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溪巴赫》精品語文教案
《小溪巴赫》精品語文教案
《小溪巴赫》
上海市揚子中學 劉世欣
教學目標:
通過品味語言,理解和領會小溪與巴赫及巴赫音樂之間的內在聯系;
學習作者將人物與意象融合的寫作手法;
領會作者通感手法的運用,感受文章的語言美。
教學重點:
理解小溪,巴赫及巴赫音樂三者融合的特定涵義。
教學難點:
通過品味語言,領會作者是如何將小溪,巴赫及巴赫音樂融合在一起的。
教學設想:
深入文本,先從整體上感知全文,然后從文章的核心段落入手,借助對關鍵字詞語句的把握,帶領學生慢慢理解小溪之于巴赫及巴赫音樂的涵義,尋找三者之間的聯系,再從單元學習的角度理解編者,作者,小溪,巴赫及巴赫音樂的關系。推進課堂教學的途徑主要是默讀,討論,朗讀,細品。
教學課時:
一課時
教學步驟:
一.整體感知
解題:“小溪巴赫”的含義?
二.分析課文,疏理結構
1.閱讀第十段,猜想巴赫的生平經歷,性格及音樂特點,你是從哪些詞句中看出來的?
小組討論,教師引導(用資料印證學生的猜想)
① 一生經歷:坎坷不平,歷經磨難
(學生先回答,然后老師用幻燈片展示資料)
貧困死亡(9歲父母雙亡,作父親后有11個孩子相繼死去,與富裕舒適的生活絕緣)
月光抄譜(因為專橫的哥哥的阻撓,在月光下偷偷抄譜)
牢獄之災(因為辭職而惹怒公爵,被投入監獄,三個多星期以后才被釋放)
②性格特點:
“不會恣肆狂放,激情萬丈得讓人震撼。”——不會抱怨,不會大聲疾呼,向命運宣戰
“不會一曝十寒,不會繁枝容易紛紛落,不會無邊落木蕭蕭下”——不會消沉,失意
“而總是一如既往地水珠細小卻清靜地往前流淌”——內向沉靜,意志堅韌
③音樂特點:
“它擁有這巴洛克特有的穩定、勻稱、安詳、恬靜、圣潔和曠日持久的美。”
“它只是你的眼淚,在你最需要的時候,珍珠項鏈般地掛在你的脖頸上,或悄悄地濕潤著你的心房。”
用幻燈片展示別人對巴赫音樂的評論
“巴赫創作的目的并不是為后代人,甚至也不是為他那個時代的德國,他的抱負沒有越出他那個城市、甚至他那個教堂的范圍。每個星期他都只是在為下一個禮拜天而工作,準備一首新的作品,或修改一首舊的曲子;作品演出后,他就又把它放回書柜中去,從未考慮到拿來出版,甚至也未想到保存起來為自己使用。世上再也沒有一首杰作的構思與實踐像這樣天真純樸了!” ——法國音樂評論家保羅.朗杜爾
(讓學生朗讀,然后挑出最關鍵的詞——天真純樸)
(在這里我們似乎已經理解了小溪,巴赫及巴赫音樂的含義,但是顯然作者不可能僅僅憑借這一段來讓我們徹底理解三者的關系,那就讓我們繼續閱讀其他的段落,通過三個“這”字的理解來看作者究竟是怎么將三者融為一體的。)
2.理解三個這“這”字的含義
①“這才是小溪的性格和品格。”中的“這”含義是什么?
——穩定、勻稱、安詳、恬靜、圣潔和曠日持久的美
為什么說得是小溪而在九段說到了大河?
大河——“澎湃,浪濤卷起千堆雪” “冰封,斷流,干涸”
對比
小溪——“清清的,淺淺地流著”
用對比突出小溪的特點。
②“這就是小溪的意義吧?”中的“這”又是什么含義?
——不會因時間久遠而蒼老,相反卻能常青常綠。
出土文物:沒有生命力,失去了現實的價值,不能夠再使用
陳年老酒:時間越久,酒味越醇,越有價值
這個“這”與前一段的關系是什么?
巴赫及巴赫音樂與小溪的連接點 偶然——必然
緊要的中轉站
③“這就夠了,這就是小溪的偉大之處。”的“這”的含義是什么?(與編者的關系)
涵義升華
——當世事變遷,時代更替,歲月流逝,
“小溪卻一如既往,依然涓涓在流,清清在流,靜靜在流。”
默默無聞,默默奮斗,悄然來,悄然去
小溪滋養著萬物生靈
巴赫滋養著后代音樂家
聯系編者,作者,小溪,巴赫及巴赫音樂五者的關系,從單元學習的角度理解偉大人物的平凡可親的一面。
3.前四段寫了什么?與第三個“這”有什么關系?(與作者的關系)
因為巴赫太偉大了,作者覺得不可把握,所以欲言又止;但是一次偶然,作者看到巴赫名字的德文原意,一下子“豁然開朗”,便提筆書寫。
第三個“這”是對作者豁然開朗的原因的回答,由不可把握到可以將抽象具體化為可把握的物象。
(展示幻燈片圖示,請學生根據圖示貫通全文,老師作適當的點撥和總結。)
4.最后三段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小溪意象的融通,作者深摯贊頌的延續)
在探索和思考中,巴赫與小溪所擁有的平凡而偉大的品格已然清晰,但作者仍然沒有停筆,似乎心中還有千言萬語沒有表達,那么就讓作者心中的所有的對于巴赫的贊美之情在巴赫音樂的流動中延續,一如那“涓涓在流,清清在流,靜靜在流”的小溪。
全體同學在巴赫的音樂中朗讀全文。
5.這兩段文字的特點是什么?
