雷是赫赫有名的鋼琴家,“別人家的孩子”,因而他的父親傅雷也是稱得上“別人家的`父親”。他父親對他的影響是巨大的,甚至可以說沒有傅雷,就沒有傅聰驚人的成就。出國留學在他人印象中往往是與不好學習的人同流合污,國外只不過是一個避身之所罷了。但傅雷就不一樣,他的刻苦耐勞在心中展現的淋漓盡致,他的信讀來是滿身的驕傲,他的同行,師長甚至評價他為比本國所有人更懂肖邦的中國人。臺上三分鐘,臺下便是十年的功夫。傅雷父子兩人在信中不斷溝通,完善自己,傅雷多次提到:你要把我當作你的知心朋友。朋友之間的信任遠比父子的矛盾紛紛要好得多。傅雷寄給傅聰的信中絕非是連連不斷的批評與指責,幾乎每一封信都是先給予由衷的肯定,而后再提出自己的建議和疑惑,這才是真正的朋友關系。相比于傳統式的教育風格,傅雷先生的行為成功的做到了中西結合,言傳身教而非一味的灌輸知識,這便是他教育的高明之處。人們常說條條大路通羅馬,但直線前進成功的可能性遠遠高于曲折盤旋的重重障礙,這點也是毋庸置疑的事實。最令我感慨的還是傅雷的言聽計從,他非完全的順從,也不是“左耳進右耳出”的完全不聽,他評不能表現完全的自己,所以傅聰是在自己的主見之中改進、加強,這樣的學習方法配上三更燈火的努力,自然是順水行舟。學習之余的生活,作為一個天才般的人物,不僅僅只是以藝術為生命,更是把真理、正義、人格等等看作是高于一切,以自己身在曹營心在漢的拳拳愛國情不忘初心,聽從父親“會生活”的建議,將生活變得有條有理。隨便一提,傅雷算是愛情事業兩豐收,他的妻子彌拉,一個外表動人,溫柔體貼的美人生下了兩人的結晶,他們的孩子凌霄。
看完了《傅雷家書》,也許你會質疑自己的父母的教育,但教育的根本萬不可輕言忘卻,自律,自省才是我們學習最美的姿態,無論你現在是否身處彌境,用傅雷的一句話“你一朝醒悟,回頭是岸,糾正起來是極快的,只是別矯枉過正,往另一極端搖擺過去就好了。”
愿你,有所啟發,做一個傅雷式的天才。
傅雷家書讀后感 篇17
空閑時無意中找到了這本書,細看之下卻發現《傅雷家書》告訴我們的,不只是他跟他兒子的生活瑣事,那一字一句,都是在教會我們做人的道理。“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我們每個人都有疼愛自己的父母,從他們身上,我們可以感受到他們對我們的關懷和愛護,但是,讀《傅雷家書》時,我感受到的卻是另一番的感情,沒有責罵,沒有抱怨,有的只是對一個兒子真真切切的諄諄教誨,充滿著一個父親對兒子的愛護和深深地愛。看著那一封封家書,就像是自己的父親在跟自己談話一樣,仿佛經歷了一次次交心的促膝長談,使我與作者的距離也一步步的拉近,那一字一句,教會我如何做事和做人。
傅雷在給兒子傅聰的信里,這樣說:“長篇累牘地給你寫信,不是空嘮叨,不是莫名其妙的,而是有好幾種作用的。第一,我的確把你當作一個討論藝術,討論音樂的對手;第二,極想激出你一些年輕人的感想,讓我做父親的得些新鮮養料。同時也可以傳布給別的青年。第三,借通信訓練你的不但是文筆,而尤其是你的思想;第四,我想時時刻刻隨處給你做個警鐘,不論在做人方面還是其它各方面。”做一個“德藝具備,人格卓越的藝術家”。面對一個遠在他鄉的兒子,一個父親用他自己的經歷和人生閱歷,不斷地給在異鄉漂泊的兒子鼓勵和信心,時時給他指導前進的方向,我想,這也是為什么傅聰會成為一個如此出色的人地重要原因,因為有這么一個好父親,總是在默默地給他支持下去的力量,以至于他能在異鄉站穩腳跟,并且勇敢的戰勝一切困難,不斷地取得進步和成功。
