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二年級數學《認識平均分》教后記
小學二年級數學《認識平均分》教后記
二年級數學(上)第四單元第一課時“認識平均分”,這部分內容主要教學平均分的認識。學生對 “幾個幾”的已有認識是學習這部分知識的直接基礎,而操作、觀察和有條理的表達是學習這部分內容的基本方法。教材安排了四道例題,引導學生經歷“認識平均分—每幾個一份地分—平均分成幾份—按不同要求分”的探索過程,充分感知平均分的本質特征,為進一步認識除法做準備。
一、溝通新舊知識間的聯系
“平均分的知識”與學生已有的“同樣多”、 “幾個幾”的知識緊密相連,因而在教學中我注重引導學生溝通新舊知識的聯系,逐步構建知識體系。把6個桃分成兩堆,可以怎樣分?學生對于這樣的操作是有經驗的,但在實際教學中大部分學生都分成3個與3個,很少有學生分成2個與4個或1個與5個。通過對這三種不同分法比較,感知3個與3個的分法每堆同樣多,都是3個,另兩種每堆的個數不相同,從而引出“每堆分得同樣多,叫作平均分。”在這里,“同樣多”是學生已有的舊知,借助舊知“同樣多”引出新知“平均分”,借助新知“每份分得同樣多,叫作平均分”豐富舊知“同樣多”的內涵。通過追問“還可以怎樣平均分?”,使“同樣多”、“平均分”等知識得到深化與鞏固。
二、重視由直觀到抽象的提升。
教材對例1、例2及試一試的編排是從直觀到抽象的。例1要求學生用圓片代替桃子分一分,通過具體的圓片,直觀形象地感知平均分。例2用每2個桃圈一份的方法思考,通過圈一圈明確8個桃,每2個桃圈一份,可以圈出4分,從而得出“8個桃,每人分2個,可以分給4人。”從直接分到圈一圈,再從圈一圈到規范、完整的文字描述,學生的抽象思維在慢慢提升,平均分與乘法知識間的聯系也在慢慢形成。試一試是一題多問的題目,教材要求學生先分一分,再說一說。我把要求稍作修改,可以先分一分,再說一說;也可以先說一說,再分一分驗證。有了例1、例2的學習經驗,部分學生已經能感悟到“幾個,每份幾個,可以分成幾份”與已有知識“幾個幾相加的和是多少”及相應的乘法知識聯系十分緊密,用“乘法口訣”能直接得到結果。
【小學二年級數學《認識平均分》教后記】相關文章:
認識平均分的教學反思10-26
關于認識平均分的教學反思5篇03-19
有關二年級下冊數學平均分課后練習參考02-01
數學教案:圓的認識02-12
認識球體數學教案03-20
《秒的認識》數學教案(精選10篇)08-17
二年級數學上冊《不進位加》教后反思范文09-15
大班數學教案之認識球體03-20
數學精品教案《扇形的認識》(通用10篇)1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