——通感修辭手法的運用
定義:“一種感覺超越了本身的局限而領會到屬于另一種感覺的印象”(錢鐘書語)
舉例:“微風過處,送來屢屢清香,仿佛遠處高樓上渺茫的歌聲似的。”
(朱自清《荷塘月色》)
嗅覺移植為聽覺,借遠處高樓上渺茫的歌聲的隱隱約約來表現荷香的若有若無,清幽淡雅。
作者運用通感的修辭手法將對巴赫音樂的聽覺感受轉化成視覺的形象化體驗,在優美的文字描敘中傾訴著對巴赫的頌贊和慨嘆。
三.拓展作業:
模仿這篇文章的題目以及第十段文字寫一段關于貝多芬,李白或其他偉大人物的文字。(60字左右)
板書
小溪巴赫
涓涓在流
巴赫 → 清清在流 ← 巴赫音樂 (本體)
(內向沉靜) 靜靜在流 (天真純樸) ↓
小溪 (喻體)
(靜謐安詳,清澈見底)
《小溪巴赫》教學反思
這節課上下來收獲頗多首先,我們課前備課過程當中都會有這樣的困惑,那就是問題的設置該怎么做?這是很重要的一個環節,做得不好,就會對學生產生指向性的錯誤,從而使你的問題“落地無聲”所以在這個環節上我下足了功夫,同時也有了新的發現那就是教師自己在閱讀中產生的困惑,往往也就是學生在閱讀文本上的困惑,而如果把這個問題拿出來與學生一起研究,會極大的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從而達到很好的效果比如說這節課中對巴赫音樂價值分成兩段來寫的原因,課前就是我的疑問當我把這個疑問“拋”給學生時,所產生的巨大波瀾也是我未曾想象得到的
其次,打破常規也有助于激發學生參與到課堂中來在分析巴赫生平時,我沒有按照常規ppt上打出資料,而是引導學生深入文本抓住小溪與巴赫之間的關系,從小溪的特點入手反過來推測巴赫的生平而當學生從品味語言過程中推測出巴赫的生平經歷被一一印證時,他們的熱情徹底被點燃了,完全的融入到了課堂中來,似乎已經忘了這是在上公開課他們的思路感想也不斷帶動著我的激情,是我的教學得以順利地進行
當然這節課也有很多遺憾與不足需要在今后的教學中不斷彌補與改進比如說,對文本的品讀還是不夠,這主要是因為我怕時間不夠而“狠”心刪掉的一部分但這恰恰是很重要的一個環節,學生往往會通過朗讀、品味感受到作者的情懷與智慧
《小溪巴赫》教案教學設計4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學習借助意象塑造人物的方法,領會“小溪”與巴赫及巴赫音樂間的關系
2、過程與方法:調動學生的生活體驗,通過品讀法、探究法、拓展法等來體會文章的思想感情,提高閱讀能力
3、情感態度、價值觀:通過品味語言走進文本,了解巴赫那“看似平凡實則偉大”的精神內
課時: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同學們,一篇文章的題目就像一個人的眼睛一樣,我們可以從一個人的眼睛中看出他的喜怒哀樂,同樣的我們也可以從文章的題目獲取信息來幫助我們解讀文章下面請同學就“小溪巴赫”這個題目提出自己的一些疑問?
①作者為什么要用小溪來與巴赫作比?
②小溪與巴赫有哪些相似點?
從同學們的問題概括來看有這樣一個比較集中的疑問,就是作者為什么將“小溪”與一位偉大的音樂家巴赫聯系在一起?
那就讓我們到課文當中看看作者有沒有明確地告訴我們? 第4段
二、整體感知
1、通過第四段,我們知道了作者對于巴赫的解讀以及一個音樂家最大外化形式——巴赫音樂的解讀,正是由于“小溪”才豁然開朗的發過來說,如果我們要解讀巴赫及巴赫的音樂,首先要解讀誰呢?
(小溪)
請同學們再次閱讀文本,找一找作者筆下的小溪具有怎樣的特點?
2、既然小溪與巴赫有著如此多的相似點,我們能否通過小溪的特點來推測一下巴赫的生平經歷、性格特點以及巴赫音樂的特點呢?
品讀、散讀,在讀中分析作者寫作意圖
3、請同學分析像小溪一樣巴赫的音樂為什么會具有曠日持久的美?為什么最終沒有被人們所遺忘呢?
巴赫的音樂具有價值
請同學回到文本中找一找哪些段落作者講述了巴赫音樂的價值?6、15段
4、既然兩部分都是在講巴赫音樂的價值,作者為什么不放在一起寫,反而分成了兩個部分? 認識的深化、升華
三、分析作者寫作情感
通過以上品讀,我們可以感受到作者筆下的這些文字我們已經不能分辨哪些是在寫小溪,哪些是在寫巴赫,哪些又是在寫巴赫的音樂因為三者已經完全融合在一起它讓我們看到一位那樣平凡樸實的巴赫,平凡得就像小溪一樣不引人關注但我們卻不能說巴赫不偉大,因為偉大不見得“巍巍乎、昂昂乎,如廟堂之器哉!”偉大也可以像小溪一樣“清清地、靜靜地流著”
所以作者也在文章中感嘆道:“這就是小溪的偉大之處!”那么我們是否可以這樣來概括巴赫——看似平凡實則偉大!
