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與對聯
名人與對聯1
七歲李沁妙聯對張說
唐玄宗開元十六年, 在京城長安舉行了一次選拔人才活動, 在神童比試中, 人才輩出。特別是其中九歲的`員滕, 口齒伶俐, 聰敏過人, 所向披靡。玄宗大喜, 問及左右大臣, 還有沒有這樣的神童, 一位大臣說道:員滕的表弟李沁, 年方七歲, 才學不在員滕之下。玄宗聞言, 便命人快馬帶李沁入宮。李沁到達后, 玄宗正和張說下棋。玄宗見李沁稚氣未脫, 有些失望, 便命張說出一上聯, 要李沁當場應對:
方若棋盤, 圓若棋子, 動若棋生, 靜若棋死;
張說說完, 便命李沁對出下聯, 并且要在下聯避開"棋子"二字。李沁聽完上聯, 專心想了片刻, 緩緩地道:
名人與對聯2
諸葛亮對聯反譏周瑜
諸葛亮十七八歲時已經風度翩翩, 聰明絕頂, 黃承彥想將女兒許配給他, 但諸葛亮因黃小姐傳聞貌丑而拒絕。一日, 諸葛亮登門拜訪黃承彥, 見一些用木頭做成, 裝了機關的狗, 老虎及驢, 正在如同真的一樣在干活。諸葛亮一問之下, 方知是黃小姐所製。諸葛亮立時走到黃承彥面前施禮說:學生今天特來拜見岳父大人, 就此成就了姻緣。周瑜聞得此事, 在江東會同諸葛亮商議破曹大計時, 出聯譏諷諸葛亮:
有目也是"目丑", 無目也是丑, 去掉"目丑"邊目, 加女便成妞,
隆中女子生得丑, 百里難挑一個妞。
諸葛亮聽罷, 心中有氣, 但仍然不動聲色。在周瑜意氣風發之時, 才吟道:
有木也是橋, 無木也是喬, 去掉橋邊木, 加女便成嬌,
江東美女數二喬, 難保銅雀不鎖嬌。
注:銅雀乃曹操所建銅雀臺, 是他的妃嬪瞭望他的.陵墓之用。
名人與對聯3
李白中秋對年尾
天寶元年, 唐玄宗連下三道詔書徵李白入京。自此李白常伴玄宗左右, 起草文誥詔令, 引起一些朝中權貴嫉妒萬分, 總想找機會令李白出丑。某日, 正值十五。 一班權貴同朝中文武重臣, 陪玄宗賞月之時, 楊貴妃的哥哥楊國忠出了一條上聯, 要李白即時應對:
天上月圓, 人間月半, 月月月圓逢月半;
對一兩條對子, 當然難不到李白, 他不假思索地說道:
今夕年尾, 明朝年頭, 年年年尾接年頭。
滿朝文武無不滿口稱贊。
名人與對聯4
一、楊繼盛巧對趣話
楊繼盛是明代一位以“巧對”著稱的名人。出生于河北容城,嘉靖進土。相傳他“每作對,人輒稱善”。至今,民間還流傳著很多他的巧對佳話。
傳說,楊繼盛剛剛入私塾讀書的時候,有一天,來了一個年紀較大的學生,私塾先生,看見這麼大年紀的人,也來求學,就出了一個對子相嘲:老學生
誰知話一說完,就被坐在一旁的楊繼盛不假思索地接過來:小進士
那位嘲笑“老學生”的先生聽后,大吃一驚,說:“此兒小小年紀,竟聰穎如此,將來必有出息!”
