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专区|和领导一起三p娇妻|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ⅴ色|欧美视频网站|亚洲一区综合图区精品

實用文檔>推進市工業轉型升級情況調查報告

推進市工業轉型升級情況調查報告

時間:2024-07-30 11:27:00

關于推進市工業轉型升級情況調查報告

關于推進市工業轉型升級情況調查報告

關于推進市工業轉型升級情況調查報告

  市人大常委會:

  工業是國民經濟的命脈,是經濟社會發展的基礎,也是寧波的立市之本、強市之基。做好工業轉型升級工作,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是深入實施“兩創”倍增計劃,扎實推進“六個加快”戰略的重要內容,也是實現“工業大市”向“工業強市”、“寧波制造”向“寧波創造”跨越,保持工業經濟又好又快發展的重要保證。

  市人大常委會高度重視工業經濟的發展,把工業轉型升級工作列為今年常委會調研審議重點課題。7月初開始,市人大常委會財經工委就對全市工業轉型升級工作調研進行準備。8 月份,召開全市人大財經工作會議,專題研討各地推進工業轉型升級工作。9月份,常委會組織3個調查組,聽取了市經信委的匯報,分赴余姚、寧海、鄞州三個縣(市)區,對我市工業轉型升級工作情況進行了深入的調查研究,實地察看了6家創新型企業。此外,財經工委還先后聽取了市發改委、市科技局、市質量技術監督局等有關促進工業轉型升級的情況。在此基礎上,財經工委對調研情況進行了匯總分析,形成了調查報告。

  一、我市工業轉型升級的基本情況

  近年來,全市工業經濟在市委的正確領導下,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創業富民、創新強市”戰略,全面實施創新“倍增”計劃,扎實推進工業轉型升級,工業經濟得到了長足發展,取得了顯著成就。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調整結構,轉變方式,工業綜合實力有了較大幅度的提高。自2004年以來,市政府主動順應形勢發展的需要,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走新型工業化發展之路,在全行業率先進行了戰略性結構調整,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形成了涵蓋科技創新、信息化推進、產業規劃布局、工業經濟發展評價等各個領域的政策體系,鼓勵和引導企業調整產業結構,轉變發展方式,推動了工業經濟的發展。工業經濟提速明顯,盈利水平持續改善。截止2010年,全市工業總產值達13171億元,其中規模以上工業產值達10868億元,是2005年的2.3倍,年均增長18.1%。全部工業增加值達2570億元,工業增加值占 gdp的比重從2005年的48.5%提高至50.1%。規模以上企業全員勞動生產率達11.3萬元/人?年,比2005年提高了68%。同時,隨著企業梯隊工程建設的實施,企業創業創新的積極性得到了極大提高,創新發展動力持續增強,推動了企業組織結構的轉型和產業層次的提高,企業發展規模明顯擴大。去年,全市規模以上企業平均銷售額達8518萬元,比2005年增長了53%。全市規模以上企業達到12404家,是2005年的1.6倍,其中銷售收入超億元的企業1479家、超10億元的企業110家、超百億元的企業10家,分別是2005年的2.3倍、2.5倍和2.5倍。全市財政一般預算收入中有 60%左右來自工業。工業對全市經濟社會發展的支撐作用不斷增強。

  (二)汰劣扶優,改造提升,產業結構得到進一步優化。近些年來,市政府堅持把節能降耗作為調結構、促轉型的重要抓手,積極發揮節能降耗與轉型升級的良性互動作用,建立并不斷完善產業退出機制,加快淘汰落后產能和低效益產業,積極為轉型升級騰挪空間。截止2010年底,全市共關停火(熱)電機組 56萬千瓦、粘土磚瓦窯180座、格法玻璃150萬重量箱、煉鋼30.9萬噸、鑄造20萬噸、制革12萬標張、隔膜法燒減6萬噸、造紙3萬噸、印染1.8 億米。通過實施《工業產業投資導向目錄》和產業準入政策,強化產業投資導向,一方面嚴把項目準入關,從源頭上控制“兩高一資 ”項目的盲目擴張;另一方面是優先培育發展市場前景好、成長潛力大、產品附加高、經濟效益好的高新技術產業、戰略性新興產業和生產性服務業,鼓勵運用高新技術改造提升傳統產業,促進三次產業協同發展、優化升級。以“智慧城市”和“創新型城市”建設為契機,充分發揮信息化對工業化的帶動作用,加快推進以信息產業為主體的高新技術企業快速發展,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增長迅速。去年達到2702億元,是2005年的3.2倍,占整個規上工業產值的比重由2005年的 17.9%增加到當前的24.9%。通過這些調整,傳統產業比重逐步下降,高新技術產業、裝備制造業占比穩步上升,行業結構、企業結構和組織結構進一步優化。

