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透鏡教學反思(精選14篇)
作為一名人民老師,我們要在課堂教學中快速成長,寫教學反思能總結教學過程中的很多講課技巧,快來參考教學反思是怎么寫的吧!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關于透鏡教學反思,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透鏡教學反思 1
今天上了 透鏡一節新課,感覺時間有點緊,課堂內容完不了。
教法上:采用了以往不太常用的教學法,想法就是學生先自習看書,老師在根據問題講解,第一個班講下來連會聚和發散作用都沒有講清楚(自己的感覺)。
實驗上:找到一只凸透鏡和凹透鏡,尤其凹透鏡很重要,在講會聚和發散時,我先利用手機電筒燈光,在餐巾紙上投射燈光,凸透鏡會看到一個最小最亮的點(焦點),凹透鏡是看到陰影,說明有發散作用。
例題上:常規會聚或發散判斷透鏡類型四個,一個看似會聚實質發散的`一個,只有一條光線的例題1個。
幾個班都沒有講到透鏡的三類特殊光線。第二節再補充。學生自主學,需要判斷學生那些知識會了,不用講,那些需要老師詳細講。
透鏡教學反思 2
通過本節課教學我感到有以下幾點收獲:
1、引入新課的實驗是后面學生猜想以及學生實驗的依據;同時也在有目的引導與學生自主探究之間找到了一個平衡位置;
2、通過問題串的`討論,使學生明確在實驗中需測量什么、觀察什么,并使學生成功的獲得實驗數據;
3、分工與合作節約了大量時間,提高了課堂效率;
4、通過黑板畫圖,將學生收集到的證據在凸透鏡主光軸的圖上描點,使學生通過統計規律找出凸透鏡成像的規律。
在本節課的教學中,我感到尚有以下幾點不足,需在今后的教學中改進:
1、語言不夠精煉,尤其在普通班,生源偏差,問題問的復雜,造成部分學生學習有困難;
2、學生實驗時間偏短,造成部分數據有偏差,表現在清晰的像位置沒找準;
3、交流不夠充分,在合作方面的收效有待提高。
透鏡教學反思 3
在這節課的教學中,概念講解清晰,教學過程流暢,學生的學習熱情高。但是還是存在著一些不足。
首先,本節的難點在于如何幫助剛接觸透鏡的學生理解實驗中以立體形式呈現的實驗現象,主要障礙在于:將“會聚作用”和“會聚光線”混淆、將“發散作用”和“發散光線”混淆。在本節課中我利用了激光筆和透鏡模型幫助學生直觀感受,但是忽略了相關習題的補充和鞏固,導致課后完成教材練習時有較多學生掉進了題目陷阱;
第二,要強調與主光軸不平行的光束經過凸透鏡后也會會聚到一點,只不過這一點不在主光軸上,而在焦平面上,應該通過演示儀演示出來;
第三,對于光心的特點,可以強調“經過光心的光線傳播方向不變”,有的學生會錯誤理解為“入射光線、光心、折射光線與主光軸在同一條直線上”的.特殊情況,要利用激光演示多次改變光線入射的方向,只保證穿過光心,讓學生意識到只要穿過光心,光的方向就不會發生改變。
最后,在拓展提升時還可以提出問題,比如“如果遮住透鏡的一部分,平行光經過透鏡會發生怎樣的變化?”幫助學生為后一節《凸透鏡成像的規律》打好基礎,做好教材銜接。
透鏡教學反思 4
我校開展自主高效課堂教學競賽活動,我上了一節五年科學第三單元第三課《研究透鏡》課,獲得一等獎。反思本科教學深有感觸,收獲很多,反思如下:
教材要達到的教學目標是:
1、知道光線從一種透明物體進入另一種透明物體時,傳播的方向會在交界面上發生彎折。
2、能通過研究,概括出凸透鏡和凹透鏡鏡片的`不同特點和不同作用。
3、通過制作簡易望遠鏡,能提出更多與自己研究的有關透鏡的問題。
本課達到教學目標。體現自主高效課堂教學模式,整節課顯得意興盎然,學生十分感興趣,效果很好。首先,本課充分讓學生進行自主探究,學生小組合作完成。互相交流自己的發現,輕松的完成了學習任務,各種能力得到鍛煉。其次,注重學生的展示交流及匯報,小組學習后先進行組內交流,再進行組與組間交流,最后再全班展示交流,匯報,評價。第三,注重評價與補充。組內評價于補充,組與組評價與補充,提高學生語言表達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等。
回顧本課教學也存在不足,在今后的教學中努力去完善。
透鏡教學反思 5
《研究透鏡》一課是蘇教版小學科學教材五年級上冊第2單元第三課,教材要求的科學知識目標是:
1、知道光通過兩種不同的透明物體時會改變它的行進方式;
