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后感2000字
當細細品完一本名著后,你有什么體會呢?這時就有必須要寫一篇讀后感了!那么讀后感到底應該怎么寫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讀后感2000字,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讀后感2000字 篇1
《活著》作者余華,1960年4月3日出生于浙江杭州,現代作家!痘钪愤@一書出版于1993年,余華因這部小說于2004年3月榮獲法蘭西文學和藝術騎士勛章。
《活著》講述一個人一生的故事,這是一個歷盡世間滄桑和磨難老人的人生感言,是一幕演繹人生苦難經歷的戲劇。小說的敘述者“我”在年輕時獲得了一個游手好閑的職業——去鄉間收集民間歌謠。在夏天剛剛來到的季節,遇到那位名叫福貴的老人,聽他講述了自己坎坷的人生經歷;地主少爺福貴嗜賭成性,終于賭光了家業一貧如洗,窮困之中福貴因母親生病前去求醫,沒想到半路上被國民黨部隊抓了壯丁,后被解放軍所俘虜,回到家鄉他才知道母親已經過世,妻子家珍含辛茹苦帶大了一雙兒女,但女兒不幸變成了啞巴。
但真正的悲劇從此才開始漸次上演。家珍因患有軟骨病而干不了重活;兒子因與縣長夫人血型相同,為救縣長夫人抽血過多而亡;女兒鳳霞與隊長介紹的城里的偏頭二喜喜結良緣,產下一男嬰后,因大出血死在手術臺上;而鳳霞死后三個月家珍也相繼去世;二喜是搬運工,因吊車出了差錯,被兩排水泥板夾死;外孫苦根便隨福貴回到鄉下,生活十分艱難,就連豆子都很難吃上,福貴心疼便給苦根煮豆吃,不料苦根卻因吃豆子撐死……生命里難得的溫情將被一次次死亡撕扯得粉碎,只剩得老了的福貴伴隨著一頭老牛在陽光下回憶。
福貴這一生是悲劇性的,苦難,痛苦,磨難和他就像一對“雙胞胎”,從來沒有離開過這樣一位善良的農民。福貴最后感慨出:活著,好好活著,我們只能等待被時間和命運遺棄,而沒有權利拋棄生命,在生命面前,也許不能不感嘆人類的無力吧,改變不了活著的事實,就改變活著的態度吧,只要活著,總有希望,態度也許至少是可以改變活著的狀態,或者好,或者差,只要在生命的盡頭至少可以告訴自己,我活過,也曾經努力過。他在不可改變的現實中被妥協,親人一個個地離世使得福貴得以成長,同時讓福貴擁有將生命繼續下去的勇氣。
在小說的講述中,富貴的口氣一直平平淡淡,似乎在講述別人的故事一般,而他是旁觀者。那里所有的一切都是那樣真切,但他自己卻沒有很強烈的感情投入。甚至故事里還有了許多讓人忍俊不禁的場面。富貴的講述很直白,卻很吸引人,不知不覺就被他的故事牽住,不斷想知道接下來的事。他做地主少爺時的放蕩、頹敗,現在看來只能是他人生的一段黑點。那些富有卻不會珍惜的日子早如流水一去不返,只能成為腦中回憶。余華說:福貴應該有比別人更多的死去的理由,但他卻好好的活著,送走了家里一個又一個親人,一次次的經歷死別,到最后只有他還勇敢的活著;蛘哒缱髡哂嗳A自己說的那樣:“或者是為了活著本身而活著,而不是為了活著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著!彼缘阶詈,誰也不知道富貴的活著到底是何種行為,他活著的意義的是什么?僅僅為了活著本身而活著?