在傅雷的家書中,有談修養的,談藝術的.,談人生的,談生活的。其中他對傅聰在音樂方面的教導更是讓我深有感觸。最令我記憶深刻的是,在傅聰在音樂會上的成功演出后,傅雷在家書中毫不掩飾地表達了他內心的喜悅和自豪感:“世界上最高的最純潔的歡樂,莫過于欣賞藝術”,“我們也因為你替祖國增光而快樂!更因為你能借音樂而使多少人歡笑而快樂!”傅雷和傅聰對藝術的喜愛,都已經深深地融入他們的生命當中,甚至提升到了國家的高度。一場國外的成功演出,竟然也能夠心系祖國,把它稱為一種祖國的光榮。另外,傅雷對兒子藝術成就的這種喜悅,也讓我想起我的父親。當我興高采烈的把我剛剛學會的還略顯生疏幼稚的小曲子彈給父親聽時,他眼中的那種贊賞和喜悅是深深觸動著我的內心的,我想,這就是父母對兒女的愛吧。
《傅雷家書》不僅是一部最好的藝術修養讀物,也是一部充滿著父愛的苦心孤詣,嘔心瀝血的教子篇,更是一本適合父母和子女一起觀看的讀物。《傅雷家書》,一封封內心獨白的不平凡的信件,彰顯著一個愛兒子的優秀父親,更加孕育出了一個愛國家的出色兒子。
傅雷家書讀后感 篇18
父愛如山,這個比喻給人的第一印象,往往是父愛厚重而強硬。而在許多人的際遇中,也確乎輝映了這種感受。
而好的教育者,從不被這類印象束縛。剛柔并濟才是好的教育,也才是好的愛。母愛如此,父愛依然。我想《傅雷家書》之所以被推崇,便是因為當代許多教育者意識到了這點吧。傅雷對傅聰的教育,確乎出眾,值得讓每一個人都去細品其中的滋味。
傅雷動筆寫下一封封家書時,大約并不會認為日后他們會匯集成冊,對外發售。自然,許多溫情而懇切的部分便可略去不細看。
《傅雷家書》中有三條貫穿全書的線:藝術、道德、情感。傅雷與許多知識分子不同之處,便是將情感放在了末一位。
有些人認為人的根本是情感,而后才能有才藝。這當然是對的.,但這里講的只是親情中最淺而摯的部分,因而這反駁不成立。或說,藝術與道德的輸入,其根基均為情感,那兩者倒也可共存。
一份好的父愛,須凝聚教導、嚴正、體諒、溫柔這類情感,而不是人們所以為的強悍而淡薄。真正厲害的人是剛柔并濟深摯的,教育也是如此。
傅雷在信中一直是以探討的語氣同傅聰講話,而幾乎沒以父親的身份來壓人一頭。這至少可明確得知,這對父子的尊重是相互的,而不只是兒子對父親單方面懷有敬畏。
傅聰學琴的路途波瀾跌宕,而其父的態度卻從未改變:支持、參謀、安撫、糾正。他相信兒子,是因敬重兒子;敬重,又是因其可見的道德與才華。想必在其心中,這德與才并不全是其成為教育的功勞吧。
當然,這份尊重中便包含了教導與糾正。每當傅聰氣餒或抑郁時,父親都會以自己的智慧來聯絡兒子的智慧,從而解決問題;每當兒子獲得些成就、自詡快樂時,他也總是能及時予以肯定,對自滿予以警戒。
許多人認為,傅家這對父子的情誼,是我們這些普通人無法做到的。事實也確乎如此,我們確乎無那樣的智慧,也無那樣的文藝。
傅雷多次在信中與傅聰探討生的意義、個人的偉大與渺小。因這是家信,不必嚴正過頭,因而其思想得以明凈地表露,而引起許多讀者極大的共鳴不知還有幾人同我一般想?,我們可明確,思想同我們一般,甚而更深邃的大有人在。這是勿要妄自尊大,而這同者與甚者,相對過者還是很少。這是我要妄自菲薄的。
