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年前的回憶》優秀教學設計(精選10篇)
在教學工作者實際的教學活動中,時常要開展教學設計的準備工作,教學設計是一個系統化規劃教學系統的過程。那么寫教學設計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十六年前的回憶》優秀教學設計,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十六年前的回憶》優秀教學設計 篇1
一、訓練要求:
指導學生抓住重點詞句,理解課文內容,加深對人物形象的理解,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二、教學時數:
三課時
三、重點難點:
1、讀寫重點:
體會課文前后照應的方法。
2、難點釋疑:
被捕這一段,通過正面和側面的描寫,表現了李大釗崇高的共產主義精神。被審這一段,通過李大釗同志的衣著、眼鏡、頭發和神態,含蓄地表現了李大釗同志偉大的胸懷。
四、教學過程 :
第一課時
一、揭示課題。
1、板書課題。
2、這篇課文是誰回憶誰?
3、為什么回憶前要加十六年前呢?(十六年前的回憶即回憶十六年前。)
4、簡介時代前景及作者。
二、初讀課文,交流自學情況。
1、注意多音字。(待、夾)
2、聯系課文理解詞語。
幼稚:這里形容因年紀小,缺乏經驗,考慮問題比較簡單。
娛樂:本課指使人快樂。
輕易:本課指隨隨便便。
沉重:本文指重的意思。
三、默讀課文,思考。
1、作者回憶的是一件什么事?重點回憶了哪幾方面?
(重點回憶被捕前、被捕時、法庭上、被害)
2、理清文章的脈絡。
請按照被捕前、被捕時、法庭上、被害的順序給課文分段,并說說每段大意。
全文分四段。
第一段(1-7小節)寫李大釗被捕前在局勢十分危急的情況下仍然堅持革命工作。
第二段(8-18小節)寫李大釗同志不幸被捕。
第三段(19-29小節)寫李大釗在法庭上異常堅定、沉著。
第四段(30-33小節)寫全家人得知李大釗被害的消息后,無比悲痛的情形。
四、讀課文第一段,討論。
1、課文第1小節是記什么時候的?從全文看,這一小節是什么敘述方法?為什么用這種敘述方法?
(第1小節是李大釗被害十六年之后的敘述,用倒敘的方法,因為課文是十六年前的回憶。)
2、第1小節告訴我們什么?
(李大釗遇害是1927年4月28日,距寫文章時已有16年了,作者深深地懷念著她的父親李大釗同志。)
3、請再讀課文,比較一下,那年春天,父親的態度與平日有什么不同?父親態度變化的原因是什么?
(①早出晚歸與平常不同;②整理書籍和文件,燒書和有字的紙片;③含糊地回答我的問題。)
(局勢越來越嚴重,工友閻振三被捕。)
4、在這種情況下,大家勸李大釗離開北京,李大釗是怎么說的?找出這句話,讀一讀,從這句話里可以看出什么?
(從李大釗對局勢有清醒的誝,對堅持斗爭有危險性有充分的估計,局勢越緊張,他越緊張工作,不肯離開,可以看出李大釗對革命事業高風亮節的負責精神,置個人安危于度外的大無畏氣慨。)
五、小結。
第二課時
一、學習第二段,思考并討論。
1、這一段寫哪一天的事?什么事?
(1927年4月26日,李大釗不幸被捕。)
2、在這樣的時候,李大釗,我和敵人的態度各有什么不同?從文中有關語句讀一讀,并議一議。
3、從這可以看出李大釗是一個怎樣的人?
(臨危不懼、大義凜然、無所畏懼的英雄氣慨和對敵人的無比蔑視。)
4、指導有感情朗讀這段課文。讀出我的驚慌,李大釗的沉著冷靜和對敵人的蔑視的感情。讀出表現敵人的兇暴的語氣。
5、小結。
這一段講李大釗被捕的經過,著重描述了李大釗同志沉著冷靜、臨危不懼的.精神和堅貞不屈、大義凜然的英雄氣慨。
二、學習第三段,思考并討論。
1、我在法庭上看到父親是什么樣的?有關句子讀一讀,并說說這些外貌的描寫說明了什么?
(李大釗由于不屈服,已受過酷刑折磨。即使李大釗受過酷刑,仍保持著對革命事業的堅定信念和對人民深沉的愛。)
2、李大釗對親人的哭聲和喊聲有什么表示?他為什么會這樣?
(只是瞅了瞅,沒對我們說一句話。臉上的表情非常安定,非常沉著。)
(他的心被一種偉大的力量占據著。這就是他對于革命事業的僱,所以不但在敵人的嚴刑拷打下毫不動搖,而且也不應親人的喊聲、哭聲而憂傷;相反地,他要用安定、沉著影響親人,使他們化悲痛為力量。)
3、我在法庭上為什么表現得機智勇敢?
(李大釗同志平時對我的教育和熏陶,我看到父親被捕和在法庭上的表現,我從父親那兒吸取了無窮的力量。)
4、小結。
這一段寫李大釗在法庭上的表現,面對兇殘的敵人,李大釗臉上表情非常安定、非常沉著,表現了李大釗身陷囹圄,但對革命事業仍然充滿必勝的信心的那種偉大情懷。
第三課時
一、學習第四段。
1、這一段寫全家人聽到父親被害的噩耗后悲痛萬分的情形。畫出描寫全家人悲痛的句子,想想這些句子表達了什么樣的思想感情?
2、母親說記住,昨天是你爹被害的日子中的記住包含有哪幾方面的意思?