5、文章寫到這里似乎可以結束了,作者也寫到“這就夠了”,可為什么又出現了文章的后三段文字呢? 感情的升華
6、品讀17、18段
四、作業:通過這一節課的學習,你一定對巴赫有了自己獨特的認識,那么,你想對巴赫說些什么呢?講這些話寫出來吧
板書設計: 小溪
看似平凡實則偉大
巴赫音樂
教學反思
這節課上下來收獲頗多首先,我們課前備課過程當中都會有這樣的困惑,那就是問題的設置該怎么做?這是很重要的一個環節,做得不好,就會對學生產生指向性的錯誤,從而使你的問題“落地無聲”所以在這個環節上我下足了功夫,同時也有了新的發現那就是教師自己在閱讀中產生的困惑,往往也就是學生在閱讀文本上的困惑,而如果把這個問題拿出來與學生一起研究,會極大的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從而達到很好的效果比如說這節課中對巴赫音樂價值分成兩段來寫的原因,課前就是我的疑問當我把這個疑問“拋”給學生時,所產生的巨大波瀾也是我未曾想象得到的
其次,打破常規也有助于激發學生參與到課堂中來在分析巴赫生平時,我沒有按照常規ppt上打出資料,而是引導學生深入文本抓住小溪與巴赫之間的關系,從小溪的特點入手反過來推測巴赫的生平而當學生從品味語言過程中推測出巴赫的生平經歷被一一印證時,他們的熱情徹底被點燃了,完全的融入到了課堂中來,似乎已經忘了這是在上公開課他們的思路感想也不斷帶動著我的激情,是我的教學得以順利地進行
當然這節課也有很多遺憾與不足需要在今后的教學中不斷彌補與改進比如說,對文本的品讀還是不夠,這主要是因為我怕時間不夠而“狠”心刪掉的一部分但這恰恰是很重要的一個環節,學生往往會通過朗讀、品味感受到作者的情懷與智慧
拓展閱讀:
《貝多芬田園交響樂》[法]喬治·桑
《巴赫不是小溪》
《肖復興筆下的音樂》劉安海
《那一晚忽然洞開的窗子》肖復興
開課級別:區級公開課
聽課人數:30人
開課意圖:
這篇文章寫作者對大音樂家巴赫其人、其音樂作品的獨特感受,表現個人對他的敬仰,同時表達真正的藝術是不朽的本意主要是歌頌巴赫不以奪目的光彩示人的高尚品質,但作者是從他的音樂藝術的角度來寫的,而又用小溪進行比喻,行文中將小溪、巴赫以及巴赫音樂三者融合在一起來寫,這就使文章既含蓄又形象,讀之韻味無窮,引導學生體會這一寫法,使他們在散文閱讀上掌握一種方法肖復興的作品文筆細膩,意味雋永,流淌著作者濃郁的感情,本文更是如此于漪老師說“教育就是提升人的精神境界”教學本文,可引領學生走進巴赫的精神世界,感受他的高尚品格,從而獲得終身收益的精神食糧
《小溪巴赫》說課稿
《小溪巴赫》說課稿
本單元主要是圍繞著歷史上的許多杰出人物,文學家、藝術家、科學家等展開。這些人大多是睿智超群,胸懷寬廣,平凡可親受人愛戴的。通過探索他們的精神世界,使同學們感受到他們偉大的人格,得到激勵。
《小溪巴赫》是關于偉大音樂家巴赫的一篇文章。本堂課設定的主要教學目標是通過聆聽音樂、朗讀課文等手段,感受巴赫,小溪,音樂三者之間的關系,抓住巴赫的德文名字是小溪的意思;巴赫的為人像小溪般;以及巴赫的音樂與小溪有著某種相似處這三層聯系來把握文章。整堂課主要圍繞著這三個問題展開。
文章通過巴赫的音樂來讓我們感受他的偉大人格魅力。但是考慮到學生們對于巴赫的了解并不多,僅憑文章中的內容,感受巴赫人格有一定難度,所以在理解巴赫的為人如小溪這一層時,我準備了大量的關于巴赫的生平資料,在這個過程中碰到了如何處理資料,選擇與文章相關的內容,有針對性的來補充,以避免使資料過雜,分散學生的注意力。同學從這些資料中應該能很快感受到巴赫的為人,勤奮、堅強、執著、卻又默默無聞。
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我設計了許多朗讀的環節,我認為這樣的散文應該通過多讀來體會蘊含在字里行間的韻味和作者所隱含的情感。在學生朗讀課文選段的時候,我選擇了巴赫的音樂《愛的協奏曲》來配樂,應該能夠很好的調動他們的情緒。幫助他們更好的融入到課文內容中去。
《小溪巴赫》
知識與技能:
1、通過品味語言,理解和領會小溪與巴赫及巴赫音樂之間的內在聯系;
2、結合文本閱讀,積累部分常用詞語、優美語句,加深對部分常見修辭格作用的理解等
過程能力與方法:
通過聆聽音樂,朗讀課文,感受巴赫,小溪,音樂三者之間的關系,品味文章的語言美。
情感態度價值觀:
認識巴赫及其音樂藝術的偉大之處,學習利用音樂藝術陶冶情操,熱愛生活。
教學重點:理解和領會小溪與巴赫及巴赫音樂之間的內在聯系;
教學難點:理清思路,體會將小溪、巴赫以及巴赫音樂三者融合在一起的寫法。
課時安排:1課時
教學過程:
一、 導入
音樂是心靈的回響,是情感的共鳴,從依偎在母親懷抱里或是睡在搖籃里聽母親哼催眠曲開始,音樂就悄悄地滲進了我們的心腦和血肉,伴隨著我們生命的旅途。我相信同學們生活中也都離不了音樂。不過或許大家更鐘情于流行音樂,而對于古典音樂恐怕就很少有人問津了。下面我們一起來欣賞一段古典音樂,
播放巴赫的《G弦上的詠嘆調》,請同學交流聽后感。
師:這首充滿詩意委婉動聽的小提琴曲是德國小提琴家威廉漢姆編寫的,此曲一經上演便立即聞名遐邇,廣受大眾歡迎,但真正的作者,追溯淵源,是一個世紀以前的德國作曲家巴赫。多少年來,這首《G弦上的詠嘆調》以其純樸典雅的旋律加上G弦特有的渾厚、豐滿音色,成為不朽的杰作。音樂就像文學一樣,我們常說“文如其人”,音樂作品中同樣我們也可以找到作者的影子。那么巴赫是一個怎樣的人,他何以創作出如此這般的音樂,并且至今不衰呢?今天讓我們一起走進巴赫,感受巴赫的音樂以及他的人格魅力。
二、 分析作者的寫作緣由
1、從課文的開首幾節我們知道,今天我們有幸在這里能夠一起賞讀到肖復興的這篇文章也是經過曲折的。一開始作者想寫巴赫卻又三緘其口是為什么?
明確:古話說得好,大音稀聲,大象稀形,大愛無言。正是因為他的敬仰到達了一定的程度,找不到最能描述巴赫的途徑,所以才不敢輕易的解讀巴赫,生怕表達得不完整或者是有錯誤。
2、那么這么謹慎的作者為什么最終還是寫下了這篇文章,使他豁然開朗的原因是什么?
