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中有什么教案
土壤中有什么教案
【教學目標】
1.科學概念:①外力的風化作用和生物的作用使巖石最終變成土壤。②土壤包含巖石風化而成的大小不同顆粒(小石子、沙、黏土)、動植物的殘留物,以及腐殖質、水和空氣等。③水流動時能攜帶土壤微粒跟著一起運動,當水流靜止下來時,攜帶的物質也會沉積下來,一般來說,重的顆粒先沉積,輕的顆粒后沉積。④生物的生存離不開土壤,土壤和人類的生產、生活有著密切的關系,它為我們提供了豐富的資源。
2.過程與方法:①通過觀察和實驗尋找土壤的成分。②用沉積的方法把土壤成分按顆粒的大小分成幾層。③綜合各種方法獲得的信息,獲得對土壤成分的正確認識。
3.情感態度價值觀:認識到土壤對生命以及人類生產生活的重要意義。
【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通過實驗了解土壤是由巖石風而成的大小不同的顆粒、動植物殘留體,以及腐殖質、水和空氣等組成。
教學難點:土壤和人類的生產、生活有著密切的關系。
【教學準備】
分組準備:新鮮土壤、干燥土壤、放大鏡、燒杯、藥匙、玻璃棒、水、牙簽等。
教師演示:酒精燈、三腳架、鐵片、玻璃片、試管夾、滴管、課件等。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1.上節課我們學習了《巖石會改變模樣嗎》,知道了風化。巖石在風化的作用下碎裂,繼續風化,碎裂成小石子和沙,如果繼續風化,會怎樣呢?
2.今天我們就來學習第4課《土壤中有什么》,尋找土壤源于巖石的證據,研究土壤。
二、尋找土壤的成分:
1.根據你平時對土壤的觀察,你認為土壤中有什么?
2.這是一些土壤,你打算怎樣觀察?把你的發現記錄在作業本28頁記錄表上。
3.觀察干燥的土壤土壤的顆粒,有什么發現?
4.交流土壤顆粒的觀察發現,了解沙礫、沙、粉沙、黏土等顆粒的分類。
5.把干燥的土壤倒入水中觀察。
6.攪拌水中的土壤并靜止一段時間。
7.土壤里還有我們沒發現的物質嗎?再來看老師做兩個實驗。
(1)加熱土壤,了解腐殖質。
(2)加熱浸泡土壤的液體,了解鹽分。
8.觀察燒杯中土壤的沉積物,土壤按顆粒大小先后沉積下來,最上面一層是黏土,用棍子挑一點在手上涂抹,會感到是黏滑的、細膩的。其次是沙粒。越是底下,顆粒越來越粗。漂浮在水面上的是植物的殘體。
9.現在請小組同學整理你們的實驗記錄,想一想土壤中有什么?
三、土壤和生命:
1.你們知道土壤中有哪些生命嗎?
2.想一想:土壤為他們提供了什么?它們又為土壤做了什么?
3.那么土壤和我們人類又有怎樣的關系呢?
四、總結引伸
1.這節課你有什么收獲?
2.是呀,土壤的作用真大啊!所以著名科學家和作家高士其的《我們的土壤媽媽》(課本65頁),請我們課外讀一讀。
【教學板書】
土壤中有什么
黏土
粉沙
沙水空氣腐殖質鹽分動植物殘留物
沙礫(小石子)
【土壤中有什么教案】相關文章:
引導孩子發現生活中有規律事物的教案12-12
《什么蟲》教案01-08
《什么蟲》教案01-08
《什么蟲》教案01-08
《什么蟲》教案01-08
《什么蟲》教案01-08
《什么蟲》教案01-08
《什么蟲》教案01-08
《什么蟲》教案01-08
《什么蟲》教案0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