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情表的語文教案
陳情表的語文教案
教學目標
1、表是一種文體,了解這種文體的特征。
2、古人以忠孝為先,卻又往往忠孝不能兩全,注意作者在文中表露的情感。
3、文章寫作的對象是皇帝,所以既要說得天衣無縫又要極盡委婉。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題解
《陳情表》是李密向晉武帝司馬炎上的表文。文章敘述了自己幼年的不幸遭遇,家中的孤苦情況和祖母對自己的辛勤撫養(yǎng),詳盡而委曲地說明了自己屢次辭謝晉朝征召的原因,表達了對晉朝皇帝的由衰感激之情,又申述了自己的終養(yǎng)祖母以盡孝道的決心。
表,是古代奏章的一種。是臣子上給皇帝的書信。《文心雕龍章表》:章以謝恩,奏以按劾,表以陳情,議以執(zhí)異。《文選》卷三十七題作《陳情事表》。
二、課文分析
寫文章的目的,在于影響對方(讀者)。或者是宣傳一種主張,或者是表達一種愿望,都要使對方接受。而在實現(xiàn)這一目的,就文章的表現(xiàn)手段來說,必須曉之以理動之以情。這篇《陳情表》就是這樣情理兼?zhèn)涞暮梦恼隆?/p>
李密所陳之情,無非是孝養(yǎng)祖母,這屬于封建道德范疇。我們推舉這篇文章的重點不在此,而是從批判繼承的意義看,覺得這篇文章尚有可取之處,堪稱西晉散文的名篇。
第一, 表現(xiàn)真實的感情。
《古文觀止》選這篇文章評說:歷敘情事,俱從天真寫出,無一字虛言駕飾。至性之言,自爾悲惻動人。李密從小失去父母,是祖母劉氏一人撫養(yǎng)成人的,這種孝親的關系自然不可分離。所以作者首先從這里寫起。他先寫自己,從小孤弱,虧了劉氏的撫養(yǎng)。而且少多疾病,九歲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這里見出劉氏的辛苦。再寫劉氏,夙嬰疾病,常在床蓐。時候只有密來服侍照應。劉與李密這不可分割的關系說到了,這還不夠,作者還補充特殊的具體情況,這就是他家既無叔伯,終鮮兄弟,處在煢煢孑立,形影相吊環(huán)境里,祖母的依傍關系是分離不得的。最后用日薄西山,氣息奄奄,人命危淺,朝不慮夕形容劉氏晚年垂危的景況,現(xiàn)太應上文,歸結到這自然而然的情勢:臣無祖母,無以至今日,祖母無臣,無以終余年。母孫二人,更相為命。是以區(qū)區(qū),不能廢遠。情感是真實的,而且深切的。所以古人評說:沛然從肺腑中流出殊不見父鑿痕。(《冷齋夜話》引李格非語)更有評說:此段寫盡慈孝,使人讀之欲涕。(《古文觀止》批注)
第二, 說出有力的道理。
事情一開始,就在李密面前出了一個難題。我們知道,李密原是蜀國的郎官,蜀亡于職,會不會使晉疑其以名節(jié)自矜?再者,在此陳表之前,已經(jīng)詔書累下,郡縣逼迫。所以李密寫這篇陳情表,就非得動腦筋把道理陳述清楚不可,把真實情況擺開不可。他在陳述暫不能出仕的理由時,先從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猶蒙矜育入手,而后折入本意:況臣孤苦,特為尤其!也就更有力量。這篇文章的一怪意思。接著又說明自己本圖宦達,不矜名節(jié),今臣亡國賤俘,至微至耳,過蒙拔擢,寵命優(yōu)渥,豈敢盤桓,有所希冀。然后文章又一轉(zhuǎn)折,空出主意:但以劉伯日薄西山,卸息奄奄,人命危少,朝不慮夕。臣無祖母,無以至今日,祖母無臣,無以終年余,母孫二人,更相為命,是以區(qū)區(qū),不能廢遠。這樣就使道理更周全,表達了自己矛盾的心情;既消除了對方的懷疑,也使自己的意思因得到襯托而更鮮明。
三、鑒賞要點
1、 邏輯嚴密
作者李密,因父早亡,母改嫁,自己歸祖母劉氏撫養(yǎng)。曾拜蜀的重臣譙周為老師,博覽五經(jīng),尤精《春秋左傳》。初仕蜀,為郎。晉泰始初,始被征召為太子洗馬,以祖母年老多病,無人奉養(yǎng),遂上《陳情表》固辭。后劉氏死,方入京任太子洗馬,出為溫縣令,官至漢中太守。
嚴密的邏輯,真實的理由在曲折推進中得到清楚的表現(xiàn),而陳述又是那樣委婉,衷曲又是那樣令人同情,文章章法又顯得搖曳多姿。《麗澤文說》曾指出:文章貴曲折斡旋。
