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挑山工》的教學設計
關于《挑山工》的教學設計
第一課時
教學重點:理清文章層次,給課文分段并了解段落大意。
教學過程:
一、引入課文
1、板書:挑山工
2、本文中提到的“挑山工”是做什么的人?
二、初讀課文,學習生字新詞。
1、學習生字新詞
(1)默讀課文,畫出生字組成的詞語。
(2)出聲讀生字并組詞。
(3)小組里說說這12個生字在讀音和字形上應注意的問題。
(4)班內交流
(5)形近字或同音字組詞
泰( ) 溜( ) 貨( ) 衡( ) 誦( ) 杖( )
奏( ) 留( ) 或( ) 橫( ) 頌( ) 仗( )
超( ) 肌( ) 拘( ) 耽( ) 誤( ) 哲( )
抄( ) 機( ) 句( ) 忱( ) 吳( ) 折( )
2、自讀課文,畫出不理解的詞語,通過查閱工具書、小組間交流、班內討論等方式進行學習。
拘束:過分約束自己,態度顯得很不自然。如:明明在生人面前講話一點也不拘束。
意味深長:含著的意思耐人尋味,值得很好地琢磨、體會。如:老師意味深長地說:“孩子們,未來是你們的啊!”
心悅誠服:悅,愉快。誠,真心。從心眼里佩服。如:聽了媽媽的一番話,小強心悅誠服地點了點頭。
憨厚:樸實厚道。
3、辨析詞義,理解詞語。
(1)近義詞
拘束(拘謹、約束) 體味(體會) 包蘊(包含、蘊含) 晃悠(晃蕩)
(2)反義詞
拘束(灑脫) 沉甸甸(輕飄飄) 憨厚(狡詐) 樸素(華麗)
三、在理解詞語的基礎上,學生再讀文章,給課文分段、歸納段意,概括文章主要內容。
1、教師可以讓學生充分地討論,發表意見,這樣有利于學生理解課文內容,同時段意也就比較清楚了。
第一段(第1、2自然段)寫挑山工負擔重、路程長,實際速度卻比游人快。(概括地寫挑山工。)
第二段(第3-6自然段)寫"我"遇到一個挑山工,證實挑山工的速度的確比游人快,并搞清了為什么會這樣快的原因。(具體地寫一個挑山工。)
第三段(第7自然段)寫挑山工永遠向前的形象和富有哲理的話啟迪和激勵了“我”。
2、合并段意,概括課文主要內容。
掌握歸納課文主要內容的方法,可以幫助我們比較準確地理解課文,并能提高分析綜合能力。
學生練習通過合并幾段段意概括主要內容的方法,為《挑山工》這篇課文概括出主要內容:“我”在泰山上遇到一位挑山工,挑山工雖然身負重物,走得很慢,卻常常走到"我們"前面,通過交談,“我”明白了其中的道理。從泰山回來“我”畫了一幅挑山工的畫,并一直掛在書桌前激勵自己。
四、作業
1、抄寫12個生字和11個詞語
2、組詞
3、熟讀課文,提出自己不懂的問題。
第二課時
教學重難點:
聯系上下文體會課文中含義深刻的句子。結合學生實際隨時解決他們不懂的問題。
教學過程:
一、朗讀課文,提出不懂的問題。
二、學習第一段
1、請同學讀一讀這一段,并針對自學思考題進行討論。
教師出示自學思考題:
(1)作者對挑山工產生了什么疑問?
(2)挑山工與游人對比,在登山過程中有哪些困難?
2、討論小結:
(1)挑山工登山的路線比游人長,可是為什么花的時間并不比游人多。(板書:登山)
(2)挑山工與游人對比,在登山過程中有哪些困難?
學生通過讀文對比出:①挑山工身背重物。②挑山工所走的路線是折尺形的,路程比游人長一倍。
(學生在這個問題中,不僅認識到挑山工工作的艱辛,而且與作者產生了同樣的疑問"為什么挑山工會走到游人前面"。把學生帶入了課文的情境中。)
身背重物
板書:挑山工 登山
折尺形線路
3、幫助學生理解“折尺形”路線。
(1)教師拿出折尺進行演示,使學生理解什么叫折尺形路線。
(2)思考討論:折尺形線路給挑山工帶來哪些方便與困難。
(方便:東西不碰臺階,節省力氣。困難:路程比游人長一倍。)
4、師總結:難怪作者會產生這樣的疑問呢!
板書:
5、學生自讀本段,邊讀邊想象挑山工登山時的情形。
三、學習的二段
就這樣挑山工還總是走到游人的前面,這是為什么呢?
1、出示自學題目:
(1)在登山途中,“我”和同一位挑山工幾次相遇?分別在什么地方?每一次都是怎樣的情況?
(2)通過與挑山工的幾次相遇,你能設想一下為什么挑山工總會走在游人的前邊嗎?
2、討論交流:
(1)在登山途中,“我”和同一位挑山工三次相遇:第一次在山下,第二次在回馬嶺,第三次在五松亭。每一次都是開始時“我們”很快超過挑山工,但結果總是發現他走到了前面。
板書:山下、回馬嶺、五松亭
(2)通過與挑山工的幾次相遇,你能設想一下為什么挑山工總會走在游人的前邊嗎?
生:①因為游人一路走走停停看風景,而挑山工卻一門心思地往前走,只是偶爾才休息一下。所以才會走到游人前面。②游人是為了游山玩水,沒什么目標,所以一路走走停停,而挑山工卻要把貨物送到山頂,這是他們的任務、目標,所以他會走到游人的前面。
(在理解了挑山工在登山中的困難后,讓學生進行客觀的分析,對比出游人與挑山工在登山時因目標的不同帶來的不同結果,提升了學生的認識。在此基礎上理解挑山工含義深邃的話語。)
3、深化中心:
(1)挑山工自己又是怎樣解開作者心中的疑問的呢?請同學畫出挑山工解答作者疑問的話。并讀一讀。
(2)作者感到"這位挑山工的話語中包含著意味深長的哲理"。你是怎樣理解這句話的?
板書:
第三課時
教學重點:
學習挑山工堅韌不拔、奮發向上的品格。繼續解決學生不懂的問題。
教學過程:
一、學習第三段
1、思考討論:
(1)句子中破折號的作用?
(2)“這幅畫一直掛在我的書桌前,因為我需要它。”聯系上文,說說這句話中的“它”指的是什么,“我”為什么需要它。
2、交流總結:
(1)句子中的破折號的作用是解釋說明。
(2)“它”指的是挑山工那種認定目標、堅韌不拔、不斷攀登的精神。
二、聯系實際談一談你學習這篇文章之后的體會。
1、使學生從自身角度領會挑山工的堅韌不拔的精神,并向這些默默無聞的人們學習。
2、無論做什么事,只要堅持不懈地朝著一個目標,腳踏實地地做下去,就一定能達到目的。
【《挑山工》的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標牌設計》的教學設計03-14
旋轉的教學設計02-16
《茶經》教學設計02-18
《國殤》教學設計12-11
《賽馬》的教學設計05-21
國慶的教學設計03-19
映山紅的教學設計03-19
頤和園精選教學設計03-20
設計分層教學目標設計0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