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溪峪的“野”》課程教學反思
《索溪峪的“野”》課程教學反思
一、成功之處
1、朗讀聲情并茂:
課文通過描述索溪峪的山、動物、游人、水四個方面的內容,寫出了索溪峪的美是一種純天然的,不經人工雕琢的自然美,是一種野性的美。語言非常優美,找出你最喜歡的語句,讓我們用朗讀來展現那迷人的風光!一石激起千層浪,同學們躍躍欲試,我真誠地給予引導,鼓勵他們將一段段文字讀成一幅幅畫面。誰為這段畫面配音?給個機會讓老師讀讀,好嗎?老師,您的朗讀讓我感悟到了索溪峪山的磅薄之美!老師,您讀出了索溪峪的大氣,我有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謝謝同學們給予老師這么高的評價,有沒有勇氣挑戰老師?激勵的語言點燃了學生的朗讀熱情,他們全身心地投入著,用情地朗讀,細細地品味,真誠地評價,在充分感悟語言文字之美的同時也感悟到了索溪峪的野性的美,感悟到了大自然的美,心中漾起對祖國山河的熱愛與贊美之情!
2、體現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創設情境進入課題后,學生根據自學提示進行自主學習、合作、交流,網上游覽張家界,為學生構建了自主學習的平臺。課上,我充分讓學生自主合作,同時也尊重了學生的個性化閱讀。
3、課堂師生合作愉悅:
課堂教學是心與文本的對話,是心與心的交流,在柔美的音樂中進入情境。生生、師生之間開心地表達,真誠地交流,學習氛圍熱烈、輕松。朗讀入情入境,給人一種美的感受。
二、有待改進之處
1、本節課教學容量過大:
一節課的時間,學生要完成對課文的初讀感知,細讀感悟,品讀積累,還要瀏覽和欣賞網上相關文字、圖片、錄像,在短短四十分鐘內要完成是不現實的。教學中,我偏重了學生與文本的對話,而真正讓學生上網瀏覽的時間只有十多分鐘,能看到的內容實在有限,我覺得語文味太濃,而缺少了信息技術的應用。應重新調整教學環節,將初讀感知、細讀感悟分開進行,集中網上交流、品讀積累。
2、缺少人機互動:
網絡的優勢之一就是交互性強,便于進行師生、生生,人機之間的互動交流。而這堂課幾乎就沒有師生間的人機協作互動,網絡所提供給學生的大量圖片、文字等素材資料沒有真正利用起來,在網絡環境下學習的優勢沒有發揮出來,我覺得,整合課中的信息技術手段是為教學服務的,雖不能過分依賴,但也可充分利用。如果在教學中,設立交流互動板塊,鼓勵學生通過網絡將自己的感知、感受提交共享。那么,最終會內化為對文本的理解,成為學生的東西,真正發揮網絡資源的作用。
思考:網絡環境中如何體現語文課的特點:
信息技術與語文課的整合不是簡單的結合,而是將信息技術融入到課堂的有機整體中,其主體是課堂而非信息技術。主要體現為語文知識的綜合運用,聽說讀寫能力的整體發展,語文課程與其課程的溝通,書本學習與實踐活動緊密結合。所以,我認為,課堂應以教材蘊含的情趣為源頭,以教師的情感外觀為主導,在媒體的助推下,使師生的情感產生共鳴,充分利用網絡的優勢,調動師生學習的主動性、自覺性、積極性,優化語文閱讀教學。
【《索溪峪的“野”》課程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音樂課程的教學反思03-20
新的課程改革之教學反思03-20
《棗核》的課程教學反思(精選9篇)07-03
《不退位減》課程教學反思(通用7篇)09-24
《認識千克》課程教學反思(通用10篇)10-16
《散落的鈔票》教學課程設計03-26
整數乘法運算定律推廣到小數課程教學后的反思(通用10篇)06-08
高一物理自由落體運動課程教學的教后反思(精選10篇)04-19
《On the farm》的教學反思0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