同樣令人產生共鳴的還有傅雷關于物質上對傅聰的教導。在風華正茂、意氣風發的年紀里,出生讀書人家、志存高遠、想干一番大事業的年輕人們,總是不屑于物質,一心認為其太過俗氣、太過表面。但他們明知精神也是寄托在物質上的啊!戰勝它,控制它,這是真實而懇切之極了的,精神并不高貴,物質也并不低俗。
傅雷的教育確乎成功了,卻難以模仿。
傅愛如山,是一座由藝術、道德、情感壘成的高山。
傅雷家書讀后感 篇19
每一封家書都是文化遺產,《傅雷家書》更不用說了。家書,顧名思義,是指家人、親人之間往來的書信。大約在文字產生后,家書就出現了,可以說是源遠流長。隨著文字語言的逐漸豐富,紙張的發明,家書逐漸流行起來,一直到今天,家書都是維系親情紐帶之一。
一封封書信,在表達濃濃親情的字里行間,映照出美好的人際關系、高尚的生活準則、優良的行為操守與道德傳統,拳拳的愛國熱情。這些內容,都是中華民族優秀文化的組成部分。以《傅雷家書》來說,傅雷所寫下的近百封家書,總的主題是,教育孩子,立身行事,要以中華文明為準;立志成才,要以報效祖國為要務。整本家書,可以說是對中華民族優秀道德的'最好闡釋。
傅雷家書給我們了解過去歷史,開啟了一扇窗戶,很好地為我們保存那個時代的記憶,正是由于它的存在,才將中華民族優秀道德清楚闡釋出來,它不僅是傅雷對孩子的教育,也是我們立身行事的準則。
傅雷家書除了教人們立身行事,還洋溢著濃濃的親情,字里行間透露的親情令人感動。我不禁想到我的父母,他們雖不是偉人,不像傅雷那么出名,也不能說出讓人立身處事的大道理,但他們事事為我著想,不管做任何事,都會先為我考慮,為我打算。傅雷家書中有著許許多多做人處世的大道理,是一筆寶貴的精神財富,然而,父母日常的教誨又何嘗不是立身行事的準則呢?我的父母不像傅雷那樣講道理,然而他們總是為我好。
讀了《傅雷家書》后,我學會了許多做人的大道理,還感受到了親情的偉大。
每個家庭都有不同的教育方法,《傅雷家書》就是一本苦心孤詣的教育書,是一本難得的好書,最適合家長和孩子的閱讀。
傅雷教育孩子的方法比較獨特,他是通過書信把真情傳遞給遠方的孩子,對兒子的生活和藝術進行真誠地指導,而且還暗暗透露了對兒子的牽掛和愛。一個好的家庭教育,對孩子來說是一件好事,它可以決定一個孩子的人生,畢竟家庭教育是第一任老師,傅雷用了良好的方法把他兒子教育成才,讓人贊口不絕。
不錯,很多家庭都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因此一個優良的家庭教育至關重要,可是有多少家庭可以適當地教育好孩子呢?在中國,許多家庭的教育不恰當,家長都沒有用心與孩子溝通,不了解孩子的情況,沒有正當地引導孩子,讓孩子步入歧途,最后后悔莫及。還有些家長認為孩子不打不成材,出現了數不勝數的家庭暴力,讓孩子身心受到傷害,不但沒有使孩子懂事,反而讓孩子變得反叛。用合適的家庭教育教育孩子,家長們應該欣賞這本《傅雷家書》。其實,作為孩子的我們也有必要看看,因為它可以感染我們,讓我們察覺到家長的用心良苦,懂得感謝父母,它更讓我們懂得藝術的欣賞,在生活的處事做人,得到正確的指引。
【傅雷家書讀后感】相關文章:
《傅雷家書》傅雷08-25
傅雷家書的教案08-26
傅雷家書說課稿11-15
傅雷家書感悟08-08
《傅雷家書》感悟03-23
傅雷家書讀后04-10
《傅雷家書》感悟01-17
傅雷家書教案03-18
《傅雷家書》讀后03-11
《傅雷家書》有感0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