(懷念親人、憎恨敵人、報仇雪恨)
3、有感情地朗讀這一段。
4、小結。
這一段著重描述了我和母親悲痛欲絕的情感和母女倆飽含著強烈愛與憎的對話,以表現他們對敵人無比仇恨,要銘記這難忘日子的誓言,計還血債的決心和對親人深深懷念的情感。
二、總結全文。
1、討論文章的中心。
(通過李大釗同志在被捕前、被捕時、被捕后、法庭上和敵人作斗爭的情景,贊揚了李大釗同志忠于革命事業,在敵人面前堅貞不屈的精神。)
2、討論文章的寫法。
⑴什么是照應?(在一篇文章里,有的內容前面提到了,后面再交代一下,這種寫法叫照應。有了照應,容易把事情說得更加清楚,使文章前后聯系得更加緊密,要注意,前后照應,中間在時間上或事物發展的過程中,必須有一定的間隔。)
⑵討論課外練習題3,找出相應的照應句。
①母親醒過來了,她低聲問我:昨天是幾號?記住,昨天是你爹被害的日子。我低聲對母親說:媽,昨天是4月28日。
②后來聽母親說,軍閥張作霖要派人來檢查。為了避免黨組織被破壞,父親只好把一些書籍和文件燒掉。
③在軍警中間,我發現了前幾天被捕的工友閻振三。
3、課文前后照應,都是為了表現什么?
(李大釗同志忠于革命、堅貞不屈,勇于獻身的高貴品質。)
《十六年前的回憶》優秀教學設計 篇2
學習目標:
1.學會11個生字,能正確讀出“軍閥、恐怖、憲兵、魔鬼、苦刑、匪徒、舅姥爺”等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了解李大釗在被捕前、被捕中和被捕后與敵人作斗爭的事,感受革命傳統教育。
4.領悟課文前后照應的表達方法。
教學重難點:
引導學生借助語言文字感受李大釗同志的革命精神。
教學準備:
①收集關于李大釗的資料。
②自學生字新詞。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閱讀“單元導讀”,明確單元學習目標
同學們,今天我們一起走進“深深的懷念”這一單元主題,請同學們自讀“單元導讀”,想想我們在這一單元里將要看到什么,學習什么?
二、質疑激趣,導入新課。
1.出示課題“十六年前的回憶”,你有什么疑問?(學生自由談心中的疑問)
2.讓我們帶著這些疑問一起走進課本尋找答案吧。
三、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自由輕聲讀文,借助工具書,做到正確流利讀課文。
2.同桌互相檢查讀課文,檢查正確流利讀課文情況,檢查生字生詞掌握情況。
3.默讀課文,思考:課文按時間順序寫了李大釗的哪些事?你從這些事中感受到什么?
4.學生借助課前搜集的有關李大釗的資料,相互交流自己的初步感受。
四、熟讀課文,動筆書寫。
1.自由練習朗讀課文。
2.書寫本課生字、生詞。
第二課時
一、自主學習,交流討論。
同學們,上節課我們正確流利地朗讀了課文,作者李星華追憶了父親李大釗生前發生的哪件事給你留下的印象最深?在作者的眼中和你的心中李大釗到底是個怎樣的人呢?默讀課文,邊讀邊思考邊做批注。
二、根據學生匯報,教師順學而導。
1.學生自由匯報被捕前部分
課文第二段,引導學生體會父親為了革命工作達到忘我的程度,從另一側面體會當時形勢緊急。引導學生把自己的體會和理解讀出來。
課文3—6段,引導學生體會一向慈祥的父親,今天竟含糊回答我的問題,同學們想象當時的情況,再次體會時局的嚴重,讀出情況的緊急。
課文7段,課件出示李大釗說的話的含義,從中體會父親把革命事業看得比生命還重要,重點讀好父親的話。
過渡語:是啊,盡管局勢越來越嚴重,父親的工作越來越緊張,盡管同志們多次勸他離開北京,盡管母親不止一次勸說他,可父親總是堅定地說(課件出示父親的話)讀好父親的話,從讀中體會父親對革命事業的.高度負責精神。
2.學生匯報被捕時部分
匯報10—11段,從“不慌不忙”一詞體會父親鎮定自若,體會父親為革命事業早已做好各種準備。從父親的語言和動作中,引導學生讀出自己的體會。
匯報17段,體會父親在敵人面前態度嚴峻,猜測父親當時心里是怎么想的?
盡管敵人似魔鬼一般,父親卻表現的鎮定自若,這樣勇敢堅強的父親又怎能不令人敬佩,同桌合作讀8--17段。
3.匯報被捕后部分
19段從“亂篷篷”一詞你想到什么?(出示19段課文讀出自己的體會)
出示22段,想一想父親心里在想什么呢?難道父親不疼愛自己的孩子,不留戀自己的妻子嗎?
教師小結:父親為了革命事業早已經把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他愛自己的妻子和孩子,他更愛天下所有受苦受難的人們,他愿意為自己所追求的事業獻出自己的一切,包括生命,他覺得值,這就是一個革命者,他時刻不忘用自己的言行教育親人。學生再讀22段。
三、升華情感,讀寫結合
1.課件出示李大釗圖片:同學們,此時此刻你眼前的李大釗到底是個怎樣的人呢?(對革命事業充滿必勝信心,在敵人面前堅強不屈,用自己的言行影響親人)
2.就是這樣一位孩子眼中的好父親,戰友眼中的好同志,卻在1927年4月28日被北洋軍閥張作霖殺害了,同學們自由讀29-30段,體會全家人的悲痛心情。
3.他雖然離我們遠去,但他卻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面對眼前的這位中國共產黨的優秀締造者,你想說點什么呢?拿起你手中的筆,把自己想說的話記在書中。
四、領悟表達,展示收獲
1.文章中的父親給在座的每一位留下太多的感動,相信作者在寫作中有自己的獨到之處,瀏覽全文,你領悟到怎樣的表達方法?