《活著》展現了一個又一個人的死亡過程,掀起一波又一波無邊無際的苦難波浪,表現了一種面對死亡過程的可能的態度;钪旧砗芷D難,延續生命就得艱難的活著,正因為異常艱難,活著才具有深刻的含義。沒有比活著更美好的事,也沒有比活著更艱難。
讀完這本書,使我想起了最近的一則新聞消息,10月31日一架從埃及飛往俄羅斯圣彼得堡的俄羅斯航班墜毀,機上共217名乘客和7名機組,除俄羅斯游客還有兩名烏克蘭公民一名白俄羅斯公民。飛機起航約23分鐘,失去聯系,最后發現墜毀于埃及西奈半島,機上224人,沒有生還跡象。遇難者中有17名兒童,最小的還不滿1歲。在這些失事人員中大部分都是整個家族出境旅游,遇難者遺體陸續運抵開羅。對于這起事件發生的原因,眾說紛紜,埃及總理稱機上無異,F象,墜機或因技術故障,具體的情況還需進一步的調查。最新消息一架俄羅斯貨運機又墜毀了,自馬航失事以來,飛機出現意外的頻率很高,這不得不讓我們反思這個世界到底怎么了,這給一個家庭帶來了多少災難,對一個家庭來說是多么大的痛苦。這也讓我們這些活著的人沒有理由不再珍惜已經擁有的時間,也沒有理由再抱怨現實的殘酷。
每天清晨醒來,呼吸著新鮮的空氣,看著街道人來人往,你會感覺到:活著真好!在你人生不如意的時候,想想那些還未來得及好好看看這個世界的人,你就會覺得活著真好!因為你比他們幸運,還有時間和家人相聚在一起,還有時間去實現自己的夢想,創造自我價值,為這個世界奉獻一份微薄之力。等自己老了,走不到了,回想自己年輕時候的點點滴滴,也不會因為自己碌碌無為而感到后悔,有夢想就去追吧,萬一實現了呢?
對于大多數人來說,人活著的意義在于責任,出于一份對父母及家庭的責任。我記得初中時老師給我們講了一段刻苦銘心的寄語:人為什么要有肩旁,就是因為你生下來就要承擔責任,責任伴隨著你的一生。是啊,生命只有一次,不管你是怎么來到這個世界,既來之,則安之,每件事物都有它存在的道理。頓時覺得那些因為事事不如意而選擇逃避,輕生的人,或許他們是真的沒有了人生奮斗的目標,但我覺得無論你對生命的感慨是什么,無論你的生活是多么不如意,你沒有理由去選擇輕生,因為你還有那么多愛你的人及你愛的人,不管是什么時候,想想那些比你還要悲慘的`人,想想你的家庭,你的離去會給他們帶來多大的痛苦及多大的傷害,別因為自己承擔不了責任,而拖累別人,多為別人著想,多替別人考慮。
珍愛生命,熱愛生活。每個人的生命只有一次,并且每個人的生命都是不同的,各具特色。不要埋怨生活的快節奏,也不要因為昨天的逝去而苦惱,把握好今天,規劃好明天,活出一個與眾不同的自己。
讀后感2000字 篇2
莎士比亞是歐洲文藝復興時期英國偉大的戲劇家和詩人。本·瓊森稱他為“時代的靈魂”,馬克思稱他和古希臘的埃斯庫羅斯為“人類最偉大的戲劇天才”。雖然莎士比亞只用英文寫作,但他卻是世界著名作家,他的大部分作品都已被譯成多種文字,其劇作也在許多國家上演。他對文學史的發展有著巨大的影響,人們尊稱他為“莎翁”。
莎士比亞的代表作有四大悲。骸豆防滋亍、《奧賽羅》、《李爾王》、《麥克白》。著名喜。骸吨傧囊怪畨簟、《威尼斯商人》、《第十二夜》、《皆大歡喜》。歷史劇:《亨利四世》、《亨利五世》、《查理二世》。正劇、悲喜。骸读_密歐與朱麗葉》。我們必修四的教材中就有《哈姆雷特》的選段。看了課文之后,我對這部戲劇產生了好奇,于是就利用休息的時間讀了這本書。
