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川家康讀后感2篇
德川家康生于名古屋附近的岡崎城,父為岡崎城主松平廣忠,[2]母為廣忠正室于大之方(傳通院)。原姓松平,永祿十年(1567年)奉敕改姓德川。
德川家康讀后感
德川家康算的上是日本的一個具有傳奇色彩的人物吧!他在日本戰(zhàn)國時期屹立不倒,經(jīng)過了許許多多的風雨,最終統(tǒng)一日本全國。德川家康活到75歲,含笑離世,得善終矣。按中國人的說法,他殺了那么多人,毀了那么多城,應該得惡報,下地獄才對呀?他仍得好報,這說明他殺人的境界是“大慈大悲” ,是為了天下蒼生,雖殺無惡。大慈大悲隱藏在血雨腥風和刀光劍影之后,多少包含有天意在里面。他能在戎馬一生中活到75歲的高壽,也是天意。
他的經(jīng)歷歸功于他的許多因素:長壽。他最終活到75歲的高齡,在日本是非常少見的,他的高壽使他能活到天下無主并統(tǒng)治日本天下。再就是他的家族背景。他家族顯赫,追隨他的人都是從老一輩就追隨他們家族,所以他們都忠心耿耿,因此在德川家康危險時就會有人來救他,要不然他活不到那個歲數(shù)。
我對他了解得并不多,只知道他從小時候就是人質,先在織田家,后又被換到今川家,成年后一直與織田信長處于聯(lián)盟的關系,曾在織田信長勒令之下處死了自己的正室筑山夫人和親生兒子信康,織田信長死后,秀吉欲掌控天下,之后與德川家康大戰(zhàn),秀吉慘敗,可是德川家康卻與秀吉議和,秀吉成了新的天下人。接下來是豐臣秀吉的輝煌時代,德川家康一直與秀吉保持著不敵不臣的關系,秀吉兩次征討大明失敗后病死,德川家康與石田三成進行了決定天下歸屬的關原合戰(zhàn),德川勝,他卻沒有急著奪取天下,而是成為了天下武士的首領——大將軍,并建立了江戶幕府,一直到了關原合戰(zhàn)十四年之后才發(fā)動了大阪冬之陣和大阪夏之陣,將豐臣氏的遺孀遺孤斬盡殺絕。
他富有心機,老練,精干,這些就是他統(tǒng)一日本的原因。
德川家康讀后感
終于看完了山岡莊八寫的《德川家康》。一共13冊,共計550萬字;出版社一冊一冊地“吊著”出,我一本一本地“追著”買,一章一章地“嚼著”看,成了近一年來生活中的樂事。該書從德川家康的出生寫到他的往生,時間跨度近80年。準確地講,德川家康生于1542年(明嘉靖21年),死于1616年(明萬歷44年),享年75歲。有趣的是,德川家康死的那一年,有三個世界級的大文豪離世:英國的莎士比亞,西班牙的塞萬提斯和中國的湯顯祖。更有意思的是,正是1616年,大清開國皇帝努爾哈赤建立了清朝(當時叫后金)政權。再往后過30年,大清八旗十萬鐵騎橫掃中原,統(tǒng)治中國,直到1911年的辛亥革命。這造化變遷在全世界應的什么宿命格局?這里面有什么樣的邏輯必然,還是純屬歷史偶然?德川家康自1603年得到征夷大將軍的'名號,在江戶開設幕府對日本的統(tǒng)治,直到1868年的明治維新結束。德川家康東征西殺一輩子,嘔心瀝血,歷盡艱辛才結束了日本的"戰(zhàn)國亂世",在打完“大阪夏之陣”后,含笑九泉,放心往生去了。真正做到“生于憂患,死于安樂”。