教師總結:作者按事情順序,采取前后照應的寫作手法,給人留下很深印象,從字里行間感受作者對父親的敬仰和深深的懷念。
2.作業超市
⑴抄寫本課要求掌握的詞語。
⑵課外閱讀《紅巖》《烈火金剛》《敵后武工隊》等書籍。
⑶了解李大釗的其他故事。
《十六年前的回憶》優秀教學設計 篇3
教材分析:
本文是李大釗的女兒李星華同志在1943年寫的,正值李大釗同志遇難十六周年所以題目為《十六年前的回憶》。這篇文章是對學生進行革命傳統教育的好教材。文章開頭提出十六年前的1927年4月28日是父親的被難日,結尾又強調母親囑咐自己要記住父親被害的日子。這樣首尾呼應,充分顯示了敵人的兇殘和革命者的英勇。
學情分析:
對于李大釗,部分學生有所了解。學習本文,要引導學生認真閱讀,理解課文,并適當展開討論,使學生深入體會李大釗同志忠于革命事業的偉大精神和在敵人面前堅貞不屈的高貴品質。
教學要求:
1、理解課文思想內容,了解李大釗同志在被捕前、被捕后與敵人作斗爭的事跡,受到生動的革命傳統教育。
2、體會本課前后照應的寫法以及這種寫法的好處。
3、學習本課生字新詞,理解重點詞句。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
1、深入領會描寫李大釗同志革命精神的重點詞句。
2、深入體會課文前后照應的寫法。
教學時間: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要求:
1、初讀課文,學習生字新詞。
2、讀課文,初知全文內容。
教學過程:
一、明確學習目的
1、默看導讀,明確要求
2、導入課題
毛主席在“詠梅”詞中,贊頌了梅花頑強不屈的斗爭精神。梅花的`品格在無數革命者身上得到具體體現。李大釗同志就是其中的一個,為了革命,他不謂艱險,面對敵人,他大義凜然,表現了革命者無所畏懼的崇高品德。
本課是革命先驅李大釗烈士的女兒李星華在1943年寫的,這年正值李大釗同志遇難16周年——李大釗烈士犧牲于1927年,所以文章題目叫《十六年前的回憶》。李大釗的女兒李星華同志,在父親遇難十六周年所寫的回憶錄中,把我們帶到那腥風血雨的年代。
3、簡介背景
1927年,軍閥張作霖在帝國主義的支持下,率兵進關,占領河北、山東等地,以武力威脅正在勝利北閥的國民革命軍,還下令通緝在北京堅持革命斗爭的李大釗同志,但李大釗同志毫不畏懼,在極端危險的情況下仍然留在北京從事革命工作。1927年4月9日被張作霖逮捕,受盡酷刑,始終堅貞不屈,在獄中繼續領導黨的工作,4月28日被敵人絞死。
二、初讀課文,思考:
1、自讀課文,讓作者永遠忘不了的是哪一天?為什么永遠忘不了?
2、本文介紹了誰的什么事?(李大釗被捕前、被捕時、被捕后與敵人斗爭的事跡)
三、學習本課生字詞
自學生字詞,有不會的地方。
1、讀準字音。
2、記清字形
3、理解字意
軍閥:指舊中國擁有武裝部隊,霸占一方,自成一派的人。
兒童娛樂場:相當于現在的兒童樂園之類。
僻靜:偏僻安靜。
恐怖:驚慌、害怕。
憲兵:舊社會反動派用來鎮壓人民的軍隊。
苦刑:使人非常痛苦的刑罰。
押:暫時把人扣留,不準自由行動。
絞刑:死刑的一種,用生字勒死。
四、鞏固練習
1、抽讀生字卡,口頭組詞語。
2、讀課文。
第二課時
教學要求:
1、講讀課文,進一步理解內容
2、朗讀全文,能回答課后練習題1
教學過程:
一、學習被捕前部分
1、輕聲讀這一部分:
2、討論:
(1)“那年春天”指的是哪一年春天?這句話在這里有什么作用?
(承接第一節,引起下文的回憶)
(2)李大釗被捕之前局勢非常危急表現在哪些地方?
(1、燒掉文件書籍;2、張作霖要派人搜查;3、工友閻振三突然被捕)
(3)李大釗同志是怎樣對待這嚴重的局勢的?按以下要求從文中找出句子:
1、李大釗同志夜以繼日地為革命忘我地工作。
2、李大釗同志不顧個人安危,一心只想到革命工作。
3、李大釗同志為了革命事業,把個人生死置之度外。
二、學習被捕時部分
1、說說文中哪幾個自然段是寫李大釗被捕經過的。
2、思考:
(1)文中哪些詞語寫出了李大釗同志被捕時的緊張氣氛?
(2)文中哪些詞語寫出了“我”的驚恐?
(3)文中哪些詞語寫出了敵人的兇殘?
(4)文中哪些詞語寫出李大釗同志的沉著和對敵人的蔑視?
3、小結
三、學習被捕后部分
1、帶著以下問題自學這一部分
(1)用“————”畫出在法庭上李大釗同志的外貌。
(2)用“~~~~”畫出在法庭上李大釗同志的神態。
2、思考討論:
(1)“我”在法庭上見到父親是,父親是什么樣子的?他說明了什么?
“沒戴眼鏡,亂蓬蓬的頭發”——李大釗經受敵人的殘酷折磨。
“平靜而慈祥的臉”——說明父親對敵人的無所畏懼和對親人的愛。
(2)李大釗在法庭上見到妻子和孩子都被捕了,但他“臉上的表情非常安定,非常沉著”說明了什么?