《哈姆雷特》講述了這樣一個故事:丹麥王子哈姆雷特因父王突然去世,懷著沉痛的心情回到祖國。不久,母后又與國王的弟弟、新國王克勞狄斯結了婚,更使他感到難過。新王聲稱老國王是在花園被蛇咬死的,而老國王的靈魂顯靈,告訴哈姆雷特自己是被人害死的,兇手就是他的親弟弟克勞狄斯,目的是為篡奪王位、霸占王嫂。鬼魂請求哈姆雷特說,要是他確實崇拜和摯愛他父親的話,那他一定要向那卑鄙的兇手復仇。哈姆雷特擔心泄露心事,于是作出了一個奇特而大膽的決定:假裝發瘋。哈姆雷特借一個戲班子進宮演出的機會,自己改編了一出描寫陰謀殺兄的舊戲“貢扎古之死”,讓戲班子演出以試探新國王。戲未演完,新國王就做賊心虛,倉皇而去。這樣,哈姆雷特相信新國王的罪行屬實。新國王下在坐立不安,奧菲利亞的父親——宮內大臣波洛涅斯為他獻計,讓王后將哈姆雷特叫到房中談話,自己躲在帷幕后偷聽,以便探明情況。與母后談話時,哈姆雷特發現帷幕后面有人,以為是新國王,便一劍刺過去,結果殺死了波洛涅斯。新國王知道事已敗露,又想出借刀殺人的辦法。他派哈姆雷特去英國,并讓與他同行的兩個老同學帶上一封密信,集中要英國國王在哈姆雷特上岸時將其殺死。沒想到哈姆雷特已有察覺,調換了密信,反讓英國國王殺死克勞狄斯的這兩個特使;他自己則跳上海盜船,回到丹麥。哈姆雷特這才知道:奧菲利亞因為父親被殺、情人遠離而發了瘋,落水溺死了。奧菲利亞的哥哥雷歐提斯與哈姆雷特帶領一批人沖進宮來,要為父親和妹妹報仇。新國王利用雷芡提斯與哈姆雷特決斗的機會,在雷歐提斯的劍上蘸了毒,同時還準備好毒酒,以便將哈姆雷特除掉。最后,哈姆雷特和雷歐提斯都中了毒謀劍,王后飲了毒酒,奸王克勞提斯也被哈姆雷特刺死。哈姆雷特留下遺囑,讓好友霍拉旭完成他的心愿。贊同在這部劇中,哈姆雷特是不完美的,有時他的抉擇很不理性,例如當他在憤怒之下一劍刺死他誤以為是國王的波洛涅斯,這或許會讓人覺得他太沖動了,然而就是他這種不理智的行為,這種人性的弱點的表現,讓我們從心里接受和認同他的藝術形象,因為這樣不完美的人,才是也個有血有肉的正常人。
戲劇中有許多經典的語句,生存還是毀滅,這是一個值得考慮的問題;傾聽每個人的意見,但只對少數人發表你的意見;接受每個人的批評,可是保持你自己的判斷;你可以懷疑星星是火把;你重重的顧慮使我們全變成了懦夫,熾熱決心的光彩,被審慎的思維蓋上了一層灰色,偉大的事業在這種考慮下,也逆流而退,失去行動的意義;可以懷疑太陽會移動;你可以懷疑事實是謊言;可是不要懷疑我對你的愛意……這些話中充滿著哲理,當然,整個故事對我們也有著莫大的啟發,在一個“脫了節”的時代哈姆雷特立志重整乾坤,但他又耽于沉思、自責、自我懷疑,加之猶豫與孤獨,于是一再拖延復仇計劃。他身上集中體現著文藝復興運動中人文主義的優點和缺點及他們的迷惘、矛盾和痛苦,反映著16—17世紀初人文主義思想的危機。哈姆雷特的精神苦悶具有超越時空的意義,他已經成為世界文學畫廊中不休的經典形象。
《哈姆雷特》被譽為莎翁戲劇王冠上最璀璨的一顆鉆石,它是莎士比亞的驕傲。他通過“將人生有價值的東西毀滅給我們看”的方式來揭示人類的深層靈魂以及對人類前景的再思考。哈姆雷特的變化過程正是我們每個人都會經歷,是我們每個人都無法避免的。當我們沒有踏入真實的社會中的時候我們都是躊躇滿志的王子,在我們的眼中一切都是美好的,我們有太多的夢與想。