明確:一次偶然的機會給了作者解讀的靈感。即巴赫的德文意思是小小溪水,涓涓細流不停止的意思。這讓他找到了走進巴赫、解讀巴赫的金鑰匙。故以“小溪巴赫”為題。
三、 釋題
1、我們根據作者的理解,題目中的小溪與巴赫存在什么樣的關系?如果在兩者之間加一個字的話,你覺得什么字比較合適?
明確:像,如
2、那么是不是僅僅因為名字的德文意思是小小溪水,作者就認為巴赫像小溪了?(那么有人叫李聰明,他就一定聰明嗎?)
明確:顯然不是的,這是只是最表層的關聯。
四、理清小溪和巴赫的關系,挖掘小溪的內涵。
1、我們可以看到,無論最初的“三緘其口”還是后來的“豁然開朗”寫下此文,都是出于作者對于巴赫的敬仰和熱愛。對于這樣一位在心中非常重視和愛戴的人,任何的解讀都不會是膚淺的,而應該是深刻的,那么小溪與巴赫之間還有怎樣更深的聯系?
明確:
(1).巴赫的德文是小小溪水
(2).巴赫的性格和品格像小溪
(3).巴赫的音樂像小溪
2、找出文中集中寫到小溪的段落,看看小溪究竟有什么特點?(教師范讀)
明確:第8——10節集中寫小溪
小溪的特點:永不停留,生命力旺盛,不被重視,安詳,恬靜,執著,曠日持久的美等。
3、在寫小溪的時候作者還寫到了什么?作用是什么?
明確:作者還寫到了大河,作用是大河與小溪作對比,進一步生動形象的反襯突出了小溪的特點。沒有大起大落,不會張揚,默默無聞,卻貴在時時刻刻的堅持,貴在無聲無息的滲透。
4、這些是小溪的性格,在作者看來,也是巴赫的性格。文中11、12節自然地由小溪過渡到巴赫,將兩者的性格連接到一起。那么究竟巴赫是怎樣一個人呢?為什么作者覺得巴赫的性格就是小溪的性格呢?從文中我們似乎只能得知巴赫是個偉大的音樂家,下面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巴赫的生平。
幻燈片展示巴赫生平,概括巴赫的性格
總結巴赫的性格:不張揚,勤奮,默默無聞,沉靜,堅韌
5、我們常說“文如其人”“詩品如人品”,具有小溪一樣品格的巴赫,它的音樂與小溪一樣。那么巴赫的音樂又是怎么樣的呢?剛才上課伊始我們已經在感受過他的音樂,那么在文中作者又是怎樣來評價巴赫的音樂的呢?找出文中寫到巴赫音樂的地方。
明確:6;13;16節
(一)巴赫音樂價值如小溪:能常青常綠,能滋養后代
文中第6節運用了對比:不像出土文物,價值只停留在證明過去,脫離了時代背景沒有存在的價值。而巴赫音樂則不同,對每一個時代,每一個當下都有其啟示意義,都會賦予新的內涵和價值。類比:與成年老酒一樣,隨著時間的積淀越發醇香,
引入歷代音樂家對其的評論
有人問為什么起巴赫的藝術是怎樣達到這樣完美的境地時,他很嚴肅地而簡單的回答道:這是由于我下過一番苦功,誰如果像我這樣下一番苦功,他也會達到同樣的境界。“
(二)巴赫音樂特點如小溪:抒情性很強,如流水般緩緩流淌,寧靜安詳。聽后好像真的濾掉了許多喧囂和燥熱,充滿著寧靜和沉思,好像真的在路的遠方、在夜的深處有著親切的呼喚和等待……是因為有這美妙的樂聲,像空氣像花香一樣彌散在夜色之中……”沉醉在這樣的音樂聲中,我們可以漸漸卸下一身的疲憊與煩躁,拋開所有的壓力,如一股清流慢慢滲透進我們的心田,使緊張蜷縮的心漸漸舒展。
五、有人說,用“小溪”形容巴赫太小家子氣,不夠偉大,你認為呢?
偉大與否不是用大小來衡量,而是在于它的價值,文中14節告訴了我們,請同學們齊讀14段。
六、總結:小溪看似平凡實則偉大的特征,是與巴赫的性格、品格及其音樂在世界音樂史上的地位相照應的。巴赫的個性沉靜而堅韌,生前默默無聞,死時悄然離去,而他的音樂卻具有極高的價值和成就,滋養著后世無數的偉大音樂家。“小溪”、“巴赫”、“巴赫的音樂”三者相融一體,“小溪”便是巴赫和他的音樂的完美寫照。
七、拓展及作業:
作者說描寫音樂是件蠢事,的確像音樂這樣抽象的事物我們很難直接對它描繪和言說,但作者巧妙地找到小溪做喻體,借用比喻手法把這種抽象的感覺形象化,使讀者更深刻地、更快地了解巴赫和他的音樂。這種手法是值得我們在平時的寫作中借鑒和運用的。
練練筆:
展開合理聯想與想象,通過比喻的手法來寫一位你身邊的人物。
要求:300字,形象貼切。
板書:
巴赫的德文名字是小溪
巴赫 像 小溪 巴赫的為人像小溪
巴赫的音樂像小溪
教后記:
我認為這堂課基本上實現了我課前預設的教學目標,學生較配合地完成了整堂課。重點較為集中和突出,時間控制得基本恰當。但是也有一些不足之處。
在最開始的引入分析課文核心問題時,由于緊張將巴赫像小溪說成了小溪像巴赫,這雖然看似是個小錯誤,但也不能小視它,這是把本體和喻體弄反了。我們在課堂上要盡可能地做到正確性。
原本將“用小溪來形容大海是不是太小氣了?”這個問題置于教學過程的最后,然后上過之后覺得這個問題放到最后上事實上意義并不是很大,如果以后再上,可以將這個問題提到最前面來問,然后導出后面的內容。在教學過程中的一些細節還需要做微調,使之更加順暢。在板書的設計上還要稍作修改。
本堂課的亮點之一是劉慧玲同學伴著音樂朗讀的部分,情感、節奏、何音樂配合地非常好。也實現了我預期的效果。可見,多媒體如若用得好,可以提高課堂效果,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激情。