(一方面說明李大釗對親人被捕早已預料,更重要的說明了他對革命事業的愛,超過了對親人的愛,正是對革命事業的無比熱愛,使他的心被一種偉大的力量占據著,這種力量就是“他對于革命事業的信心”,這種力量支持著李大釗同志跟敵人斗爭,使他表現的無比堅強、沉著。)
(3)說說“安定”“沉著”這兩個詞在課文中的意思。
(1、“安定”——不動搖。文中表現出李大釗不為私情所動搖。
(2、“沉著“——從容鎮定、不慌不忙,文中表現出李大釗同志在法庭上無所畏懼、鎮定自若。
四、鞏固練習
1、說說每一部分都講了哪些內容。
2、有感情地朗讀全文。
《十六年前的回憶》優秀教學設計 篇4
一、詞語解析
含糊:指敘述的模糊,不清楚。
軍閥:指擁有武裝部隊,割據一方,自成派系的人。
局勢:泛指[政治、軍事等]一個時期內的發展情況
輕易:本課指十分容易隨隨便便。
恐怖:驚慌、害怕。
一擁而入:一下子全都擁了進去
嚴峻:嚴肅而厲害。
會意:領會別人沒有明確表達的意思。
絞刑:死刑的一種,用繩子勒死。
沉著:冷靜,鎮靜,從容,不慌不忙的樣子。
二、句子解析
(1)對句子的理解。
①父親是很慈祥的……
作者當時年紀小,對父親為什么燒掉書籍和文件不理解。她好奇地問父親,卻只得到一個含糊的回答。這同父親平常不管工作多忙、不管女兒提出的問題多么幼稚可笑,都耐心地回答和解釋形成了鮮明的對照。為什么會這樣?這是因為當時的局勢十分嚴重,不是同孩子談心的時候,而且像防止革命的書籍和文件落到敵人手里這樣的事情,也不是幾句話能說清楚的。這里寫出了李大釗同志對待親人慈愛和善與對待工作認真嚴肅兩個方面的統一。
②局勢越來越嚴重,父親的工作也越來越緊張......
在嚴重的局勢下,同志和親人勸李大釗離開北京,但他堅決不肯,當時李大釗同志是北京黨組織的負責人,他把革命工作看得比什么都重要。他完全明白形勢的險惡、處境的危險,但決不離開自己的'工作崗位。這個反問句表示李大釗堅決不離開北京,不離開自己的工作崗位,這表現了他對革命高度負責的精神。可見,李大釗把工作看得比生命重要。
③在法庭上……
從這句話中可以看出李大釗雖受敵人的折磨,但依舊沉著、慈祥。“沒戴眼鏡”“亂蓬蓬的長頭發”說明敵人對父親施了重刑,“平靜”說明父親經歷殘酷的折磨后依舊堅強,“慈祥”充分體現了李大釗對親人的愛。
④“爹!”我忍不住喊出聲來......和父親瞅了瞅我們,沒對我們說一句話......
面對親人的哭喊,李大釗只是“瞅了瞅”,沒有說一句話,“他臉上的表情非常安定,非常沉著”。“瞅了瞅”看出李大釗不因親人的喊聲、哭聲而憂傷,相反他要用“安定、沉著”影響親人,使他們化悲痛為力量。為什么會這樣?原因是“他的心被一種偉大的力量占據著”,這就是他對于革命事業的信心。正因為李大釗同志對革命事業充滿必勝的信心,所以李大釗在極端危險和困難的情況下能夠坦然自若;正因為李大釗同志對革命事業充滿必勝的信心,所以不但在敵人的嚴刑拷打下毫不動搖,而且也不因親人的喊聲、哭聲而憂傷。相反地,他用“安定”“沉著”影響親人,使他們化悲痛為力量。要讓學生真正理解兩者之間的因果關系,教師應該深入淺出地向學生介紹當時中國的情況以及革命事業的發展情況。
三、教材解析
本文通過對李大釗被捕前到被捕后的回憶,展示了革命先烈忠于革命事業的偉大精神和面對敵人堅貞不屈的高貴品質,表達了作者對父親的敬仰與深切的懷念。除開頭外,文章是按被捕前、被捕時、法庭上、被害后的順序來敘述的。被捕前寫父親燒掉文件和書籍,工友閻振三被抓,反映出形勢的險惡與處境的危險;被捕時寫了敵人的心虛、殘暴與父親的處變不驚;法庭上描寫了李大釗的鎮定、沉著;被害后寫了全家的無比沉痛。
本文是回憶錄。作者采用第一人稱的敘述方式,回憶了父親被害的全過程,內容真實可信,語言樸素自然,既具有文學價值,又具有很強的史料價值。
四、課后習題
1、默讀課文。說說課文按照時間順序寫了那些事?給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1)課文按照時間順序寫了以下幾件事:被捕前寫父親燒掉文件和書籍,工友閻振三被抓;然后寫了父親被捕時的情景,主要表現了對敵人的心虛、殘暴和父親的鎮靜、處亂不驚;接著寫了父親在法庭上與敵人斗爭的情景表現了父親的鎮定、沉著;最后寫了父親被害后,全家人悲痛心情。
(2)我對李大釗在法庭上與敵人斗爭的景象最深。原因:盡管敵人十分兇狠,可李大釗同志堅強不屈,沉著、冷靜地同敵人進行斗爭。面對親人的哭喊,他表現異常堅強,表現了一個革命者堅定的革命信念。
2、課文最后兩個自然段與開頭有什么聯系?你覺得這樣寫有什么好處?
