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的浮力》教案
《水的浮力》教案
一、教材分析
今天這一節課,我選的教學內容是小學《自然》第五冊第10課《水的浮力》。
本課是在學生認識了沉和浮的現象之后,指導學生學習有關水的浮力的知識;從能力培養來看,屬于“實驗能力和歸納概括能力”的系列。
二、學生情況分析
這一節課我選擇的是三年級的學生。
因為從學生的知識體系和能力體系上看,三年級的學生已掌握了一定的自然知識和學習方法,并通過前三年的學習,已具備初步的思維能力和運用所學知識去探索和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的能力。
從學生的年齡結構和心理特征來看,三年級的學生大多九歲左右,他們對一切事物都充滿好奇心,有較強的求知欲。其有意注意和主動探究問題的意識有所增強,在學習活動中他們能積極地思索,能努力地探索問題的結果。在老師的引導下,他們能發揮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在實踐活動中能充分鍛煉和培養自己的綜合運用自然知識的能力。
三、教學目標及要求
根據《自然教學大綱》,結合學生實際,我將本課的教學目標設定為:
1、知識目標:
通過本課教學,使學生知道各種物體在水中都受到水的浮力;了解水的浮力在生產、生活中的應用。
2、智能目標:
通過本課教學,培養學生學科學、用科學的能力,主要是初步的觀察能力、實驗能力、歸納概括能力以及邏輯思維能力和想象能力。(在本課中學生要初步學會做說明水有浮力的實驗)
3、非智能目標:
通過本課教學,進一步激發學生學習自然知識、探索大自然奧妙的興趣,進一步樹立學好自然的信心。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合作學習以及問題探索的意識,啟發學生的創新精神。
四、教學重難點分析
根據學生實際、教學內容及教學目標的設定,我將本課時的教學重點確定為:通過自主探索,實驗操作,讓學生知道:所有的物體在水中都受到水的浮力。
教學難點確定為:認識下沉的物體在水中也受到水的 浮力。
五、教學思路設計
根據“主導和主體”、“學習與實踐”之間的關系以及學生的實際情況,我將本節課的教學思路確定如下:
1、從教的方面來說,主要采取開放式教學法,具體分為三個部分。①通過直觀形象的多媒體畫面,設置問題情景,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鼓勵學生大膽嘗試,人人參與,積極動腦動手,給每個學生都提供鍛煉的機會,使學生學有所得。②通過學生自主探索,在觀察、猜想、驗證、歸納、概括的學習活動中,得出“各種物體在水中都受到水的浮力”這一科學的結論;③通過歸納總結和大量的應用實例,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進一步強化學生的綜合能力。
2、從學的方面來說,分為兩個部分。①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使之成為學習活動的主體。②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參與一系列的形式多樣的實踐活動,在活動中動腦、動手,運用自然知識和生活經驗,去研究問題,探索新知,得出實驗的結論。
六、課前準備
教具準備:
包括實驗器材和CAI等演示性教具。
學具準備:
分組實驗材料——水槽、泡沫塑料、充了氣的氣球、彈簧秤、鉤碼。
教具和學具的使用,以其直觀、形象、科學等特性,對學生主動探索新知、靈活掌握所學知識,啟迪學生思維的廣闊性,以及突破教學重難點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七、教學過程
本節自然課的教學過程分為三個部分。第一個部分是“觀圖激趣,質疑引入”,第二個部分是“操作實驗,發現規律”,第三個部分是“總結談話,激發信心”。
(一)第一個部分是“觀圖激趣,質疑引入”
教師首先出示“潛水艇在水中航行”的多媒體畫面,并指導學生仔細觀察。
師敘述:同學們請看,畫面中的潛水艇在大海中乘風破浪,你看它一會兒在水面上航行,一會兒又潛入了水中,多威武,多有趣呀!同學們,請想一想,潛水艇為什么能夠在大海上航行呢?我們今天就來研究這個問題,揭示其內在的規律。
本部分的設計意圖是:利用直觀的多媒體畫面,結合教師的解說,充分激發學生參與活動的興趣。因為“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如果有了學習的興趣,就會產生學習的良好欲望,并能積極主動地投入到學習活動之中,使學生產生學習的自主性和積極性,為參與后面的學習活動作了一定的鋪墊。
(二)第二個部分是“操作實驗,發現規律”
本部分是本節自然課的重點,分為三個環節。
第一個環節:指導學生認識在水中浮著的物體受到水的浮力
(1)師講述(用多媒體出示相關內容):
同學們,在我們每組的實驗桌上都有一塊泡沫塑料和一個充了氣的氣球,請分別把它們放入水槽中,用手向下按一按,再抬一抬手,反復幾次,手有什么感覺?每個同學都來試一試。
(2)接下來讓學生分組實驗,教師巡視檢查。
(3)分組實驗完畢,組織學生討論并匯報實驗結果。
①通過剛才的實驗,你發現了什么?
②用手按浮在水上的泡沫塑料和氣球,有什么相同的感覺?
(學生會說,泡沫塑料和充了氣的氣球會浮在水面上;用手按一按,再抬一抬手,反復幾次,手會感到有一種力等等。)
③那么,請同學們想一想,以上實驗說明什么?