2、知道凸透鏡和凹透鏡可以改變光的傳播路線;
3、知道凸透鏡和凹透鏡的鏡片的特點;
4、了解望遠鏡的.構造。
我首先直接切入本課研究主題。復習光是沿直線傳播的,光遇到透明的物體會反射回來等知識,同時畫示意圖表示。提出光遇到透明的物體會發生什么現象呢?孩子不一定非常了解,于是我出示了兩塊透鏡。(凸透鏡和凹透鏡。當然這里我沒有明示其名稱。),再用手電筒作為光源,用師生互相合作的方式直觀地演示了光線遇到透鏡時發生的變化,然后拋出一個問題,發生變化了嗎?為什么會發生這樣的現象呢?然后,讓學生帶著問題去研究凸透鏡和凹透鏡。從形狀到放大、聚焦的性質。在研究聚焦性質時,我使用了“光束進行盒”,讓學生的研究有依據。最后,在研究完放大和聚焦的性質后,我也安排了畫凸透鏡和凹透鏡的光線行進示意圖。這是為了和前面呼應,也是為了讓學生進一步明確:光行進過程中穿過透明物體后會改變行進路線。
透鏡教學反思 6
本周教學進入第三章《透鏡及其應用》,這一章總體上難度有所提高,尤其是第三節《探究凸透鏡成像的規律》。
《探究凸透鏡成像規律》是一節很重要的實驗課,也十分有趣。在教學中,我充分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參與設計實驗,在實驗過程中讓盡可能多的學生體驗實驗,參與實驗,主動描述實驗現象,概括實驗規律。
課堂上也出現了一些老問題,盡管再三強調課堂紀律,提前打預防針,但仍有部分學生因被實驗強烈吸引而向前走動,課堂氣氛有些雜亂,影響了正常的教學秩序。看來在活躍的課堂氣氛與高效的課堂質量之間有一個平衡點,這還需要我進一步努力探索。
講課中也出現了一個另人意外的'現象,在總結凸透鏡成像的規律時,有些學生的理解能力令人吃驚。“物近像遠像變大”這個規律我認為比較難以理解,就先讓學生記在書上,再解釋意義,可有一個學生卻搶著發言,并準確地解釋了這個規律。看來我還是沒有給學生足夠的信任,部分地抑制了學生的積極性。教師應該放手發動學生,相信學生的學習能力,努力做學習的引導者,而非控制者。
透鏡教學反思 7
今天聽了林老師的《凸透鏡成像規律》一節,林老師本節課按照:知識梳理——導入新課——介紹實驗器材——進行實驗探究——獲得實驗結論——原理應用——課堂檢測的環節進行教學,環環相扣,課堂節奏緊湊有序,能隨時抓住學生的注意力和興趣點。
本節《凸透鏡成像規律》的課件的應用,大大降低了教學難度,很好的幫助學生達成了學習目標。
建議:本節始終由教師提出問題,學生思考,教師引導得出結論。將知識過于碎片化,建議可以將成像規律設計制作一個微視頻,并設計相應的電子導學單,將問題作相對集中的'處理,讓學生可以通過系統的觀看視頻,進行全面的綜合的思考,提高學生全面思考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這樣可以將20分鐘左右的授課時間壓縮到10分鐘以內,提高課堂的容量和學生的思維深度及高度。
關于圍繞教學目標合理確定合作學習任務方面:可能是由于學生剛進行物理學習,某些學習習慣和學習方法仍需教師在教學中加以引導和養成。圍繞目標盡量將教學活動進行整合,小組合作次數不要過多,提高合作質量。
透鏡教學反思 8
本節課教學我主要采用了分組實驗進行探究,由學生自主實驗總結規律,將枯燥的物理理論寓于實驗中,很自然巧妙的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掌握知識。也充分體現了新課標的以學生為主體的理念。課后根據學生的上課反應及作業情況,我覺得這節課的`教學還存在以下問題:
1、時間沒有能夠很好的把握,理想上準備嘗試一節課把所有知識點都講完的思路沒有能夠實現,但是在前面已經說了,教學的真正目的是讓學生探索規律,獲得研究、思維的方法,然后通過方法的獲得以及運用方法探索、創造的過程,雖然讓學生去探索會花費更多的時間,但是絕對是值得的。
2、在讓學生得出數據之后,進行歸納的時候,很多學生都將物距與像距進行比較,雖然也對,但與教師的預設有偏差,所以老師應該給出一個歸納的方向,比如有意識的讓學生將物距和像距與焦距進行對比,這樣學生給出的結論就會比較整齊一些。
3、有一些學生對實驗探究的興趣不濃,動手能力不強,實驗得出數據的速度太慢,所以我們以后還要進一步培養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加強動手能力,致力于學生整體水平的提高。
透鏡教學反思 9