課文最后兩個自然段寫了父親犧牲后全家人的悲痛心情,而且反復強調了父親被害的日子,這與文章的開頭形成了照應關系,文章的開篇就寫到了“1927年4月28日,我永遠忘不了那一天。那是父親的被難日,離現在已經十六年了。”這樣寫使文章首尾呼應,結構嚴謹,更加突出了作者對父親深切懷念的悲痛心情。
《十六年前的回憶》優秀教學設計 篇5
課文分析:
這是一篇講讀課文,這篇課文是李大釗的女兒李星華1943年在延安寫的,正值李大釗同志遇難十六周年,故文章題為“十六年前的回憶”。本文描寫了李大釗同志堅貞不屈,忠于革命的精神。除開頭以外,文章按事情發展的順序分為四部分:第一部分講被捕前;第二部分講被捕;第三部分講在法庭上;第四部分講被害后。
目的要求:
1、學會本課7個生字,理解不懂的詞語,理解課文內容。
2、學習并初步體會前后照應的寫法,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初步體會李大釗同志忠于革命事業的偉大精神和在敵人面前堅貞不屈的高貴品質。
重點:
自學基礎知識,初步理解課文內容初步體會前后照應的寫法。
難點:
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
教學過程:
名言警句交流:學生介紹陶行知老先生的一句話:國家是每個人的,愛國是每個人的本份。
一、交待目標,激發情感
是的,國家是每個人的,愛國是每個人的本份,從古至今,有多少愛國之士用自己不同的方式表達著對祖國的無限熱愛之情,今天,我們開始學習第五單元,請同學們自讀導讀,說說導讀告訴我們什么了?(生說再匯報)
本單元我們要完成哪些學習目標呢?請同學們根據課前預習,再快速看看本單元內容自己來說一說。(生自己說再匯報)
本課我們要自學的內容是13課十六年前的回憶,讀寫例話,前后照應,首尾連貫。請同學們根據本課學習內容和自己的實際情況制定本課你的學習目標。(生自說再匯報)教師出示班級學習目標(見上目的要求)指讀。
二、出示提綱,引導思路
請同學們運用已掌握的自學方法結合老師提出的目標和你自己制定的目標來進行自學,比一比,看誰效率高,先獨立自學再互相交流,自學的收獲可寫到知識樹上。
三、獨立自學,重點點撥
1、學生自學、交流,教師巡視指導。
2、疏理:
a、先看知識樹字詞句篇讀一遍。
b、重點匯報理解了哪些內容。
《前后照應首尾連貫》什么是前后照應,有何好處?
《十六年前的回憶》找出相照應的句子,開頭結尾的關系,作用。
文章主要內容,寫了李大釗同志的三件事,文章倒敘的寫法。
c、看13課課后題把沒理解的一題第二問號作上記號。
本課學習同學們有了不少收獲,但對文章理解得不夠深入,精講課上我們再讀課文通過李大釗同志的表現來體會他的愛國精神。另外,雖然同學們能找到前后照應的句子,但理解這種寫法還需在精講課進一步深入。
d、質疑:本課學習你還有什么問題。
師沒疑,同學們知道了什么是前后照應,那什么是首尾連貫呢?生答。
e、檢查讀課文,自選你受感動的片段讀,并說說為什么選這部分讀。自練指讀評價。
3、演練。
①看拼音寫漢字(集體)
②用“√”選出正確讀音。(個人做)
被難(nán,nàn)僻靜(pì,bì)抽屜(tī,tì)棉袍(páo,bāo)
憲兵(xiān,xiàn)新夾衣(jiā,jiá)待了一會兒(dāi,dài)
③改錯字(個人做)
敵人把父親全身收了一篇。()()
寫文章要注意前后照映,首尾聯慣。()()()
④組詞,娛誤劇據袍抱閥伐憲先怒努(個人做)
四、自我檢測,矯正補救
小組內①聽寫生字詞②檢查讀課文組內互評
五、總結評價,激勵進步今天的自學課,同學們學習非常認真,收獲也不小,留成同學們今后更加努力學習,提高自己的'素質,將來為祖國的騰飛貢獻力量。
板書設計:
教學反思:
這節課,同學們自己從課文中學到了知識,掌握了方法,大家通過讀,知道了課文從李大釗的語言,動作等外表來表現李大釗的沉靜、鎮定,堅貞不屈,通過讀,知道了文章寫敵人的心虛、兇殘是為了襯托李大釗同志的英勇無畏,知道了文章寫親友的害怕,突出李大釗的從容,寫親友的機智是因為受到了李大釗的影響。通過讀,知道了李大釗之所以堅貞不屈,沉著鎮定是因為他忠于革命,他的心被一種偉大的力量占據著,那就是對于革命的信心。
《十六年前的回憶》優秀教學設計 篇6
【設計理念】
《語文課程標準》(實驗稿)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閱讀教學的重點是培養學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賞和評價的能力。鑒于嶄新的閱讀理念,審視閱讀教學的過程,本課時設計著力培養學生在閱讀中自主表達讀后感、掌握學習方法和文章的表達方法,促進學生情感、態度、價值觀與文情文理的共鳴,提升學生的人文素養。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在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領悟文章的表達方法。
2、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了解李大釗在被捕前、被捕時和被捕后與敵人作斗爭的事跡,受到生動的革命傳統教育。
3、領悟課文運用對比、前后照應、首尾連貫的表達方法。
【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通過學習李大釗同志的革命精神,受到革命傳統的熏陶感染。
【教學難點】
引導學生理解為什么李大釗能夠從容面對危險,平和面對親人的悲傷,無所畏懼地面對死亡。
【課前準備】
1、學生準備:收集與課文有關的背景資料。
2、教師準備:制作ppt演示課件,相關教具。
【教學流程與設計意圖】
一、復習導入,理清思路
同學們,通過上一節課的學習,我們知道這篇課文除開頭外,是按被捕前、被捕時、法庭上、被害后的順序來敘述的(板書:被捕前、被捕時、法庭上、被害后),同時我們還了解到李大釗同志對革命事業抱著高度負責的態度,即使在局勢越來越嚴重的情況下,他仍然堅決留京工作,那么接下來將會發生怎樣的事情呢?這節課我們繼續來學習,請大家自由讀課文第8至17自然段,了解情況。
【設計意圖】
簡單的導入語意在喚起學生對課文的整體回憶,讓學生理清思路,為下文的學習作鋪墊。
二、新授課文,滲透學法
1、這個部分主要講了什么?