(在這里,學生會說,泡沫塑料和充了氣的氣球在水中會受到一種向上的力。)
(4)接下來教師小結:以上實驗說明,在水中浮著的物體,都受到一個向上的力,這個力就是水的浮力。(用多媒體出示并板書課題“水的浮力”。)教師隨即在黑板上板書:在水中浮著的物體受到水的浮力.
本環節的設計意圖是:通過教師指導,學生參加分組實驗,讓學生知道,在水中浮著的物體,都受到一個向上的力,這個力就是水的浮力,并引出課題。
第二個環節:指導學生認識在水中下沉的物體也受到水的浮力
(1)教師演示并敘述:同學們,老師將一個鉤碼放入水中,請同學們仔細觀察:放入水中的鉤碼是沉還是浮?(學生會說鉤碼會沉下去。)
(2)接著,老師組織學生討論:在水中下沉的物體是不是受到水的浮力?你是怎樣想的?(用多媒體出示)
(有的學生說會,有的學生說不會)
(3)鉤碼在水中究竟是否受到了水的浮力呢?請同學們利用桌面上的實驗器材(水槽、彈簧秤、鉤碼),自己設計一個實驗,研究下沉的物體究竟是不是受到了水的浮力?
研究時,請注意:
①如果鉤碼受到水的浮力,會看到什么現象?
②如果鉤碼沒受到水的浮力,結果會怎樣?(用多媒體出示)
接下來,我對學生要做的實驗進行說明并且示范操作:在學生操作實驗的過程中,學生可能會這樣來做這個實驗。即將鉤碼掛在彈簧秤的小鉤上,觀察此時彈簧秤的刻度是多少,并記錄下來;再將彈簧秤上的鉤碼沒入水中,看一看此時彈簧秤的刻度又是多少,并作好記錄;然后將兩次記錄的結果進行比較,看是否發生了變化,是怎樣變化的。通過實驗,可以看到,后一次記錄的結果變小了,說明鉤碼在水中受到一種向上的力,把鉤碼往上托,使得彈簧秤的刻度變小了。這種力是一種什么力呢?這種力就是水的浮力。因此,就可以得出實驗的結論:在水中下沉的物體也受到水的浮力。當然,學生在實驗操作的活動中,還會有其它的實驗方法,在這里,不再一一說明。只要他們的實驗方法可行,能得出實驗的結論即可。教師都應該給予肯定和表揚。
(4)接下來讓學生分組實驗,教師巡回指導。
(5)學生分組實驗完畢,抽生匯報實驗過程及其結果。
①你是怎樣做這個實驗的?
②在實驗中,你看到了什么現象?
③實驗結果是怎樣的?
④通過實驗,你得到一個什么結論?
(在這里,先讓學生說一說,在學生說的基礎上老師小結:在水中下沉的物體也受到水的浮力。)(用多媒體出示并板書)
(6)實驗小結:通過實驗1和實驗2,我們已經知道在水中浮著的物體受到水的浮力,在水中下沉的物體也受到水的浮力。也就是說:各種物體在水中都受到水的浮力(用多媒體出示并板書)。
本環節的設計意圖是:讓學生自己提出設想,自己設計實驗,自主探索,自己敘述實驗的過程,得出實驗的結論。這符合當代開放式的、學生主動去探索的教學思想。在本部分教學過程中,充分體現了學生主動探究、動手動腦、合作學習的教學意圖。
第三個環節:指導學生認識水的浮力的應用
(1)談話:同學們,水的浮力在我們的現實生活中有哪些應用呢?請看多媒體“水的浮力的應用”。
(2)請同學們觀察、討論:
①圖中是什么物體?
②它們是不是利用了水的浮力?利用水的浮力做什么?
③在生產和生活中,還有哪些地方應用了水的浮力?
(3)抽學生說后教師小結。
本環節的設計意圖是:在學生得出實驗結論后,讓學生說出水的浮力在生產生活中的應用,加深學生對水的浮力這一現象的理解。使學生開闊了眼界,增長了知識,真正成為了學習的主人。
(三)第三個部分是“總結談話,激發信心”
1、教師總結談話:同學們,剛才我們通過自主操作、自主實驗,我們已經知道:各種物體在水中都受到水的浮力。水的浮力在我們的現實生活中,有著非常廣泛的應用。我們要充分運用水的這一特性,使其為我們的生活做出更大的貢獻。
2、教師布置作業:在新課即將結束的時候,老師要為大家布置一個作業,請大家課后自己思考:既然各種物體在水中都能受到水的浮力,為什么有的沉有的浮?看誰最聰明,能自己找到問題的答案。(用多媒體出示思考題)
本部分的設計意圖是:通過談話,進一步激發學生學好自然、用好自然的信心,使學生能更加投入地參加到平時的自然課的學習活動中去。
八、板書設計
水的浮力
一、在水中浮著的物體受到水的浮力
在水中下沉的物體也受到水的浮力
二、水的浮力的應用。
【《水的浮力》教案】相關文章:
《水在變嗎》教案07-09
《水在變嗎》教案07-09
《水在變嗎》教案07-09
《水在變嗎》教案07-09
《水在變嗎》教案07-09
《水在變嗎》教案07-09
《水在變嗎》教案07-09
《水在變嗎》教案07-09
《水在變嗎》教案07-09
《水在變嗎》教案07-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