  (三)科技引領,信息帶動,企業自主創新能力有了增強。市政府把提高工業整體質量和水平作為轉型升級的重要切入點,切實加強企業創新能力建設,充分發揮科學技術的引領帶動作用,努力搭建技術創新平臺,鼓勵有條件的大企業(大集團)創建省級以上工程(技術)中心,引導民營企業與省內外高校、科研院所開展產學研合作,促進科技成果向現實生產力轉化。近年來,全市共擁有各類企業技術工程(研發)中心714家,其中,國家級7家、省級207家,市級 500家;全市企業(單位)先后與國內外150多所高校和科研機構建立了合作關系,引進和共建技術研發機構140多個。通過“筑巢引鳳”、“借雞生蛋”,積極構建科技應用轉化服務體系,引導社會資金創辦綜合性或專業性科技孵化器。目前,全市已建立科技孵化器16個,總孵化面積達35萬平方米,孵化畢業企業 340余家。深入實施專利、品牌、標準創新戰略,加快推進自主知識產權和自主品牌建設,組織資金、技術和人力,進行聯合攻關;引導企業依托專利技術和優質產品創知名品牌;鼓勵行業骨干企業參與或牽頭主持國家標準、行業標準和地方標準的制定或修訂工作,增強了企業知識產權創造、運用、保護和管理能力。我市連續三年榮獲了“中國品牌之都”稱號,成為國家知識產權工作示范城市和國家商標戰略實施示范城市。

  (四)整合資源,提升功能,產業集聚進一步加快。著眼于調整產業布局,推進集約發展,市政府把培育發展現代產業集群,加快產業基地建設作為轉型升級的重要載體,加快推進“園區化”、“集群化”進程,通過科學規劃、合理布局,對原有開發區(園區)進行了重新定位和資源整合,全面提升其整體功能,開發區(園區)的綜合競爭力和對資本要素、創新要素的集聚能力不斷增強。2010年,全市各級開發區實現工業總產值6214億元,占全市工業總產值的比重達到47.2%,是“十五”末期的4.4倍。一批發展優勢較為明顯的開發區(園區)相繼得到升級,寧波省級高新區升格為國家級高新區,寧波化工園區成為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和國家級新型工業化示范基地,服裝、家電產業也被省政府認定為現代產業集群的示范區等。經過幾年的努力,我市工業產業布局“低、小、散” 的局面基本得到了改變,產業集聚能力不斷增強。

  二、我市工業轉型升級工作存在的主要問題

  幾年來,通過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 我市工業轉型升級工作取得了積極進展,但工業經濟長期積累的結構性矛盾和深層次問題還沒有從根本上得到解決,轉型升級面臨的困難不少,任務還很艱巨。主要表現在:

  (一)增長方式較為粗放,整體發展質量依然不高。經過幾年的努力,全市工業的整體質量和效益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但工業發展仍然沒有從根本上擺脫以量取勝的外延式經濟增長方式,不少企業仍然熱衷于傳統產業的低端擴張,搞同質競爭,企業增加值率、單位產值利稅率和全員勞動生產率普遍較低。多數企業盡管對發展高端產業有足夠認識,但是由于起步較晚,起點較低,基礎相對薄弱,研發設計和營銷控制能力不強,難以抵擋外部競爭壓力的沖擊,企業抗風險能力比較弱。