2、敵人是怎樣逮捕李大釗的?找出相關的語句劃上波浪線,從中你體會到什么?
3、面對敵人的抓捕,李大釗的表現如何?找出相關的語句劃上直線,讀一讀,從中你又體會到什么?(根據學生的回答板書:不慌不忙 保持嚴峻)
4、“我”的表現呢?
【設計意圖】
讓學生找出敵人、李大釗、“我”不同的表現,為下面學習對比寫法打下基礎。
5、現在我們把敵人、李大釗、“我”不同的表現聯系起來讀一讀,你體會到什么?
【設計意圖】
讓學生通過對比,感受李大釗同志在被捕時那種臨危不懼、處變不驚的大無畏精神。
6、過渡性語言:這樣的寫法叫對比,運用這種手法,有利于充分顯示事物的矛盾,突出被表現事物的本質特征,加強文章的藝術效果和感染力。之前我們學過的課文有哪篇也運用過這樣的方法?(引導學生回憶《匆匆》一文第一自然段的寫法。)
7、(拿出課前準備的兩個不一樣的布娃娃)你能運用對比的寫法,表達出你更喜歡其中一個嗎?(提示學生抓住樣子、色彩、用料等方面進行比較。)
【設計意圖】
先讓學生明確了解到對比寫法大量應用于寫作中后,再讓學生充分掌握對比寫法的好處,然后嘗試運用在自己的習作當中,這樣層層深入,讓學生習得寫作方法。
三、遷移學法,自學自悟
過渡性語言:李大釗被捕后被關在牢房里,十多天過去了,我們始終沒有看見父親,有一天,警察叫我們過去,說是提審,李大釗又會有怎樣的表現呢?
1、小結學法(讀—畫—議),出示自學提示。
(1)自由讀文,了解片段大意。
(2)圈畫句子,體會人物思想。
(3)小組商議,掌握文本信息。
自學提示:在法庭上,李大釗的表現如何?(找出相關語句)母親、妹妹表現如何?“我”的表現又如何?為什么“我”會有這樣的變化?(按自學提示閱讀18—29自然段。)
【設計意圖】
自學提示里的問題有效引導學生體會李大釗在法庭上表現出來的那種平靜慈祥、安定沉著,也正因為李大釗的這種表現深深地感染了家人,讓家人學會化悲痛為力量,變得堅強。
2、小組內討論、交流。
3、匯報自學成果。 (根據學生回答板書:平靜慈祥 安定沉著。)
【設計意圖】
學貴有法,教給學生閱讀方法,不僅使學生得益于當前,而且受益于終生。“在法庭上”這個部分的內容與前一部分“被捕時”結構上類似,師生合作歸納學習方法后,學生先根據自學提綱自學課文,再同桌交流學習心得,最后集集體智慧共同匯報學習課文,讓學生學會自主、合作、探究地學習,培養了學生主動積極地參與的意識和合作精神。
四、體悟中心,升華文本
過渡性語言:可怕的一天無奈地發生了,當“我們”收拾行李出拘留所后,4月28日,李大釗英勇就義……這是多么令人傷心欲絕呀!來,同學們,讓我們一起朗讀最后3個自然段,緬懷這位革命烈士。
1、剛才大家朗讀的3個自然段與開頭有什么聯系呢?(首尾呼應)你覺得這樣寫有什么好處?
2、課文中也有幾處運用了前后照應的寫法,你能從文中找出跟以下句子相照應的句子嗎?
(1)1927年4月28日,我永遠忘不了那一天。
(2)我蹲在旁邊,看他把書和有字的.紙片投到火爐里去。
(3)工友閻振三一早上街去買東西,直到夜里還不見回來。
3、拓展練習,掌握前后照應的寫作方法:老師這里提供一篇報道的開頭,同學們能用首尾呼應的寫法寫出結尾嗎?
開頭:2011年3月11日,日本發生9級大地震,奪去了數以萬計人民的生命,許多人痛失家園,這突如其來的災害,震驚了世界各地。
【設計意圖】
教學中結合當前社會上發生的大事,令學生拓寬視野是非常重要的。讓學生由易至難、循序漸進地掌握首尾呼應的寫作方法,最后安排嘗試練寫,使學生習得方法。
4、李大釗同志為了革命英勇犧牲了,此時此刻,你心中一定有很多話想對李大釗或李大釗的家人說,拿起你手中的筆,寫下心中的點滴吧!
5、展示交流。
【設計意圖】
通過以上的學習,學生心中應有千言萬語想表達,此舉正好符合閱讀教學中要注意做到讀寫結合的要求。
五、課外延伸,布置作業
課后找有關李大釗同志的書籍讀一讀,也可聽聽爺爺奶奶講革命故事。
六、板書設計
10.十六年前的回憶
被捕前 局勢嚴重 堅持工作
被捕時 不慌不忙 保持嚴峻
法庭上 平靜慈祥 安定沉著
被害后 無比悲痛 銘記日子
【設計意圖】
板書再現了課文的脈絡,讓學生一看就能把握文章的主旨。
《十六年前的回憶》優秀教學設計 篇7
課前準備:閱讀革命故事(看錄象《烈火中永生》)
讀熟課文
教具準備:課文重點語句打印列出示屏展示儀
教學要求:
1、感受李大釗同志忠于革命、英勇無畏的革命精神,培養學生愛憎分明的情感。
2、體會本課前后照應的寫法及這種寫法的好處。
3、學習本課直接描寫主要人物的語言、神態等和對比描寫不同人物的方法來表現主要人物的精神。
4、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5、小練筆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確定目標
(1)速讀課文,回憶本文主要寫了李大釗的哪幾件事情?