《研究透鏡》是蘇教版小學科學教材五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第三課、我首先直接切入本課研究主題。復習光是沿直線傳播的,光遇到不透明的物體會反射回來等知識,提出光遇到透明的物體會發生什么現象呢?孩子可能會猜到會穿透過去,哪光的行進路線會改變嗎?從而引入今天的教學內容。我在本節課的開頭設計了:
1、復習光在同一種物質中是怎樣行進的。(直線傳播)讓學生在頭腦中重新有這個印象。
2、復習光行進過程中射到一個不透明的物體上時會發生什么現象。
3、提出那么光射到透明的物體上呢,引起學生思考。
4、思考后讓學生觀察放入水中的物體,引出折射的`概念。
5、解謎叉魚技巧,指出折射現象在生活中的運用,進而引入折射現象的典型——透鏡。這里的教學設計很顯然有一定的深度。在有趣之后又提出新問題,讓學生帶著興趣思考更深一層次的和本次教學活動相關的內容。在思考后通過演示,再次引起學生興趣,讓學生帶著興趣一直到整個課堂教學中。這里通過思考-激趣-再思考-再激趣-再思考,層層深入,把學生很自然的帶進了一個從未知引進新知中。這也是在幾次教學設計變動過程中,我始終使用這樣的開頭的想法。通過實際的教學活動,驗證了這樣的引入方法是實際可行的,效果也是較好的。
透鏡教學反思 10
八年級學生學習物理,每當學完一個概念,在第二節課提問時,同學們都象背課文一樣背概念,他們背的很熟練,但一經做題我就會發現做的一塌糊涂,后來我才意識到理解概念是背概念的前提,所以我在講課時盡量要求學生去理解概念,作到師生互動交流融洽,讓他們去說概念而不是一字不差的'去背。
物理這門學科也是對學生操作能力要求很強的學科,所以,在對待探究實驗,我盡量讓每名同學去參與。在以前的實驗教學中,我提出問題后,向學生說明如何去做,然后讓學生做,這樣會造成老師一味的去灌輸,上完一節課我會感到很累,也使學生對實驗課失去興趣,從而使實驗效果很差。后來,我認識到這樣做的弊端,把實驗課放手給學生去做,讓他們自己提問題,自己解決,這樣能夠培養學生動手動腦積極參與,對實驗中出現的問題也能夠自我糾正,學生掌握效果不但比以前好多了,也使我在上實驗課時變得輕松。
學生在好奇心理的驅動下,就會主動的去了解問題,認識問題的本質。這就需要他們具有一定的基礎知識和良好的思維推理能力。他們之間就會出現一定的討論和爭議,并會不時的請教老師來評判。教師此時要善于鼓勵和保護他們的這種學習熱情,引導他們深入分析,著重培養他們的良好思維方法。
我認為,教師不僅要給學生解惑,更要培養他們自己去想法解惑,達到“活到老,學到老”,只有這樣,才能出現創新的人才。
透鏡教學反思 11
對于這節課是對凸透鏡成像規律的應用,通過學習可以使學生學以致用,將物理知識用于實際之中。本節課的重點是使學生知道凸透鏡在生活中的重要應用,了解照相機、投影儀、放大鏡的成像原理,達到會使會用的目的.。
對于這節課,我主要是從三個方面入手,一是把透鏡的成像規律有機的融合到照相機、投影和放大鏡之中,二是利用光具座讓學生來進行調節,體會照相機、投影儀和放大鏡的使用,從而培養學生用物理知識來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三是通過現代化的音像設備的介紹來增進學生對科學的熱愛和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從效果上來看基本達到了目標。 在這節課中我做到了將繁雜的知識用清晰的知道線條展示出來,主要體現在:
1、學生在溫故中知新
2、學生在動手中將知識轉化成能力,將抽象的知識蘊于學生的活動中,讓學生在輕松的狀態下感悟了知識。 但在這節課中還有很多讓人感覺不如意之處主要體現在:
1、教師語言多,有許多東西可以讓學生講而教師卻代替了;
2、教師的語言有時還有重復現象,必要的重復還是可以的,這要求我在以后的教學中必須錘煉自己的語言。
3、在小結中要給學生一個清晰的認識,如在講照相機時提到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教師應在板書中體現出來,給學生一個更為清晰的認識。
透鏡教學反思 12
本節課的關鍵是凸透鏡成像規律的得出,探究實驗僅僅是學生掌握知識和提高能力的手段。由于物體通過凸透鏡所成的像的性質與物距有關,而物距又與透鏡的焦距、二倍焦距有關,凸透鏡的焦點、焦距比較抽象,所以在引課前,設計了讓每組同學粗略測出凸透鏡的焦距,使學生認識到焦距的存在,為以后由記錄的數據總結出規律做好準備。