當我們慢慢地成長起來到了青春年少的時候,遇到一些不順心的事情也是如此,更何況我們在這個時候是比較敏感與心萌動的時代,也仍然保留著童年時代的那顆童心,對有些事情仍然抱有美好的憧憬,當事情的結局不如自己的夢想之中或理想的時候,我們就會變得郁郁寡歡甚至是自暴自棄,那時周圍的一切對我們來說都是那么的丑惡與討厭,讓我們覺得個社會、世界是特別的殘酷,當我們經歷了一些殘酷的事情之后,或許就會左思右面想,遲遲不肯行動,顧慮太多,到頭來只是錯過一次又一次的機會,有時我們錯過了機會反而還會給我們自己找借口以此來擺脫我們的內心的失望與空虛,更會以此來向別人證明自己的無奈與清白。在我們考慮不周全或魯莽的無奈的行動失敗之后仍然還會給我們自己找種種的借口以此來完善自己的面目,可是我們卻不曾想過這樣做反而到頭來只會弄巧成拙。(經歷也是一種財富,讓我們學會時刻呵護自己的心靈吧,慢慢的成長,在以后的歲月里,在前人的教導下,慢慢的走向屬于自己的那片天地,期許著與自己的夢想更貼近些吧。
讀后感2000字 篇3
“痛苦的成因”是法國文學巨星盧梭的非常著名的一篇文章。盧梭從一個平民到一個著名的作家,經歷了無數的痛苦,他悲慘的晚年逃亡生涯,更使他比任何人都理解了什么叫痛苦。
文章開篇就寫到,我們不可能知到絕對幸;蚪^對的痛苦是什么樣子的,它在人生中全部都混雜在一起了……人人都有幸福和痛苦,只不過是程度不同而已。誰感受的痛苦最少,誰就是幸福的人;誰感受的快樂最少,誰就是最可憐的人,痛苦總是多于快樂,這是我們都能感到的一大人生無奈。
接下來,他又精辟地總結到:我們的痛苦正產生于我們的愿望和能力的不相稱。
我第一次拜讀這篇文章的時候,正被一些鎖事糾纏,內心非常痛苦,無以排遣,是標題吸引了我。當我一口氣把文章讀完,幾天來縈繞在心頭的苦悶竟奇跡般地少了十之八九,從那以后,每當心里有了苦有了痛,就自覺不自覺地讀一遍《痛苦的成因》,我把它當成了“去痛片”。
一種藥經常吃,體內會產生抗體,其結果是藥效越來越不明顯,而付作用卻逐漸顯現出來。因為盧梭在文章中告誡我們:人啊,把你的生活限制在你的能力之內,就不會有痛苦……在文章結尾處他又寫到:任何一個人,只要他不常常想到痛苦,不瞻前顧后,他就不會感覺到什么痛苦。
盧梭,這個葬在法國巴黎偉人公墓的平民作家,他用一生的痛苦經歷,找到了痛苦產生的原因,卻怎么也找不到解決痛苦的辦法,這正象一個高明的醫生,一下子就診斷出病人得了癌癥,卻沒有醫治的辦法,于是,告訴他的病人:別去想它了,就當沒這回事,想吃啥就吃點啥。怎樣解決我們遇到的痛苦呢?我覺得關鍵是如何看待痛苦,這有些象我們生活中的咖啡、茶葉一樣,不愛喝的人說它苦,愛喝的人說它香。盧梭在他那歷史特定的條件下,加上他自身的經歷,在看待痛苦、解決痛苦的問題上,顯示出一個偉人的無奈。如果換一個角度,把痛苦看成動力,看成財富,甚至視痛苦為快樂,那么情形就全變了。
痛苦到底是什么?
盧梭認為痛苦是超越了能力的追求,而我覺得,痛若是快樂之父,就象失敗是成功之母一樣。
痛苦在哪里?痛苦在生命里,在生命的每一天里,在生命的每一個追求里,沒有了痛苦也就沒有了生命。
不是嗎?
人類正是在痛苦的追求中發展的,原始人誰能想到有一天,他的同類真的能“坐地日行八萬里,巡天遙看一千河”。
多年前,結核是絕癥,而現在它只能算個小病,但癌癥又出現了,當我們把癌癥攻克的時候,艾滋病又成為人類最大的威脅,而且將來還會出現更難更復雜的病種。這正象盧梭所講的那樣:起初看起來,似乎是伸手可及的那個目標,卻迅速地向前逃循,使我們無法追趕,當我們以為追上的時候,它又變了一個樣子遠遠出現在我們面前。我們似乎感到了痛苦在同我們開著玩笑,但我們是否也感覺到了人類正是在苦苦的追趕中進步了?