板書:堅持工作不幸被捕沉著斗爭英勇就義
(2)這節課我們將細細品讀課文,你想學些什么?
二、學習第一段
(1)本文所寫的故事發生在1927年,這一年的4月28日,對于我們一家來說是個沉痛的日子,我永遠忘不了那一天,因為……
(2)學生齊讀,師說明:文章開頭就點題,使讀者印象深刻。
三、學習第二段
(1)導語:于是,作者打開了記憶的閘門,回憶起了十六年前的那些痛苦的往事。速讀第二段,想一想,這一段講了什么?
(2)李大釗堅持工作,從那些地方可以看出?
(3)引讀2—6節
(4)出示:“他不論多忙……含糊地回答我。”
A 自讀,概括這兩句話分別寫什么?
B 聯系上文思考:父親的態度為什么不同?
C 小結:同是對“我”提出的問題,父親的態度截然不同,形成了鮮明的對比。(板書:對比)
D 自讀,聯系上文體會李大釗對待親人和革命工作的態度分別是怎樣的?(慈愛和善認真嚴肅)
(5)有感情地朗讀2—6節,思考:從這一段你可以體會到李大釗具有怎樣的精神?(板書:忠于革命)
(6)指讀課文第二節,李大釗為什么燒掉書和有字的紙片?并說說你是怎樣知道的.。
小結:這種前面說到了,后面有作必要交代的方法叫“照應”(板書)
(7)引讀第七節
(8)有感情朗讀第二段
四、學習第三段
(1)默讀,然后簡要說一下李大釗被捕的經過。
(2)找出本段中描寫敵人的一個比喻句“魔鬼似的”體現在那里?
(3)文章是怎樣寫李大釗當時的表現的?從他的表現中你能體會到李大釗具有怎樣的精神?(板書:英勇無畏)
(4)這一段除了寫父親、“我”和敵人以外,還寫了誰?
你根據書上的描寫介紹一下當時的閻振三嗎?
通過外表,你能想象他此時心里會想些什么?
前文和處也提到了閻振三(找出來)這里有沒有交代清楚他到哪里去干什么?現在學了第三段,你知道原因了嗎?這種寫法我們稱它叫什么?(照應)
(5)感情練讀第三段,再質疑。
(6)小結
五、小練習
根據課文內容,想象閻振三被捕以后的情形,盡量運用對比的手法,突出人物形象,注意想象合理。
《十六年前的回憶》優秀教學設計 篇8
教學目標:
1.學會12個生字,認識“瞅、釗”2個字。能正確讀寫下列詞語:軍閥、娛樂、僻靜、恐怖、憲兵、魔鬼、苦刑、匪徒、押下去、舅老爺、絞刑。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了解李大釗在被捕前、被捕時和被捕后與敵人作斗爭的事跡,受到生動的革命傳統教育。
4.領悟課文前后照應的表達方法。
教學重點:深入領會描寫李大釗同志革命精神的重點語句。體會課文前后照應的寫法。
教學準備:李大釗同志照片及相關資料。
第二課時
一、結合印象深刻的語句體會李大釗的革命精神。
1.同學們好!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第2課《十六年前的回憶》。上節課我們初讀了課文,對李大釗的革命精神有了初步的認識。
請同學們在小組里把上節課畫出的給你留下深刻印象的語句互相讀一讀,交流一下自己的感受。
(學生分小組學習交流)
2.現在讓我們來交流一下感受吧。
(1)“父親是很慈祥的……父親竟這樣含糊的回答我。” 李大釗知道局勢危險,可他還是不肯躲起來,真是對工作負責。
(2)“你要知道現在是什么時候”當時很危險,隨時都有被捕和犧牲的的可能,從這里我體會到李大釗對革命負責任的態度。
(指導朗讀,讀出這種堅定的語氣)當時,軍閥瘋狂地鎮壓革命者,許多革命者被迫離開北京,整個北京處在一片白色恐怖之中。局勢這樣緊張,李大釗同志為了革命事業置個人安危于不顧,多么忠誠于革命事業呀!(進一步朗讀體會情感)
(3)“父親不慌不忙地……就向外走。” “不慌不忙”看出李大釗處變不驚、早已把生死置之度外。有一種大無畏的革命精神。
(4)“父親保持著……沒有道理可講。”從這里可以看出李大釗大無畏的精神和視死如歸的態度,而且還體現出李大釗很蔑視敵人。
(5)“在法庭上,我們跟父親見了面……平靜而慈祥的臉”李大釗即使受過苦刑,還是這么平靜、慈祥。從這里可以體會到他對革命事業有著堅定的信念。
(6)“他臉上的表情……”面對親人的哭喊,李大釗仍然安定、沉著,正是因為他對革命事業充滿必勝的'信心。
無論面對的是敵人的苦刑還是親人的哭喊,李大釗的態度始終是那樣的堅定,那樣的從容。正是他對革命的信心使他臨危不懼,視死如歸!
3.我們看,這是李大釗就義前說的話。(出示李大釗就義前說的話。老師聲情并茂地朗讀)同學們,當這段話響在我們耳邊時,你們有什么話想說嗎?
小結:是的,李大釗那為了中國的進步、人民的解放而慷慨赴死的凜然正氣,對革命事業無比忠誠的革命信念深深感染了我們。那么,我們再來看看課文,哪句話最令你感動,就請你站起來讀一讀,把你對李大釗的崇敬之情表達出來。
二、學習前后呼應的表達方法,進一步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1.這篇文章是李大釗的女兒李星華根據自己的親身經歷寫成的,不僅回憶了父親被捕、被害的前后經過,也表達了自己強烈的感情。請同學們再讀讀文章開頭的一個自然段和結尾的三個自然段,看看有什么發現?然后說說你是怎么想的。
(體會文章首尾呼應的寫法。)
2.誰能試著讀讀這幾個自然段,把那種悲痛的心情讀出來。
3.是呀,十六年前的回憶令人傷心悲痛,催人淚下。然而,忘不了的僅僅是4月28日這樣一個日期嗎?想一想,“我”忘不了的還有什么?
