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賣油翁》教學設計
《賣油翁》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一、學習本文層次清楚,首尾照應,言簡意賅的記敘方法,同時了解記敘中描寫的作用,使學生了解我國勞動人民高度的聰明才智和藝術創造能力;
二、掌握本文中的詞類活用,省略句式與古今詞義差別等古漢語知識。
教學重點與難點:本文從三方面記敘口技表演的奇妙,一是寫口技本身的聲響,二是寫聽眾的反應,三是交代表演的場面及所用的道具。其中口技本身的記敘與描寫,是本文的教學的重點。關于本文中的詞類活用,省略句式與古今詞義辯析等古漢語知識,這對初中一年級的學生來說,不易理解與掌握,是本課教學的難點。
教學課時:三課時
教學方法:本文篇幅短小,文字不太難懂,串講時,可以采取學生先講,教師有重點地加以補充的方法。歸結中心思想與寫作特點,可以用討論式,以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
自學內容:
查找作者簡介,了解口技特點。 讀課文,疏通課文,正音,斷節奏。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
一、檢查舊課,引入新課。
先讓學生集體朗讀或背誦《賣油翁》,然后告訴大家,《賣油翁》講的是酌油技術精熟的故事,這篇《口技》(板書課題)講的是民間藝人技巧高超的故事。這兩篇課文都體現了對所從事的工作精益求精便能熟能生巧的道理。
二、課題。
口技,是雜技的一種。演員運用口腔發聲技巧來模仿各種聲音。它能同時發出各種音響,這種技藝,清代屬百戲之一種,表演者多隱身在布幔或屏風的后邊,俗稱隔壁戲。這篇課文記述的就是一場在圍幕中表演的絕妙的口技,反映了我國民間藝人技藝的高超。
三、作者介紹(請同學看注解)。
作者林嗣環,字鐵崖,清代福建省晉江縣人。清順治六年(公元1649年)中進士。晚年住在杭州。著作有《鐵崖文集》、《湖舫存稿》和《鐵聲詩》等,現在已經容易看到了。《口技》就是節選自《鐵聲詩自序》(見清人張潮編輯的一部筆記小說《虞初新志》卷一),文字稍有刪改。
〔《口技》這段文章,還見于金圣嘆批本《水滸》第六十五回的前批。林嗣環與金圣嘆幾乎是同時人,現在還找不到可靠的材料斷定這段文章的作家究竟是誰,課文著名林嗣環,是依據《虞初新志》。〕
四、教師范讀課文。
五、正音正字(先請同學,然后上黑板注音):
宴(yàn)屏障(píngzhàng)少頃(shǎoqǐng)吠(fèi)曳(yè)叱(chì)少舒(shǎoshū)撤(chè)
學生朗讀課文,注意字音、字形。
六、自由讀課文,概括本文中的口技表演講了什么故事?故事的發展變化是怎樣的?
七、布置作業。
結合課下注釋和工具書翻譯全文,畫出不理解的字詞。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
一、疏通課文。
小組合作交流翻譯,班內交流。
活動步驟:先提問不理解的字詞句,再進行翻譯。翻譯時可采用小組互相提問法,一個小組代表翻譯幾句之后,指句下一個小組的同學發言翻譯。
二、整理文言知識。
運用以前學過的知識,個人進行文言知識的整理,請一生上黑板板書。教師明確。
第三課時
教學要點:
用討論的方法歸納中心思想和寫作特點。練習省略句式。
教學內容和步驟:
一、討論中心思想。
提問:這篇課文記敘了什么內容?通過口技表演,摹擬了哪些聲響?你學了這篇課文以后,有什么體會?(發動同學討論)
要求明確:這篇課文記敘了一場生動的口技表演。它著重描寫了一家四口人深夜在臥室里發出的各種聲響,以及一場大火場面中的各種聲響,還寫了聽眾的各種反應。通過口技藝人的精彩表演,反映了我國民間藝人聰明才智和高超的藝術創造力。我們今天應當學習古代藝人這種對技藝精益求精、追求絕妙境界的精神。
二、討論寫作特點。
《口技》作者林嗣環,在文章結尾時感嘆說:若而人者,可謂善畫聲矣!《虞初新志》的編者張潮對《口技》的評價是:絕世奇技,復得此奇文以傳之。
請同學討論,本文作者在寫作上有什么奇妙的地方:他是怎樣把口技藝人善畫聲這一奇技,用文字表達出來的?
要求明確:
(一)敘事條理清楚,行文波瀾起伏。
全文以時間先后為順序,從施屏障開始到撤屏障為止。口技本身順著賓客所聽到的記敘了三個場面:一是犬吠引起一家四口人的活動;二是不久,全家逐漸入睡;三是寂靜中突然火起,全家卷入火警。三個層次,井井有條,互相聯系,自然合理。口技摹擬的聲響也是由遠到近,由外到內,由內到外,由少到多,由靜到鬧,由小到大,使讀者有親聞其聲,親臨其境的感覺。
敘事條理清楚還算奇妙,這篇文章的傳神之處,在于行文波瀾起伏,跌宕多姿。如四口人入睡以后,賓客意少舒,波瀾漸低,但火起以后形勢大變。全文如音樂的旋律,抑揚頓挫,高低起伏,最后一步緊逼一步,一步高似一步。火起以后,波瀾達到高峰,千態萬狀,令人應接不暇。
(二)敘事中注意描寫,首尾間注意照應。
一篇記敘文,如果只有平板敘述,而不穿插一些生動有趣的描寫,但不會引人入勝。
本文在正面記敘時,勾勒出三幅生動活潑、具體形象的畫面。如各種聲音,全憑描寫的技巧,才能具有直觀性和真實感。又如在敘述口技表演過程中隨時描寫聽眾的反應,描寫他們的神情態度。這種寫法,既能具體地顯出口技表演的效果,又能間接表現口技技巧的高超。除了記敘穿插描寫以外,首尾之間還注意照應。開始與結束兩次交代了道具,使人感到道具的確簡單,即使全部發揮作用,也難以發出那百千齊作的聲音,這就不能不嘆服藝人絕妙技藝。
(三)文字簡練貼切,語言生動形象。
《口技》所記的事很奇妙,也相當紛雜,作者只用了三百多字,這充分體現了古代文字簡練的特點。此外,本文選詞恰當,寫什么象什么。如寫小兒是含乳啼,大兒是絮絮不止,老鼠是作作索索。無不貼切而生動形象。為了說明聲音發生的先后,選用既而、當是時、未幾、俄而等表示時間的副詞,表現時間的推移,變化多樣。
三、布置作業。
(一)背誦全文。
(二)省略句式練習(如果時間允許,可以在課內完成)。
教學反思:
文言文我還是采用了一貫的做法:第一課時讀,第二課時譯,第三課時把握中心。對于文言文的學習我還是要求學生扎扎實實掌握,積累文言詞匯,整理文言知識,在教學形式上,運用一些比賽的形式、抽查的形式、提問的形式,讓學生有興趣說,愿意講。
【《賣油翁》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賣油翁經典教學設計03-20
《標牌設計》的教學設計03-14
旋轉的教學設計02-16
《茶經》教學設計02-18
《國殤》教學設計12-11
《賽馬》的教學設計05-21
國慶的教學設計03-19
映山紅的教學設計03-19
頤和園精選教學設計0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