  (二)產業布局較為零散,集群發展優勢不夠明顯。盡管我市相繼成立了若干開發區(僅省級以上就十多個),但普遍存在主導產業不突出、集群優勢不明顯、行業門類多樣化、產業結構扁平化、產品競爭無序化的現象,與現代產業集群發展要求還有一定差距。而且,企業規模偏少,創新能力不強,發展速度緩慢,開放帶動作用相對薄弱,缺乏地標型行業龍頭企業的引領帶動作用,產業集聚的高度化水平仍然偏低。

  (三)工業產業層次不高,結構調整任重道遠。隨著寧波國家重化工基地戰略地位的確立,臨港重化工業將成為我市工業產業的主力軍,工業結構的重型化趨勢將進一步加劇,轉型升級與節能降耗的壓力將隨之增大。以石化、裝備制造、電子電器等為代表的傳統產業發展水平不高、急需提升;以新材料、新能源、新光源等為代表的新興產業規模偏小、有待培育;與先進制造業關聯度較高的生產性服務業初露端倪,且局限于港口物流領域,完善的格局體系尚未形成、亟待健全。工業結構戰略性調整所面臨的任務艱巨而繁重。

  (四)創新能力仍顯不足,創新環境有待改善。企業創新意識不強,研發投入較少,創新積極性、主動性不高,其主導產品技術基本以引進和模仿為主,缺乏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技術和產品,授權發明專利比例偏低。創新型人才資源供給不足。人才總量不大,素質相對不高,而且分布不盡合理,結構性矛盾突出,直接制約著企業科技創新能力和科技發展水平的提高。推進企業自主創新的機制不健全,鼓勵企業自主創新的財稅政策落實不到位,資源要素配置適當向創新型企業傾斜的分配機制尚未形成,影響著企業自主創新積極性的發揮。引才、用才、留才的激勵政策和環境有待于進一步完善。

  (五)要素支撐相對薄弱,發展后勁急需增強。由于受市場需求下降、土地制約加劇、生產成本上升、房地產擠壓效應明顯和金融政策趨緊等因素的影響,企業投資信心不足,工業全行業投資增速減緩,工業投資持續低位排徊,呈下滑趨勢。而且,國有投資和外資利用比例也出現了嚴重下降,導致工業企業發展后勁不足。工業增長與資源要素制約之間的矛盾還有待進一步破解。

  三、關于加快推進工業轉型升級的建議

  為加快推進工業轉型升級工作,確保我市工業經濟持續平穩健康發展,提出如下建議:

  第一、統一認識,加強領導,扎實推進轉型升級。全市各級政府必須牢固樹立大局意識,徹底打破地域界限和地方、部門利益的制肘,努力形成全市一盤棋,合力推進工業轉型升級的良好工作格局;要站在戰略高度,主動把加快工業轉型升級作為經濟發展戰略的核心任務,提上議事日程,擺上重要位置,納入“一把手”工程,建立健全組織協調機構,切實加強對工業轉型升級的組織領導。各級相關部門要在科學調控社會資源,合理配置公共資源,合力推進轉型升級的基礎上,根據各自的職責分工,按類別、分層次地做好轉型升級的分類指導工作。同時,還要注重產業布局的前瞻性研究,抓好新興產業的規劃設計,加強轉型升級的總體指導和統籌協調,推動轉型升級健康發展。

  第二、完善政策,健全機制,進一步加大轉型升級工作力度。各級政府要加大對工業轉型升級的政策支持和資金扶持力度,進一步完善財政政策,調整公共財政支出結構,加大工業轉型升級財政資金的投放強度,推動科技創新和技術改造,帶動和引領更多資金投入轉型升級。要強化稅收引導,制定并完善有利于促進傳統產業提升、新興產業培育、特色優勢產業發展的稅收政策,鼓勵和引導企業優化資源配置,推動轉型升級。要健全支持工業轉型升級的投資政策,整合投資資源,改進投資方式,增加大項目投資比例,以大項目建設帶動工業投資增長,增強投資對轉型升級支持的力度。同時,還要注意加強產業政策和信貸、土地、環保、安全、科技等政策的協調配合,使支持轉型升級的各項政策綜合發揮作用。要進一步優化要素保障機制,積極構建產業升級項目評價指標體系,強化重大項目科學評價制度,對于重大產業升級項目所需要的土地指標、環境容量、用能指標等要素資源予以優先配置。加快建立為中小企業提供信息咨詢、市場開拓、籌資融資、貸款擔保、技術支持、人才培訓等方面的社會服務體系,努力為轉型升級提供要素保障。