《小溪巴赫》導學案
學案目標
1.結合文本閱讀,積累部分常用詞語、優美語句,加深對部分常見修辭格作用的理解等;(知識技能)
2.體驗散文閱讀鑒賞、探究的過程,繼續培養自主閱讀現代散文的方法;(過程方法)
3.認識巴赫及其音樂藝術的偉大之處,學習利用音樂藝術陶冶情操,熱愛生活;(情感態度價值觀)
說明:
這篇文章寫作者對大音樂家巴赫其人、其音樂作品的獨特感受,表現個人對他的敬仰,同時表達真正的藝術是不朽的。本意主要是歌頌巴赫不以奪目的光彩示人的高尚品質,但作者是從他的音樂藝術的角度來寫的,而又用小溪進行比喻,行文中將小溪、巴赫以及巴赫音樂三者融合在一起來寫,這就使文章既含蓄又形象,讀之韻味無窮,學案時要引導學生體會這一寫法,如果先理清了寫作思路就能很好地把握這一特點。肖復興的作品文筆細膩,意味雋永,流淌著作者濃郁的感情,本文更是如此,要讓學生抓住重點句子細加品味和體會。于漪老師說“教育就是提升人的精神境界。”學案本文,要引領學生走進巴赫的精神世界,感受他的高尚品格,從而獲得終身收益的精神食糧。
本文內容不是很深奧,道理作者寫得很明白,不需要教師做太多講解,可引導學生自己閱讀、探究、體驗。讓學生充分體驗自主閱讀、自主思考過程的快樂。
學案重點與難點
1.點:反復誦讀,品味文章優美的語言,體會多種修辭手法的運用,并試著仿寫。
2.點:理清思路,體會作者將小溪、巴赫以及巴赫音樂三者融合在一起的寫法。
說明:文章是語言的藝術,語文課也一定要上成語言實踐課,因為教師講得再精彩,讀得再流暢,寫得再生動,也不能代替學生自己的學習,學生的能力還得在反反復復的聽說讀寫實踐中慢慢形成,逐步提高。教師要引導學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熏陶。通過有感情的朗讀,來體味文章的精義妙理,沉浸在文章優美的意境中。讓學生在讀寫背等語言實踐活動中積累規范的語言,通過模仿和創造性地運用課文中的語言或表達方式,來提高語言表達能力。
學案過程
學案環節 教師活動預設 學生活動預設 設計意圖
布置學生課前學習 讓學生朗讀課文,要求:
1.給每自然段標上序號。
2.利用工具書查找自己不熟悉的詞語,掌握音、形、義。
3.上網或利用圖書室查找資料,了解作者肖復興、巴赫、威廉漢姆、巴洛克、貝多芬、舒曼、里姆斯基-科薩科夫、雷格爾等的情況;《勃蘭登堡協奏曲》的主題等;
3.有條件的同學最好能制成PPT。 朗讀課文:1.利用工具書查找自己不熟悉的詞語,搞清楚音、形、義。
2.上網或利用圖書室查找資料,了解作者肖復興、巴赫、威廉漢姆、巴洛克、貝多芬、舒曼、里姆斯基-科薩科夫、雷格爾等的情況;《勃蘭登堡協奏曲》的主題等;
給每個自然段標上序號,可以方便以下環節的學習,要讓學生養成好的學習習慣。
高中階段字詞學案仍不能忽視,因為掌握字詞是解讀課文的基礎;查找作者及音樂家的資料,可以擴大學生的視野,同時有助于更好的解讀文本。
導入新課
激發興趣 1.播放巴赫的《G弦上的詠嘆調》,然后讓學生交流一下聽這段旋律的感受。
2.學生發言后教師點評:這首充滿詩意委婉動聽的小提琴曲是德國小提琴家威廉漢姆編寫的,此曲一經上演便立即聞名遐邇,廣受大眾歡迎,但真正的作者,并不是威廉漢姆,追溯淵源,其始祖原來是一個世紀以前的德國作曲家巴赫。多少年來,這首《G弦上的詠嘆調》以其純樸典雅的旋律加上G弦特有的渾厚、豐滿音色,成為不朽的杰作。
我們常說“文如其人”“詩品如人品”,同樣的,一個音樂作品也同作曲家的品格息息相關,那么巴赫是一個怎樣的人,他的作品何以成為不朽?今天讓我們一起走進巴赫,感受巴赫的音樂以及他的人格魅力。 學生欣賞旋律,交流感受,自由發言。 在學習這篇課文之前,恐怕沒有幾個學生知道巴赫及其音樂。通過欣賞巴赫的音樂,可以喚起學生對巴赫的情感,拉近學生和巴赫的距離,讓學生迅速走進文本,走進巴赫。
交流課前學習收獲,共享資源 1.本文應該掌握的重點字詞(可找學生上黑板寫一寫,另找同學訂正、補充);如:三緘其口 鉤稽 仆仆 干涸
一曝十寒 肆意狂放 脖頸 靜謐安祥 氤氳
2.讓學生將自己查找的資料,在全班交流;如(此略) 1.積累字詞
2.交流資料 “獨學而無友,則孤陋而寡聞。”讓學生將搜集的資料在班里交流,可以資源共享,同時取長補短。
通讀課文
整體感知 請同學朗讀課文,整體把握文章內容,要求:用簡潔的語言概括:a文章寫了什么內容?b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可以讓學生自由朗讀,也可以指讀) 學生讀課文,整體感知課文內容并作概括:文章主要寫了巴赫的音樂尤其是其精神對后世的影響,表現了巴赫不以奪目的光彩示人的謙遜、質樸的品格,表達了作者對巴赫的敬仰和贊美之情。
語文閱讀學案強調感悟與體驗,而引導學生感悟體驗最重要的就是首先讓學生從整體上把握課文,為進一步理解、探究、賞析創造基本條件。
再讀課文
理清思路體會寫法 提出問題,引導學生抓住重點句子,深入理解文章內容,理清寫作思路,體會這篇散文在寫法方面值得借鑒的地方。
1.本文主旨是歌頌巴赫的高尚品格,為什么文中有很多內容寫到小溪?