日本的“戰(zhàn)國亂世”起于應仁元年的“應仁之亂”,時間約在1467年;終于元和元年的“元和偃武”,時間約在1615年。戰(zhàn)國亂世時間長達近一個半世紀。按說,“應仁之亂”的起因并不復雜,系室町幕府的足利將軍家族圍繞將軍繼嗣問題發(fā)生沖突所致。寬正五年(1464年),將軍足利義政因無子,遂使其已在凈土寺出家的兄弟足利義尋還俗作為養(yǎng)子(變態(tài)吧),改名足利義視,欲使其繼任將軍之職。誰知人算不如天算,第二年,足利義政的正室在“千呼萬喚”中生了一個寶貝兒子,取名足利義尚。俗話說,易漲易落山溪水,易反易復小人心,將軍足利義政反悔了,想由自己的親生兒子繼嗣做將軍。于是,兩派于應仁元年(1467年)在京都大打出手,上演導致日本亂了150年的“應仁之亂”的大戲。此時,大海彼岸,一衣帶水的鄰邦中國正處在明成化3年。成化皇帝是大明朝的第8個皇帝,名朱見深。此皇帝統(tǒng)治中國23年,是個仁厚的皇帝,史書說他“恢恢然有人君之度”。一般說來,明朝的成化及其后的弘治兩朝為太平盛世。尤其這個弘治皇帝一生只娶了一個老婆張皇后。這個世界上的皇帝哪個不是“后宮佳麗三千人”?只娶一個老婆的皇帝可真少見。可惜,這么好的皇帝只活了36歲。與中國的太平盛世相反,此間的日本已經(jīng)亂成“一鍋粥”,由此,日本進入“戰(zhàn)國時代”。這一亂,使得小小日本“豪杰并起”,“群雄爭霸”,“一時多少豪杰”在日本的歷史舞臺上登臺亮相。日本的國土面積雖小,卻被分成一百多個“蕞爾小邦”,幫主被稱之為“大名”。這些小國彼此毗連鄰近,互爭雌雄,廝殺不斷,戰(zhàn)事頻仍,老百姓則哀鴻遍野,民不聊生;武士階層卻應運而生,靠嗜血打拼而大富大貴。由于危機無處不在,隨時有被襲擊的危險,現(xiàn)實所逼,武士們不能不對四面八方有十二分的警戒,誰也不信任。從那時起,日本的偵探術特別隱秘陰沉,精巧詭譎;幾百年來積累使得日本人大半都是間諜天才。直到今天的商場上,日本人還喜歡用詐術和陰謀而牟取暴利。戰(zhàn)國后期,眾多豪強之中,最為突出者有三個:織田信長,豐臣秀吉,德川家康。織田信長生于1534年,死于1582年的“本能寺之變”;豐臣秀吉生于1536年,死于1598年。就是這個崛起于草莽之間的“猴子”,指揮大軍于1592年開始,兩度進攻朝鮮,并企圖征服中國。當然,結果不言而喻,豐臣秀吉一敗涂地。在這里用毛老人家的兩句詩最恰當不過:螞蟻緣槐夸大國,蚍蜉撼樹談何易。不過,豐臣秀吉這個日本的“平民太閣”乃風云際會的時勢英雄,死時留下了頗有內涵的辭世歌:露落露消我太閣,浪花之夢夢還多。細品覺得蠻有莊周的哲意玄想。算起來,豐臣秀吉小織田信長2歲,比他多活了12年,當了幾年關白、太閣,享盡人間榮華富貴,比織田有福氣;德川家康比他兩都小,小織田8歲,小豐臣6歲;比他兩長壽,活了75歲。有人用一句通俗的比喻講:如果說日本的統(tǒng)一和太平盛世是個白面饅頭的話,那么,織田信長是種麥之人,豐臣秀吉是磨面和蒸饅頭之人,德川家康是享用熱氣騰騰的白面饅頭之人。這樣講來,德川家康比前二位更有福氣,大受幸運女神的眷顧。這有點類似司馬昭或朱元璋得江山的歷程。