三、總結:
學習了這篇課文,我們體會到了李大釗對革命事業忠貞不渝、充滿信心的精神。我們忘不了的是李大釗犧牲前慷慨的講演,忘不了的是李大釗為革命勇于獻身的精神,更忘不了的是那千千萬萬為革命拋灑熱血的革命先烈!
最后,請同學們把課文中需要積累的詞語及感受深刻的句子抄在筆記本上。
四、作業:
這篇課文我們就學到這里。同學們回去后查找關于李大釗的事跡,可以把這些故事講給同學或家長聽,也可以在班里舉行一次故事會。
《十六年前的回憶》優秀教學設計 篇9
一、介紹寫作背景,導入新課
師:毛主席在“詠梅”詞中,贊頌了梅花頑強不屈的斗爭精神。梅花的品格在無數革命者身上得到具體體現。李大釗同志就是其中的一個,為了革命,他不謂艱險,面對敵人,他大義凜然,表現了革命者無所畏懼的崇高品德。
師:本課是革命先驅李大釗烈士的女兒李星華在1943年寫的,這年正值李大釗同志遇難16周年──李大釗烈士犧牲于1927年,所以文章題目叫《十六年前的回憶》。李大釗的女兒李星華同志,在父親遇難十六周年所寫的回憶錄中,把我們帶到那腥風血雨的年代。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朗讀課文:
自由朗讀課文,把課文讀得正確流利。遇到不理解的詞語,通過看注釋、查詞典等方式弄懂。
2、詞語學習:
⑴交流自己已懂的詞語,如:
軍閥:指當時擁有自己的武裝部隊,割據一方,自成派系的人。課文中的張作霖就是當時北方北洋奉系軍閥的首領。
憲兵:舊社會反動派用來鎮壓人民的軍隊。
兒童娛樂場:相當于現在的兒童樂園之類。
僻靜:偏僻安靜。
恐怖:驚慌、害怕。
苦刑:使人非常痛苦的'刑罰。
押:暫時把人扣留,不準自由行動。
絞刑:死刑的一種,用生字勒死。
⑵認讀生字新詞,把生字和下面的詞語抄寫兩遍:
書籍、含糊、尖銳、抽屜、恐怖、粗暴、魔鬼、肥胖、苦刑、嚴峻、殘暴、匪徒、拘留、窩頭、亂蓬蓬。
三、默讀課文,理清寫作順序和課文結構
1、標注自然段。(共32個自然段。)
2、默讀2~32自然段并思考:
作者回憶了十六年前的哪些事情?分別是哪些自然段寫到的?可以小組討論。
3、小組通過交流討論,理清寫作順序和課文結構,融入重點片段的朗讀感悟。建議2~32自然段分為四個部分:
⑴2~7自然段:寫父親被捕前的一些事情(被捕前)
⑵8~17自然段:寫父親被捕的經過(被捕時)
⑶18~29自然段:寫我們和父親最后一次見面的情景(法庭上)
⑷30~32自然段:寫父親被害后,一家人非常悲痛(被害后)。
四、小組合作,交流感悟
組內初步交流自學成果,互相補充,如仍有解決不了的問題,可作上記號,待合作探究時解決。
五、布置作業
1、自學生字、抄寫文中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十六年前的回憶》優秀教學設計 篇10
教學目標:
1.學會十個生字。能正確讀寫下列詞語:軍閥、娛樂、僻靜、恐怖、憲兵、肥胖、苦刑、匪徒、押下去、舅老爺、絞刑。
2.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3.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今天我們學習第二課《十六年前的回憶》。誰能說一說你對課題《十六年前的回憶》的理解?
2.簡介李大釗。
(可讓學生結合手里的資料,談一談對李大釗的了解,然后教師適當加以補充。)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自由讀課文,思考:課文主要寫了李大釗的哪幾件事?
2.指名檢查初讀和預習情況。
(1)正音:待會兒、沉著
(2)指名回答思考題。
(課文主要講了李大釗同志的三件事:被捕前、被捕、在法庭上。)
三、分小組學習生字新詞
1.讀準10個生字的'字音,會用生字組詞。
2.理解下列詞語在課文中的意思:軍閥、娛樂、僻靜、恐怖、憲兵、肥胖、苦刑、匪徒、押下去、舅老爺、絞刑。
3.辨析詞語
閥( ) 娛( ) 僻( ) 怖( ) 憲( )
伐( ) 誤( ) 避( ) 布( ) 選( )
胖( ) 刑( ) 押( ) 舅( ) 絞( )
伴( ) 形( ) 胛( ) 臼( ) 較( )
四、分組探究課文內容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從課文中找出值得深入體會的句子,如:“那年春天,父親每天夜里回來得很晚。每天早晨,不知道什么時候他又出去了。”
3.課文最后三個自然段與開頭有什么聯系?你從這樣的開頭、結尾中體會到了什么?
4.組內初步交流自學成果,互相補充,如仍有解決不了的問題,可作上記號,待合作探究時解決。
五、布置作業
1.抄寫生字新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十六年前的回憶》優秀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六年級語文下冊《十六年前的回憶》教學設計(通用6篇)09-13
《紙筒人》優秀教學設計03-01
燕子優秀教學設計(精選10篇)04-28
優秀《望月》教學設計(精選7篇)08-25
《軍神》優秀教學設計(精選9篇)03-23
小學《圖書借閱公約》的優秀教學設計04-30
《天窗》優秀教學設計(通用16篇)10-17
《黃繼光》優秀教學設計(通用10篇)05-15
課文《軍神》優秀教學設計(精選8篇)0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