2.學生對第一個問題討論后進一步引導:本文寫到小溪、巴赫的音樂以及巴赫的品格,那么作者是怎樣將這三者融合在一起來寫的呢?我們先來梳理一下作者的寫作思路。
3.在學生梳理的基礎上,師生共同明確:
第1、2兩個自然段寫自己一直想寫一寫巴赫,卻又不知該怎么來寫,因為“巴赫確實太偉大了,太浩瀚了”。
第3、4自然段是過渡段。指出巴赫名字德文的意思開啟了我的寫作思路。
第5、6自然段寫巴赫的音樂價值由埋沒到被發現的過程,就像小溪即使弱小卻能常青常綠。
第7自然段是過渡段。
第8、9、10、11、12自然段贊美小溪的性格和品格,并指出也是巴赫的性格和品格。
第13、14、15自然段贊美巴赫的偉大如清澈的小溪。
第16、17、18自然段描述聽巴赫音樂的感受――眼前永遠流淌著靜謐安祥、清澈見底的小溪水。
4.進一步啟發:
作者這種將三者融合在一起的寫法有什么好處?
1.深入閱讀課文,圈點勾畫重點句子,討論并回答第一個問題:
a、巴赫(Bach)德文的意思是指小小溪水,涓涓細流卻永不停止。
b、巴赫的音樂一開始不為人注意,但后來其魅力卻成為不朽。(真正有價值的音樂,即使看來再弱小只是潺潺的小溪,也是不僅埋沒不了的,而且不會因時間的久遠而蒼老,相反卻能常青常綠。)
c、巴赫的性格和品格一如小溪的性格和品格。(這才是小溪的性格和品格。這才是巴赫的性格和品格。巴赫就是這樣清澈的小溪水……)
寫小溪是用比喻的手法來寫巴赫。
2.跳讀課文,理清寫作思路,互相交流。
3、討論交流作者是怎樣將小溪、巴赫以及巴赫的音樂這三者融合在一起的。
明確:通過理清思路很容易看出,作者寫小溪始終圍繞著巴赫其人、音樂,寫巴赫其人、音樂又始終離不開小溪,而巴赫的品格又通過他的音樂體現。這樣三者就密切融合在一起。
4.討論交流寫法的好處。明確:
作者用小溪作比喻來寫巴赫,使巴赫音樂的價值以及他的高尚品質都得到了形象生動的展現,使作品閃耀著動人的藝術感染力。用巴赫的音樂來展現他的品格,也最具有說服力。 篩選重要信息,抓住關鍵句子理解內容,是學生應具備的閱讀能力之一,在平時的學案中,教師要注意培養學生這方面的能力。
葉圣陶先生說:“作者思有路,尊路識斯真。”理清思路是解讀文章的一把鑰匙,同時也是對學生的一種思維訓練。
設計讓學生“體會作者將這三者融合在一起寫法的好處”這一環節,目的在于給學生提供一個散文寫作的思路和方法,學生以后寫文章會有所借鑒。
品讀課文
探索巴赫的精神品質。 1.請學生勾畫描寫小溪的句子,反復誦讀品味。
2.請學生勾畫描寫巴赫及音樂的句子,反復誦讀品味。
3.讓學生在此基礎上,概括巴赫的精神品質。 勾畫重點詞句,反復誦讀品味,并概括巴赫的精神品質(答案不拘一格),如:如大海般浩瀚,卻似小溪般謙遜;寵辱不驚、去留無意;深沉、安祥、不張揚、不炫耀,默默無聞,卻有著曠日持久的美。 “書讀百遍,其義自見。”誦讀、品味是理解課文、體會作者思想感情最有效的方法,學生在誦讀品味中將會進入到美的意境之中。
賞讀課文
積累語言 請同學們再讀課文,勾畫出自己喜歡的段落或句子,大聲誦讀,然后在課本上寫一寫自己的閱讀感受。再和同學交流。
(注意多種修辭手法的運用)
1.學生再次閱讀課文,對關鍵的句段進行勾畫、賞讀。
2.先在同學面前有感情地朗讀自己喜歡的內容,然后將自己的賞析在全班交流。在交流中,再一次共同感受文章極富表現力的優美語言和人物的精神品質美。好的語段或句子爭取背誦下來。 通過反復賞讀課文,使學生更深入體會文章內容,進一步領略到語言文字的魅力,提高對語言文字的鑒賞能力,同時積累豐富的語言材料,進而培養學生熱愛語文的感情。
拓展閱讀
比較鑒賞 下發喬治桑《貝多芬田園交響樂》一文,讓學生閱讀后簡單談一下兩篇文章在內容、寫法方面的異同。(文本見“備課資料”部分)
讀《貝多芬田園交響樂》,比較兩篇文章在內容、寫法方面的異同:同為寫音樂家,貝多芬是偉大的,巴赫是偉大的,但《貝》一文不是寫貝的偉大,而是寫欣賞音樂的獨特感受,寫法方面主要是想象、聯想、通感等。
設計此環節一方面可以拓展學生的視野,一方面提高學生比較鑒賞的能力。同時還可以培養學生對音樂的熱愛。
課后作業
1.多芬曾經這樣評價巴赫:“他不是小溪,是大海!”文章中也說:“巴赫確實太偉大,太浩瀚了!”,但文章的題目是“小溪巴赫”,全文也是圍繞“小溪”這一中心意象展開的,你認為二者矛盾嗎?