引課時,回顧凸透鏡是照相機、投影儀和放大鏡上的'重要部件,它們的工作就是靠凸透鏡能使物體成像的。教師并用凸透鏡演示成像,讓學生觀察現象,然后教師問:“你們看到了什么?知道為什么嗎?由此你想知道什么問題呢?”通過這種情境設計可以引起學生的注意,增強學好本節課的信心。這一節課學生有學習興趣,積極性高。但是由于這是學生的第一次自己主動探究實驗,學生還缺乏一定的實驗技能,在探究過程中離不開老師的及時指導,學生實驗時,老師要加強巡視和指導。個別小組只是好奇地觀察成像情況,忽視了物距和像距的測量,使實驗流于形式,得不到自主實驗的結論。實驗在教師的引導、點撥下進行的比較順利,由于學生在實驗過程中較慢,后面顯得時間有點緊,沒有得到很好的訓練。
在今后的教學中,我要通過不斷地反思來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和創新能力。加強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增強學生思維能力和想象力的培養。
透鏡教學反思 13
1、合理設計實驗,培養興趣、分解教學難點
(1)用放大鏡看書,用老式照相機照像,放大鏡看遠處同學,激發學生探究興趣,培養學生觀察能力和提出問題的能力。
(2)將實驗分割成若干個特定的任務,每組同學只要能夠完成一個任務,而u>2f、2f>u>f、u (3)根據規律進行應用:讓學生猜測u=2f時像的`情況并用實驗驗證自己的猜想。 2、盡可能地做好鋪墊,如復習引入時的一倍焦距處、兩倍焦距處,目的是便于引導學生在后面數據分析中能將物距與這兩個特殊點位置的比較考慮進去;運用了老式照相機作為觀察縮小、倒立像的重要器材,也是為了便于引導學生在后面實驗中將像成在光具座的光屏上。 3、設置不可能的任務:要求在光屏上成正立的像,讓學生在失敗中輕松理解無法用光屏得到的象是虛像,難點輕松突破。 4、設計出符合實驗任務的數據記錄表,然后將四組同學實驗數據的整合匯總,方便了學生的數據分析,使絕大部分同學能夠比較輕松得出規律。 當然好的設計須要老師能夠根據課堂中出現的實際情況進行臨場應變,做出調整,特別是在學生“自主、合作、探究”過程中,學生思維的火花閃現特別頻繁,老師還要把握評價和表揚的度。 探究凸透鏡成像的規律是初中物理教學的一個難點,教學的策略,不在于有沒有講清、講透,而是看教師有沒有引導學生參與教學過程,主動獲取知識,樂于探究,所以教師應想方設法把課堂活動權交給學生,把發言權留給學生。基于此,教學中,一方面注意問題情境的創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主動探究,使學生形成積極主動的學習態度;另一方面也注意科學研究方法的滲透,引導學生動口、動手、動腦,參與教學的過程,培養學生獲取知識的能力,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交流合作的能力。 八年級學生剛剛接觸物理這門學科,在知識方面,懂得少許淺顯的物理道理,知道一些較簡單的物理現象,了解了一些基本的`物理規律;在能力方面,初步具備了一定的探究問題的意識和能力,有一定的協調能力和合作精神;在情感方面,他們有較濃厚的學習興趣和強烈的求知欲望;在物理方法上,知道科學探究的一般過程。本節探究課學生面臨著許多困難,首先實驗探究涉及到的物理名詞多,物距(u)、像距(v)、焦距(f)、實像、虛像;還有,要找到各種像應調整什么,如何調整,學生感到盲目;再有,從數據中要得出結論也不易,因此老師必須重視在探究過程中對學生進行引導和指導,同時,培養學生收集信息、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等能力,初步學會科學探究的一般方法。 【透鏡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透鏡及其應用的教學反思08-16 《凸透鏡成像》教學反思09-28 《凸透鏡成像》教學反思總結09-19 凸透鏡成像的規律教學反思10-27 生活中透鏡的教學設計10-20 初二物理上冊《透鏡及其應用之生活中的透鏡》教學設計07-02 《研究透鏡》教案09-11 關于透鏡的教案09-17 《透鏡及其應用》教案06-29 透鏡教學反思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