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高線地形圖的判讀》教學反思的內容(精選5篇)
在快速變化和不斷變革的新時代,我們要在課堂教學中快速成長,反思自己,必須要讓自己抽身出來看事件或者場景,看一段歷程當中的自己。那么反思應該怎么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等高線地形圖的判讀》教學反思的內容,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等高線地形圖的判讀》教學反思的內容 1
隨著燕老師公開課的上演,我也一次次反思《等高線地形圖的判讀》如何能夠突出學習重點,抓住學生的眼,因為對于這一課,說難也難,說不難也難,課標要求學生要學會能夠在等高線地形圖上判斷出不同坡度的陡緩,能夠在等高線地形圖上識別出山體不同部位,如山峰,山谷、山脊,陡崖等。
也就是要能夠通過比較抓住等高線地形圖上山體不同部位特點,最好是讓學生能夠通過等高線地形圖的繪制體驗,結合實物比對,能夠理解和識記住等高線地形圖上山體不同部位特點。
而據經驗知道,在學習這一課之前,有些同學雖然爬過山,但并沒有仔細地俯視過一座山,也并沒有接觸過山體不同部位名稱,山脊和山谷等概念,并不曾在腦海中留下空間。
所以,這一節課看似讀圖訓練,卻需要一環扣一環,層層過渡,引導學生一步步觀看,來實現學習目標的過關。
鑒于此,我們決定在引導學生看上分解難點,讓學生一看再看。同時為了增強課堂的情趣性和迎合學生爭強好勝的特點,我們將學習過程設計為“大王叫我來巡山闖三關”。
課前在《大王叫我來巡山》的音樂中回顧節假日人們的休閑方式,爬山的不同圖片,提出爬山不僅能夠愉悅身心,休閑鍛煉,還能夠讓親朋好友在相互扶持中拉近情感。于是,開發山,設計旅游路線就成為一門修煉,你知道我們看瀑布,攀巖,修路,建瞭望塔等一般選擇山體的什么部位,開發和設計人員用什么樣的地圖做設計和判斷。
出示等高線地形圖,提出這種圖該怎么看,判斷時應注意有什么特點?切入學習目標,明確學習主題《等高線地形圖的判斷》,學習目標的達成我們將闖三關實現。
首先第一關“火眼金晴第一看——看山是山”:要求學生在老師出示的山體素描圖各編號位置選出部位名稱:山脊,山谷,山峰,陡崖,鞍部,陡坡,緩坡,比較不同編號位置的高低。旨在讓學生直觀形成山體不同部位名稱概念,以及海拔和相對高度概念,并通過結合老師分發的山體模型展示,抽驗學生熟悉概念。
接著第二關“火眼金晴第二看——看山不是山”:要求學生按照視頻示范,每小組學生給老師分發的山體模型上描出等高線,可以在不同等高距位置描點,再使用細膠帶粘出等高線,并能在老師在繪制過的山體模型上空垂直俯拍打印的'相片上結合標注的“山脊,山谷,山峰,陡崖,鞍部,陡坡,緩坡”等部位觀察等高線疏密和彎曲特點。在一組組展示中強化概念,重復訓練,旨在讓學生直觀審視等高線地形圖繪制過程及與實物的關聯,有效形成轉換。這樣,結合山體不同部位分體判斷,一步步內化等高線地形圖上不同部位等高線特點,最終能夠在新的等高線地形圖上完成相應編號部位的判斷。
之后,進行第三關“火眼金晴第三看——看山還是山”:要求學生依據提供的等高線地形圖按照不同要求作出判斷,如哪里適合建電視發射塔,哪里可能會形成河流,哪里會看到瀑布,哪里適合攀巖,哪里修建登臨山峰路線省力一點……從而讓學生學以致用,形成學生活中的地理的習慣。這一關可以采用搶答賽的方式,要求學生首先亮明方案,還要能夠解釋方案決策的出發點,達到觸類旁通,舉一反三。
最后,在針對學習目標進行當堂檢測,從而發現個別學生的遺漏點,為個別輔導把關。并寄語學生,每一天的學習都是在鍛造我們的金睛火眼,我們看的越多,聽的越多,實踐的越多,也就越會衍生出更多的創新點,不斷扮美我們生活的明天。
大王叫我來巡山,童趣童心嫣然,享受每一關的參與和體驗,享受不一樣的發現。
《等高線地形圖的判讀》教學反思的內容 2
回到學校之后上的第一節課是高二年級的復習課:地圖部分的《等高線地形圖的應用和地形剖面圖》。結果是內容上不完,但假如不看教學任務,單看教學過程和效果,我認為這節課還是成功的,效果不錯,有幾個地方還是值得肯定的。
一是上課的路非常清晰:這節課的要講的內容有兩個:等高線地形圖的應用和地形剖面圖的繪制及應用。兩部分的知識點的聯系也非常緊密。
二是結合學案,進行對點練習,基本上每講一個知識點都有相應的練習,有些題還是原創的題。
三是師生互動非常成功。每道題都有學生思維和動手的空間,之后老師都作點評或糾正。學生掌握還算不錯。
四是課堂氣氛活躍,注意力高度集中,達到愉快教學的目的。
至于內容講不完的原因,我認為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上課前我講了一些這次到茂名跟崗活動的見聞,大概用了7分鐘左右,時間占了不少。