2、 章法多變
說理之文有直有曲。思路豁達,曲令釋精微,辨析透徹,都得根據(jù)說的對象和文章所在表達的內(nèi)容的需要而定。一篇文章講究頓挫、跌宕、抑揚、迂回等等。就不單是形式上一種技巧,或只是章法的變化了,它有更恰當、更委婉的說理作用。
四、作業(yè)
完成一課三練。
第二課時
教學任務:補充文化常識;講解練習。
一、古代官職任免升降的術語
關于任職授官的有:任、授、除、拜、封(用于爵位)、贈(用于追封已故者)征、辟、薦、舉(多用于布衣作官)、點(用于口語)。
關于提升職務的有:抉或(用于由低級到譏級)、進(用于較高職務追加)、起復(恢復原職務)、超遷。
關于降級免職的:罷、免、解(因非嚴重過失而解除職務)、貶、謫(因過失而降級)、革、褫(撤職查辦)、開缺(奉命或自請解除職務)、致仕(帶職退休)、左遷(降級使用)。
關于調(diào)動職務的:移、調(diào)、徒、量移(調(diào)的比原職稍好)、補(由候補而正式上任)
關于兼職的:領(以本官兼較低職)、攝(暫時兼任比本官高的職務)、權(臨時代職)、行(代行某職而尚無此官銜)、 (代替無本官的職務)、護(原官短期離職,臨叮守護印信)
二、古代官職變動用詞
1、除,任命、授職,一般指免去舊職、授予新職。如文天祥《指南錄后序》予除右丞相兼樞密使,都督諸路軍馬。
如果是左除,則是降級授職之意。
2、賞,是由皇帝特旨頒布,賜予官職、官銜或爵位。如《譚嗣同》:八月初一日,上召見袁世凱,特賞侍郎。
3、擢,既由選拔而提升。課文《海瑞傳》:是瑞已擢嘉興通判,坐謫興國州判官。
超擢則是越級破格提升的意思。如《譚嗣同》:皇上超擢四品卿銜軍機章京,與楊銳、林旭、劉光第等同參預新政。
4、遷,改官。用法較復雜,常見的有三種情況。一是升遷,如《海瑞傳》:遷淳安知縣。海瑞由原教諭官提升為知縣。二是改任,相當于轉(zhuǎn)調(diào)原職品級的官職,如《張衡傳》:拜郎中,再遷為太史令。新職太史令與舊職郎中官職級別相同。三是降職,即左遷。白居易《琵琶行》:元和十年,予左遷九江郡司馬。即指被降為江州司馬。
5、徙,改任官職,多指一般的調(diào)職。《張衡傳》:所居之官輒積年不徙。即說張衡所居官職一直未得到改任。
6、謫,官吏降級,相當于貶。白居易《琵琶行》:我從去年辭帝京,謫居臥病當潯陽城。
7、拜,授予官職,任命,多指帝王授臣下官職。《廉頗藺相如列傳》:以相如功大,拜為上卿。《張衡傳》:公車特征拜為郎中。
8、出,指出京受任。《張衡傳》:永和初,出為河間相中的出,就是指張衡離京任河間王的相。
9、去,卸職。《張衡傳》:自去史職,五載復還。這里的去,就是卸職之意。
10、黜,廢免,革職免官。《屈原列傳》:屈原既黜,其后秦欲伐齊,齊與楚從親。
要注意,黜與貶謫相同,但有區(qū)別,貶謫是出自皇帝的詔令,黜有時則是上司對下屬官員的處分,《書博雞者事》中黜臧使者的黜就是指臺臣以對臧使者的處分。
11、放,放逐。如《史記·屈原列傳》舉世混濁而我獨清,眾人皆醉而我獨醒,是以見放中的放就是貶謫放逐的意思。
放有時也指京官調(diào)任外地,如《譚嗣同》即放寧夏知府,旋升為寧夏道中的放就是委任委派的意思。
12、陟,升遷,指官吏的提升和進用。如諸葛亮《出師表》:宮中府中,俱為一體,陟罰臧否,不宜異同。陟即指提升和進用。
陟常和黜連用表示人材的進退,降官曰黜升官曰陟。如韓愈《送李盤谷序》:理亂不知,黜陟不聞。
13、奪,罷官免職。如《書博雞者事》使者遂逮守,脅服奪其官。
14、罷,革除官職。《書博雞者事》又投間蔑污使君,使罷中的罷是指被革去了官職。
15、復,恢復舊職。《書博雞者事》中為復守官而黜臧使者中的復指重新任命,恢復舊職的意思。
【陳情表的語文教案】相關文章:
《回聲》語文教案03-19
語文寫字復習教案03-19
語文第四單元教案03-19
《憶讀書》語文教案03-20
語文《奔落的雪原》教案03-19
語文《積累 運用一》教案03-19
語文《春酒》教案(精選11篇)09-23
語文搭石教案大全03-20
《采山》的語文教案02-20
趣味語文活動課教案0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