2.文中有多處文字用通感的手法將無形的音樂化作有形的畫面,請選取兩個地方細細體會,并仿照作者的手法描寫一段你所喜愛的音樂。 學生按照要求,完成作業。 第一個作業思考具有辯證性,可以訓練學生辯證思維的能力,同時更全面準確地認識巴赫。
第二個作業是學生體會語言、積累語言的好途徑。
思路點撥一
本文寫作上的突出特點是用比喻手法,通過描寫小溪來贊美巴赫,文章題目就是比喻手法。教師也可以從解讀題目的角度切入,引導學生抓住文中關鍵語句反復誦讀、細細品味,使他們體會到文章寫法特點、人物高尚的精神品質以及語言的優美。思路如下:
一、 解題:
《小溪巴赫》這個題目的真正含義是什么呢?
讓學生讀一遍課文整體感知一下,說說看。
明確:小溪一樣的巴赫
二、 設計核心問題:為什么巴赫象小溪一樣?
1.學生閱讀文本,勾畫描寫巴赫特點的句子,了解、表述巴赫的特點,并反復誦讀、體味。
2.學生閱讀勾畫描寫小溪特點的句子,了解、表述小溪的特點,并反復誦讀、體味、揣摩。
3.生閱讀勾畫小溪和大河對比的句子,體悟用意,反復誦讀這一部分,揣摩小溪不同于大河的特點。
4.對比小溪和巴赫的相似點,讓學生表述一下。
三、 研讀聆聽巴赫音樂作品的句段。反復誦讀、體味巴赫的作品給我們的感受。
仍然像小溪一樣
總之,從巴赫的人生經歷和被人重視的程度到巴赫的作品,巴赫從不以奪目的光彩示人,他就像一條小溪!
練習舉隅
1、“他的音樂影響了三百年來人們的藝術世界,也影響了人們的精神世界。”這句話中前后兩個分句的順序能否顛倒,為什么?
2、找出第九自然段描寫大河的句子,思考:作者為什么要寫大河?
3、文中有幾個句子似乎不太通順,請找出來,試著改一改。
a如果沒有1802年德國音樂家福爾克出版了世界上第一部巴赫的傳記。
改:如果沒有1802年德國音樂家福爾克出版的世界上第一部巴赫的傳記。
b時間只會為它增值,就像陳年老酒一樣,時間和醇厚的味道融為一生,互成正比。
改:時間只會為它增值,就像陳年老酒一樣,時間和醇厚的味道融為一體,互成正比。
c小溪的水流量不會恣肆狂放,激情萬丈得讓人震撼。
改:小溪的水流不會恣肆狂放,激情萬丈得讓人震撼。
d無數后代音樂家對巴赫的敬仰和崇拜,甚至專門創作出有關巴赫的主題音樂,或用只有音樂語言才有的特殊方式(按照音樂樂理體系,巴赫的德文拼音BACH在樂譜中對應的……),音樂家們用這種他們心心相通的語匯,以他們鐘情的樂器的鳴奏,向巴赫呼喚,表示著對巴赫的敬意。
改:無數后代音樂家對巴赫充滿敬仰和崇拜,甚至專門創作出有關巴赫的主題音樂,用只有音樂語言才有的特殊方式(按照音樂樂理體系,巴赫的德文拼音BACH在樂譜中對應的……),用這種他們心心相通的語匯,以他們鐘情的樂器的鳴奏,向巴赫呼喚,表示著對巴赫的敬意。
e從朦朦朧朧的地平線那里,流來了這樣一彎清澈的小溪,溪水上面浮光耀金,卻帶來親切的問候和夢一樣輕輕的呼喚……
改:從朦朦朧朧的地平線那里,流來了這樣一彎清澈的小溪,溪水上面浮光耀金,帶來了親切的問候和夢一樣輕輕的呼喚……
《小溪巴赫》課文導讀
小溪巴赫
【教學目標】
1、 學習作者借助意象塑造人物的寫作方法,品味本文輕靈、詩化的語言風格。
2、 感受巴赫恬靜、安詳、圣潔的音樂。
【課文導讀】
肖復興在《關于音樂》一文中這樣寫道:“描寫音樂,其實是件蠢事,這不僅在于難,從根本上說是不可能的。音樂本來就是始于詞盡之處,圣桑的這句名言是絕對正確的,如果語言和文字能夠起到音樂的作用,音樂也許就不會在人間產生了。但十多年來,我一直在做著這樣的傻事。”確實,要用文字來描繪“始于詞盡之處”的音樂,或是描繪一個偉大音樂家的魅力與風采,是極為困難的,但是在《小溪巴赫》一文中,肖復興卻用輕靈、詩化、富于音樂美的文字,引領讀者走進了巴赫那恬靜、安詳、圣潔、恒久的音樂世界,使讀者體會到了作者與巴赫音樂的情感交流與心靈感應,以及作者寄寓其中深深的懷念與景仰之情。
全文可以分為三個部分。
在文章開頭兩節,作者就將自己欲寫又止的心情和盤托出,“一直想寫一些巴赫”,“許多次拿起筆”等語句既寫出了巴赫對作者的巨大吸引力,又折射出作者對巴赫音樂的熟知和思考之深。緊接著他用愛因斯坦評巴赫的話進一步地為自己的想法找到了依據。在文章的第二節中,作者提到了巴赫“偉大”、“浩瀚”的音樂成就,這是用共識引出自己的獨特感受,以巴赫音樂的偉大、浩瀚來襯托其勻稱、安詳、恬靜、曠日持久的美——即貫穿全文的“小溪”意象的內涵。
從第四節到第十五節是本文的主體部分。一次偶然的機會,作者得到了巴赫名字的德文意思是指小小溪水,就這樣,本文的中心意象“小溪”出現了,它的出現讓作者豁然開朗,開拓了一條通往巴赫音樂世界的大道。
第四節到第八節重點寫了小溪的意義,“涓涓細流”卻“永不停止”。作者化虛為實,將真正有價值的音樂比作了潺潺流淌的小溪,表明盡管巴赫音樂的價值一開始無人發現而被埋沒,但終將穿越時空,化作永恒。如在第六節中,作者將小溪(巴赫音樂)同出土文物作了對比,同陳年老酒作了類比,用比擬等形象化的手法寫出巴赫音樂的不朽價值與旺盛的生命力。