二是在講等高線地形圖的應用方面的'例子花的時間稍多,有些地方可以由學生看書解決而我沒有這樣做。
三是學生做練習題的時間較多,如第一題叫學生在等高線地形圖上畫出水庫蓄水后水淹沒的范圍,學生不會做(要兩個學生),第二題叫學生判斷港口的選址應在哪,學生也判斷不出來。第三題是引水渠的合理選擇學生也看不懂,弄得每道題都得花幾分鐘的時間,一節課的時間就不夠了。
這節課給我的收獲有兩個,每一是,我們的學生的基礎還是比較差的,今后應加強這方面的訓練。第二是,課堂上老師講課不一定要面面俱到,有些問題其實可以留給學生課后思考,讓他們跳起來把蘋果摘到。
《等高線地形圖的判讀》教學反思的內容 3
我在講“等高線地形圖”時分別采用了以下三種教學方式。第一種教學方式:直接出示畫好的等高線地形圖,由教師解釋其含義并在圖上指出陡坡和緩坡的位置。第二種教學方式:先讓學生畫出自己印象中的等高線地形圖,由教師予以糾正并解釋其含義,然后在圖上指出陡坡和緩坡的位置。第三種教學方式:先讓學生畫出自己印象中的等高線地形圖,并說說自己為什么這樣畫,然后讓學生對照立體圖發現陡坡和緩坡的位置。
結果,我發現在三種不同的教學方式中,學生的反應截然不同。第一種教學方式,課堂氣氛沉悶,學生興趣不高。第二種教學方式,課堂氣氛有所好轉,但學生仍很被動。第三種教學方式,學生興趣極高,課堂氣氛十分活躍,大部分學生能積極主動地參與課堂教學,使整堂課都“活”了起來。
究其原因,不難發現學生在第一種教學方式中完全是被動的,課堂成了教師的“一言堂”,學生只是一個聽眾,只需進行機械記憶,不需要其他方面能力的發揮;第二種教學方式在一定程度上體現了學生的`主動參與,但學生仍不是課堂的主角,只是為教師搭好了“戲臺子”;第三種教學方式既體現了學生的主動參與,又培養了學生多方面的能力,使學生真正成為一堂課的主人,同時使學生不但能知其然,而且也能知其所以然,實現了過程與方法的指導。
可見,教師的職責主要不在于“教”,而在于指導學生“學”,不能滿足于學生“學會”,更重要的是讓學生“會學”“愿學”。教師應努力使學生由對知識的被動接受變為主動接受,由“要我學”變為“我要學”“我愛學”,使學生學會主動積極地學習。
《等高線地形圖的判讀》教學反思的內容 4
本節課的等高線地形圖知識作為等值線內容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高考的重點和難點,等高線學習為學習其他等值線鋪路,一定要打好堅實的基礎。
本節的學習只作基本知識的介紹,內容的深化還需在今后的學習中強化。
本節課,學生積極性較高,尤其是三班的學生。等高線中的鞍部、陡坡、緩坡、山谷、山脊地形了解后,課堂中來了段檢測是否掌握的環節。準備的一個Flash,只要學生答對就會發出鼓勵的掌聲。對于這個連班級成績比較差的同學也能答對。可見一些趣味性的環節對于吸引學生上課注意力有很大的作用。但在教學過程中,多媒體教學也容易使學生在偌大的教室里開小差。如何更好地吸引學生注意力也是值得我思考的。
通過這節課的.教學,我注意到,采用學案到學法極大地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每個學生都在思考琢磨,真正的投入到學習當中,體現了新課程以學生為 主體的教學理念。 但是,也存在著一定的不足之處,在難點知識上,學生掌握的不好,原因就是基礎知識不扎實,在以后的教學當中,我需要去注意。
《等高線地形圖的判讀》教學反思的內容 5
以海拔為基礎繪制的等高線地形圖,具有一定專業水準。對于初次接觸地理專業性知識的初中生來說,是很難準確把握的。從一些彎彎曲曲的線中能看出哪里是陡坡,哪里是緩坡,哪里是山脊、山谷.....,頗為費神。回顧教學過程,我認為自己在以下兩方面做出了突破,具有一定的.價值:
1、充分利用多媒體技術突破教學難點。等高線繪制原理是本節課的教學難點,過程比較繁瑣,采用傳統教學時間較長,短時間很難完成任務。那么通過采用Flash動畫演示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不僅縮短了教學時間而且學生能非常直觀看到,達到認知統一。另外通過等高線圖與地形景觀圖對應呈現方式的展示,不斷沖擊學生視覺,使學生對該知識點印象深刻。
2、學練結合,符合農村學生思維過程。農村學生應變能力相對較弱,對于已學知識不能靈活應用。采用了動畫演示時間較充足。
不足之處:
1、沒有讓學生親手制作地形模型,給教學留下一點遺憾,爭取在以后的拓展課里進行。
2、有些圖片不夠清晰,學生不容易辨知,建議用一些清晰的圖片,能使學生通俗易懂。
【《等高線地形圖的判讀》教學反思的內容】相關文章:
教學反思要反思內容05-06
《藏戲》教學反思的內容06-02
坐井觀天教學反思的內容06-02
關于教學的反思內容06-06
泉水教學反思的內容06-07
《泉水》的教學反思內容06-25
音樂教學反思的內容05-07
教學反思的材料內容05-14
音樂教學反思內容05-13