日本的戰(zhàn)國亂世,是袖珍版的《三國演義》,且比“三國”亂的時間長,整整亂了148年。德川家康親歷了其中的下半葉時光。德川家康親眼看到亂世之中的蕓蕓眾生如何命賤草芥,生靈涂炭;眾多大名之間征戰(zhàn)不斷,濫殺無辜,豺狼當?shù)溃瑥娏簷M行;當權者草菅人命,老百姓生不如死。充滿罪孽和血腥的人世間如同人間地獄一般。再加上,德川家康本人自出生起,命運多舛,憂患重重。3歲便與母親分離,6歲就被送出去做人質,途中又被劫持到敵方,隨時都可能被砍頭,在生死之間的煉獄中一呆就是2年,期間父親又不明不白被殺,自己成了孤兒。剛在一個地方呆習慣,又被作為人質交換到另一方。這回呆的時間更長,度過了整整青少年時代的10年時光。在幼小的心靈里,深深感知世態(tài)炎涼和生活的艱辛。對于老百姓背井離鄉(xiāng),流離失所的苦難,感同身受。這是從小養(yǎng)尊處優(yōu)的其他大名所不能及的。在他身上正應了孟子的一句名言:故天將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伐其身行,行弗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他從小立志要結束這魑魅魍魎群魔亂舞的戰(zhàn)國亂世,開創(chuàng)一個人民安居樂業(yè)的太平盛世,還老百姓以康樂的生活。其立志弘遠,心雄萬夫,足智多謀,胸襟沉毅坦然,氣宇軒昂;又忍常人難忍之事(德川家康講百忍成精,千忍成神,萬忍成佛),吃常人難吃之苦;且能等待天時,用時間來消耗對手;充滿權謀機變,以活人之法去殺人,雖殺不怨;為人穩(wěn)重寬厚,思維慎密深刻;對人性之思考透徹骨髓,參透人情世故;在四方征戰(zhàn)中,關心民生大計,注重休養(yǎng)生息;服人以德,不唯力取勝。德川家康是一個亂世之中的有德戰(zhàn)神,他清楚王和霸的區(qū)別,也明白勝和敗的辯證,更通曉進與退的微妙。就是這個人把日本打點得安安靜靜,妥妥帖貼之后,毫不拖泥帶水地離去,正說明他乃天命所歸,肩負使命并完成之。日本有今日的繁榮,與他結束亂世,讓老百姓休養(yǎng)生息有很大的關系。在德川幕府時期,日本的人口由1600年的1200萬,增長到1700年的3000萬,到江戶末期的1868年,日本人口達3300萬;這種速度的人口增長對于日本孤島,山地占80%的現(xiàn)實狀況,頗能說明問題。
誠然,他所建立的德川幕府政權并不是當時世界上最先進、最文明開放的;相反,還有些閉關鎖國和*策。但有德川幕府作為前奏,才使得日本今日的君主立憲制完善、公正、穩(wěn)定,為全日本人民所認同。日本的君主立憲制和英國的相類似,都是封建勢力和新生的資本勢力相互妥協(xié)求同存異的結果。這種妥協(xié)在中國就難以變?yōu)楝F(xiàn)實,中國人的要么好上天,要么壞透頂?shù)某赏鯏】苤晳T思維,一定是一個王朝推翻并趕盡殺絕另一個王朝,一定是不共戴天。德川幕府還有一個貢獻,就是開發(fā)建立了江戶城,即今天的東京。東京有今日的繁華富足,全拜德川氏所賜。
【德川家康讀后感2篇】相關文章:
德伯家的苔絲英文讀后感(精選4篇)08-14
德伯家的苔絲英文讀后感范文(精選3篇)08-12
《康震講詩仙李白》讀后感03-01
《塔木德》讀后感04-25
無名的裘德英語讀后感06-24
《羅爾德·達爾-女巫》讀后感04-19
《潘德爾的巫師》英語讀后感11-27
感悟經(jīng)典《家》讀后感12-20
心理建康小故事11-01
富士康離職證明1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