第九節到第十五節,作者重點為我們描繪了“小溪”與巴赫的“性格和品格”。這一部分可稱作全文的華彩篇章。他先是用那些行云流水的文字,那些鋪陳渲染的辭章,寫出了小溪雖然毫不起眼,默默無聞,但是卻源遠流長,永葆生命的活力,并且具有穩定、勻稱、安詳、恬靜、圣潔、曠日持久的美。而在第十一節和第十二節,作者通過兩個相同形式的句子將“小溪的性格和品格”過渡到了“巴赫的性格與品格”,真正將二者合而為一,寫出了小溪的看似平凡實則偉大的特征,是與巴赫的性格、品格及其音樂在世界音樂史上的地位相照應的。巴赫的個性沉靜而堅韌,生前默默無聞,死時悄然離去,而他的音樂卻具有極高的價值與成就,滋養著后世無數的偉大音樂家。閱讀至此,我們能夠發現隨著作者對“小溪”意象的充分挖掘,我們對于巴赫的了解也逐漸深入。這兩條齊頭并進的線索彼此交錯,直到完全將“小溪”、“巴赫”、“巴赫的音樂”三者融為一體,“小溪”便是巴赫和他的音樂的完美寫照。
此外,這一部分的語言也很有特色,以第十節為例:作者先是用了兩組排比,形成語勢,強調小溪無論在怎樣的環境中總是以清靜的姿態默默地流淌;再正面肯定小溪所擁有的平凡卻偉大的美好品格。“它不是一杯烈酒”,“它只是你的眼淚”等比喻更是恰到好處,形象地寫出來小溪滲透進永恒的心里和歲月的美。整節語言長、短、整、散結合,也具有一種如小溪般靜靜流淌,輕靈、內斂而詩意的美。作者詩化的寫作風格在這一節中得到充分的體現。
文章的結尾部分分三個小節,作者展開想象,描繪了聆聽巴赫音樂時眼前出現的一幅幅如夢如幻的畫面,這些畫面的中心意象正是潺潺流淌的小溪,令人回味無窮。作者與巴赫音樂那輕靈、詩化的語言展露無遺。正如肖復興自己所言,“音樂的力量存在于我們每個人的身上,音樂能在我們每個人的生命中響起清澈的回聲”,一個熱愛音樂的作家,撥動自己的心弦,把文字化作音符,譜寫出多年來蘊藏心底的對于音樂的感悟。他濾去塵世間的喧囂和燥熱,讓文字充滿著寧靜與沉思,想必讀者在讀完全文后也會有余音裊裊、繞梁三日之感。
《小溪巴赫》教案設計3
教學目標:
通過品味語言,理解和領會小溪與巴赫及巴赫音樂之間的內在聯系;
學習作者將人物與意象融合的寫作手法;
領會作者通感手法的運用,感受文章的語言美。
教學重點:
理解小溪,巴赫及巴赫音樂三者融合的特定涵義。
教學難點:
通過品味語言,領會作者是如何將小溪,巴赫及巴赫音樂融合在一起的。
教學設想:
深入文本,先從整體上感知全文,然后從文章的核心段落入手,借助對關鍵字詞語句的把握,帶領學生慢慢理解小溪之于巴赫及巴赫音樂的涵義,尋找三者之間的聯系,再從單元學習的角度理解編者,作者,小溪,巴赫及巴赫音樂的關系。推進課堂教學的途徑主要是默讀,討論,朗讀,細品。
教學課時:
一課時
教學步驟:
一.整體感知
解題:“小溪巴赫”的含義?
二.分析課文,疏理結構
1.閱讀第十段,猜想巴赫的生平經歷,性格及音樂特點,你是從哪些詞句中看出來的?
小組討論,教師引導(用資料印證學生的猜想)
① 一生經歷:坎坷不平,歷經磨難
(學生先回答,然后老師用幻燈片展示資料)
貧困死亡(9歲父母雙亡,作父親后有11個孩子相繼死去,與富裕舒適的生活絕緣)
月光抄譜(因為專橫的哥哥的阻撓,在月光下偷偷抄譜)
牢獄之災(因為辭職而惹怒公爵,被投入監獄,三個多星期以后才被釋放)
②性格特點:
“不會恣肆狂放,激情萬丈得讓人震撼。”——不會抱怨,不會大聲疾呼,向命運宣戰
“不會一曝十寒,不會繁枝容易紛紛落,不會無邊落木蕭蕭下”——不會消沉,失意
“而總是一如既往地水珠細小卻清靜地往前流淌”——內向沉靜,意志堅韌
③音樂特點:
“它擁有這巴洛克特有的穩定、勻稱、安詳、恬靜、圣潔和曠日持久的美。”
“它只是你的眼淚,在你最需要的時候,珍珠項鏈般地掛在你的脖頸上,或悄悄地濕潤著你的心房。”
用幻燈片展示別人對巴赫音樂的評論
“巴赫創作的目的并不是為后代人,甚至也不是為他那個時代的德國,他的抱負沒有越出他那個城市、甚至他那個教堂的范圍。每個星期他都只是在為下一個禮拜天而工作,準備一首新的作品,或修改一首舊的曲子;作品演出后,他就又把它放回書柜中去,從未考慮到拿來出版,甚至也未想到保存起來為自己使用。世上再也沒有一首杰作的構思與實踐像這樣天真純樸了!” ——法國音樂評論家保羅.朗杜爾
(讓學生朗讀,然后挑出最關鍵的詞——天真純樸)
《小溪巴赫》教案設計3
【《小溪巴赫》語文教案】相關文章:
《回聲》語文教案03-19
語文寫字復習教案03-19
語文第四單元教案03-19
《憶讀書》語文教案03-20
語文《奔落的雪原》教案03-19
語文《積累 運用一》教案03-19
語文《春酒》教案(精選11篇)09-23
語文搭石教案大全03-20
《采山》的語文教案02-20
趣味語文活動課教案0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