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左傳為題的讀后感
一個暑假都在研讀《左傳》,只因為對這段歷史不能條分縷析,確切地講是不太熟悉。這段時間是中國文化大繁榮的萌芽發展期,我卻知之甚少,所以總想了解一些概況。書籍很難讀,文言詞匯太生澀,人名地名國名多而雜亂又離奇古怪,每一個段落都得硬著頭皮去反復咀嚼,玩味。因為是編年體的,每一個年代發生的事又不連貫,讀完一部分,腦子里沒有清晰地脈絡,沒有完整的情節。只好先放下書,到網上去搜索有關這段歷史的電視劇。還好,有一部1996年、1997年拍攝的《春秋列國》,包括春秋篇、戰國篇共62集。我對照著書全部看完。終于把春秋戰國這段歷史粗略的穿成了一串項鏈。
最讓我傷感的是伍子胥掘開楚平王墳墓鞭尸的`情節。一個只有家仇不顧國恨的人留下了永遠的的凄惶,成功換來的是最大的失敗,最大的痛苦。讀歷史讓我明白:沒有勝者!齊桓公看似勝利了,作為春秋時期第一個霸主,尊王攘夷,九合諸侯,何等威風,卻在饑渴中悲慘死去。桓公死后,眾公子忙于爭奪王位,直到67日后才在老臣的建議下發喪,其時,桓公之尸已腐爛不堪,蟲蛆爬出戶外,惡臭難聞。齊國霸業隨之衰落。趙武靈王胡服騎射,何等英明大膽的改革使趙國國富兵強,強大的秦國都非常震驚。可是后來趙武靈王一個人被困在沙丘宮,沒有人給食物,也不給水。英雄末路的趙武靈王餓的只有在宮里爬樹掏鳥窩,他居然堅持了很久。三個月后,趙武靈王被餓死。
吳國暫時勝利了,使越王勾踐忍辱卑躬屈膝,臥薪嘗膽,最后卻自縊而死。
在歷史長河中,我發現了仁者如鮑叔牙,知人理解人;智者如范蠡,低谷中不逃避成功后急流勇退贏得另一片艷陽天。最愚蠢的莫過宋襄公,戰爭中講仁義,不攻擊過河的部隊,不攻擊沒有列好陣的部隊,最后幾乎命喪黃泉。豈不知“春秋無義戰”。
讀史使人明智,一部春秋讓我更深刻地體味到了社會的弱肉強食,各個時代都如此,形式不同罷了,有的明刀暗箭,有的冠冕堂皇,人性大都是丑陋的,猙獰的面目往往被溫情脈脈的面紗所掩蓋。
【以左傳為題的讀后感】相關文章:
荔枝古道將申請世遺 傳為楊貴妃運荔枝修建09-21
題西林壁 讀后感08-28
《題西林壁》讀后感范文11-18
題西林壁讀后感(8篇)09-26
題西林壁讀后感8篇09-25
《題西林壁》讀后感(8篇)09-23
《題西林壁》讀后感8篇09-23
題西林壁讀后感(3篇)06-16
題西林壁讀后感6篇03-31
《題西林壁》讀后感6篇0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