痛苦是一種動力,它逼著我們去尋找解決痛苦的辦法。
人人都有過牙痛的經歷,當我們牙痛的時候就發誓一定要撥了它,可到了醫院牙醫告訴我們“牙痛的時候不能撥,等炎癥消失再來撥。但炎癥消失后,牙也不痛了,既然不痛,誰還去撥它。于是,撥牙的誓言要等到下一次牙痛再說了。這正象前幾天聽人講的“青蛙效應”,說是把一只青蛙放到滾開的油鍋里,青蛙一下子跳出去,接著,又把另一只青蛙放到裝著冷水的鍋里,然后慢慢加熱,當水溫漸漸熱起來時,青蛙也試著跳幾次,卻沒成功,結果,第一只青蛙活了下來,第二只青蛙死掉了。所以說,痛苦是一種動力,痛苦越大,動力也就越大。
痛苦是一種財富,盧梭之所以成為那個時代的偉人,這和他的痛苦經歷是分不開的,痛苦是盧梭作品的原料庫。我國當代作家張賢亮,也一再表明:他的十幾年勞改生活,是他文學創作的重要財富。美國著名作家海倫又盲又聾,一生在黑暗、無聲的痛苦里,卻寫出了震聾發聵的作品“給我三天視力”。
痛苦是一把雙刃劍,你把握了它,戰勝了它,它就是你的財富;它壓倒了你,征服了你,就是你滅亡的開始。
痛苦是一種財富,但前提是你如何看待它,如何把握它。
痛苦是快樂之父。世界上任何一件快樂的事、幸福的事,都是建立在痛苦之上的,痛苦積淀了快樂,痛苦孕育了快樂。
十年的寒窗之苦,孕育了金榜題名的快樂,這里也許有人會說,十年寒窗之苦,然后榜上卻無名,這哪有快樂可言呢?
中唐著名詩人張繼,就是十年寒窗、金榜無名,回鄉路上夜泊楓橋,痛苦不堪,徹夜無眠,于是,留下了千古絕唱“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幾千年過去了,當時金榜題名之人已無法考證,無人知曉,但落第才子張繼的詩篇卻被人們千古傳誦。
韓信如果沒有受辱胯下之痛苦,不會成為威名遠播的將軍;勾踐如果沒有亡國之痛苦,也不會臥薪嘗膽,以報前仇。孟子早就告訴我們:生于憂患,死于安樂。
一個人離不開痛苦,所以有人說大難不死必有后福。
一個民族離不開痛苦,所以,多災多難的中華民族必將成為一個強盛的民族。
高爾基在“海燕”一文中大喊:“讓暴風雨來得更猛烈些吧!”暴風雨是什么?是弱者的痛苦,也是強者的快樂!
為了明天的快樂,那么快去擁抱今天的痛苦。
讀后感2000字 篇4
《邊城》講述的故事凄美動人。它沒有驚心動魄的情節,也沒有撕心裂肺的感人場面,但他細膩而且真實,像一根輕柔的絲線悠悠地牽動你心靈的一角,使你在不知不覺間已然淚落滿面。
湘西擁有那樣美麗的風光:清瑩的河水映出水底凌亂的碎石;微風吹過竹林,發出沙沙的輕響;乳白色的霧靄靦腆地在薄暮的夜色里飄浮……景致柔美而寧靜,遠離都市的喧囂與浮華,有一種出塵而卓然的清麗,似林泉深處悠然飄出的牧歌。是的,牧歌,小說里始終洋溢著的牧歌的情調?炊嗔烁邩侨A廈,看慣了車水馬龍,我的心憧憬著一片遠方的土地。沈從文筆下的湘西是我在心中朦朧勾勒出的天堂。
人說,人情如水;人說,世態炎涼。在這個世界上,有這樣多這樣多的人為了自己的利益而算計他人,帶上偽善的面具,或違心或有意地干著坑蒙拐騙的勾當。人性該是世間最最甘美的東西。然而在物欲橫流的石頭森林里,我們還保留著多少真正純凈的人性呢?它太剔透,剔透到染不得一絲纖塵?墒,在大城市中終日奔波勞碌的人卻無力去呵護,只任由塵埃將它逐漸掩埋。誠信的埋沒滋生了欺詐,善良的埋沒滋生了邪惡。人性中太多的美德被封鎖在心靈的一角,可是疲倦的都市人是否還有閑暇去將它開啟?或許很多人已經開始遺忘。遺忘不是罪過,但若任由它們成為回憶,成為昨日的擁有,則將是人類的悲!