有一次,私塾先生外出,學生們,學生們作陣交戰的游戲玩耍。正玩在興頭上,不料先生突然回來,大家慌忙四處藏匿。先生大怒,挨個地罰跪,并出對;藏形匿影;
叫學生對,先對出者免罰,對不出的繼續罰跪。只見楊繼盛微微一笑,答對:顯姓揚名。
先生臉上的怒氣,頓時一掃而光,驚呼:“此乃絕對也!”伸手將楊繼盛拉起來。從此,楊繼盛擅對出了名。在私塾從師十年間,楊繼盛還作了不少膾炙人口的對聯。如有一次,他的表叔辛體元來做客。剛好家里沒有酒,到酒店去買,湊巧酒也賣完了。
辛體元出了上聯戲道:無酒是窮主;
只聽見一個略帶稚氣的聲音回答:有兒為名臣。
辛體元眼光一掃,原來應對竟是小繼盛,不禁嘖嘖稱贊。楊繼盛長大后,果然成為明代名臣,官至兵部員外郎。當時奸相嚴嵩專政,楊繼盛因為忠苜敢言,一年之內四次被貶。最後一次,被貶途中,他草疏“十罪五奸”彈劾嚴嵩,結果被陷害入獄,受盡酷刑后,慘遭殺害。
鐵肩擔道義;辣手著文章。
這副傳頌千古的名聯,就是楊繼盛在獄中寫下的。對聯鏗鏘有力,表現出他那蕩蕩襟懷,錚錚鐵骨。
二、賣柴童妙對進家塾
明朝時,江蘇省吳縣,出了一位“神童”,姓施名盤。施盤家里很窮,上不起學,他五歲開始,就上山砍柴、割草賣錢!同時,利用時間,偷偷地,向村里的一位老秀才,學習認字、讀書、吟詩、作對。施盤九歲那年,他進城賣柴,路過一家私塾,聽著里面傳出來的朗朗書聲,他好想進私塾當一名學生。恰好此時,私塾的主人張都憲坐轎回家,發現了小施盤,張都憲問他,站在這里干什么,小施盤囁嚅地,說出了自己想進私塾讀書的愿望。張合憲一聽,哈哈大笑說:“窮小子也想進我家私塾念書,也不想想自己的身份。”經小施盤再三懇求,張都憲這才說:“這樣吧,我出一上聯,只要你能對上,我可以破例讓私塾老師收你。”
張合憲出的上聯是:新月如弓,殘月如弓,上弦弓,下弦弓;
這上聯連用四個“弓”字,兩個“月”、“弦”字。張都憲認為這下子,一定難倒這個賣柴童。沒想到,小施盤聽了上聯,笑嘻嘻地說“學費我出不起,對對子,可難不倒我。”
他略加思忖,便對出下聯:朝霞似錦,暮霞似錦,東川錦,西川錦。
施盤對出的下聯,連用四個“錦”字,兩個“霞”、“川”字,完全符合張都憲上聯的要求,而且用“朝”、“暮”對“新”、“殘”,用“東”、“西”對“上”、“下”,十分工整,張都憲只好讓他進私塾念書了。
三、切瓜分客
明代年輕文學家蔣燾,小的時候,才思敏捷,對答如流,蜚聲鄉里。
有一天,他的爺爺,帶他到一座廟里去玩。蔣燾從高高的臺階上往下跳,三蹦兩跳地到了下邊。
爺爺見了,笑著說:三跳,跳下地;
蔣燾在下邊一抬頭,正好看見樹上;有只小鳥“撲哧”一聲,飛上天去了,
他馬上對了一句:一飛,飛上天。
爺爺聽了很高興,連連贊好。
有一次,他父親的朋友來訪,他們圍坐在客廳吟詩、聯對,忽然烏云密布,接著,括起大風,一會兒,就下起大雨,雨點“劈哩拍啦”地打在窗戶上。客人中,有一人看見窗戶紙上的雨點印兒,觸景生情,出一上聯求對:
凍雨灑窗,東兩點西三點;
這上聯的意思是說,這會兒,冰涼的雨點,打在窗戶上,東邊窗戶上有雨點,西邊窗戶上也有雨點。從文字上講,巧就巧在“凍雨”的“凍”字,是由“東”和兩點組成,“灑窗”的“灑”字是由“西”和三點組成。這樣,聯意既說明了當時雨打窗戶的情景,又說明了“凍”“灑”兩字的組成。這樣,下聯就不大好對。要求后半句說的`事,與前半句說的事,互有關聯,還得拼成前半句的第一、三兩個字,可真夠難的。在座客人苦思冥想,絞盡腦汁,難以應對,客廳一時沉默。
這時,仆人送上瓜來,蔣燾的父親,連忙切瓜分片,請客人吃瓜。站在一旁看父親切瓜,客人們吃瓜的蔣燾,即景生情,高聲說:“我來對下聯”。接著吟道:
切瓜分客,橫七刀豎八刀。
一語既出,滿座驚嘆。蔣燾對下聯的前半句“切瓜分客”,說的是當時吃瓜的事。后半句“橫七刀”、“豎八刀”既是指切瓜,又跟前半句有直接關系。同時“七”、“刀”左右橫看,合起來,是前半句的第一個字“切”;“八”“刀”上下豎著,合起來是第三個字“分”。真是妙語雙關,興趣盎然。客人們皆贊嘆不已。
【名人與對聯】相關文章:
春節對聯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