  第三、凝聚力量,突出重點,大力實施結構調整。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我市仍處于工業化發展的推進期,石化、裝備制造、汽車及零部件、電子電器、高檔紡織服裝等傳統產業仍是支撐我市制造業增長的主體。因此,要緊緊抓住傳統產業不放松,立足鞏固再提高,通過優化重組、改造提升,再創傳統產業競爭新優勢。要培育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根據市委確定的八大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發展方向,結合產業發展的具體實際,在做好產業發展規劃和前瞻性研究的基礎上,優先培育發展一批適合本地產業發展優勢和特點的新興產業項目,逐步形成產業集群,提高競爭力。要加快發展生產性服務業。充分發揮我市制造業占比較高這一優勢,細化深化專業分工,加快發展為制造業配套的現代物流、科技服務、信息服務、商務服務等生產性服務業,培育發展一批大型服務業企業,推進服務業集聚區建設,促進先進制造業與生產性服務業有機融合、互動發展。

  第四、加大投入,提高素質,努力提高創新能力。各級政府要進一步加大科技投入,加快建立技術創新服務體系,促進科技成果向現實生產力轉化。要加強技術創新體系建設,加快建立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相結合的技術創新體系,鼓勵企業、高校院所以技術和產權為紐帶結成戰略聯盟,延伸產業創新鏈,推動資金、技術、人才等創新要素向企業集聚,增強企業的自主創新能力。要以培育自主知識產權和自主品牌建設為重點,深入實施專利、品牌、標準等創新戰略,圍繞重點產業、重點領域的重大關鍵技術,集中資金、技術和人力,組織聯合攻關,突破一批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專利技術,增強企業的核心競爭力。要建立健全創新支撐體系,完善技術創新能力評價制度,健全企業創新投入機制,從體制機制上支持、引導、激勵或約束企業加大創新投入力度,提升創新投入比重,增強創業創新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要強化創新型人才隊伍建設,努力培育造就一批領軍拔尖人才、高層次科技創新型人才和技能應用型人才,增強企業創新的活力和能力。

  第五、強化基礎,理順關系,積極構建監管服務體系。各級政府要進一步強化綜合服務職能,切實加強對工業轉型升級的管理指導和監督檢查,積極構建監管服務體系,努力為工業轉型升級創造條件。要健全經濟運行監測體系,完善投資動態監測、預警與評價機制,加大對重點行業、重點領域經濟運行情況監測的力度,在為企業創新發展提供價格、市場、法律咨詢等綜合信息服務的同時,要更加注重行業風險數據的采集分析和動態監測,切實防范潛在風險。要理順相關部門在工業轉型升級中的職能分工及其與之相對應的管理制度,加強與工業主管部門間的協同合作,保證相關政策、制度的貫徹落實。要進一步明確市場經濟條件下政府與企業的關系,推動政府和企業在促進工業轉型升級中協調一致,良性互動,共享創新成果,共謀發展大計,齊心協力推動工業轉型升級。

【推進市工業轉型升級情況調查報告】相關文章:

關于鄉鎮工業經濟轉型升級的調研報告范文02-04

關于明光市利用外資情況總結02-17

工業園區配套功能建設調查報告范文(通用6篇)11-02

關于共享單車的使用情況的調查報告(精選10篇)12-12

關于班級課外閱讀情況調查報告范文(通用12篇)03-22

關于大學生玩游戲情況的調查報告三篇02-16

關于縣牛羊肉市場價格情況的調查報告范文02-19

關于購買財務系統升級報告06-08

市臺辦的工作計劃03-20

推進綠地精細化工就業計劃03-19

用戶協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