《邊城》里的人情亦如水,卻不是如水樣淡薄,而是一如湘西的河川明澈純凈。在閱讀的時候,我感受到了人性的芬芳。翠翠和爺爺一起守著渡船,相依為命,彼此關懷。爺爺意識到自己的年老,擔心死后翠翠無人照顧,總操心著她的婚事。十五六歲的少女不免帶著青春年少的羞澀。爺爺不便明說,只是遠遠地觀望,只是小心翼翼地探問。他是真心地為翠翠好,卻不知由于他太過的關心和太深的愛延誤了翠翠一生的幸福。
我們每一個人都需要愛,可是有的時候,愛也可以成為一種負擔。父母永遠是天底下最愛子女的,含辛茹苦,窮盡一生,只為孩子能避開一切災禍,擁有燦爛的笑靨。他們的付出無私無怨,然而內心總還是有所希求,渴望著孩子能長伴身側?吹阶优c滴的成長便是父母心底最深的安慰。但是,漫漫人生路最終還是要自己走完。我不相信,那個陪伴你終生的人會真的存在過。于是,當父母的愛逐漸成為子女闖蕩世界的牽絆,當至親之情終于纏繞住我們遠行的腳步,我們變得如此懦弱與無助。長期處于父母蔭蔽之下的稚弱的翅膀該怎樣獨自去搏擊風雨?而不經歷風雨,又怎能見到彩虹?真的,我們背負不起太深的情!
整篇小說,三年的時光被濃縮進了三個美麗的端午節。三年前的那個夜晚,翠翠與二老儺送不期然的相遇在她心中埋下了情愫。年少的懵懂,初開的情竇,卻怎知終于落得孑然一身獨守渡船,為了一個未必會歸來的人作永無盡期的等待!冥冥之中,是否真的有歲月輪回?母親的悲劇在女兒身上又一次重演。我們的碌碌,我們的匆匆,是否真的只是徒勞?低頭看掌心交錯的細碎紋路,心中泛升起一片茫然:我們一路前行,可是又有誰知道前方的路究竟通往哪里?幸而作者的結尾還是留給了人們希望。“或許他永遠不會回來,或許他明天就會回來。”故事終于哀而不傷,在凄婉中結束。
大老與二老都是茶峒地方的優秀青年,情深似海,卻愛上了同一個女孩。湘西的柔水與凈土滋養出的是兩個坦蕩的襟懷,愛已充盈,怎容得下恨去插足?沒有勾心斗角,沒有反目成仇,彼此鼓勵,彼此謙讓。天保先走了車路,便說什么也要讓儺送走馬路。兩人相約為翠翠唱歌的夜晚動人已極。二老的歌聲美妙有如山間的竹雀。自他開口的一刻,大老已經預知屬于自己的命運。同去的是兩顆緊緊依偎的心,歸來時一顆卻已破碎。為了成全弟弟,大老決然出走。
兩顆雙子星,一顆在這頭,一顆在那頭。無情的洞庭湖吞噬了天保,只留下儺送在岸上遙遙地觀望。他一半的熱情隨著哥哥的死而消逝了,內心的自責又將另一半隱去。在某個寂寞的早晨,二老悄然離開,帶著滿心的傷痛去尋找自己的命途。這兄弟兩人的情感是多么純樸而又真摯!我不知道現在的人們面對自己的情敵會采取何種樣的措施。是嫉恨?甚或殺人。我們憑什么去剝奪另一個人生存的權利?難道就因為他(她)在愛情上作出了與我相同的選擇?愛情應當是純潔的。為了獲取愛情而不惜使自己的雙手沾染鮮血的人根本就不配得到愛情,因為他將愛情玷辱了。與天保和儺送相比,這一類人該怎樣的自慚形穢!
后來,也就是故事結束的時候了。爺爺的死使翠翠成為完全的孤獨,這樣徹底,找不到一個可以傾訴的對象。碧溪的渡船上只剩了一個清寂的身影,她依然在執著地守望……
故事寫得這樣淡遠,骨子里卻盡是悲涼。原來離散可以這樣迫近,原來一切曾經的擁有可以瞬間成空。時間的觸角是那么的細而綿長,都以為我們是被時光照料的孩子呢,等待在遠方的,卻是不能回頭的滄桑!然而,只要有希望,就總會有明天的曙光。任歲月流逝,細數度過的那些在回憶的凝眸里變得淡遠而美麗的日子,生活也就這樣繼續下去了。請記。旱却拖M!
【讀后感2000字】相關文章:
《目送》讀后感-讀后感01-22
目送讀后感-讀后感01-22
廊橋遺夢讀后感-讀后感01-22
高效努力讀后感-讀后感01-22
《主角》的讀后感-讀后感01-22
復利信徒讀后感-讀后感01-22
理財有道讀后感-讀后感01-22
創業生與死讀后感-讀后感01-22
《人生由我》讀后感-讀后感01-22
梁啟超家書讀后感-讀后感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